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5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4/1505

  白马之盟在最开始没有体现出效力。
  在诸吕发动叛乱和功臣们平定叛乱的战斗之后,在汉文帝即位之后,白马之盟的效力才真正体现出来。
  白马之盟是刘邦立下的规矩,而这个规矩是用诸吕的鲜血作为祭品,真正出现了效力。
  从此,非刘氏不可称王,非军功不得封侯的规矩才成为了贯穿两汉四百年历史的最高宪法,社会的最高契约。
  郭鹏以前,王莽试图挑战这个规矩,他一度成功过,不过下场并不好。
  郭鹏还撺掇袁术直接撕毁这个规矩,然后自己亲手废了他。
  吕氏集团和王莽以及袁术的下场无异于给白马之盟增添了更加强大的约束力,真正成为了刘氏江山的保命符。
  两汉四百年的惯性,社会的约定俗成,最高宪法的地位,共同铸就了白马之盟近乎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
  当时的士人们对白马之盟的感觉大概就和现在的人对于『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个规矩的感觉。
  每个人都很清楚汉室走到了末路,每个人都很清楚汉室的维系全在郭鹏一人身上。
  但是,当郭鹏真正开始触及白马之盟的时候,心惊肉跳的感觉还是出现了。
  郭鹏的权势,郭鹏的威望,郭鹏的能力,无一不让麾下折服,所以麾下魏官出于政治正确的理念予以支持。
  非魏官群体就没有想那么多了,他们还是请出了白马之盟这无形的圣物,对郭鹏进行最后的拷问。
  郭鹏为此已经做了很多准备了,多年筹备,多年养望,撺掇袁术撕毁白马之盟称帝,自己先一步称公以为铺垫,甚至大火焚烧弘农,让汉中央灰飞烟灭,让谶言满天飞,以此不断的打击汉室的存在感。
  饶是如此,白马之盟还是横在郭鹏面前,成为比皇帝本人还要强大的障碍。
  所以在得知邺城舆论场上对于白马之盟的热烈议论的时候,郭鹏就忍不住的开始遐想。
  曹操毁灭白马之盟称王的时候,到底是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荀彧想要守护的,或许不是汉王朝本身,而是要守护白马之盟这个深刻入汉朝臣民灵魂深处的最高宪法,间接守护汉王朝。
  刘邦,你可真是厉害。
  四百年了,你还在拦着我。
  打败了所有看得见的敌人,这看不见的敌人终于浮出水面了。
  郭鹏靠在自己的软榻上,皱着眉头思考接下来的每一步路。
  他的部下们都被驯服了,他对部下们有着强大的约束力和控制力,军队对他忠诚,军队是绝对支持他的,心腹们也是绝对支持他的。
  可是,白马之盟的威力,并非每个人都可以不在意。
  想是这样想,事到临头,该怎样,还是怎样。
  比起称公和立新帝,或许这一次,才是最大的也是最后的挑战。
  这一次不会跳出来的人,在将来,也不会跳出来反对郭鹏称帝。
  这一次跳出来的人,想必已经做好了和汉王朝共生死的决定。
  来吧,最后的决战开始了。
  我倒要看看,是你们的命硬,还是我的钢刀硬。
  白马之盟,将在我的手中终结!
  郭某人深吸了一口气,以自己无上的威望和权势迎接无数挑战。
  魏官群体就是自己最可靠的助手,自己的权力需要靠他们的存在来彰显,需要靠他们的奋斗来不断扩大。
  毁灭白马之盟的主要力量,并非郭某人自己,而是魏官群体,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强大舆论力量。
  他们都是必须要团结的力量。
  郭鹏需要靠他们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然后发动激烈的舆论战,彻底将刘邦留给后世子孙的这张护身符给撕碎。
  于是郭鹏立刻授意陈琳领衔的御用文人集团开始在邺城发动舆论战。
  称王大作战,开始了。
  郭鹏指点陈琳,着重讨论郭鹏的功绩,讨论自从黄巾之乱以来十五年间郭鹏对汉王朝的功绩和保护,以此讨论郭鹏是否具备称王的条件和资格。
  陈琳连续写了七篇文章为郭鹏歌功颂德,试图使用各种方式来证明郭鹏可以称王,又试图议论白马之盟至今四百年,到底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这在邺城的舆论场上掀起了很热烈的讨论。
  上上下下都在讨论,都在议论看似虚无缥缈的白马之盟和十五年扶汉之功哪一个更有意义。
  对于这些事情,天下人都是清楚的。
  没有郭鹏的保护,多少年前汉王朝就该完蛋了,袁术早就君临天下了。
  要说白马之盟,那还是郭鹏亲自保护的,是郭鹏干掉了袁术,是郭鹏一力扶持汉王朝至今,那么大的功劳,难道不能称王吗?
  其实这种事情对于官员们来说,至少对于中层以上官员来说,他们心知肚明。
  这件事情就是郭鹏自己主导的,小皇帝能发什么圣旨?
  不还是郭鹏自己的意思吗?
  郭鹏要进位魏王,要挑战两汉四百年以来的社会宪法,要挑战刘邦,要走上人臣之巅。
  魏官群体们强烈支持,纷纷提出要摒弃白马之盟,要让郭鹏登上人臣之巅,说这是郭鹏应得的。
  以程昱为首的文官和以曹仁为首的武将一起向郭鹏上表,强烈建议他顺应皇帝的意思进位魏王,从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郭鹏成为魏王实际上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就和当初郭鹏要做魏公的时候一样。
  有人试图阻挡,但是不可能成功。
  所以小皇帝的圣旨从雒阳来到邺城的时候,文官武将们纷纷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的激动,集体上表恭请郭鹏进位魏王。
  但是郭鹏拒绝了。
第0680章
郭某人的政治打击永远都不会来的太迟
  第一次,郭某人当然拒绝。
  郭某人对外宣布说自己德行浅薄,不能称王,所以回绝了皇帝的圣旨。
  大家并不气馁,因为这是常规操作。
  三辞三让,第四次,才是见真章的时候。
  而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就不会停止议论,尤其还是那么敏感的事情,邺城大大小小的官员士子们整天整夜的谈论。
  舆论战战事正酣。
  就在建安元年十二月上旬,雒阳第二次来使之前,一种关于『白马之盟到现在为止是否还有存在意义』的言论忽然流传开来。
  占绝邺城主流地位的官宦人家子弟忽然开始大规模的讨论这件事情。
  他们认为时间已经过去了四百年,当初刘邦订立的这个白马之盟似乎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为白马之盟不能遏制真正的逆贼,却让真正的忠良不能得到应有的赏赐。
  白马之盟遏制不了诸吕,遏制不了王莽,遏制不了袁术,却要遏制真心为大汉奋战的郭鹏,这还有道理吗?
  以郭鹏再造汉室的功劳,难道不能称王吗?
  除了称王,还有什么可以赏赐郭鹏,以酬谢郭鹏为汉王朝的付出呢?
  对此,另外一种对立的看法也出现了。
  他们认为正是因为郭鹏是忠良,所以才不能接受这样的封赏,不能破坏白马之盟,否则和叛逆又有什么区别?
  这难道是郭鹏想要看到的?
  人臣要有人臣的本分和规矩!
  支持者们强烈批判这种看法。
  他们说这本身就是皇帝允许的,而前面几种是皇帝不允许没有大义名分的,尤其是袁术和王莽,那是强行称帝不得人心,和郭鹏能比吗?
  他们强烈批判那些人,把郭鹏和王莽袁术做比较,到底是什么居心?
  邺城的舆论场上,支持郭鹏的舆论很快就和反对的舆论进行交锋,并且在郭鹏刻意的引导之下,很快就占据了上风。
  可是反对的言论并未就此消失。
  大概是最后一批心思不纯的官员们露出了马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4/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