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5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4/1505


第0711章
郭魏的国策
  郭鹏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就和之前不一样了。
  之前是争霸思维,现在是帝王思维。
  作为帝王,国家元首,他需要的思考的就是如何在将来开拓魏帝国的生存空间,如何开发江南,如何灭掉辽东公孙氏,如何重新建立西域都护府,如何北伐草原将鲜卑的威胁彻底除掉。
  如何在此期间打压消耗豪强和士族的力量,如何加强中央集权,如何提高生产力,如何放开教育制度和确立科举制度。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开发江南。
  开发江南需要先平定江南,扫灭江南的豪强大户,然后在江南实行从屯田制到分田制的过度,逐步逐步的从长江流域往南开发,往南迁移人口,把江南可以一年两熟的土地开发出来。
  再往后,就是开发岭南的土地,将可以一年三熟的土地开发出来,继续提高生产力,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以增强国力。
  这是百年大计,是百年国策,不是他一代人可以完成的,甚至也不是郭瑾可以完成的,这需要好几代人不断的开拓。
  过去,郭鹏总以为华夏大地养不活那么多的百姓,人口达到一定的峰值之后就会爆发分裂,现在看来,的确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就算没有土豆和玉米,华夏大地所能养活的人口数量,也绝对不仅仅只有五千万。
  不断征伐天下的过程之中,在治理基层的过程之中,郭鹏发现了一件事情。
  占有最广大土地的豪强地主阶级是不会开垦荒地的。
  他们只会占有现有的肥沃土地,至于荒地,那他们不在乎,只要日子过得去,黎庶的死活他们不在乎,他们就在乎自己的土地是否肥沃。
  开垦荒地需要投入,需要人口和物资的投入,要等好几年才能有收益,这样的过程豪强地主阶级的民是不能接受的。
  他们所能接受的,就是把黎庶开垦出来的现成的土地据为己有。
  这是一群不事生产只图享受的王八蛋,风花雪月他们去享受,累死累活的开垦只能黎庶去做,可是当黎庶们快要看到曙光的时候,他们来了,把开垦好的土地抢走了。
  黎庶们被逼着离开自己的土地,留给他们的路只有一条,就是开垦其他的荒地。
  但是开垦荒地本身就需要粮食的投入,需要有人组织,古代王朝很少有强大的基层组织力,皇权不下乡,乡中豪强地主谁愿意拿自己的钱去办这种事情?
  失去土地的黎庶们没有更多的粮食支撑到荒地有收成,在这个过程之中要么饿死,要么,就是揭竿而起。
  大量荒地根本等不到开垦的时候,王朝就灭亡了,人就死的差不多了,新的轮回开始了。
  所以,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再到珠江流域的开发,贯穿了两千年封建帝制史,从秦到清,最肥沃的收成最好的可以一年三熟的土地,没有人开发,没有人在意。
  没有组织力,皇权不下乡,私人不会愿意付出这种成本来搞建设的,愿意办到的能办到的,在这两千年岁月里,只有国家,只有君王。
  可偏偏合格的君太少了,最有作为的反倒是最开始的秦始皇,发动了五十万秦军南征,发动了百万大移民开拓江南乃至于岭南,可惜始皇寿命终究有限,秦二世而亡。
  秦亡以后,一直到所谓的衣冠南渡,四百年间,再也没有一位强权帝王可以像秦始皇那样搞建设,真正意义上扩大全民族的生存空间。
  开拓,垦荒,建设,发展居留地,设置郡县,派驻官员、军队,征税。
  军队占领就够了,什么时候武力衰弱了,就完了。
  要不是中原政权几次被逼着南渡,为了生存被逼着开发江南和岭南,恐怕两千年都未必能完成这场大开发。
  生存空间需要开拓,不是地图上有的就是自己的,不开发不耕种,就是荒地。
  江南大开发势在必行,这必将成为郭魏的第一国策。
  不需要坚持太久,郭某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死了以后这项国策能坚持多久,这项国策什么时候会被人为抛弃,但坚持的越久,和平的时间就越长,郭魏的寿命就越长。
  可能自己死了以后,大开发的利益很多都会被民所夺取。
  但是终究,这会切切实实的造福大量的黎庶,会带来进步,会开辟出大量的生存空间,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只要有用,就要去做,出现了问题,再去解决,不能因为有问题就不去做。
  我能做到,我就要做,做到我死为止,只要我还活着,我就要继续做。
  江南大开发,是他登基之后的第一国策。
  而第二国策,就是重新经营西域。
  西域的经营,关乎到了非常重要的丝绸之路的通畅,对中原帝国开源节流的经济政策有很重大的意义。
  东汉时期经营西域的有名人物也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班氏家族,班超和班勇两父子在东汉中后期接力似的维护东汉在西域的羁糜统治,虽然竭尽全力,但是依然奈何不了东汉国力的江河日下。
  刘秀做皇帝很轻松,一点都不难,甚至于连王莽的大军都有天降陨石帮他干掉,但是这样快速的做皇帝快速的一统天下是要付出代价的。
  秦始皇搞大政府,是因为他奋六世之余烈,汉武帝搞大政府,是有文景之治给他背书。
  没有强悍的政府,怎么能好好的经营那么大一块领土呢?
  东汉一朝说到底也没有恢复西汉对西域的那种掌控程度,甚至于连西域都护府都不能重建,只能搞出一个西域长史府来替代,用参谋类的官职取代了军事行政主官,背后透露的是东汉帝国对西域的疲乏无力。
  黄巾之乱以前,东汉帝国还能堪堪保持对西域的影响力,黄巾之乱以后,就别提了,自身难保了,之后在郭某人的阴谋之下,汉政府灰飞烟灭,西域诸国早就不知道汉使长什么样了。
  郭某人感觉自己作为郭魏政权的领导者,有必要让他们知道什么叫自古以来,有必要让他们重新接受中原帝国的统治,以此走上繁荣发展的正确道路,这很有必要。
  但是如果遇上了什么不长眼的人,不知道中国皇帝又回来了,妄图抗拒历史潮流,那郭某人更有必要给他们上一堂历史课。
  还有很多,科举,学校,教育,选官……
  千头万绪,郭鹏总感觉自己有很多事情想要做,但是仔细想想,郭鹏却发现自己的寿命可能不足以支持自己看到那一天的到来了。
  他可能只能作为一个伟大的奠基者的存在,要把事业托付给后人了。
  有一点不甘心,真的,不甘心。
  有那么一瞬间,郭鹏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古代那些有所作为的帝王会想要追求长生不老了。
  权力的确醉人,但是,想要亲眼目睹自己的功绩开花结果的想法,才是追求长生不老的源头啊。
第0712章
不灭吴国誓不罢休
  想要继续活着。
  想要继续建功立业。
  想要亲眼看着自己做的事情收获到想要的结果。
  一切的一切,都想亲眼目睹,舍不得离开啊。
  可是,人的寿命终究是有限的。
  所有追求长生不老的人很快都会忘记自己追求长生不了的初衷是什么,变得只是在意长生不老本身,为了长生不老而长生不老。
  恐惧死亡的那一刹那,人就变了,完全没有了过往的模样,为了长生不老而长生不老,为此不惜做出任何事情,将自己亲手缔造的一切给毁掉……
  郭鹏不能忍受自己变成那样的疯子。
  也决不允许自己变成那样的疯子。
  所以他只能不断的设计,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施政纲领,列出一个行之有效的章程,把希望托付给后人。
  自己这一辈子,只要能达到开拓的目的,那就足够了,其他的,他不敢奢望,也不敢贸然追求。
  百年大业,不是自己这三五十年能办到的,郭鹏不做杨广,不想因为步子迈的太大而扯着蛋。
  眼下的大好局面,若能维持住,延续到建国之后,就将是一个几乎完美的开局。
  当下的魏王国内部,是扫平了异端的声音,只剩下支持者的存在,是一个非常团结的,向上的,渴望着创造未来的进步的集团。
  这个集团面对剩下来的阻碍,已经有极强的摧毁的欲望了。
  郭鹏封王之后,谁都知道了下一步他要做什么,谁都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为了那一天的到来,他们也愿意付出自己所能付出的全部。
  然后成为开国功臣。
  所以当郭鹏向小皇帝刘健讨来了出征孙吴政权的命令的时候,魏王国这尊庞大凶悍的战争机器便十分果断的开始了犀利的运转。
  一旦运转起来,不灭吴国誓不罢休!
  郭鹏征讨孙吴政权的理由非常简单。
  就是之前孙吴自己作死攻打郭鹏,现在郭鹏要报复,还是拿着小皇帝的诏令前来报复,这不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吗?
  功劳来了,进一步登上顶峰的机会来了!
  来了!
  魏王国上下一心,已经做出了毁灭孙吴政权的意志,坚不可摧,无可阻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4/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