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7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9/1505

  曹操大喜过望,觉得自己拿到了制胜法宝。
  可是王粲却对此有些疑虑。
  “此事牵连甚广,若陛下真的追究起来……恐怕其他人也脱不开关系。”
  “这样最好,牵连进来的人越多,咱们成功的机会就越大,而且我与陛下一起长大,陛下的性子,我最明白,仲宣尽管放心。”
  曹操很是自信,立刻就开始操作。
  于是这件事情很快就发酵了。
  尚书台内的论战怎么样暂且不说,御史台和内阁很快就被牵扯进入其中,只有参谋台因为特殊性而置身事外。
  军队不敢涉足政务,曹洪虽然躺枪,但是直属上司赵云也没有任何表示,似乎这件事情就没发生过,卫军一样执行日常训练任务和警戒工作。
  对赵云的态度,郭鹏是非常满意的。
  任何将领不得进言讨论涉足政务,这是郭鹏给军队和将领划的一条红线。
  参谋台存在就是给这一政策进行兜底的。
  所以参谋台也不能就此事发表任何言论,除非牵扯到了参谋台,参谋台被问责的时候,才能发表言论。
  眼下,参谋台和军队置身事外,其他几大部门则乱作一团。
  尚书台内部数个部门乱战一团,各部门之间没有统一口径,每个部门里面都有对这件事情持不同看法的人。
  有些人支持王粲,觉得王粲没有做错,重农抑商本来就是国策,对商人收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有些人则强烈反对此事,说盐铁官营之后生意就不好做,商税已经比较沉重,再加税,就等于逼的商人放弃从商。
  没有商人,洛阳城里的人难道可以买到那么多东西吗?
  还有人就王粲等人有没有贪污提出了质疑,说这样的事情忽然发生在商税法案要推行前夕,难道不是刻意为之吗?
  也有人嘲讽,说所谓一心为国之人本身居然是个贪污惯犯,未免也太过讽刺。
  支持商税法案的人抱紧了重农抑商的国策,以此为核心论据,对反对派进行驳斥。
  反对派则咬住王粲等人贪污的事情死死不放,一定要求三司会审,审出个水落石出来。
  朝中争论日渐激烈。
  其实吧,对于这种事情,郭某人是非常开心的。
  他一边看着两种截然不同立场的表奏,一边看着临淄营送来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上显示王粲没有贪污公款的行为,这些贪污公款的奏表都是捏造出来的,细细一查就能发现端倪,虽然需要耗费时间。
  但是那帮人的目的显然就是为了通过拖延时间来扭转局面,让皇帝感觉到这件事情推行不下去,阻力太大,牵扯范围太广,甚至会伤到自己的嫡系,从而主动放弃,进行妥协。
  他们在东汉朝廷里就经常这样搞。
  浑水才能摸鱼。
  核心目标不是为了证明王粲有贪污行为,而是为了通过这个过程打击王粲,打击朝廷税改力量,让税改无疾而终,不了了之。
  对此,郭某人嗤之以鼻。
  几颗棋子罢了,真以为我在乎他们?
  不过报告中也显示,王粲虽然没有收某些人给他送的钱财,但貌似还是达成了某些协议,给了他们便利。
  王粲通过自己身为兖州人的身份,向同为兖州人的陈宫举荐了这些人,让陈宫开了方便之门。
  陈宫是朝中少数和王粲保持友好关系的官员之一,当初陈宫在参谋台的时候,就和王粲来往颇多,外放雍州刺史之后倒没听到什么消息。
  结果不曾想居然在这里和王粲有了联系。
  陈宫答应了王粲的请求,卖了一个人情,安排了这些人在雍州内任职,担任了陈宫身边一些他可以直接安排的职位。
第0906章
厉害,实在是厉害
  这个事情的确不大,也并不涉及到中央重要的实权官职。
  不过是王粲通过陈宫培养了一批羽翼,且深化了和陈宫的关系罢了。
  地方官员的辟召权被大大削弱之后,无论是州刺史还是郡太守,能够安排的便利职位很少,而且大多数都没什么实权,属于幕僚性质的。
  这部分官职,郭鹏也不在意。
  程昱控制的吏部是郭鹏掌控主要官员升迁任命的重要渠道。
  基本上官员任命的事情都是他说了算,都是吏部做出决定,只有吏部可以任免官员,其他各部和私人都没有这个权力。
  程昱心里也明白郭鹏心里有多在意这个职位,所以也会注意事事和郭鹏商议,事事请示郭鹏,从来不敢独断专行。
  他知道郭鹏的权力欲望和坚定中央集权的决心,知道郭鹏让他把控吏部的原因,也知道这位主公到底有着何等可怕和强悍的手腕。
  不过事关士人们的特权,所以有些地方郭鹏也会授意程昱多少照顾一点。
  所以某些士人子弟之间的利益交换什么的,进入尚书台做官或者升迁上的优势什么的,郭某人是知道,但是暗中默许的。
  在程昱控制的范围内,属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给士人们优待。
  中央尚且如此,地方上当然也要留条口子。
  对于郭某人这个强化版总代表来说,还办不到朱元璋的程度,这边削弱,那边也要给人家一点便利。
  当然明面上这个事情肯定是被严格杜绝的,是决不允许的。
  所以其他的事情都能辟谣,但是这一条,王粲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辟谣的。
  枣祗本人非常敬业,沉迷屯田无法自拔,也不曾贪污腐败,找不到任何的问题所在。
  但是他那两个部下当然也不是完全干净的。
  每个人身上都有点小毛病,毛手毛脚的,要是曝光出来,也是罪过,不说撤职和禁锢三代,降职是肯定的,但是对枣祗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至于曹洪是真的冤枉。
  他被郭鹏揍过一次之后就再也不敢对土地有什么奢望,对于家人的约束也很到位,有客人向他行贿,他都不敢收,连连推辞,拒不见客。
  至于他家中族人们仆人们在商队款项之中稍微动了手脚、揩了点油水什么的,郭某人不是很在意,也难以杜绝就是了。
  别对土地动手,郭鹏就已经对他很满意了。
  对于曹操,估计是敲山震虎,对于枣祗,也是一种牵制,对于王粲才是真正的杀机毕露。
  看来他们是真的打算要干掉王粲,震慑一下朝中支持税改的势力,好维持现状,继续吃的饱饱的,喝的饱饱的。
  不过这场大戏才刚刚开始,郭鹏一点也不着急,只安排相关官员按照程序去办,自己没有提出任何意见,没有做出任何表态。
  很多人不是很明白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
  但是皇帝不表态,他们也摸不准,只能按照既定方略去办。
  反正不管怎么说,加征商税,他们是绝对不乐意的。
  很快,曹操等人的反击在预料之中到来了。
  郭鹏再次接到了大量表奏。
  关于新的一批官员贪污渎职的报告。
  是曹操和王粲等人的反击,专门针对上一批进攻所进行的反击。
  双方颇有些撕破脸皮针锋相对的感觉。
  揭露对方的贪污,渎职,还有仗势欺人,欺压良善等等不法行为。
  一桩桩一件件,让郭鹏有一种自己身边的官员全部烂掉了的感觉。
  不过对照着临淄营的密报,郭鹏发现这里头也有为数不少的诬告和编造,亦或是添油加醋颠倒黑白。
  没有的事情说成有,正常的操作被颠倒黑白变成了罪行,一些小小的过失被添油加醋变成了贪污大罪。
  最典型的一件案件就是延德二年八月的一件案件。
  兖州陈留郡的一个县令是某礼部官员家中子弟,被报告审查一桩伤人案件时收了伤人者的贿赂。
  因此,他污蔑了受害者是主动动手的那一方,对受害人不管不顾,使得伤人者逍遥法外。
  这是重罪,理当重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9/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