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1505

  卢植副将、护乌丸中郎将宗员升任幽州刺史,亦封侯,食邑千户。
  皇甫嵩被晋升为左车骑将军,槐里侯。
  朱儁被晋升为右车骑将军,钱塘侯。
  卢植作为最大的功劳持有者,晋升为太尉,录尚书事,封范阳侯,直接登上三公之位。
  原来的太尉早在黄巾起事爆发之后就被借故罢免了,反正太尉的名号多是虚名,实权不大,连同三公在内,主要是政治花瓶,任务是有灾难的时候为皇帝背锅,专门用来罢免。
  而真正有意义的在后面四个字『录尚书事』,即掌握尚书台的工作,成为事实上的丞相。
  灵帝认为卢植有文武才干,是实干之才,当今天下混乱,刚刚打完仗,需要能人来整理天下,而他本身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以做到这一点,所以要选派得力官员来做,卢植就是最好的选择。
  卢植成为国家顶级高官,一时间风头无两,而作为他的得意门生,斩杀张梁生擒张角立下数次战功的郭鹏该如何赏赐,也是个问题。
  回京途中,卢植询问过郭鹏之后的打算,想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位等等,郭鹏说,愿意求取北方边郡职位,为抗击北方蛮夷入侵出力。
  卢植思考片刻,想了想郭鹏适合担任的职位,但是又觉得和郭鹏的年龄不太符合。
  的确,郭鹏年二十,是个年轻人,当官一年多,从军才半年,要说经验实在是没什么,但是立下的功劳却很大,也有单独率军击败敌人的经验,很有军事天赋。
  按照正常的升迁来算,郭鹏也该做校尉了。
  他还年轻,职位不可能升级太快,但是这份功劳却不得不赏,斩杀张梁生擒张角的功劳让郭鹏入了灵帝的眼,要是为他谋求一些并不算过分的职位,估计灵帝会十分赞成。
  那么给郭鹏谋求什么职位比较好呢?
  郭鹏胆量十足,有谋略,冷静,有判断力,这是带兵打仗的优秀素养,名将之种,自己的得意弟子,衣钵传人,没有足够的功劳榜身是不行的。
  可是功劳伴随着危险,郭鹏年轻,能否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还有待商榷。
  所以卢植十分烦恼。
  卢植将自己的烦恼说给皇甫嵩和朱儁听,皇甫嵩和朱儁倒是给了他很中肯的建议。
  说天下纷乱不安,正是需要有才华的人为国效力的时候,郭鹏有军事才能,应该派出去让他历练,让他成长,日后成长起来,大汉又多了一个出将入相的卢子干,岂不美哉?
  皇甫嵩和朱儁的劝说让卢植心动,但是其中伴随的危险却也让卢植感到担忧。
  师徒多年,卢植早已把郭鹏看作自家子侄,自己的衣钵传人,几乎看得和自家儿子一样重要。
  表面严厉,心中爱护不已,单独放出去经历风雨,还真有些舍不得。
  关键时刻,皇甫嵩又劝说道『未曾单独领兵独当一面,便不能称名将,跟在子干身边,子凤不过一先锋将,若独当一面,未尝不能为国之干将,老师为弟子思虑,要思虑长远。』
  皇甫嵩的劝说让卢植坚定了想法,于是请皇甫嵩代为上表,表郭鹏为护乌丸校尉。
  灵帝接到皇甫嵩的奏表,很感兴趣,招来左右询问郭鹏的才干,尤其是将当初出使卢植军中的左丰叫来,询问郭鹏的具体才干。
  左丰顿时感到自己有可以出力的地方了,于是谨慎的思考了一番,缓缓开口。
  “郭鹏身长八尺,虽然年轻,但是是卢公多年的弟子,深得卢公教诲,才能相当优秀,在河北带兵征战非常勇猛,每战必奋勇争先,麾下士兵都愿意随他一起冲锋陷阵,所以才能立下阵斩张梁和生擒张角的功劳。”
  灵帝缓缓点头。
  “听说他还是曹氏之婿?”
  “是。”
  “这样啊……”
  灵帝眼珠子转了转,询问道:“有反对的声音吗?”
  “有,朝中不少公卿都是说郭鹏年轻,无法应对复杂局面,还需要历练,别的倒没有什么。”
  “年轻又如何?他们倒是年纪大,遇到贼寇转身就跑,丧师失地给大汉带来多大的损失?郭鹏年轻,但是能为大汉平定叛乱!”
  灵帝烦躁的甩了甩手:“就这样定了,有功劳就要赏,有才华就要用,不管是否年轻,有才华立下大功劳的人就要用!”
  灵帝拍板,授郭鹏护乌丸校尉之职,又因生擒黄巾贼首张角之功,加封都乡侯,食邑三百,赏黄金五十斤,另外赏赐绢布、钱、各种珍宝各异。
  不仅如此,还晋升郭鹏之父郭单为沛国相,彰显其功劳。
  郭鹏一开始得知自己成为护乌丸校尉的时候很高兴,都乡侯和赏金之类的也在意料之中,但是没想到灵帝真的升了郭单的官职。
  自古以来儿子凭借父亲的功劳得到高位的不在少数,父亲凭借儿子立下的功劳得以晋升还真是少数。
  郭鹏上表谢恩,然后就开始整点行装,要快点去赴任了。
  他要表现出一个渴望为国立功回报皇帝恩德的年轻人的姿态才可以。
  当然首先要应付一下他在雒阳的那些朋友和熟人。
第0092章
初成班底
  郭鹏要担任护乌丸校尉北上的消息传开之后,袁术第一个高调来祝贺。
  秉持着顶级豪族子弟一贯的壕气风范,出手机其阔绰,他带来了大量的礼物,送给郭鹏很多黄金白银还有钱,还有不少兵书。
  接着袁术为郭鹏举办宴会,邀请了很多人,包括袁绍那边的一些熟人,靠着郭鹏和曹操的关系也来赴会了,袁术在宴会上和郭鹏一起起身跳舞,一起唱古老的诗歌,极尽欢乐。
  曹操当然是要来的,他因为战功被任命为济南相,两千石的官员,不日就要赴任。
  除了曹操之外,郭鹏还执意邀请孙坚。
  孙坚没有郭鹏和曹操那么硬的关系,战后被封为别部司马,只是千石官员,但是相较于以前也是很大的进步了。
  孙坚没想到郭鹏邀请他来赴会,并且执手向众人介绍孙坚,介绍孙坚的勇武,然后还亲自向他敬酒表示敬佩等等,给了孙坚很大的面子,让孙坚有些受宠若惊。
  他一个南方寒家子弟居然可以参与到这样的盛会之中,除了感谢郭鹏之外,也没有其他的想法了。
  欢乐的宴会之后,郭鹏就要正式做一些自己的打算了。
  虽然他很想和孙坚一起共事,但是孙坚是朱儁的部下,受到朱儁的举荐和提携,算是朱儁的故吏,所以一切行动还是听朱儁的。
  于是郭鹏放弃了邀请孙坚一起去北疆共事的想法。
  但是臧洪他就没有放过了,去北边做护乌丸校尉,他人生地不熟,最需要的是有自己的强悍部曲做自己的基本盘,给自己一些底气,所以尽可能的带一些值得信任的旧部前去就很有必要。
  臧洪二话不说接受了郭鹏的邀请,于是郭鹏立刻任命臧洪做自己的司马。
  接着郭鹏就打起了程立的注意,写信给程立,希望可以征他做自己的持节长史,随自己一起去北疆为国立功,问问他愿不愿意。
  一文一武的基础班底组建起来,接下来,就是郭鹏多年积累发挥作用的时候。
  得知郭鹏要去幽州做护乌丸校尉,之前跟着郭鹏打仗的长水旧部还有后来卢植交给郭鹏统领的旧部就有想法了。
  这些旧部主要是长水校尉所部骑兵,还有雒阳周边的应征子弟,还有最早就要跟随郭鹏的游侠儿。
  郭鹏打仗连战连捷,得到的战利品和赏赐很多,郭鹏大方,大手笔的赏赐给部下,很多士兵跟着郭鹏都得到了钱财。
  而且郭鹏对士卒又体恤,是极其少有的愿意救他们的命的将领,因此得到了很多受伤之后痊愈归队的士兵的衷心效力。
  这样的上司很多士兵都很喜欢,而且很担心之后就没有这样的上司可以跟随了,所以一听郭鹏要离开雒阳去做护乌丸校尉,首先,最早跟着郭鹏的游侠儿们就找上门来了。
  跟郭鹏一起回来的游侠儿们有一百零七人,他们又带来了两百余仰慕郭鹏的游侠儿,希望可以跟着郭鹏一起北上,跟着他去征战。
  有不少人表示自己父母双亡没家没口,就一个人,郭鹏愿意的话就带着他,他到死就要跟着郭鹏。
  郭鹏没有反对全部接受,接受了三百一十七名游侠儿的追随。
  然后是长水骑兵,跟着郭鹏征战又活着回来的长水骑兵中有二百五十三人要求跟着郭鹏一起去边疆效力。
  他们当中本来就有一些乌丸人,还有一些鲜卑人,仰慕郭鹏的勇武,感念他的恩德,要跟随他一起去北疆继续为他效力。
  这种事情发生的到也不算少。
  比如当年的邓训就因为威望高,所以做护乌丸校尉的时候,黎阳营的老部下都愿意跟着他走,搬家也在所不惜。
  这多是将领的个人魅力所致,也反映了东汉中后期士兵对将领个人人身依附的情况的加剧和中央政府对此的不作为。
  中央政府往往因为财政方面的问题凑不齐军队,所以允许出征将领私募军队讨伐不臣,甚至将具有战斗力的将领私募军队当作国家主力军队使用,朱儁和董卓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这在此时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这些军队的属性自然是很模糊的,但是汉中央政府对此也不甚在意,除非是广有家资的将领,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战后解散军队,因为养兵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郭鹏拉起这支班底还多亏了朋友们的帮助和曹氏夏侯氏与郭氏本家的帮助,就这样这笔钱也并不是那么的充裕,若要长期维持,朝廷那点可怜的军饷是不够的。
  所以郭鹏还要盘算着到了北疆掌握权力之后,怎么利用护乌丸校尉的权力获取钱财充为军资。
  除了他们,还有一些跟着郭鹏征战的募兵要求跟着郭鹏去北疆。
  他们的人数在二百七十一人,郭鹏也允许了,接纳了他们,带着他们一起去北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