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8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2/1505

  任何人上门都会被戏忠阻挡在门外。
  外交部嗅到了不妙的气味,立刻想起了一年前的崔渠案,立刻故技重施。
  身为尚书台一员,外交部从事外事,不干涉内政,事发之初,外交部官署就在辛毗的指示下闭门谢客。
  然后外交部集体装鸵鸟,辛毗自己跑去理藩院和西域诸国使者谈天说地去了。
  尚书老大去理藩院和人家谈天说地了,下面人自然也开始了各自的放飞自我,他们分别借口公干集体到理藩院去了。
  有的还以导游之名带着那帮西域使节到处游览洛阳城内外的风景名胜之类的。
  理藩院里的那些西域使者们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呢,结果就看着外交部的官员们过去找他们喝茶聊天游大街,什么别的也不做。
  外交部反正经常被其他部门瞧不起,和其他部门关系不好,装死也就装死了。
  结果兵部居然也不甘示弱。
  董昭被郭鹏怼过一次,知道贸然参与到这种事情里面对自己没好处,所以果断决定不参与这件事情。
  哪怕事后被胜利者穿小鞋也不参与。
  他约束兵部官员不要多嘴,更不要参与此事,三缄其口,不和交战双方有什么往来。
  接着留下兵部侍郎蒯良坐镇兵部,然后自己以巡视关中各地武库储存的名义离开洛阳去公干了。
  董昭溜之大吉,没任何人能堵住他。
  刑部尚书郭议表示自己正在召集刑部官员们一起商量魏律的改进条款,天天闭门开大会,没时间管这些琐事,根本不予理睬。
  争斗的双方顾及到郭议皇族的身份,也不敢对刑部有什么进一步举动。
  而值此关键时刻,司隶校尉国渊生病了。
  病的还不轻,闭门谢客,除了上门看病的大医馆医师,谁也不见。
  这一个个的都是鬼精鬼精的,从脑袋到脚底板上都长满了心眼。
  刨除掉一切不参与此事的部门和人员之后,剩下的,就是战士们了。
  战士上战场,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分清敌我。
  现在敌我已经分清了,两军列阵完毕,可以开始对线了。
  于是,针锋相对的两个集团就开始互相龇牙咧嘴了。
  旁边一票吃瓜群众一边吃瓜一边等着看大戏。
  这场大戏相当的精彩。
  吃瓜群众绝非只有郭某人一人。
  大家基本上都知道这件事情是怎么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的,知道程昱和田丰这尚书台的一二把手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个撕破脸皮争锋相对的地步的。
  除了今年刚来洛阳做官的新人官员不太清楚,就连太学生都知道。
  一年前的崔渠案引发了很多危机,虽然崔渠案已经告终,该得到惩罚的人也得到了惩罚,但是在很多人看来,那场危机并未结束。
  只是被皇帝暂时压制了。
  皇帝需要一个相对和谐的局面来支撑着军队平定辽东,并且收复河西四郡,然后进取西域,所以不能让朝局太乱。
  时间过去了一年,高句骊被灭,平州完全建立,辽东已经安稳了。
  河西四郡被收复,曹仁又打了个大胜仗,魏国势力重回西域,完全接受了汉帝国在西域留下的威望,成功整合了西域。
  西域诸国纷纷来朝拜魏天子郭鹏,郭鹏还宣布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府,代表中央管理西域的秩序,魏帝国再次成为了西域诸国的爸爸。
  西北和东北都平定了,北方战事告一段落,发展建设成为主流。
  南方开拓战争里,荆州战事也率先平定,开始和平建设,现在还在打仗的只有扬州和益州,朝廷的压力已经没那么大了。
  换句话说,有些人闲下来了。
  而且闲得蛋疼。
  这一蛋疼,就想要搞点事情。
  这不,事情就来了。
  有很多人预感,这一次的冲突,可能不会比之前崔渠案要小,虽然不知道会不会死人,但是估计会有大佬要遭殃。
  尚书台一二把手争锋相对闹矛盾,这简直就是公开的争权夺利,不能互相容忍。
  发展到这个地步,必然会有大佬倒霉,就不会像之前的崔渠案那样,只是一群小鱼小虾倒了血霉,大佬一个没倒。
  怀有这样的想法的人里面,诸葛亮自然榜上有名。
  和一群内阁里的老友们一起被卷入了这场斗争之中,诸葛亮颇有些忧虑。
  徐庶也是,孟建也是,石韬也是。
  一群年轻人里,只有司马懿相对冷静。
第0991章
田元皓,你也变成这副模样了?
  司马懿毕竟是有经验的。
  之前司马家族面临险境的时候,司马懿已经体会过了心跳的感觉。
  司马朗面临社会性死亡的结局之时,司马懿给司马朗出主意,搞危机公关,一场极限运动之后直奔郭某人面前死里求生,然后司马家族原地复活。
  这种感觉,司马懿经历过了,他的心脏比较大,承受能力不是一般二般的强。
  而且这一次给司马懿的感觉貌似没有上一次那么强烈。
  所以司马懿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之前那么大的事情皇帝也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这一次没有涉及到人事大权,而是一二把手之间的权利争端,大不了各打二十大板。
  司马懿觉得很稳。
  而且他们这群人很多都是郭氏故吏。
  郭氏故吏的身份决定了他们这群人不会那么简单就被当做弃子抛弃掉,郭鹏是不会舍得他们这群有效忠义务的储备高官的。
  司马懿对此很有自信,所以他也劝诸葛亮不要那么担心。
  “孔明,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也不用如此担心,首辅的决断是首辅的决断,我等只是微末小吏,从未参与此事,又怎么会有危险呢?”
  诸葛亮则摇了摇头。
  “固然是首辅的决断,但是我等身为内阁属官,难道就没有连带责任吗?仲达,此事非同小可,我总觉得这件事情不会那么简单的就结束。”
  “再怎么非同小可也和我们关系不大。”
  司马懿看了看周围,把诸葛亮拉到了僻静无人处。
  “咱们是郭氏故吏,你忘了?说句不好听的,首辅家族虽然与陛下有亲缘,但是首辅本人又不是郭氏故吏,和咱们到底不是一个圈子。
  官场上办事,讲究一个名正言顺,讲究一个条理清晰,我等郭氏故吏只要紧随陛下的脚步就好,首辅是何人,说到底,与我等关系不大。”
  司马懿说的其实也在理。
  曹操不是郭氏故吏,没有为郭鹏效死的政治要求,也不必面临社会性死亡的局面,而他们都是郭氏故吏,政治义务不同,处境也不同。
  诸葛亮皱了皱眉头。
  “可内阁为巢,我等皆是这巢中之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我等又如何能独善其身?中央纷乱,我等难道可以稳坐高台指点江山吗?”
  司马懿连连摇头。
  “孔明,陛下有多在意内阁你应该是知道的,能被陛下如此在意,就证明我等简在帝心,不会轻易遭遇危险,这一次的事情说到底,决断权难道不在陛下手里吗?”
  “话虽如此。”
  诸葛亮开口道:“但是我总觉得京师变得和以往有些不同了,具体的我也说不上来,但就是有这种感觉……仲达,我想寻求外放,去地方积累经验,磨炼能力,你觉得呢?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外放?”
  司马懿眨了眨眼睛:“有点突然,虽然有点突然,但也不是不能考虑,外放的话……似乎也有点好处。”
  司马懿也不知道自己是哪根筋搭错了,居然开始认真的思考起了诸葛亮的这一提议。
  而此时此刻,被他们一致认为拥有决断权的郭某人正在看着程昱那份引起轩然大波的奏表,就是说田丰有造反之心的奏表。
  这一份奏表把郭某人都看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2/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