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8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8/1505

  “那些人为了贪墨,也是煞费苦心,若这件事情被毛使君知道了,他们怎么会有活路?”
  司马懿的语气非常沉痛。
  “让我早一点知道反而情况不会很严重,不让我知道的后果就不一样了。”
  毛玠用正常的声音说出了很恐怖的话之后,饶有兴趣的打量了司马懿一阵。
  他觉得司马懿这个年轻人还是蛮有前途的。
  “你怎么会想到直接来报告给我这件事情?你就不会觉得我也有参与这件事情吗?”
  “毛使君绝对不会做这种事情!”
  司马懿非常坚定的开口道:“毛使君跟随陛下南征北战十数年,是陛下倚重的老臣,为魏国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又被陛下委以重任,镇守西陲,安抚凉州。
  下官在洛阳的时候就常常听说毛使君奉公守法,廉洁如水,与毛使君共事过的人都如此称赞毛使君,陛下赏赐的东西毛使君也经常推辞,或者用以资助生活贫困的族人。
  毛使君自己生活清贫,很少吃肉,衣服都是补了又补,很少添置新衣,如此这般奉公守法的毛使君,怎么会做出这种肮脏苟且的事情,辜负陛下的信任呢?”
  毛玠嘴角微微勾起,然后又快速恢复平常。
  “都是虚名罢了,只我一人奉公守法又有何用?底下人瞒着我肆意妄为,贪墨国帑,损伤陛下恩德,简直不知死活!”
  毛玠很快就生气了,狠狠拍了拍面前的案几,然后又叹了口气,说道;“我虽然没有审讯官员的职权,但是官员贪腐,贪墨国帑,也是我识人不明,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事,我是要负责的。”
  “使君……这不是使君的错,官员贪腐,是自己出了问题,使君没有洞察人心之眼,怎能说这是使君的错误呢?”
  司马懿对此非常不认同。
  毛玠连连摇头。
  “只我自己不犯错又有何用?若是我自己辟召的官员出了问题我却不知道,还需要你来报告给我知道,这难道不是我的过错吗?
  其他官员我管不到,但是我自己辟召的官员还是受我约束的,我会上表向陛下请罪,然后全力协助法曹将这件事情查个水落石出!”
第1053章
毛玠的尴尬处境
  毛玠非常痛恨贪腐,更加痛恨这种瞒着自己不让自己知道的贪腐。
  没有牵扯到自己身边人还好,自己的问题就不大,万一牵扯到了自己亲自辟召的官员,那……
  就有问题了。
  因为这就意味着毛玠连自己辟召的官员都约束不好,那些人并不害怕毛玠,并不担心毛玠对他们怎么样。
  事实上这也是现实。
  因为毛玠作为三千五百石的州刺史,只拥有行政权,既不拥有财政权,也不拥有军权,更不拥有司法权。
  要用钱,要经过中央财政部设置在凉州的分部的审核和中央的报备。
  军权当然是毛玠自己都避之不及的,连曹仁都不敢说自己在非战时掌握军权,避之不及。
  司法权也不属于毛玠,而是州府里的法曹负责。
  魏帝国立国之后,郭鹏专门下令以法曹作为中央派驻在地方的司法部门,不受地方行政长官的约束。
  因为法曹属于中央刑部统辖官吏,和毛玠实际上并不互相统属,所以按照程序来说,毛玠对司法也没有什么干预的能力。
  按照这套规则来说,等于办事的时候毛玠要排在第一个冲锋陷阵,出事的时候毛玠也要排在第一个带头背锅。
  这就是被郭鹏限制了权力之后的州刺史的尴尬处境。
  州刺史们也不是没有提出过这方面的为难之处。
  比如扬州刺史顾雍就曾上表感叹行政艰难,请求郭鹏赋予一定的威权,以震慑地方官员。
  幽州刺史鲜于辅也曾上表,抱怨自己被下官顶撞,威严全无,难以统领全州,请郭鹏予以关照。
  凡此种种,经过汉末乱世那种一言以决属下事的人们纷纷感到难以适从,觉得手上权力不足,威权不足,做起事情束手束脚,各种不方便。
  但是郭鹏统统不予理会。
  让你们怎么做就怎么做,如何为难那是你们的事情,当官的自然需要带着镣铐跳舞,而我只要一个结果——地方不能对抗中央。
  为此,稍微牺牲一点什么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结果。
  或者说也是这群刺史立下功劳之后,郭鹏用这样的方法奖励他们,让他们不用受到那么大的牵连。
  但是再怎么奖励,郭鹏也不可能把州刺史的地位提升到汉末的状态。
  对州刺史、郡守的权力限制是要付诸实施的,是要贯彻落实的。
  不能再出现汉末那种掌握一个郡就是个小军阀,掌握一个州就是一个大军阀的事情,军权财权人事权行政权怎么可能完全交给一个人?
  那这就不是一个帝国,而是一个松散的邦联。
  自己活着还行,靠着强大的军事威望可以维系这个状态,自己死了以后就难说了。
  所以对刺史这种高官的权力限制一定要做的非常到位。
  既然做的那么到位,那么要是地方出现贪腐问题,州刺史的责任其实也是流于表面的。
  这种事情只要证明和毛玠没有直接关系,不是他所指使的,他所辟召的官员没有参与,那么就算管钱的管司法的官员被皇帝一扫而空全部血洗,毛玠也是安全的。
  如果身边辟召官员有参与贪腐而毛玠不知道,那么毛玠本人不算犯罪,不会被刑法严惩,地位不会受到影响,行政权也会继续掌握。
  但是在用人不明这种事情上,毛玠有着无可推卸的责任。
  要怎么惩罚,怎么给当地受害百姓一个交代,那就是皇帝的事情了。
  这种来自政治层面的打击是毛玠最害怕的,毕竟都做到了州刺史这个地方官的顶端,下一步肯定是进入中央,掌握天下权柄。
  要是为了这种事情耽搁了进入中央的努力,不能得到皇帝的认同去中央掌握天下权柄,那毛玠真的有杀人的冲动。
  虽然他不能也不太敢杀人。
  然而这就是郭某人的目的,三千五百石的实权官员要是能威压属下官员,郭某人会不放心的。
  随时保留着打击这些封疆大吏的借口,以便随时发动打击,让他们不能发展壮大,不能打造起自己的政治集团,无法在地方扎根,这也是郭某人的想法。
  州刺史们只能在这样的局面下艰难行使权力,艰难带领全州向前走,发展建设,发展经济,发展人文环境,用手中的行政权办事。
  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毛玠当然不知道,也当然非常生气,很想像前汉时期那样持剑杀人,惩治贪官污吏。
  可惜,他已经没有那种权限了,现在要干这种事情,只能靠法曹。
  虽然说法曹实际上不受刺史的限制和干预,但是法曹办案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刺史的协作。
  所以不管怎么说,法曹也不会选择和刺史把关系搞僵掉,以免日后办公的时候互相为难。
  大家都是出来做官的,为什么要互相为难呢?
  你搞你的行政,我搞我的法律,互相协作,互不干涉,不是很好吗?
  凉州刺史府内法曹的负责人名为赵贤,是青州人,出身寒门。
  早些年就在临淄学府内接受了郭氏家族的法律教育,之后青兖二州时代开始做一县法律工作,工作成绩很好。
  郭鹏吞并河北之后,赵贤按照程序被提拔为魏郡司法负责人,做得也很好,深得赞许。
  再之后,到了郭鹏下令曹仁进取凉州东部五郡之后,赵贤被提拔为凉州法曹,负责凉州的执法工作。
  赵贤一直都在凉州配合毛玠工作,惩治了不少不法官吏,解决了不少律法纠纷,是很资深的法曹,听说还是很有调入中央刑部的前景的。
  郭魏政权因为郭鹏的特殊成长环境,所以有非常多的寒门官员被任用,被提拔。
  他们受到郭鹏的赏识,跟随郭鹏一路前进,为他抛头颅洒热血立下汗马功劳,随着郭鹏的势力增长而不断增长权势。
  这些很早就跟随郭鹏办事的青兖冀三州的寒门官员们也有相当一部分成为郭魏政权的高官,伴随着郭鹏地位的增长而不断增长权势。
  其中最顶尖的自然就是曹氏、夏侯氏还有桥氏。
  当然还要算上一个商人出身一点后台都没有的奇葩之中的奇葩——糜氏。
  这些寒门家族受到郭鹏的提拔和照顾,权势很大,而且郭鹏非常乐于持续使用寒门人才,太学还引发了寒门和士人之争。
  现在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寒门人才从太学毕业出来担任官员,士人们对此感到很不爽,但是也无可奈何,因为的确有那么一部分职位是士人官僚无法担当的。
  他们的人数也没有那么多,并不能把整个帝国的官职全部填满,尤其在郭某人平白增加了乡村二级政府之后,士人们就更别想独霸官职了。
  他们所能做的只有不断的向上,不断地争取更高级别的职位,以期占据整个帝国的上层,主导上层政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8/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