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9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0/1505

  自然有赵云把关,郭鹏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之后,曹纯和郭栋那边也没什么问题,整军很顺利,对于郭鹏提出的全军八成骑兵的要求,也表示会尽量达到。
  最后,郭鹏视察了一下李典的军营。
  作为赵云之下卫军四名主要将领之中唯一一个不是亲族将领出身的将军,李典显然被不少人关注过。
  他的叔父李乾正在蜀中跟随乐进,李乾的儿子李整正在平州跟随于禁,李典则被安排在了中央军序列里,担任卫军的将领职位。
  李家三人也是很早就跟随郭鹏了,基本上和乐进等人是一个时期进入郭鹏集团的。
  那个时候郭鹏刚刚获得青州刺史的职位,李乾带着儿子和侄子加入了郭鹏的军队,还主动献给郭鹏很大一部分粮食,获得了一定的地位。
  至今,也有十六七年了。
  当时,之所以选择李典加入卫军,也是为了表示自己并非总是任人唯亲。
  卫军里除了赵云之外,四个主要领兵军职之中,也要留一个给外姓将领。
  李氏一族三人素来都是郭鹏的铁杆支持者,无论是攻打袁绍,迁移宗族驻地,还是配合盐铁官营,李氏家族都是第一个响应的。
  他们的屁股坐的非常正,所以出于奖赏树立典型的想法,郭鹏就把这个重要职位给了一个给李典。
  李典为人和赵云有相似的地方。
  他非常冷静,谨慎,谦恭,且喜欢读书,尊敬读书人,年纪不大,行事稳重的像个久经沙场历练的老人。
  更重要的是,也和赵云一样,为人不喜欢争功,总是避免争执,主动退让,所以大家都认为他有长者之风。
  这样的处事态度在卫军之中即使是魏延都没法儿说什么。
  面对李典的时候,孤傲如魏延都会客客气气的,注定自己的说法分寸。
  由此可见李典在军中还是比较得人心的。
  对于这样的将军,郭鹏是很喜欢的,不争不抢,表示此人功名心并不重,和赵云一样,都属于可以放心任用的那一类。
  因为稳重,带兵老成持重,事事以稳妥为上,李典在这一方面可谓是将军的典范。
  所以把一支卫军部队交给他来带领,郭鹏并不担心这会使得军队荒废训练。
  事实也是如此。
  李典所管辖的军队每日除了正常的训练之外,还有额外的军阵训练。
  他让士兵持木棍四面包围军阵,强烈攻击维持军阵的盾兵,有些时候甚至会让弓弩手用没有箭头的箭支密集攻击军阵的盾兵。
  一定时间内盾兵维持阵型则受赏,其余士兵会遭到惩罚,击破军阵则其余士兵受赏,盾兵遭到惩罚。
第1076章
他们触动了郭某人的逆鳞
  对于李典的这一做法,郭鹏表示很感兴趣,于是询问他这样做的目的。
  李典则回复说他认为这样做可以无限模拟战场上的情况。
  “我军作战,以军阵为主,无论是攻城,还是野战,军阵都是首要的,军阵则以外围大盾为首,无盾不成军阵,则持盾士兵务必坚韧不拔。
  臣以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盾兵都不能慌乱,盾破,则阵破,阵破,则军亡,死生之地,不可不察,故臣严厉要求盾兵。”
  郭鹏深深为之赞许,夸赞并且奖励了李典,认为他的做法是值得夸赞的。
  然后下令把李典的想法推广到全军,让全军都注意盾兵的训练。
  用没有箭头的箭矢射击,让长矛手拿着木棍去围攻,设定时间期限,以此锻炼盾兵的防御能力和抗压能力,增强在战场上的生存率。
  对于李典的小心谨慎和奇思妙想,郭鹏非常欣赏,也相当看中他。
  要说唯一有点不满意的,大概就是李典行事过于谨小慎微了。
  面对军功不争不抢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修养,但是过于不争不抢,以至于本来属于自己的都会被别人拿走,那就不好了。
  这样不仅不能起到好的作用,还会让自己部下的士兵离心离德。
  而且有人会认为李典品德高尚,尊重他,有人却会觉得李典好欺负,就专门欺负他。
  郭鹏不止一次告诉他不要过于小心谨慎,以免有人觉得他好欺负,不过李典还是没怎么改变过自己的态度。
  郭鹏甚至感觉李典变得越来越佛系了。
  就算你身边全是亲族将领,你也不能一点不争吧?
  “曼成,我也不是第一次这样告诉你了,你的优点是谦虚谨慎,你的缺点是过于谦虚谨慎,在军中,能挣会抢的人有很多,你没必要和他们争抢,但是属于你的,你不能放手。”
  郭鹏来到军营里视察一通,对李典治军没有任何不满,但是对于李典本人,他还是有所不满的。
  临出征之前,郭鹏想和李典讲明白这部分问题,以免在草原战场上他被别人欺负的要死要活还不知道反抗。
  争抢起战功,他那些同僚个个都是好手。
  对此,李典似乎看得很开。
  “只要陛下知道臣立下了战功,就够了,臣知道我魏有功必赏,既如此,何须强争引起不必要的争端?那应该也不是陛下希望看到的事情。”
  这的确不是我愿意看到的事情。
  我是在担心你被那帮混蛋欺负死啊。
  郭鹏怒其不争,但是也拿李典没办法。
  还是那句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稍微照顾一点也就是了。
  李典不笨。
  花了几天时间视察卫军各营的军营,军队日常生活和日常训练,看了看他们的伙食条件,训练条件,卫生条件等等。
  然后郭鹏召集兵部官员和赵云开了一次会,让兵部直接和赵云对接。
  对于训练整备所需要的物资,由赵云直接和兵部商量,然后由兵部酌情供给,为此,兵部需要专门抽调一些官员负责洛阳驻军的供给任务。
  而这对于兵部而言也是比较大的负担。
  实在是大批量的人手都在河北忙里忙外,连内阁的计吏还有民政部财政部的计吏都被抽调了一批去河北帮忙,兵部官员也是分身乏术。
  河北官场接连爆出贪腐大案,涉及到了涉及到了州吏、郡守、郡吏还有县以下的基层官吏以及他们的家人,波及面很广,牵扯到的人很多。
  之前查出来一批,随着调查深入,又有一批人被揪了出来,冀州的最多,幽州其次,并州最少,但是林林总总,也有六七百名官员牵扯其中。
  其余人等,包括他们的族人,家人,朋友,还有一些销赃商户,牵扯其中的不下三千人。
  这些人里有的被斩首,有的被流放到平州或者凉州,反正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三司官员也忙得够呛。
  这一波不只是地方官员牵扯进去,还有一些中央官员也牵扯其中,虽然没有直接违法腐败行为,但是有些是族人,有些是亲属,被牵扯到了里面,遭到惩处。
  当然了,这一次犯事的中央官员就少多了。
  洛阳是个权力场,大家更加在意的是权力,而不是金钱。
  只有那些前途有限,对权力已经不太热衷的人比较在意金钱,想着在有限的权力下尽量多一点的捞取金钱。
  而眼睛里盯着权位的官员,都不是很愿意沾染这方面的事情。
  他们脱离了低级趣味,只热爱并且追求权力,对其他的不感兴趣,更严格约束家人、族人,所以在反腐行动中反而不曾牵扯其中。
  这一波本来也不是针对中央官员的。
  郭鹏本来就是为了打击敌方腐败,清扫一批腐败官员,在战前把后方整顿好,以免战时出了问题。
  砍一波人头,让剩下来的人打起精神努力筹备后勤。
  现在河北之地清扫出三百七十多名官员涉案,雍凉二州加在一起也清扫除了二百五十七名官员,这五个州加在一起就有六百多名官员落网。
  可想而知,这帮人从郭鹏在冀州建立魏公国开始,手脚就有多么的不干净。
  那个时期郭鹏是无暇管顾吏治问题的,对于基层出现的一些事情,他一般都是挑典型打压,给与官员一定的压力,没有大规模反腐。
  以至于这帮人在地方偷偷摸摸的干了十多年。
  终于,在这一次收网行动中这帮人被郭鹏逮了个正着,落了网。
  有官员觉得郭鹏这一波清扫了太多官员,而且惩治多为斩首,未免杀戮太多,有伤君臣和气,恐怕不利于国家治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0/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