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9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0/1505

  “办不到。”
  郭瑾讪讪的笑了笑:“偌大魏国,太多的事情儿子都还没有理顺,根本办不到。”
  郭鹏点了点头。
  “你不小了,为父也不年轻了,这次北伐前,为父对你奉孝叔说了,若为父回不来,就让他扶你登位,然后用一生辅佐你做个合格的皇帝。”
  “父亲……”
  “你是储君,是为父的继承人,这国家之大,终有一日要交到你手上,所有的国务,军务,所有的勾心斗角,终有一日都要你来负责,这次不过是让你稍微分担一下,你需要做的事情还不到为父的五分之一。”
  郭鹏拍了拍郭瑾的肩膀。
  郭瑾低头,不言不语。
  “还行,这第一次考验,你做的还是不错的,今后,为父会尽量给你更多的机会让你上手历练,让你做更多的事情,你自己也要更好的成长起来,就比如这一次,你让阿珺隐藏身份做你的属官,就做得很好。”
  郭鹏勾起嘴角看着郭瑾。
  郭瑾眨了眨眼睛,看向郭鹏,然后把视线躲开。
  “父亲,儿子……”
  “为父说了,你做得很好。”
  郭鹏正面评价了这件事情:“既顺应了兄弟的需求,维护了兄弟间的情谊,也最大限度的维护了你的利益,没有让阿珺分走你的权势,你的部下,这是正确的做法。
  换做为父,也不会做的比你更好,权力,是你不能相让的,声望,是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你所做的,不仅维护了你的权力和声望,也照顾到了阿珺的心思,又有什么错呢?”
  说到这里,微微的叹了口气。
  “为父知道,你顾忌兄弟的身份,顾忌为父和你母亲的看法,所以对这件事情定然是有些为难的,但是你很快就做出了决定,想到了解决的方法,在为父回来之前,安抚住了兄弟的情绪,你做得很好。”
  “父亲不怪罪儿子就最好了。”
  郭瑾低下头。
  “为什么要怪你?你是储君,你是为父的继承人,这份权力只能由你掌握,而不是你的其他兄弟,你做的很对,不能让你的任何兄弟在声望和权势上超越你,这是你必须要做的事情。
  无论他是你一奶同胞的兄弟也好,其他兄弟也罢,这都是你必须要做的事情,你首先要稳固你的身份地位和权力,然后才是考虑兄弟们的处境,那种情况下你想到这个办法,已经让为父觉得有些惊喜了。”
  郭鹏摸了摸郭瑾的后脑勺。
  “真的吗?”
  郭瑾期待的看着郭鹏。
  “当然,为父很高兴,你能有这样的手段。”
  郭鹏笑着说道:“你的做法也让为父有了启发,你的兄弟们渐渐长大,不会安于待在后宫里,长在妇人之间,有些想法是难以避免的,这个时候,又要维护你的地位,又要顾及他们的心情。
  为父毕竟也是个父亲,不单单是个皇帝,也会忧心儿子们长大以后不能成才,成为废物,只知道吃饭却不知道饭从什么地方来,这样的废物,为父决不允许出现在皇家。
  所以为父决定,把他们安排一下,隐姓埋名,稍微变一下相貌,让他们住到宫外,住到洛阳外城去,用别人的身份加入朝廷,从一个小吏做起,慢慢锻炼他们的能力。”
  “这……父亲,让他们住到洛阳外城?”
  郭瑾显然有些吃惊,没想到郭鹏居然会做出这样的决断。
第1130章
漠州的建立
  郭瑾骤然听说郭鹏把郭珺安排到洛阳外城去单独居住了,那是相当惊讶。
  他可没想到郭鹏会这样做,也不知道这样做的目的。
  “嗯,阿珺已经被为父安排到外城去居住了,和一群刚刚入京的小官儿们一起,用兖州官员【赵勇】的身份。”
  “这是不是有些危险?毕竟是皇子。”
  郭瑾有些担忧。
  “不危险,这算什么危险?洛阳城内,又不是洛阳城外。”
  郭鹏摇了摇头:“和一群刚进洛阳城的小官儿们住在一起,体验一下小官儿们的真正想法,体验一下从无到有升职的过程,这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原来如此。”
  郭瑾不再言语,对于郭鹏的想法似乎多了一些理解。
  郭鹏想了想,觉得有些话还是要跟郭瑾说个通透。
  自己的想法不应该瞒着他,他已经成年,是个男子汉了,有些事情他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作为父亲,应该更多的信赖他。
  于是郭鹏把从今往后对孩子们的一些安排告诉了郭瑾。
  比如他所设想的帝国疆域极限,还有帝国极壁之外封邦建国的设想。
  郭瑾十分震惊,他不知道原来父亲居然有如此深远的谋虑和设想,对于国家和他们兄弟的未来都有如此明确的设想。
  世界之大,帝国极壁,封邦建国,国外之国等等,数不清的新名词新理念钻进了郭瑾的脑子里,在他的脑袋里一阵翻腾,把他翻腾的晕晕乎乎不知所云。
  显然,他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吸收,去理解郭鹏的想法。
  “这是为父的大体想法,你若有什么想法,你也可以提,为父希望,你们兄弟各自能有各自的出路,并且,也能把我华夏文化远播海外,海外土地无限广阔,还有数不清肥沃的土壤等着你们去发现。”
  郭鹏站起了身子,指向了洛阳的南方,那遥远的地方。
  “不要把视野局限在神州一地,神州之外,还有数不清的土地,还有更多更多风俗迥异语言迥异文化迥异之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不过是井底之蛙罢了。
  走出去,放眼四海,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发现更广阔的财富,不要拘泥于神州土地,不要拘泥于神州的土地上所长出来的粮食,走出去,往东,往西,往南,往北,走出去!”
  郭瑾看着快步走到奉天殿大门口,对着苍茫夜色发出指引的父亲,他觉得自己的心里的某一处好像多了一点什么东西似的。
  郭鹏没有让郭瑾只是空想,而是把自己花了很多年时间让临淄营秘密绘制完成的世界全图交给了郭瑾。
  这是他称帝以后,在数年间不断的根据破碎的回忆勉强回忆出来的大概的世界全图。
  几大洲几大洋的具体模样,一些他熟悉的地形,熟悉的地块,大型岛屿之类的。
  还有就是他记忆深刻的物产产地,亦或者是肥沃土壤地区,战略要地之类的,他都花了时间一点一点的描述,标注,然后交给临淄营绘图小组一点一点的完成。
  现在大体上已经完成了,把这幅图交给郭瑾,打开他的视野,让他不再把自己的眼光局限在这一亩三分地上。
  让他知道神州在什么地方,和整个世界比起来,又是如何的一块局限之地。
  同时,把帝国极壁的概念告诉他,让他知道分封制和封建制的优劣所在,让他知道今后若不想造成兄弟相残的局面,又该如何破局。
  为他重塑世界观。
  世界观非常重要,走出天圆地方的束缚,走出世界之中的地理概念,重新塑造一个真实的大洲大洋的概念,知道自己处在什么地方,周围又是什么。
  视野的开阔决定了政策的高度。
  而这恰恰是地理大发现时代以前人类所不具备的。
  仅仅是一幅地图,却是人类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一个人具备世界观念的最开端,是最原始的世界观的启迪。
  人类的勇气和智慧以及坚持包括贪婪,都浓缩在这样的一张地图上了。
  知道世界之大和不知道世界之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中国之外,还有世界,世界之大,无可想象。
  所以,走出去吧,全部走出去,走出这片丰饶的大地,去开辟全新的,一样丰饶的土地。
  从最开始就要知道神州之外还有什么,要知道他所身处的地方在全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然后,走出去。
  走出循环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走出去,从神州大地上走出去,去开拓新的未来,开拓新的可能,不断的发现,不断的开拓,如此,才能真正的走出去!
  郭某人对此毫不怀疑!
  而从这一刻开始,知道了世界之大的郭瑾也将再无疑惑,他知道自己的父亲所设想的未来版图的构造到底是起于什么样的构想了。
  延德五年十月底,北伐战争的战后事务大体上完结。
  军队的赏赐,官员的赏赐和人员晋升、降职的问题终于理顺了。
  什么人晋升,什么人降职,什么人可以得到赏赐,什么人要赶回老家,这种事情是明明白白的。
  郭瑾在担任监国太子期间记录下来的那个小本本成为了郭鹏对待官员态度的决定性存在。
  那些被记录下来的态度不端正的甚至对太子不恭敬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不是降职就是赶走。
  而那些勤勤恳恳办事的,则得到了一定的升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0/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