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仙(精校)第25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73/2908

  “那块地还真不好拿,”李强看他一眼,发现他脸上没什么异样,才继续说下去,“朝田市盯了十来年了,你就算能拿上地,朝田市政府也未必答应。”
  “他朝田人有本事,跟省军区做工作去,”陈太忠不屑地哼一声,“我能搞下来,就是我的,看谁敢惦记北崇人民的财产。”
  “你别说风就是雨的,”李强一听,就知道这货又打算裹胁民意了,只能哭笑不得地打断他的话,“这样……你先告诉我,咱阳州的办事处,为什么要搬到那里?”
  “不搬到那里,省军区凭什么把地给了阳州?”陈太忠奇怪地看他一眼,“不管什么事情,总是需要一个幌子的。”
  “那你直接设个北崇办事处,不是也可以吗?”李强饶有兴致地发问,事实上,他知道北崇最近在筹划着建办事处,他甚至清楚,那块地是人事厅的,具体事宜是孟志新负责。
  李书记和李厅长认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过两人没什么交情,他也无意去了解,李平和陈太忠谈成什么样了,眼下发问,只是想听听,对方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然而,陈太忠的回答,是相当彪悍的,“如果北崇在那里设办事处,区里的老百姓就会认为,那全是北崇的财产,我也不好做这个工作。”
  陈某人不会说北崇已经物色好了地方,李强知道不知道是一回事,他绝对不会主动去刺激书记大人——有五六千万的闲钱去买地,没钱支援市里?
  所以他就实话实说:若不是要用市里的幌子,你当我愿意让你搭车赚钱?
  你小子裹胁民意,还裹胁上瘾了?李强一听他说“区里的老百姓”,心里就是一阵腻歪,不过眼下正事要紧,没必要为一些小事计较。
  所以他想一想之后,微微摇头,“要是照你这么说的话,现在阳州办事处的那块地,怕是都卖不了,很可能被朝田无偿收走了。”
  “凭什么呢?”陈太忠听得就是眉头一皱,“已经给了咱的地,凭啥收回去?”
  “人家的地,当时是划拨的,就是让咱搞办事处的,其他地市都没这待遇,实在是阳州离朝田太远,信息太落后,管理不方便,又穷得买不起地,”李强没好气地看着他,“别的地市在朝田搞办事处,都得自己买地,咱这是落后有落后的好处……”
  “你问凭什么收回去,我还想问凭什么……咱有了新办事处了,人家为啥不能收回去?”
  这个话倒也是,陈太忠听得暗暗颔首,朝田市能把地划出来,就能把地收回去——事实上,就算是阳州自己买的地,只要朝田市真正有需要,通过协商,也能低价把地划走,哪怕朝田划不走,省政府出面,又有几个敢硬架的?
  当然,若不是有刚性需求,阳州决定赖着不走,朝田人也不能怎么样,所以年轻的区长有点好奇,“咱留上点人不搬,他还要硬撵不成?”
  “你不清楚这里面的事情,”李强苦笑着摇摇头,“你说的那块地,跟朝田市政府……还有省政府,恩怨大了去啦,那是原来72军的军部……”
  原来那块地方这么大,是真有点原因的,曾经是一个军的军部不说,里面还驻扎了若干个工兵营和高炮营,以及相当数量的警卫部队,还有干部家属什么的。
  要说当时军部所占的地方,还不止六百亩地,差不多有一千一百多亩,但是后来,经历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历次裁军,人基本上走得就不剩什么了,直到最后,这个军连建制也取消了。
  由于这块地方,在朝田市的核心区域,市里想发展,就不能对这块地方视而不见,于是市政府就经常跟部队要地。
  尤其是72军被裁撤得差不多的时候,朝田市曾经直接拿走三百亩地,规划公路又占去了几十亩,所以大致缩水成现在这个样子。
  但是朝田市有些事情,做得很不漂亮,比如说这个裁军裁下来的人员,有部队上帮着安置的,也有拿了钱自谋出路的,可还有一些中层干部,是该当地政府帮忙安置的。
  这一点,朝田市就做差了,他们认为,这个集团军被裁得太狠了,也听说是要取消编制了,于是就说,这么多干部猛地下来,我们实在安排不了这么多人。
  部队上的人登时就火了,我这国防用地,左一块右一块地划给你,支援地方建设,我们说什么了吗?操的,你们倒好,安置两个人都唧唧歪歪的。
  当兵的大多都是直肠子,这块地后来归了省军区,留守人员就说了,咱们这个军马上都要没了,我们就是一个要求——这块地不能给了朝田。
  一个集团军,影响力并不仅仅限于一个集团军,这个军里走出去的人物多了,老领导也有,尤其是涉及到了军队干部转业的问题,传出去之后,其他军人也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
  所以省军区的人,就很干脆地抻着朝田,你再说什么用地紧张,这块地也是国防用地。
  尤其是有条四车道的公路,市政府规划是要穿过这里的,省军区不答应,死活就是不让开,两边的路都修好了,到了这里,就成了两个丁字路口。
  到最后路还是通了,不过据说是朝田市政府出了钱,而且当年还安置了好些军转地的干部,否则这条路现在也通不了。
  就是这块地,都有人往中、央军、委反应过,人家就是当不知道了,朝田盯这块地,盯得非常死——想一想也知道,闹市区六百多亩的土地,这影响多少规划?又能产生多少财富?
  不过省军区的领导,也不是愣头青,现在这块地上,邮局小学什么的应有尽有,银行也有,还有几个公家单位,也在边缘地带起了宿舍,但是这个土地性质,从来没有变。
  李强在朝田工作了不止一年两年,对这块地是非常地熟悉,所以他向陈太忠指出,这块地真不是那么好拿的,“就算你拿得到,朝田绝对卡着土地证不放……你怎么搞房地产?”
  陈太忠却是没想到,这件事里,还有这么多的说法,更没想到,李强知道得比他还清楚,心说孙淑英这还真是……给找了个好买卖。
  不过转念一想,他也就释然了,没有风险哪来的收益?若不是有这么多的麻烦,这块地也轮不到他来打主意,肯定早就被人瓜分完了。
  所以他不以为然地笑一笑,“惹得急了,没证我也照样卖房子,总有图便宜的人。”
  “但是你想过没有,六百亩地是四十万平米,容积率是三的话,你能盖一百二十万平米的房子,每平米的房子,多卖一百块,那是多少钱?”李强用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着他,“有证和没证,一平米差的肯定不是三五百。”
  “那就考虑办个军转民指标,”陈太忠听李书记这么说,反倒是激起了性子,“大不了从上面弄个文,找个央企来开发,我看朝田怎么拦。”
  “你这性子怎么这么急呢?”李强一听他要找央企来开发,登时就急眼了,原因很简单——军转民指标,确实是个路子,可操作性很强。
  用地性质的转换,都是要经过地方政府同意的,但是国防用地真的例外。
第4117章
难度不小
  一般来说,土地的买卖,是要收费的,但是国防用地,很多时候都是政府划拨,而军队的土地交给地方政府,很多时候也是不收钱的——其间的征地款和卖地费,都是政府考虑的事。
  再有就是,土地使用性质的变更,是要办手续和收费的,工业用地转化为商业用地,要向政府补交费用,该交多少都有规定。
  那些没交或者少交的,是钻了空子或者找了变通法子,而不是这个钱不该收。
  国防用地转化为商用土地,是要经过地方政府批准和审核,更换土地证,但是这里面的钱该怎么收,没有明确的规定。
  所以朝田固然可以在证件上使绊子,但是遇到重大的项目,上面下个文——这块地占了军转民的指标,你们办使用许可证吧,朝田市敢吱一声吗?
  当然,若是陈太忠是朝田市市长的话,他没准有胆子说一声,这地方也没几个军人了,凭啥就要军转民?我看划给政府就不错。
  但是数遍国内官场……有他这般胆量的干部,还真没几个。
  所以李强一听,陈太忠要这样办事,登时就着急了。
  要说这地块说大不大,也就几百亩,在朝田人眼里是不小了,但也未必能入了上面人的法眼,搁给一般人,这个军转民的指标,也不是那么容易办下来。
  然而,李书记实在太清楚陈区长的折腾劲儿了,此人在恒北是孤家寡人,可是上层的关系极其地丰富,估计办这么个指标,还真费不了多少事。
  简单地来说,朝田市想这块地想了十几年,都一点辙没有,人家轻轻松松就能搞定——让上面打个招呼,不会比搞定这块地更难。
  想搞定这块地,不但上面要有人,下面也得愿意配合才行——省军区想不通,上面也不好硬压,而军转民只是打个招呼,上面有人出头,给个指标戴着帽子下来即可。
  李强是坚决反对上面打招呼,这会让事情变得容易,但是同时,大部分的利润,就被陈某人所说的“央企”拿走了,阳州市收获不了太多。
  这个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上面打了招呼,再让地方上什么人开发的话,吃相不好看,也容易引起地方上的抵触情绪——市里还缺地呢,怎么就划给别人了?
  这种情况下,上面多半是派个央企下来,把大部分的钱赚了,虽然地方上会更不满意,但是从程序的角度上讲,无可挑剔。
  李书记想一想,又组织一下语言,“这样吧,你说的我都记下了,一两天我就专程去省里,向领导反应一下,看这块地该怎么开发……你到底谈了多少亩?”
  “用得着那么费事吗?”陈太忠老大不客气地发话了,根本不考虑自己面对的是市党委书记,“您就直说吧,阳州办事处搬不搬?您不搬,我北崇办事处就设在那里了。”
  北崇办事处设在哪里,跟大局无关,但是他这话就明确表态了——你要没胆子玩,我就不带你玩了,北崇自己也玩得转。
  “我这不是得请示领导吗?”李强听得有点不高兴,于是眼睛一瞪,从心里讲,他是愿意极力促成此事的,“这块地,你能挣多少,那是你的本事,你也别担心我谋什么……我的想法就是,把广场的费用挣出来,我占谁的便宜,还占你的便宜?”
  “这倒是,北崇发展好了,市里肯定就更好了,”陈区长笑着点点头,“李书记您还有什么指示?”
  “话没说完呢,你着急走什么?”李强眼睛一瞪,“我刚才问你的,你还没回答呢……这块地你能拿多少?”
  “搞不好能全拿,总共才六百多亩地,”陈太忠笑着回答一句,然后,他马上又补充一句,“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下,变数什么的……我还没统计。”
  他很相信孙淑英的话——在这个层次,胡说八道不仅仅是要被人小看,更是自砸招牌,办不到的事情,哪怕装出一副不屑,也不能硬着头皮胡说。
  但饶是如此,他说话也要留三分余地,省得让自己被动。
  “全拿?”李强的眉头登时就皱做了一团,好半天之后,才问一句,“那这地多少钱一亩?”
  “没谈呢,反正便宜,”陈太忠果断地胡说一句——老李这个反应,不太对劲儿啊。
  “那这块地,不可能仅仅是买卖,”李强很干脆地一摆手,“不说那些拆迁什么的,这么大一块地,置换的可能性很大,国防用地也不可能无条件向市场低头。”
  “置换?”陈太忠听得眉头也是一皱,这个可能性,他心里是一直存疑的,因为他也在考虑,这买地的十个亿的资金,该交给谁呢?
  直接交给省军区,怕是有点不妥当——这相当于是部队又在做买卖了,三五千万一两个亿,那给就给了,十个亿有点多。
  但是……总不能直接交给中、央军、委吧?
  而且现下,国防用地一般都是政府划拨,但是随着土地财政越来越大行其道,政府就越来越舍不得向部队拨地——明明能卖的地,为啥要无偿拨给部队呢?
  所幸的是,因为历史沿革的缘故,部队手上的地,原本就不少,眼下这个矛盾并没有爆发出来,而且部队用地有一个特色——他不挑地方,起码是不太挑地方。
  地方用地,是讲究越靠近市中心越值钱,但是对部队来说,只要能保证跟公路、铁路或者机场的距离,那就够了,偏僻一点反倒还好,军队太靠近红尘浊世的话,不利于士兵们的训练和成长。
  更有那些军事重地,就是建在鸟不拉屎的地方,而72军之所以能在市里占一大块地方,跟全面的国防策略有关,跟恒北的三线建设有关,这里就不做更多的探讨了。
  这些是大前提,目前不可否认的是,有太多的城市建设,侵占了国防用地,而国防用地也不可能总在山沟里,城市里也要有一些。
  所以陈太忠一听“置换”二字,就觉得挺有道理,省军区丢了这么一大块地,又不好随便收钱,那么换一块地,是很正常的,国防用地退出来,让给市场用地——但是市场再发展,总不能不讲国防吧?
  意识到这一点,他就禁不住要抱怨一下,这个孙淑英,你跟我简简单单一句话说完了,具体的事儿,我得一一落实——这麻子不叫麻子,叫坑人啊。
  “不置换,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李强摸出一根软中华来点上,“里面住着不少家属,我有俩同学在里面,也都是中层家属了……不可能直接让你拆迁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73/29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