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情仙使(校对)第6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6/991

  但是美人不许容妆,名将不许指点江山的话——怕是比白头还要凄惨几分。
  李永生能非常清楚地感受到,李清明心里那份不甘和愤怒……
  第二天中午时分,宁致远又回到了马场,他一脸的兴奋,“旨意请下来了,便宜行事……是密旨。”
  天家的旨意,大致是分为三种,圣旨、中旨和密旨。
  圣旨是内阁过了的,最为权威,中旨是越过内阁,直接对三院六部的,因为没有内阁的认可,权威性不够高,只过内廷不过内阁,有太监弄权的嫌疑,经常被人污蔑为“矫诏”。
  密旨那就是连中旨都不如,中旨在起居注还能看到影子,但是密旨连这个待遇都没有。
  可是不管怎么说,手握密旨,那也是天家的意思。
  无论朝臣认可不认可,博灵起兵南下,哪怕战事出现波折,博灵的官府亮出密旨来,起码是可以免责——天家许我们便宜行事。
  你可以说我们手续不对,临时委任的什么官员无效,可是你想说我心存不轨——抱歉了,那真的不行。
  博灵郡想要以奇兵之姿态南下,有一份密旨,是足够了。
  李永生拿到了密旨,就想告辞动身了。
  但是宁致远又拦住了他,“你出来才二十天,博灵那里的战争准备,应该还没有完成,不如在京城里多等几日,没准还会有别的事麻烦你。”
  李永生的眉头一扬,很诧异地发问,“别的事?”
  宁致远神秘地笑一笑,也不回答。
  李永生在京城里,是真没什么事情可做,他虽然在这里熟人不少,但是他此来是秘密前来的,不好去联系。
  所以大多时候,他就是呆在御马监的马场里,喝喝酒看看风景。
  过了两日,广播电台里传出了新的舆情,柔然屡次在边境生事,朝廷正告对方:中土国喜欢和平,但也不畏惧战争。
  还有电台大声号召,中土的男儿,去柔然边境建功立业去吧。
  李永生也不得不承认,朝廷越来越会使用舆论了,在面对伊万国的摩擦的时候,是大打煽情牌,如愿以偿地将亲王镇边这种怪事,变成了顺理成章。
  现在面对柔然,在标榜“爱好和平”的同时,却又煽动中土的游侠儿,向柔然边境集结。
  可以想像的是,肯定会有不少游侠儿动心——这是国战,跟内战是不一样的。
  至于说在面对柔然和伊万,为何是不同战略,这也是出于多方面考虑的。
  诚然,伊万国比柔然国强大,管理也全面,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对游侠儿来说,打伊万国,想要获得战利品,得经历殊死的战斗。
  打柔然就轻松多了,那里地广人稀,又是松散的部落联盟,哪怕随便抢几匹马,也就不白走一趟。
  两相比较,游侠儿当然更愿意跑到柔然国去撒野。
  所以李永生才会感叹,认为朝廷对舆论的掌握,已经越来越娴熟,知道如何更好地为中土国服务了。
  广播里还有其他消息,比如说有人建议:调会稽兵北上,攻击襄王后路。
  李永生隐约能猜出来,这很可能是博灵郡守策划的——那老翁来了京城之后,就悄然离开了,要说郡守没有其他的安排,这怎么可能?
  再然后,广播里又有新的猜测,他们认为,朝廷可能请大司马坤帅北行,以震慑柔然那些不知死活之辈。
  坤帅一旦出行,足以顶得上十万大军。
第六百七十三章
博灵军南下
  李永生觉得,那些盲目吹捧坤帅的家伙,有点捧杀坤帅的意思。
  但是也有人分析,说只要坤帅驻扎在边境,起码能引十万游侠儿主动来投。
  不管怎么说,坤帅是卫国战争里起家的,属于国战英雄,这就受游侠儿的喜欢。
  她原本就德高望重,升任大司马之后,就连权力也大了起来,她一旦出面号召游侠儿,效果绝对不会差。
  这种言论,在短短的两天之内,就传遍了整个顺天府。
  甚至顺天的不少游侠儿,都纷纷前去打问,能否跟随坤帅北上。
  李永生在京城里等了五天,最终还是启程南下,不过这次的队伍里,少了老翁,却多了六个陌生人——这正是他晚走的原因。
  这六个人里,有两名太监,两名军人和两名政务院的观察员。
  太监是御马监的,前往博灵是督查马务——起码是这个理由。
  两名军人,是带了调令前去参战的,他们的级别都不高,起码没资格指挥博灵南下的战役,只能做个小军官罢了,不会影响王志云的决断。
  不过宁致远也说了,那名中阶司修,是已故巽帅的小儿子……
  至于两名政务院的观察员,鬼才知道要观察什么——反正他们受命,不得对博灵郡的作战部署指手画脚。
  然而,张老实悄悄地找到了李永生,他敢用脑袋担保:有一名观察员,绝对是出自朝安局。
  总之,这六个人背景很复杂,其中疑似朝安局的那位,是巅峰司修,不过他们也都表示,在路上会听从李永生的安排。
  这次回归,李永生就没必要那么谨慎了,虽然也做了伪装,但是一路前行,赶路赶得极快。
  不过,他们终究是没有从大名府南下,而是按来路绕了黎关和上党。
  过黎关也没怎么费劲,半夜里由杜晶晶裹着,直接飞度了过去。
  进入豫州郡五天之后,他们跟王志云派到豫州的眼线接上了头。
  王军役使已经知道,李永生身上带了密旨,不过眼线表示,希望他们能晚点抵达七幻城。
  五月初二,博灵郡在三湘边界,举行了隆重的出征仪式,誓师南下,天下震动。
  博灵郡人口逾亿,拥有驻兵五万,地方守备部队十万,又召集了十五万郡兵,总共三十万大军,除了十八万大军守卫博灵,剩下十二万军队,分兵三路,直取三湘。
  郡守府召集二十万丁壮,押运着粮草随军南下。
  而此时荆王的人马,正在会稽鏖战。
  会稽郡跟淮庆郡的军队不一样,他们并没有陈兵于边界,而是将军队龟缩进了城里,挨个城池坚守。
  这种策略,给荆王军队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他们不得不挨个城池来拔钉子。
  事实上,会稽郡的选择,是借鉴了淮庆郡被打穿的教训,做出的无奈决定。
  既然边界守不住,那就不如守城池了,反正对方已经提出过“淮庆人不打淮庆人”,那就是说,荆王想要地方归心。
  既然荆王府有如此需求,那么,就算城池守得再辛苦,对方也不可能屠杀降卒,更不可能屠城,那么……为什么不依托城池坚守?
  荆王的军队对此可谓是深恶痛绝,不止一次叫嚣过,说你会稽人再不识趣,那我们就真的不客气了。
  然而,这话说归说,想要做出来,那还真不是一般的疯狂。
  博灵的三路大军攻进三湘,中路略略受阻,东西两路势如破竹,其中东路兵马直接抄向了荆王东进大军的后路。
  这个时候,荆王的军队正在攻打濑州,濑州一下,金陵的南大门就彻底被打开了。
  可是这个时候,传来了后路被断的消息,荆王骇然,再加上中西两路大军给潭州带去了极大的压力,濑州攻防战不得不暂停下来。
  别看荆王军队势如破竹,一路打得极为痛快,也缴获了大量的军姿,但是他们对打下的地盘,并没有认真地经营和管理。
  这也是赵家人内战的必然结果,既然打下了地盘,就是为我所有了,除了收编军队,重立官府,铲除少量顽固分子,大部分人没有多少抵抗意愿。
  现在猛然间老巢被抄,统治不稳固的弊端立刻显现了出来。
  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在首鼠两端地观望着,还有一些吃了熊心豹子胆的家伙,竟然组织起来,不住地偷袭襄王大军,摸岗哨断粮道的事情,更是层出不穷。
  说来说去,天家再是年幼,黎庶们也更愿意认同本朝正朔,哪怕他们对内战真的不感兴趣。
  荆王的大军,打得实在有点太快了,身后的三湘被人攻入,以至于整个淮庆郡都不稳了。
  三湘还有荆王的军队,攻入淮庆和会稽的大军,也不是一定要撤回来,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攻城拔寨是不要指望了,起码要停下来,先安顿地方,剿灭那些支持朝廷的势力。
  荆王府的攻势一停,会稽郡顿时松了一口气,濑州守军简直像捡了一条命回来一般。
  会稽郡的备战工作,做得并不充分,而且他们大部分的战力,都被调到北方,防备海岱的襄王南下了。
  事实上,根据大家分析,襄王南下的可能性极小,从海岱北上,可以直接攻入幽州郡,夺取顺天府的那个大宝之位,那还南下做什么?
  当然,襄王若是想夺取人口粮米,充实战争潜力的话,也有那么一丝南下会稽的可能。
  所以会稽守军来到北部边界御敌,不过基于上面的分析,他们的准备工作,显然不会做得太多。
  也正是因为如此,会稽水军竟然有闲心去抢博灵的战马,而郡房的军役使,也没有下大力气去制止。
  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襄王确实是没有南下,但是荆王直接打通了淮庆,从三湘杀了过来,只能仓促迎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6/9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