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情仙使(校对)第7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4/991

  对他来说,损失三万战兵,就足以痛彻心肺了,更别说是被端了后勤粮道——这年头的事儿,果然是没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
  不过至于说老巢被端,他倒不是很担心。
  在海岱,襄王府还有五十万的军队,三十万后备役以及七十万丁壮,倒不信李清明那区区三十万人,能把他怎么样了——说是三十万,有没有二十万还难说呢。
  但是前线这二十多万人,跟后方断绝了联系,军械和军粮供应不上来,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不过襄王的反应很奇怪,他不但没有回师攻击对手,也没有前出攻打幽州守军,反倒是开始加固防御,不但北向加强了防御,南向也做出了防御。
  朝廷里的官员,被这种奇特的反应镇住了——这是又要干什么?
  然后他们又获得了消息,襄王府后方的军队开始北上。
  原来是要利用海岱驻军,解决掉朝廷的南下部队。
  但是大家依旧不能理解——你能保证在解决掉朝廷军队之前,自家的前军不被攻破吗?
  就在众人争吵,是否要对襄王的前军,发起攻击的时候,有军情司探子冒死传来了消息:海岱水师已经自东而来,登陆幽州,叛军已经派陆军接应去了。
  朝廷里的官员这才明白,合着襄王一直藏着的杀手锏,现在才亮出来。
  幽州东边就是大海,而顺天府距离海边也不远,不过幽州并没有水师,采用的是近海防御策略,陆上有坚固的军寨,防范可能来自海上的攻击。
  与之相反的是,海岱的水师,跟南方的彭泽水师,并称两大内河水师,与此同时,海岱水师还有海上战船,可以在海上作战,而且这些海上战船的作用,就是拱卫京畿。
  可惜的是,海岱落入襄王手中,水师也被襄王控制了,虽然有不少官兵和战船叛逃,不想跟朝廷为敌,但是襄王还是能够组织起一支不小的水军。
  这些战船没能力对顺天府方向发起攻击,但是为被困的军士输送补给,顺便解决掉一些朝廷的小巡逻艇,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如此一来,战局再次发生变化,朝廷楔入海岱的钉子,成了孤军,而襄王前军原本是孤军,现在得了海上的支援,反而成了钉子,战局的风云变幻,真的令人瞠目结舌。
  按说襄王的前军成了钉子,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此前他们在疯狂进攻,现在改为防守了,李清明策划的大范围运动,深入敌后断敌粮路的计划,算是完成了一半。
  但是朝廷官员不这么看,他们只是看到,襄王似乎要赖在幽州不走了,而出击的十四万军队,还能不能回来,这也是个问题。
  当然,他们最担心的还不是这个,而是海岱亮出了水师。
  此前大家也知道,海岱有水师,但是水师基本上没什么作为,现在水师既然能运送补给,那么,下一步海岱水师就可以北上,从海路对顺天府发起攻击。
  所以朝廷里要追查李清明的责任:你怎么敢不经内阁允许就出兵?
  这个逻辑有点滑稽,其实不管李部长出不出兵,海岱水师都存在,人家想从海路对顺天发起攻击,什么时候都可以动手。
  但是朝廷里的官员,还就这么认为了,原因也很简单——李清明你不来这一手的话,襄王没准就会想不起水师的存在,你现在让人家想起来了,完了,又得分兵把守沿海了。
  好吧,这种指望对方想不起水师的逻辑,实在是混蛋了点,但是海岱水师的亮相,令顺天府的补给,亮起了红灯——此刻京城的三成物资,要指望海上运输。
  就算海岱水师战斗力比较弱,打不起登陆战,但是组织水师阻拦商船,总是没什么问题。
  要知道,给顺天府运粮的第一大户百粤郡,就是通过海路运输粮食的——走陆路的话,一百石粮,起码得被吃掉九十石。
  李清明擅自行动,释放出了一个可怕的东西!
  所以,就在死士传来海岱水师的消息之后,第二天,百官纷纷上折子,要求查办军役部长李清明!
第八百五十六章
四方游说
  面对百官的弹劾,李清明在朝会上破口大骂,说什么担心海运都是假的,真正的原因在于,大的海上船队,都是跟朝中大臣有瓜葛的,我不过是断了他们的财路!
  但是诸位,我不出兵,人家就想不起断海上运输了吗?你们怕是在做梦吧?
  有些跟海商无关的大臣,忍不住暗暗咋舌:真不愧是李疯子,什么话都敢说。
  关键时刻,还是少年天子肯定了李清明的战绩:不管怎么说,李部长策划的这一战,也是阻止了反王北上的脚步,可谓意义重大!
  然而,主少国疑四个字,那也不是白说的,很多大臣表示,他就算打了一场说得过去的战斗,但是没有经过内阁允许,这也是天大的错,必须追究责任。
  李清明气得当场表示:我特么的再经过内阁,就又是一场败仗。
  想追究我的责任?欢迎啊,这个特么的军役部长,劳资还真的不想干了。
  朝臣们就又跳脚了:你这话是说,内阁有人勾结反王吗?
  我们跟你讲,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的哦。
  到最后,还是坤帅出面了,她说李清明就是这样的人,一心为国,他不守规矩也不是第一次了,只要目的是好的,结果是好的,这种危难时刻,就不要太拘泥于形式了。
  她的话一出口,旁人就要掂量一下了,毕竟这是卫国老帅,此前还在北方边境吹了半年风沙,有效地阻止了柔然边患。
  到最后,少年天子艰难地保住了李清明,当然,还是要有一些小小的责罚的——罚俸一年,下不为例。
  李清明只是不屑地冷笑一声,也没有说再多。
  不过这一仗,让大家再次关注起了一个军种——水师!
  幽州附近,不能任由海岱水师耀武扬威不是?必须得把这家伙打掉才行。
  哪怕只是为了保障海上的运输线,也要解决他们。
  而能对付水师的,当然就只有水师了。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能跟海岱水师相抗衡的彭泽水师,目前被堵在博灵郡,连淮庆的基地,都被荆王攻占了,而他们想出海,还要路过会稽水面。
  这一次,就连坤帅都表示,“必须要召出彭泽水师了,否则的话,恐怕襄王还没有缺粮,京城就已经饿死人了。”
  众人嘿然无语,彭泽水师想要冲出扬子江,真不是那么容易的,更为关键的是,水师也不是无须后勤独立作战的,他们一样需要补给。
  就算冲出扬子江,将来去哪儿补给,会稽还是海岱?总不能去海右吧?
  与其去海右,那还不如直接去百粤,顺便就装上粮食北上了——反正,这真的不现实。
  于是,朝中大臣将眼光,再次投向了南方的战事。
  李永生和赵欣欣就是待在雷谷里,专心致志地对付毁灭道意了,在此期间,博灵郡来了大量的说客,林锦堂和肖田遵两个副教化长,甚至联袂而至。
  但是李永生根本就没见他们,直接请赵欣欣出面,帮他挡驾了。
  没错,这两个教化长,都曾经帮助过他,但是他也给出了回报,无愧于他们的照顾。
  至于说他现在博灵教化房的那个身份?呵呵,你们若是敢拿这个说事,那就不要也罢。
  两名教化长听说李永生在闭关,有心强求见上一面,但是总要考虑,自己现在面对的是什么人——英王九公主都发话了,他们哪敢再说什么?
  博本院的总教谕孔舒婕也来过一回,不过依旧是被赵欣欣挡驾了,九公主的态度很明确,想说什么,直接跟我说好了。
  孔总谕倒是一个不怕事的,她表示说,李永生接受了博本很多优惠待遇,现在博灵郡面临大敌,也轮到他报效了。
  但是赵欣欣对这话嗤之以鼻,她不屑地表示,李永生真不欠博灵什么,甚至都不欠中土什么——“不信的话,你可以去打听一下,他这几年做了多少事。”
  孔舒婕其实对李永生的事迹,也比较了解——这终究是博本院走出去的天才。
  而且他对博本,也有相当的贡献,别的不说,只说他从荆王的真人手里,抢出了依莲娜,维护了博本院的尊严,就已经对得起修院对他的支持了。
  但她是一个执拗的性子,坚决不肯就这么离开,就说那我在雷谷等他出关好了。
  赵欣欣见她这么不知道进退,又是一个风韵犹存的少妇,心里也颇不高兴。
  一般情况下,她还是很相信李永生的忠诚,也不认为一个少妇能对自己构成什么威胁。
  但是这一世,她比较在意肉身的因果,相貌远远不及上一世。
  所以对于某些潜在的威胁,她还是有一些近乎于直觉的不喜。
  于是她明确表示:你想等他可以,但是不能留在内谷——内谷都是以工代赈的人。
  女人一旦认上死理,是相当可怕的,孔舒婕表示:内谷不行,那我去外谷好了。
  她倒不信了,自己怎么也是李永生的教谕,谁还敢在雷谷对她不利。
  当然,想的倒也不算错,真的没人对她不利,但是鉴于赵欣欣的态度,雷谷里也没人敢通知李永生,说你的教谕在外谷等你呢。
  李永生见到孔舒婕,还是十天之后了,那是因为秦天祝和肖仙侯也来看他了。
  这二位在路过外谷的时候,正好被孔舒婕看到了,总教谕喊了一声,于是三人结伴,一起来拜会李永生。
  秦天祝仅仅是初阶司修,但他是雷谷的创始人之一,旁人知道他跟李永生不但是同窗,关系也很好,族中还有不少人在雷谷效力,当然会直接汇报李永生。
  李永生改进阵法,正好到了将近圆满了,听说秦天祝来了,欣欣然接待,然后才发现,“咦,孔总谕和小鲜肉,你们也来了?”
  孔舒婕心里,对赵欣欣是相当不满的,她不认为这个女人,配得上自己的爱徒——除了身份,这女人什么都不是。
  不过身为教谕,她也不会挑拨自己学生跟恋人的关系,所以只是不无幽怨地抱怨一句,永生你现在,还真不是一般的忙。
  接下来,她就说明了来意——果不其然,她也是为朝廷做说客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4/9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