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情仙使(校对)第9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6/991

  “连桐河县城也不取?你这真是……”祭强目瞪口呆好一阵,才想到一个才听过的词儿,“真是玩得一手好套路,佩服!”
  然而,再强的套路,也算不到所有的人心,天底下的人心,何其地复杂?
  两天之后,李永生带着两万永乐丁壮,两万桐河丁壮,昼伏夜行,一路赶到了桐河边界。
  两万永乐丁壮里,有五千是经过郑王训练的,还有一万五是来自永乐的义军,战斗力不俗。
  而桐河人里,大约只有一千出头的老兵,其他一万八千多全是桐河义军。
  这还是桐河人攻破了县城之后,从城卫军里吸收了一些家在桐河的老兵。
  否则的话,想凑齐一千老兵都难。
  没错,县城被攻破了,在斗将胜利之后,李永生和祭强休整去了,桐河人可是按捺不住收复县城的欲望,一刻不停地前去攻打,为了保险起见,还请了老海头压阵。
  桐河县城的城卫军,也不过才两千人,此前为了保护县城,没有回归大营,现在见到浩浩荡荡的大军杀来,而大营又被雷谷全面接管,实在难以生出抵抗的心思。
  有个别人还想拿赵统领的死做文章,但是义军也学聪明了,直接打出了雷谷的旗号:我们是受李大师所托,前来追查揶教妖人的,谁若是不配合,后果自己考虑。
  两千官兵紧急商量一下,直接降了,有两个都头在桐河行事太过,担心桐河人秋后算账,原本不想降,却直接被其他人拿下。
  没错,收复桐河县城就这么顺利,李永生甚至都没有出面,有大义在手,真的是太好用了。
  县城的城卫军里,有四百左右的桐河人,大家东凑西凑,终于凑出了一千多人的正规军。
  桐河的正规军少一点,但是这一点都不妨碍他们组成两万人的队伍,当然,这也是无奈之举,希山的新兵营里,除了有五千的永乐人,还有五千多的桐河人。
  这些桐河新兵,肯定也会成为军队的眼中钉,肯定要尽早解救出来。
  然而,他们刚过了县境,就听到前方的探子汇报,朝廷的军队已经进入了希山。
  李永生闻言有点奇怪,朝廷的军队,什么时候这么有胆子了?
  因为拿下了桐河的整个大营,他也知道了朝廷的反应,对于雷谷进入桐河,豫州军役房还是相当开心的,并且也有意做出一定的配合。
  然而,据郑王的人分析,朝廷出兵来援的可能性并不大,毕竟分兵有危险,朝廷的军队原本就远远少于郑王,又多是以防守为主,如此冒险,实在有点划不来。
  当然,在两军对垒的正面战场,朝廷加大一点攻击力度,还是能做到的,态度表现得积极一点,可以有效地向郑王的军队施加压力。
  李永生心里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能让军役房做出这种冒险行为,不过他也无意了解那么多,这个时候,做好自己的事才是真的。
  四万人摸黑前行了五十里,天色就亮了,大军终于开始公开扎营:希山,我们来了!
  休息了一个白天之后,天色还没有完全暗下来,探子就带来了朝廷的斥候。
  李永生这才知道,原来豫州军役房只派了一万两千人过来,其中七千的老兵,还有五千新兵,就这点兵力,竟然考虑要攻打希山。
  要知道,希山和桐河一样,也是郑王一个重要的新兵训练场所,新兵老兵加在一起,驻扎了差不多也有六万人。
  李永生实在想不通,军役房为何会如此大胆,哪怕带队的是一名真人,可是郑王的希山大营里,也有两名真人的。
  还是斥候回答了这个问题,原来带队的夏真人认为,他带的兵虽然少,但是永乐、箫阳都光复了,桐河那里也只是差一个名义,朝廷的军队完全可以临时征用当地义军。
  夏真人前天路过永乐县的时候,就有这个想法,不过被蒙县令很干脆地拒绝了。
  这比较萌的县令,行事还真是令人意外,他竟然顶住了一个真人的压力。
  当然,他也有相对充足的理由:永乐本来就有个军营要守,这要用去不少人力,而与此同时,永乐还出动了三万丁壮组成义军,去桐河打仗了,所以……现在的永乐真的缺少丁壮。
  夏真人倒是没有继续纠缠,表示自己能够理解。
  然后蒙县令提出,我们这里还有一万多郑王的兵,要不你征用走他们好了。
  夏真人对此毫无兴趣,他公然表示,郑王的兵,我们是信不过的,今天我带他们出去打仗,晚上他们就能散了摊子,而且多半还会跑回郑王那里去。
  所以他更愿意征用本地的丁壮,尤其是那些当过义军的,比较忠心。
  李永生听得是相当地无语,郑王这练兵的手段,也是没谁了。
  别人俘虏了他的兵都不敢用,只能将其纵走。
  不过想一想郑王府军士们的做派,他也能理解朝廷兵马的无奈。
  这是一帮见势不妙就敢逃的军士,将这些不知道军纪为何物的家伙,征用到军队序列里,还不知道会影响多少人呢——坏风气一旦蔓延起来,总是很快的。
  而尤其头疼的是,军役房还不能严格整顿军纪,否则难免有“杀降”的嫌疑,这种坏名声一旦传出去,对手就算能投降,都未必敢降了。
  参照一下箫阳东大营大屠杀带来的影响,就可以想像得到“杀降”的后果——虽然这样的比喻,并不是很恰当。
  不过,李永生虽然能理解对方的想法,但这并不代表他要支持,“这么说,夏真人这点人就敢进攻希山,是想借我雷谷的力?”
  “这倒也未必,”斥候恭敬地回答,“对方的老兵,也不足一万五千人,我们人数虽然少了点,但还真没把郑王在希山的军队放在眼里。”
  李永生一抬手,无奈地一拍额头,“好吧,我知道跟郑王的军队相比,豫州的军队更厉害,但是你想过没有,这一次,你们是在进攻?”
  以少胜多不是战争的常态,虽然中土国的战争史上,并不缺乏类似的战例,可是这样的案例中,少数一方大多是防守方,进攻方以少胜多的例子,真的是太少了。
  在战争中,防守方具备了天然的优势。
  反正他不看好,朝廷这一万两千人,真的能打破六万人的大营。
  斥候是身经百战之辈,可是见到大名鼎鼎的李大师,也难免有点心怀忐忑,于是忍不住怯怯地出声解释,“这个我们想过了,李大师肯支援一些义军的话,攻下军营不算什么事。”
  “真是莫名其妙,”李永生不耐烦地一摆手,“他真想征用的话,外面有的是人,我看他征用是假,借我雷谷的名号才是真的……”
  “他难道没有想过,自己身为军人,跟我们走得太近,一旦被戳破,双方都难免尴尬?”
第九百八十章
巧妇难为
  李永生不想跟朝廷军队多打交道,原因有二。
  其一就是,他不喜欢朝廷,所以也不喜欢朝廷的军队,抢夺离火扇的事情,让他心里腻歪透了,也看穿了某些事物的本质。
  其二就是,他此次来豫州办事,是用了雷谷的名头,而雷谷算是道宫序列的——起码也是道宫支持的民间势力,跟朝廷挂上钩,算怎么回事?
  就算朝廷不在意,想打一个擦边球,李永生还不愿意呢,我打着玄女宫的旗号,捉拿揶教妖人,这是多好的名头,何必让朝廷插手,葬送了自家的优势?
  见到李永生不高兴,斥候也不敢多说什么——这是有前车之鉴的。
  按说这种战乱时期,手里有兵就是王,可是前一阵军役房派人接管永乐大营,接管的那厮垂涎大营里的粮食,想要借机中饱私囊,却被李永生断然拒绝。
  到了最后,眼见永乐县可能得而复失,军役房不得不换了人过去,为了安抚好李永生,还将惹事的那厮调到了前线指挥敢死队——是面对襄王的前线,而不是跟郑王对峙的前线。
  那厮去了不久,就遭受了重创,丢了两臂一腿,头皮也被砍掉一半。
  原来他进了敢死队,见到伙食不错,下意识地又去克扣,却是惹恼了他的下属——大家都是有今天没明天的,脑袋别在裤腰上,无非是想拼个赦免,吃点好的还不是正常吗?
  哪怕被秋决的人犯,砍头之前也得吃顿热乎的不是?
  他得罪了下属,却没觉得有什么要紧的,结果敢死队奉命坚守一个山包两天,大家见襄王军队扑来,一个呐喊转身就跑,身为主官的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跑回去也是死吧?
  猝不及防之下,他就重伤了,然后……那些敢死队员又杀了回来。
  这一场守卫战,百人的敢死队只死了两个人,重伤五个,其中就有他这主官。
  这些话就扯得远了,总之,斥候见李大师发火,却不敢计较——这位是有资格计较的。
  于是他又婉转地表示,“您若有想法,可以跟夏统领一叙,他很想见一见您。”
  李永生微微一笑,“我不知道,他有什么资格要求我见他,修为比我高?还是带的兵比我多?想征用的话,希山到处是丁壮,我也没拦着他不是?”
  希山人好斗,哪怕不是丁壮,也非常悍勇,跟桐河人差不多——壮妇都敢上战场。
  也正是因为如此,希山和桐河之间,恩怨不断。
  斥候不得已退去了,结果第二天,天才刚刚亮,夏真人的信使又到了,约定在龙头岭相会。
  信使说得明白,龙头岭距离你们也才三十里,距离我们有六十里,算是夏统领登门拜访——大军行动不易,我们想少走三十里,真的抱歉了。
  李永生本来没兴趣去,但是对付郑王,本来也不仅仅是雷谷的事,有一支援军配合,总还是好的。
  于是四万大部队开始动身,用了三个时辰,终于来到了龙头岭下,等了一个时辰,见到了朝廷兵马的旗帜。
  夏真人带领的队伍,看上去有点狼狈,原来是在路上遇到了一支万余人的队伍伏击。
  不过郑王的军队,真的是渣得可以,虽然是伏击,但似乎只是想抢夺前面马队的战马——军队不但派出了斥候,还派出了两百余人的马队做前导。
  袭击者在一开始的时候,下手特别狠,待发现被袭击的人训练有素,后来又有援兵不住赶来,等发现对方是朝廷军队,规模也上了三千人,马上撒丫子就跑了。
  就算是这样,朝廷军队也死伤了四百余人,狼狈自然是难免的。
  李永生终于见到了夏真人,此人男人女相,长得相当俊美,若不是脸上有一道比较新的刀疤,令人很难相信,他竟然是一名男性军人,而且还是真人。
  夏真人说话也比较阴柔,话不算多,但是他对李永生还是很友好的,“永生你好,我早就听说你的大名了,今日才得一见,果然不愧是博本院有史以来最杰出的修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6/9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