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官道(精校)第4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3/781

  很快公路两边就没了路灯,深邃的夜幕中,远处村庄灯光星星点点,唐逸看着车窗外,不知道在琢磨什么。
  在唐逸示意下,奥迪拐入了一处下路土道,颠颠簸簸地行驶着。土道两旁,有绿油油的麦田,也有三三两两的白色大棚。
  唐逸突然拍了拍小武的肩膀,小武就慢慢停了车。
  不远处的田间水井,抽水泵发出嗡嗡的声音,白花花的水喷出,沿着沟渠流向田间,三三两两打着手电筒的人影晃动,是乡民正在给麦田浇水。
  李科长忙介绍:“唐市长,这是浇水的设备,以前生产队的时候打的井,通过水泵抽出地下水浇田。这几年虽然雨水足,但我们台州对比较浅、已经抽不出地下水的水井还是进行了深井处理,就是将井打得更深些,看来,现在派上用场了。”他虽然不大懂,讲解得倒是简单明了。
  唐逸笑了笑,迈步走向了水井旁,常斌对李科长道:“唐市长在镇上工作过,比咱们懂得多。”李科长呆了一下,这位年轻的市长,听说是红三代,也下过乡镇么?还以为是京城部委里喝着蜜水轻轻松松上来的。
  “喂,你们是什么人?”看到有人靠近水井,一名打赤脚,光膀子的男人走来,手电在几个人脸上晃了晃,刺眼得很,李科长皱了皱眉头,没说话。
  常斌笑呵呵道:“我们是市里农业局的技术员,来看看抗旱情况。”
  男人狐疑地看了看不远处土道上停着的两辆小车,瓮声瓮气道:“有什么好看的,别乱动啊,我们家好不容易排到泵,别捣乱!”说着回头喊:“小花,来看着水泵,别叫人乱动!”
  “嗳!”拉着长长的甜音,一个小小的身影跑了过来,随即男人扛起锹向田间走去。
  跑过来的是一名十三四的漂亮小女孩儿,裤脚挽得高高的,脚丫上全是泥,她警觉地看着唐逸几人,好像他们是来搞破坏的敌对分子一样。
  常斌就笑着问:“小妹妹,能给叔叔聊聊天吗?”
  小花不说话,常斌就在小武耳边说了几句什么,小武跑回奥迪,从车上拿了几罐饮料,又跑回来递给小花,说:“小妹妹,喝汽水。”
  小花没有接,跑开两步,蹲在水泵旁的沟渠上玩水,常斌尴尬地一笑:“市长,小丫头挺有意思。”
  唐逸点点头,说:“走吧。”刚刚转身,后面就有人叫,“是农业局的同志?”唐逸几人转身,就见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人走来,边走边用背心擦拭额头的汗水。
  唐逸迎上去伸出手,微笑道:“老人家,辛苦了!”老人忙道“不辛苦不辛苦”,一边和唐逸握了握手,说:“你们才辛苦,这么晚了还要下乡,听我们家老大说了,刚才顶了你们几句,别往心里去,天旱,心里都憋着火。”
  唐逸就和老人攀谈起来,老人叫商庆国,曾经担任过村里的大队书记,谈吐倒也得体,小武递给老人和小花饮料,老人忙叫孙女说谢谢,小花这才接了。
  和老人聊了会儿旱情,听到老人说现在水井基本够用,只是每家每户要排队“打夜战”浇水时,唐逸就点点头。
  常斌突然插话道:“你们这是于陀镇,那应该离于陀水库不远吧?”
  唐逸就笑:“这里也有水库?”
  “是一座村属小型水库,我看到过它的资料。”常斌说着话,见唐逸微笑看着自己,就知道,自己的功课没白做。
  “但资料上说,于陀应该是有近千亩水田栽植水稻的,为什么没了呢?”常斌疑惑地看着田间。
  老人就叹口气,“那是老早的事儿了,自从几年前水库承包出去养鸭,水田就变成了天水田,别说水稻了,看看,现在这么旱,水库都没有供水,因为他们早就不蓄水了!”又盯着常斌道:“你们啊,应该向上面反映反映,水库承包出去,一年村里能拿几千块,但误了多少农活,这个账不是那么个算法!”
  常斌忙握着老人手道:“放心吧,我们会向上级部门反映。”
  唐逸看着不远处的白色大棚问:“现在大棚受益应该不错吧?老人家,你们为什么没有蒙大棚呢?”
  老人叹口气道:“一亩大棚要一万多的垫本,头一年又收不回来本儿,咱们庄稼人,有几个一万啊?我们家老三也老大不小了,攒点钱,还要盖新房呢。现在农村结婚也讲究,女方都要北京坪,也要好几万啊!”说起这些,老人额头的皱纹好像更加深了。
  看着老人在生活重压下微微有些驼的背,唐逸轻轻叹口气,就道:“老人家,你忙你的,我们去那边看看。”指了指不远处的棚地。
  老人忙说好,又喊小花,“小花,给叔叔们带路。”说着话把手电筒给了小花,常斌推辞了几句,老人道:“都不容易,你们是城里人,摸黑道磕了碰了的咋办?放心吧,小花精灵着呢。”
  小花倒是很开心,拿着手电筒东照西照,蹦蹦跳跳在前面领路。
  白色大棚一列列都很整齐,大棚前,有用泥土搭建的简易小房子,农户晚上就住在这儿看大棚,防止有人来祸害瓜果。
  现在正是暖棚香瓜成熟的季节,不少大棚里都闪着微弱的灯光,里面影影绰绰有人劳作。
  常斌对小花道:“喂,小花,我们能进大棚里看看吗?”
  小花大眼睛骨碌碌转了转,说:“跟我来。”却是领着唐逸几个人进了一处大棚前的简易土屋,拧亮了电灯,土屋里用硬木板搭着简易床,铺着厚厚的麦秆和棉被,阴暗潮湿,倒是有一张瘸腿的破木桌和三条腿的椅子,小花说:“这是二婶家的,她人可好了,你们等着。”说着话就跑出了土屋,三钻两钻进了棚田。
  小武从旁边拿起一根木棍支在椅子下,晃了晃椅子,挺稳当,就对唐逸道:“市长,您坐。”常斌道:“还是武师傅眼光毒,他们看棚也是这么坐的吧?”
  唐逸笑着摆摆手,点起了一支烟。
  几分钟后,小花又跑回了土屋,怀里抱着四五个香瓜,开心地道:“二婶给我的,叔叔,给你!”第一个就递给了唐逸,大概这位生得清秀,不大爱说话,但全身上下都散发着与众不同气息的叔叔很令小花另眼相看吧。
  常斌,小武和李科长,每人一个,警卫科两位便衣干警两人分了一个。小花自己却没了,看着咂吧嘴的小花,唐逸就笑,说:“来,咱俩吃一个。”小花兴高采烈地说好,抢过唐逸手里的香瓜,用自己的背心擦了擦,就在木桌上摔了几下,费力地用小手掰开,看得常斌一阵皱眉头,唐逸却是接过小花递来的一瓣香瓜,很香甜地吃起来。
  “叔叔,你们真是市里的官啊!”和唐逸坐在门槛上吃着瓜,觉得这位叔叔也不是那么难以亲近,小花就打开了话匣子。
  唐逸笑着点点头,小花就羡慕地道:“我去过台州,可漂亮了,好像个大花园,我长大了也要去台州。”
  唐逸拍拍她小脑袋,“那就好好学习。”
  “嗯!”小花用力点点头。
  这时候,临近土屋地的一座大棚里走出三两个男人,走在最前面的人三四十岁,西装革履,头发油亮,看起来不像是干农活的人。
  唐逸就对小花道:“小花,认识他们吧,喊他们来,叔叔想和他们聊聊。”
  小花气愤地道:“我才不叫他呢,他是个大坏蛋。”
  唐逸就笑:“怎么了?”
  “就他,带人打我爸,还打过我二叔。”小花眼里射出仇恨的光芒,看来是真的挺恨那个男人。
  唐逸怔了下,就说:“怎么回事?没报警吗?”
  小花道:“他那个水库养的鸭子,跑出来啃青苗,我爸爸不小心打死了一只鸭子,他就带人打我爸,爷爷说,三头有钱,我们惹不起。”
  唐逸就皱起了眉头,这个三头就是承包水库的人了,原来也蒙了不少大棚,看来生活条件不错,在他身后的两个壮汉应该是他雇的干活小工。
  这时三头也看到了唐逸和小花,见一大一小坐在门槛上亲热地啃香瓜,还对自己指指点点的,马上就瞪起了眼睛,“妈的,小花,你又偷爷爷的香瓜了吧,个小贼胆子!”
  小花站起来大声喊:“你才是贼胆子,我的香瓜是二婶送的!”
  “狗屁!肯定从我一号棚偷的!妈的,你们家来亲戚就偷我的瓜啊!”三头就对身后俩小工喊:“抓住她,咱去找他爹妈算账!”
  听到争执,李科长几个都从土屋后冒了出来,眼见突然多了好几个男人,灯光幽暗,也看不清几人的穿扮,三头更骂得厉害,“妈的,你们几个偷了我多少瓜?今天老子就好好和商庆国算账!”拿起电话,说:“都他妈送你们进局子!”
  李科长脸都绿了,就怕三头这电话打给局里自己的三亲两好,一挥手,警卫科两名干警就冲了过去,两名小工还迎上来推,嘭嘭几声,两人都被干净利落地放倒,胳膊扭在背后,咔咔,锃亮的手铐铐起。
  三头这才有些傻眼,吃惊地问:“你们什么人?”一名干警站起,大步走上,三头向后退,色厉内荏地道:“你别乱来,别……啊……”却是被干警扭住手腕按在他的大棚土墙上,咔,也戴上了手铐。
  小花大声拍手叫好,唐逸笑笑,李科长已经忙过来解释,“唐市长,我这就带他们去问话,不会拘留他们很长时间。”
  唐逸淡然道:“这样的村霸,要认真调查一下。”
  李科长心里就叹口气,唐市长虽然是很随便的一句话,但已经用“村霸”给三头定了性,这个三头算是在劫难逃了,更不知道会牵涉多少人和事。
  唐逸转头,看着大棚里忙碌的身影,远方麦田里晃动的手电,低头,看到了小花脚丫上的黑泥。
  轻轻点点头,进了土屋,对小武招招手,小武递过手包,唐逸从里面将稿纸拿出来,坐下,把稿纸摊在瘸腿木桌上,拿出钢笔将原来的标题划去,琢磨了一下,轻轻写上了《关于在黄海全面免除农业税及全部杂费、大幅度增加粮食生产补贴、促进大型合作化农庄发展的建议》。
  灯光幽暗,唐逸却是下笔如飞,小花好奇地站在唐逸身边,看了一会儿,拿起桌上的蒲扇为唐逸扇扇子驱赶蚊虫,她已经知道,面前这位叔叔是大人物,写的东西很重要,看开头是“党中央”“国务院”“农业部”等字样就知道叔叔很厉害,但她却不会想到唐逸在小黑屋写就的这篇文章会给共和国农村带来怎样的巨大变化。
第八十章
宴席
  五月初,唐逸将一字一句修改后,剔除了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数万字的建议书由唐系渠道呈给了政治局和国务院,接下来的事,黄海能不能成为农业改革的试点,就暂时不需要他操心了。
  周三晚,黄海灯光璀璨,坐在奥迪里的唐逸却是无心欣赏外面的街景,拿出手机,给小妹发短信。上周一周没见到小妹,怪想她的,但也没办法,小妹拉大队前往南海演习,现在和唐逸远距千里之外。
  唐逸刚刚参加完黄海、宁台、南威三市市长联席会议,在会议上,唐逸提出了取代“先富论”的观点。唐逸认为,先富论在改革初期为国民经济发展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是不可磨灭的,但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国内社会已经渐渐形成了“先富阶层”,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而现阶段经济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能惠及普罗大众,要带动大部分人富起来。正在展开的三市经济调整尤其要注重这一点,来三市经济圈投资的非公有制企业,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工会组织,市属总工会要真正做到成为全市职工的主心骨,不能当摆设。非公有制企业要有合理的招聘解聘制度,要由经济部门评估其年工资平均增长幅度是否合理,因劳资纠纷原因,经企业工会组织、总工会批准的停工属于合法行为,任何企业不得以停工为理由解聘职工。
  82年的宪法取消了罢工权的提法,用了停工和怠工来代替,唐逸也就谨慎地用了停工这个词汇。但不管怎么说,唐逸这种赋予工会停工权的说法还是令参加会议的人吃了一惊,也都觉得异常新颖。唐逸的讲话可是比那些重复空洞的经济词汇、经济理论的陈腔滥调令人振奋,因为与会的干部大都知道,这可能不是唐逸自己的声音,而是能影响共和国国策的某一个强大团体的声音。
  唐逸对这次的联席会议结果尚算满意,在赋予工会停工权的事宜上,唐逸和唐系几位重量级人物进行了沟通,而看过唐逸关于农村政策的分析调整的建议书后,在唐系核心圈子中,唐逸已经得到了很多好评。这位袅袅升起的政治新星虽然年纪轻、资历浅,但已经逐渐被唐系核心圈子所接纳,第三代领军人物可谓实至名归。
  当然,也有老同志认为唐逸的大农庄发展计划和西方农庄模式太过接近,很容易促生新的地主阶层,舅爷就是持这种观点。唐逸不得不详细解释了自己理解的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三个模式,农庄式大合作社模式也就是建设现代化居民点,将土地大面积集中,村民入股,公司化管理,机械化耕作,可节省大量劳力。中心镇模式,即是大力发展县域城镇经济建设,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镇而不是去大城市,可吸纳大合作社后剩余的劳力进城镇发展工商业和特色产业。第三种模式就是传统的家庭合作模式,不愿意进入合作社的,以二三十亩的家庭为单位,进行养殖、栽培等农业产业。这三种模式结合,在实践中摸索经验,再进行一系列完善,农业现代化,步入小康社会将不再遥远,甚至大城市也会因为农村的变革受益匪浅。
  当然,唐逸也知道,未经过实践的东西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肯定会招来非议,一些自以为是的专家或者某些圈子的御用文人也会用天花乱坠的理论开始冒头批评,但事情还是要做的,不做怎么去完善?难道只凭专家的理论和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能建设新农村吗?
  在获得唐系核心圈子认同后,唐逸提出停工权也就可以理解。唐系核心人物,大多为这位年轻人敢于参与国策的讨论而欣慰,对他的许多观点,也都认真地听,并在内部进行了讨论,由此也可见唐逸在派系中地位的进一步上升。
  而在唐逸参加市长联席会议的当口也收到了信息,台州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击村匪路霸的专项治理行动。江日进专门打来电话,介绍了三头被批捕的情况,于陀村委会的村长,市公安局、财政局几位科级干部也受到了牵连,江日进更笑呵呵提到了小花,说他去于陀走了走,告诉了小花一家和小花一起吃瓜的是黄海唐市长,小花说了,要来黄海看市长叔叔。
  唐逸当时就笑,说:“等暑假吧,欢迎她来黄海玩。”
  接着江日进又向唐逸汇报了抗旱救灾的新一步情况,说是在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下,灾情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唐逸想到这儿又笑了笑,心情好,给小妹发了长长的一篇笑话,打字打得手都累了。唐逸是最不喜欢用手机拼字的,将短信发过去后,就靠在了座椅上,思索着这些天和唐系领导们通话的得失。本来,唐逸还是想再稳一稳的,但人生百年,匆匆而过,在自己能影响的最大范围内发出自己的声音,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也实在称不上早。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唐逸摩挲了一下头皮,脑海里莫名冒出这句词,在黄海一系列争斗后,去了趟农村,唐逸又多了许多感悟。回首这一年多的争斗,唐逸自嘲地笑笑,但斗,还是要斗的。
  最近,好像蔡书记又有些耐不住,在月初的省委常委会上,就指责鲁东一些市的领导班子人浮于事,画了圈子占山为王,虽然恰逢换届将至省委组织部考察南威班子,得到的结果很不好,蔡书记批评的应该是南威,但总归叫人听了刺耳。
  现在,黄海下辖市区各镇各街道基层的党代会和人代会正在进行中,下辖各市、区的党委政府换届工作将在一两个月内结束,无疑,蔡书记是想在各市区的换届中有些作为的。
  唐逸点上了一支烟,靠在后座上,也不知道在寻思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3/7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