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婆是军阀(校对)第2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2/532

  一位气度威严的老者跪在榻榻米上,正用圆竹刷轻轻的刷着拌沫茶,他的手白皙无比,给人的感觉平稳、谦和而有力。
  老者乃是水户藩藩主德川齐昭,是日本国内一桥派的强力人物,一桥派奉行尊王攘夷的锁国政策,德川齐昭在美国人舰船来到日本国时进入幕府参与幕政,因觉得日美条约丧权辱国而辞职。
  现今日本天皇孝明天皇是不折不扣的强硬派,几乎同满清强硬派如出一辙,坚持闭关锁国,对于幕府同美国签订通商条约极为不满,可惜,现今大权尽在幕府手中,天皇不过是空架子而已。
  幕府从上代将军德川家定签订日美条约后,已经引起极大非议,声望直线下跌,去年年底德川家定病死,他又没有子嗣,而将军继承人之争更是尊王攘夷派和幕府开国派之争。
  尊王攘夷派推崇由德川一系一桥家的一桥庆喜接任,是以又称为一桥派。
  开国派则支持德川家的德川庆福继承将军之位,幕府内家臣武士也都支持德川庆福。而在幕府大老井伊直弼的全力支持下,最后德川庆福在去年底登上将军之位,改名德川家茂。
  而现在,井伊直弼更对尊王攘夷派展开全面打压,史称“安政大狱”,双方的斗争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
  而就在此时,谁也料想不到,中国人的使团出现在长崎港,随之而来的,还有三艘满是火炮的铁甲舰,比之数年前的美国人,中国人的炮舰更为庞大,更有一种不可挑衅的威压。
  现今日本国,仅仅有两艘木制蒸汽船,一艘咸临丸,从荷兰人手上买来没有多久,最初级的军舰,在长崎海军练习所作为练习舰使用,六门火炮,排水量六百吨,同中国军舰相比,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另一艘威临丸号,同样是练习用最初级军舰,大概最大的用途乃是运输。
  至于其余炮艇,大多还是上世纪的风格,木帆船绑上几座火炮,也就算炮舰了,和中国人的炮舰比起来,怕人家船舰破开的浪花都能将那己方的木船炮舰掀翻。
  消息传到江户、京都,整个日本国立时一片哗然。
  就在二十年前,中国人惨败给西夷,也使得闻听消息的幕府深悉西夷之强大,是以美利坚国船舰一到,幕府很快便与之签订了通商条约,而英法联军对中国作战时从其国内购买马匹幕府也大为支持。但这两年,闻听中国南北内战,南朝改革军制,军力日上,好像听闻在琉球一带还曾经杀伤过本国武士,但也仅仅是传闻,可怎么突然之间炮舰就到了长崎?
  要知道就在月前,幕府正准备派遣“御勘定”根立助七郎率使团乘坐商船千岁丸号前往广州考察贸易,探查中国虚实。现今日本国内,对中国策论正是最高潮之时,有倡“尊攘英断论”、“满清经略论”、“征清、满韩经略论”等等,而不管是与中国保持友好抗御西夷还是将渐渐衰败的满清及其保护国朝鲜作为开疆拓土的目标,前往中国号一号这病瘦骆驼的脉搏都是必须的。
  可现今,中国人反而先到了长崎,船坚炮利,在那大隅海峡,静静的停泊,就好像三块巨大难测的乌云,沉甸甸压在日本国内大老、大名的心头。
  德川齐昭看起来心情却不错,他捧着茶杯,将泡完的茶缓缓放在对面松平庆永之前,笑道:“用在下这双被鲜血玷污了的手泡出来的茶,您真的愿意喝吗?”
  松平庆永是越前藩主,同样是支持一桥派也就是信奉闭关锁国尊王攘夷的大名。
  松平庆永微微一笑,道:“虽然不想承认,但您的茶是最好喝的,我又怎么能忍住不喝?”
  两人旋即都笑起来。
  中国人的到来,无异于给开国派幕府大老井伊直弼下了一道魔咒,罢了几名幕府参政作为替罪羊,刚刚从日美和约的漩涡中勉强脱身,现今,却马上又要应付中国人的巨舰,听闻中国东洋通商大臣张有存态度极为强硬,要求日本循日美通商条约例,与中国贸易通商。
  井伊直弼答应的话,在国内必然会掀起声势更为浩大的攘夷运动,若不答应,中国人的武力威胁,又如何解开这个棋局?
  “您对这位张有存大人观感如何?”德川齐昭问。
  松平庆永的密探刚刚从长崎赶回来,详细描述了他所见到的一切,他品了口茶,面色渐渐凝重起来:“若中国官员各个如他一般见识开明,非我国之福。”
  德川齐昭轻轻叹口气,转头眺望弘道馆后碧天极西之地,说道:“看来,要早作准备了。”
  ……
  德川齐昭眺望的极西之地一座古香古色的飞檐木楼,隔着镂花窗棂可以见到窗外桂花飘香。
  叶昭坐在镶金嵌玉的宽大桌案后,桌案前,肃立四名大臣,法务大臣李蹇臣、巡捕总管苏纳、卫生大臣毛昶熙、乾亲王府参谋房参谋总长加领羽林卫大臣巴克什。
  叶昭今早收到广州两宫太后的电报,两宫太后在电文里说,接湖南地方官员奏报,平远军第五镇官兵常有偷偷去辫者,所犯不在少数,着总理王大臣彻查此事。
  两宫还特意嘱咐叶昭,兹事体大,需严查严办,不可姑息。
  第五镇,皆是红娘广西旧部,在广西谋反之时大多已割了辫子,而现在换了新军装,后面梳条辫子,确实不方便,倒也不是故意妄为。
  叶昭也知道,清代历史上最早割辫子就是从新军开始,同样是因为戴着军帽有辫子太不方便。
  实则此事同李蹇臣、毛昶熙,甚至苏纳,都没什么关系,但叶昭却召了他们来,三人都不知道何意,其实此事要说简单也简单,发文给第五镇苏爵爷,令苏爵爷彻查就是,至于割辫之人该如何处置,是严办还是宽恕,自是王爷一言而决。
  四人传阅了电文,都暗自观察叶昭脸色,却实在看不出王爷喜怒。
  “你们说说,这事儿该怎么办?”叶昭轻轻拍了拍桌上的电文,对巴克什道:“巴克什,你先说。”
  依巴克什的意思,这帮胆大妄为之徒自然砍头一了百了,可第五镇乃是苏爵爷所统,又几乎都是苏爵爷旧部,这话可就不好说了,近前一步,躬身,琢磨着慢慢道:“依奴才愚见,或许道听途说而已,着苏爵爷查明就是。”
  叶昭微微点头,又看向其余三人,苏纳见王爷目光在自己脸上扫了一圈,心里一突,急忙出列,躬身道:“奴才觉得此事大有蹊跷,湖南官员,为何不经政务院、不经总理王大臣、摄政王,而直接上书两宫,以奴才看,多半就是陷害苏爵爷,此风断不可长,该当将其拿下办僭越之罪。”
  李蹇臣默不作声。
  毛昶熙微微蹙眉,嘴唇动了动,终于还是把话咽进了肚子。
  叶昭摆摆手道:“你这话可不对,给两宫上折子是份所当为,我在南京,可不就是为皇上、为两宫办差?”
  “是,是。”苏纳忙答应两声,退了回去。
  毛昶熙眼中光芒闪了闪,却垂着头,一副谨小慎微的模样。
  叶昭琢磨了一会儿,说道:“苏纳、巴克什,你们都试穿过新军服,说老实话,你们觉得怎样?”
  巴克什和苏纳都是一呆,对望一眼,巴克什躬身道:“奴才戴军帽时委实觉得有些别扭,辫子盘在头上也不是,撒下来也不得劲儿,怎么戴怎么不舒服。”
  叶昭微微点头,道:“发匪北军,战力不强,是以我平远军百战百胜,但若遇到英法劲旅,极小的不方便对于整个军团来说就可能累积成大祸,唉。”说着深深叹了口气,但自然不再深说下去,很多事都不用自己来说,自己话风透出去,自然会有人来帮自己说。
  不过就算只是割新军之辫子,那也是惊天巨变,自然不能一蹴而就,要慢慢透风,慢慢造势。
  四人一时都不明白王爷意思,但看得出,在第五镇兵卒割辫之事上,王爷是不打算深究的。
  叶昭又转向了毛昶熙,问道:“各地疫情如何?”战争,必然会带来传染病,卫生部组织了三个防治小组,在南国各地调查,实则现今西药颇不发达,就算青霉素都是叶昭鼓捣出来的,尚不能大规模量产,其它成药更是贫乏,是以对很多疾病其实束手无策,很多时候反而中医更好一些,但中医医学一向固步自封,有些医者师傅徒弟代代相传,各自将自己的方子当宝贝,结果就一代不如一代,更不要说碰到的医生你根本不知道是神医还是神棍了。
  不管怎么说,卫生部医师雇员中,中西医比例差不多,叶昭也希望中西医都能良性发展。
  “明日下官将据表呈给王爷。”毛昶熙恭恭敬敬的说。
  叶昭微微点头,现在这卫生部实则极为重要,在南朝各省正推开清洁水源、注射疫苗、新式助产等宣传,这些成本低廉的手段,却是会带来死亡率的显著下降,卫生习惯,何尝又不是一种科普?
第九十二章
卖了你
  巴克什等四人告辞后,外务大臣邹凯之、教务大臣郭良俊又来了惜阴书院,与北国和约签订,邹凯之也回了南京,至于上海归属等附粘条款,则由外务部其他官员跟进。
  南朝正给北国筹集军火,而这批军火到上海之日,自然也是接收北国所谓抚恤银子之时。
  “银票汇票可以,但必须是渣打、丽如、胜和三行其中之一家。”叶昭白皙的手指轻轻拨弄着茶碗,看起来很轻松。
  “臣下明白。”站在书案下首,邹凯之微微颔首,他自然知道王爷意思,不能让北国在军费赔偿上玩出新花样。
  在上海,这三家银号是绝对的龙头,垄断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大额金融业务。
  邹凯之今年刚刚四十多岁,却成为南朝一部之首,委实是少年得志、意气风华,他人也能干,通晓外务,要说唯一令人诟病的地方,就是昔年在香港教会多年任职的经历,虽然这个经历令他早早将目光投向了国门之外,但现今官场上盛传,他当年加入了耶稣教,是耶稣教成员,据说在摄政王耳边吹风的也不在少数。
  邹凯之知道,南朝有位颇具分量的大佬很想将他打下去。
  邹凯之不知道摄政王信不信这些传言,但他能感觉到越来越大的压力。最近,听说又有传言,说洪仁玕能逃离南京是他暗中施以援手,因为在香港时,他与洪仁轩是密友,洪仁轩初到天京参政,就给他写过四五封密信。
  看着慢条斯理品茶的叶昭,邹凯之深知,这位年青俊秀的摄政亲王心思难测,看似对你很器重,实则他心里怎么想谁也不得而知,就好似江西巡抚卢汉朝,乃是摄政王面前大红人李鸿章卸任时推荐,可几天前摄政王说撤就把他的差事给撤了,而且是一撸到底,发回老家养老,李鸿章这几日脸色也颇难看,南朝政局,委实难以琢磨。
  而被软禁数年的沈葆桢,前几日放了出来,委了南京府上元县知县,这却又不知道是个什么信号。
  “出使英、法、普鲁士、美利坚四国的公使敲定了吧?”叶昭淡淡的问。
  “是,名单明日呈给王爷看。”邹凯之稍稍躬身,当初在广州时,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已经派人去泰西诸国打前站,到现在,才真正遣出可代表南朝的常驻公使。
  叶昭道:“要快过北国的使团。”
  “是。”邹凯之躬身答应,北国过几日将会派出使团赴欧游历,实则最重要的一项差事乃是购买军舰,听闻此次北国准备采买火轮军舰三到五艘,或许从欧罗巴造船厂订购,或许直接买欧罗巴海军服役之舰,总之是势在必得。
  叶昭又道:“届时我会加几个人进去,这几人明日先去你外务部报备,历练历练。”
  “是。”邹凯之又应了一声,这几个人去欧罗巴做什么,邹凯之自不会问,隐隐觉得,可能同北国购买军舰有关,但也拿不大准。
  叶昭看向了郭良俊,说道:“选派出洋的学徒,明日也同往外交部报备。”
  郭良俊躬身应命。
  ……
  坐在回布行的马车上,叶昭默默摇着折扇,马车上,瑞四正低低的汇报几名地方大员的动向。
  瑞四比谁都清楚,现在南朝官场风起云涌,尤其是在主子准备设两名副总理大臣辅佐朝政的消息传出去后,南朝政坛,可就热闹起来了,这些年,南朝已经渐渐形成了几个政治集团,如法务大臣李蹇臣、监察大臣周京山、教务副大臣郑珍、俞曲园等为代表人物的经治派,都是比较守旧的老臣子,对李小村、李鸿章等人的作为由看不过眼到针锋相对,相互间的攻讦渐渐多了起来。比如原江西巡抚卢汉朝,贪墨数万两农修银子,被周京山查出,虽然卢汉朝极快的填补了这笔数,还是不得不黯然下野,其中,自然少不了旧派与新派的刀光剑影。
  新派之中,又分几个山头,如李小村、李鸿章都有自己的小圈子。
  而李小村和李鸿章也不知道为什么结怨,是真正的死对头。
  又有贵州巡抚袁甲三、卫生大臣毛昶熙、交通大臣伊哈奇等后党,实际上,后党也不过只是瑞四的揣测,在南朝政治集团中,袁甲三与李蹇臣等走的比较近,浙江巡抚冯登凡同样是北国投诚官员,却是一路紧跟李小村,步步高升,乃是李小村阵营中的一员悍将。
  总之昔年不管李小村、李鸿章、李蹇臣这些人多么落魄,数年过去,已经今非昔比,都渐渐成为南朝举足轻重的政治巨头。
  或许这些人在摄政王面前都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各个好似奴才般恭敬,但在南国,哪一个不是枝繁叶茂的巨擘?
  甚至听闻平远军中,他们也各自有支持者,如李蹇臣同哈里奇就是密友,而李小村则同韩进春结了儿女亲家。
  南朝这艘大船,可也真是只有主子才镇得住,才能圆环如意的操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2/5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