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婆是军阀(校对)第2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8/532

  但来到远东后他才知道,备受他尊重的穆拉维约夫总督原来在远东遭遇了极为难堪的失败,只是当时正值克里木战争的尾声,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目光都投注在土耳其,投注在黑海,是以远东扩张的挫折在国内并没有激起太多涟漪。
  但到了罗夫斯克才发现,穆拉维约夫先生每日忍受着怎样的煎熬,在与中国人打交道时又要压抑着强烈的痛苦感和失败感,忍辱负重的同北方中国人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来对抗咄咄逼人的南中国。
  而正是南中国的领导人,令穆拉维约夫先生在远东的扩张计划变成了一张废纸,杀死了数百上千名俄国移民,是一个双手染满了俄罗斯人鲜血的刽子手。
  现在,弗拉基米尔才觉得自己来远东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将这个中国刽子手送上绞刑架,将会是他在远东一系列长远目标中最期待的一幕。
第九十七章
上海和谈
  上海理查饭店是一栋东印度风格的两层砖木结构楼房,淡红色楼体,好似佛塔般的半圆楼顶,满是异国情调。
  在上海参与南北谈判的南国使团就落脚于此,现今使团首席代表乃是外务部副相加鸿胪寺卿程祎,四川井盐人氏,坚毅,聪慧,喜新学,善言辞,乃是外务部干将之一。
  鸿胪寺又挂牌为礼仪司,从三品机构,掌管朝会、筵席、祭祀赞相礼仪以及外务接待事宜,程祎甚得外务相邹凯之赏识,在邹凯之离开上海后,程祎就成为使团的实际话事人。
  南北双方正谈判上海之归属,程祎按照摄政王谕令、外务部议定的数个草案,同北国展开了拉锯战。
  现今程祎给出的草案乃是南朝作了小小让步后的条件,即上海由南北共管,上海江海关之税收按照货物之南上北下的目的地分别交归南北税务机构,南朝过上海进入北国的商品免关税,同样,北朝过上海进入南国的商品亦免关税。
  程祎在这个草案上已经与北朝官员磨了半个月嘴皮子,双方僵持不下,谁都不肯让步。
  今天同样也是这般,在理查饭店一层专门开辟的会议室同北国官员争论了一个上午,下午时分,程祎又早早来到了会议室。
  北国谈判钦使乃是军机行走、文渊阁大学士杜翰,六王的左膀右臂,不过因为南朝遣出的谈判使者乃是外务副相,不过区区一名从二品官员,是以杜翰也就不再参加会谈,而是由礼部侍郎鲍正平与程祎交手,算是对等谈判。
  程祎一边喝茶一边欣赏谈判室墙壁上的西洋油画,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教堂,看着它,心情渐渐平静,就好像耳边也响起了那隐隐约约的钟声。
  敞开的大门,传来杂乱的脚步声,程祎回头,微微一怔,多时不见露面的杜翰迈着四方步四平八稳的走进来,走在他身边的是一位灰发褐眼散发着阴冷气质的俄国戎装军官,鹰鹫般的眼神在程祎身上转了一圈,露出了几丝诧异,因为他马上就体会到了南北两国官员之间的差异,这位南国官员,平静安详,少了北国官员的那种难以言说的腐朽气息。
  “程大人,来,本官给你介绍,这位是鄂罗斯远东舰队指挥官弗拉基米尔将军。”
  程祎伸出手,和弗拉基米尔轻轻握手,颔首示意。
  杜翰又笑着道:“程大人,弗拉基米尔将军是来旁听我们的谈判,并且希望能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
  程祎想也没想,断然拒绝:“俄国并不在调停国行列,弗拉基米尔先生也不是调停国代表,无权参加我们的谈判。”
  杜翰微微一笑,道:“程大人,那现今就将鄂罗斯加入调停国行列,这下你没意见了吧,坐,坐吧。”难得对程祎这般和蔼,往常他可端足了架子,是不屑跟程祎说什么的,当然,并不是自高自大,而是一种姿态,王朝官员特有的姿态。
  说着话,杜翰就做个请的手势,请弗拉基米尔坐于长桌一侧。
  程祎斩钉截铁道:“哪有这样的道理?杜大人太荒唐了吧,调停国是说加就能加的么?简直可笑!既然如此,我们只能退出今天的谈判。”
  鲍正平皱眉道:“程大人,俄国远东海军的炮舰就在左近,您不会不知道吧?”
  程祎不说话,掉头就走,坐在长桌后的七八名南国官员齐刷刷站起,跟在程祎身后鱼贯而出。
  杜翰微微蹙眉,站在门前有四五名神情傲慢的俄国士兵,其中一人伸手拦住程祎,而另一侧穿着草绿军装的三四名南国士兵立时过来推开他。
  俄国人是从本土刚刚到远东没多久,仅仅在罗夫斯克停留了几天,又在中国辽东半岛最南端的一个小村镇勘探了一番,准备在此建一座修船厂,因为在远东,俄国人根本就没有一座像样的维护海军舰船的基地,罗夫斯克船厂的技术力量虽勉强能维护铁甲战列舰,但却不是适合驻扎海军的港口。是以俄国人准备在北中国寻一处优良的不冻港修建船厂,供舰队停泊,这是头等大事,自不能怠慢,这个小渔村俄国人命名为“达尔尼(大连)”,当然,最后能不能在北中国建港,还要看与北中国谈判的结果。
  这些俄国士兵并不大清楚前因后果,但国内对东方民族的种种渲染,自然不大将中国人看在眼里,见几名肌肉健硕的中国士兵推得他们连连后退,立时就来了脾气,其中一名俄国兵就伸手去拔匕首,手刚刚摸到匕首手柄,中国士兵已经齐刷刷摸出了左轮枪,一排七人,黑洞洞枪口冰冷,对准了这几名俄国士兵。
  “你们这是干什么?!”站在门前,杜翰脸色微微发青,南朝这些官员各个狂妄,刚刚可是落了他的面子,他脸色又怎能好看?
  “各位,各位!”饭店老板理查赔着笑跑过来,他是一名四十多岁的胖子白种人,腆着大肚子,气喘吁吁的。
  而旁边,也很快涌上来十几名英人巡捕,将双方分隔开,对于礼查饭店的安全,租界工部局自然列为头等大事,抽调巡捕日夜巡逻,不管双方哪个官员出了事,租界工部局都担当不起。
  弗拉基米尔看着程祎一行官员扬长上楼,眼里闪过一抹深思,挥了挥手,说了几句俄文,那些俄国士兵慢慢的退开。
  “弗拉基米尔将军,实在抱歉。”礼部侍郎鲍正平赔着笑,看了眼脸色铁青的杜翰,心里却有些快意,这些日子他屡次被杜翰申饬,委实厌烦这老头到极点。
  弗拉基米尔却是一笑,转向杜翰道:“杜大人,看来你们南方的对手很难对付啊!”
  听通译翻了弗拉基米尔的话,杜翰蹙着眉,没吱声,知道,这位俄国将军是位厉害人物,南朝官员表现的越强硬,南国军队越难对付,这些俄国佬在与皇上合作时越发的漫天要价。
  “杜翰先生,趁着您今天有时间,我们谈一谈怎么来打败你们在南方的敌人,好不好?”弗拉基米尔一脸微笑。
  杜翰面无表情的点点头。
第九十八章
尘埃落定
  惜阴书院,叶昭一边品茶,一边听着苏皖巡抚孙博正禀明宁国截粮案的始末和处理结果。
  粮船已经放行,宁国府知府高之厚被撤职拿办,蛊惑乡民闹事的乡绅有十几人被下狱,超过百人被打了板子。
  孙博正,端的是雷霆手段。
  叶昭品着茶,一直没怎么说话。
  “王爷,臣下又募集五十担粮米进入宁国接济乡民,现时宁国府已经宁定。臣下此次接连苛责拿办士绅,甚感惶恐,可若不如此,苏皖一带刁民横行,日后定生出许多事端。”
  看着孙博正的吊眉三角眼,叶昭微微点头,这孙博正,以后在民间的声望怕是好不了了,想来在民间他已经是酷吏之类的形象了。
  又看了看桌上的奏折,农务大臣李鸿章都上折子弹颏孙博正严苛太过,设大狱致使苏皖人心惶惶,又说苏皖一地刚刚平定,该当安抚为主。
  虽然孙博正担任粤海关监督就是李小村推荐,又与李小村交好,但李鸿章这道折子未必是党争之言,李鸿章办事力求稳妥,讲究四平八稳,这性子可是一直没变过。
  “你去吧。”叶昭挥了挥手。
  孙博正躬身告退,慢慢退了出去。
  叶昭又拿起了桌上的电文,是上海发来的,俄国人突然想介入谈判,南国官员退场以示抗议。
  唉,北朝,叶昭实在有些挠头,北国官员的外交可真是一塌糊涂,杜翰在官场上或许是个强人,但外交谈判,实则是蹒跚学步的婴儿,难道不知道在没有向任何一方通风的情况下,突然把罗刹人扯进来,还要其成为调停国一员,不但得罪了南国,甚至英法美三个调停国也一并开罪了吗?不过英法等国想来习以为常,也不会太放在心上。
  琢磨着,叶昭慢慢拿起纸笔写了一封信,是给外务部的,自是要外务部利用这个得分的机会,同英法美三国沟通,使得三国更理解南朝的立场,向北国施压,在符合南朝最大利益的情况下解决上海的地位问题。
  欧洲列强,叶昭还不想现在露出狰狞的獠牙,英法的重心虽不在远东,但也不会对俄国人在远东坐大坐视不理,尤其是克里木战争结束没多久的情况下,英法俄实则还处于敌对状态,英法等国,对俄国人的扩张倾向一向警觉,也一直将其视为威胁。
  写了信,又从头到尾斟酌了一番,旁边一直伺立的年青文员忙接手中,飞步奔了出去。
  “主子,马车准备好了!”一位铁塔般的汉子出现在厅门口,乾亲王府侍卫副总管乌尔登。
  美国驻南京总领事馆已经初具规模,本来这处残壁断桓的荒地渐渐圈起了围墙,种上了绿草,颇具文艺复兴时代风格的小洋楼也拔地而起,彩色玻璃窗,好似教堂一般清幽。
  叶昭的车队进入领事馆铁门的时候,却见小洋楼铁窗洞开,窗口许多中西人物倚着眺望,楼下门旁,清漆铁栅栏外,复靠着几辆脚踏车。
  杰克逊早迎了出来,蓝眼珠透着喜气洋洋,今日是他生日,在使馆举办的这次生日会,虽然摄政王早就说过会来参加,却不想真的来了,他自然脸上大大的有光。
  要知道,摄政王现今可是越来越难见到了,在南京的各国领事,自有外务部接待。虽然知道摄政王在惜阴书院办公,但如果没有外务部事先安排,那是巷子口都进不去的,想也是,外国使节在伦敦难道是说想觐见女王就能觐见的吗?现今南中国摄政王,与皇帝无异,统治着半个中国,日理万机,遇到危急事项尚能接见他们用中国话说已经是“天恩浩荡”,平素大事小情,自然是同外务部沟通,不过现今南国衙门办事效率比之欧罗巴诸国也无甚区别,各国领事也渐渐习惯了同外务部打交道。
  “汤姆,生日快乐。”叶昭一袭黄袍,俊雅威严贵气逼人,他笑着和杰克逊轻轻拥抱,其余各国领事脸上神情各异,但中国神秘的皇族代表人物,也有这般平易近人的时刻,毫无疑问是个不错的善意信息。
  “这是我的礼物。”叶昭做个手势,自有蓝甲武士奉上锦盘,掀开红绸布,乃是一斗大明珠,璀璨生辉,乃是暹罗国贡物。
  杰克逊一呆,连声道:“太贵重了,太贵重了。”
  叶昭笑着摆摆手,又同各国领事一一颔首问好,这才在他们簇拥下走进大厅。
  厅内铺着中国刺绣地毯,足有半寸厚,踩在上面轻软舒适无比,到处悬着八角宫灯,华耀大厅,一派东方风韵。
  其实从这些小细节就可以知道南朝之腾飞,就说这地毯吧,莫说中国权贵,就算外国官员、商人,也不再千里迢迢从欧洲购买享誉盛名的法兰西地毯,而是渐渐以中国纺织品代之。经营中国同南洋各国贸易的西洋商人渐多,从泰西而来掠夺南洋资源以及交易中国丝绸茶叶的商船渐渐发现,运输鸦片南国制度限制越来越多,税也极重,加之受南国一些文章影响,伦敦主流媒体也开始探讨鸦片这种商品到底应该归纳为什么范畴,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下交易这种对人的身心造成极大破坏的药物到底符合不符合文明社会的道德标准。在这种氛围下,鸦片商人要求政府同南国讨论鸦片贸易关税的呼声被漠视,甚至受到了冷遇。
  现今东来之商人,更多的是运载工业产品而来,虽然因为南国本地货的竞争,利润低了些,但总比运载鸦片时不时就遇到麻烦好上百倍。
  而南国,渐渐恢复了鸦片战争前中国吸纳白银的能力,曾经靠着掠夺美洲贵重金属才能进入东亚东南亚贸易体系的欧洲人发现,时光仿佛又倒流回若干年前,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又逐步出现了顺差,若不是近些年南中国出现采购西洋机器的狂潮,只怕这种趋势会极为明显。
  已经有警觉的欧洲人哀叹,如果东西方贸易海路交通再得不到根本的改善,在不远的将来,欧洲人将会彻底失去远东市场,前往远东贸易的商人将会发现以往的贸易链条碎裂,当把大批茶叶和丝运回欧洲时,却发现我们没有商品可以与之对等交换,只能用大量的白银和黄金来支付差额。
  随着欧洲人的哀叹声,本来已经渐渐在伦敦受到冷遇的中国债券又渐渐活跃起来,对于商人、投资者个人来说,自没人理会这种高瞻远瞩的呐喊,中国前景光明,投资下去自然有利可图。
  当然,危机危机,有机遇,自然也有危险,已经有英国人开始研究在印度培育茶树,以打破中国对世界茶叶市场的垄断,同时去年成立的苏伊士运河公司加快了开凿运河的速度,越来越多的埃及人被强迫的投入到运河修建中。
  对于这些情况,叶昭略有了解,也知道本世纪末,正是因为印度茶和锡兰茶在英国市场打败了中国茶叶,使得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遭遇了一次灭顶之灾。
  现今欧洲人早早的就开始了在印度培育茶树的实验,对于中国自然是及其危险的,就算中国可以摆脱对茶叶贸易的依赖,但其巨大利润,叶昭可不想早早放弃,是以叶昭已经交代内务府,派出人手乔装成英国商人的仆从,前去印度了解情况。
  中国情报间谍和秘密警察,从活动范围到应用之广泛,现今可说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
  没办法,国人谁不知道国共争雄时间谍的重要作用?对于叶昭来说,情报部门情报网络的建设一直都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
  至于苏伊士运河,实则叶昭都想参股进去,奈何英国人法国人必定不想中国人染指,不过这条运河,没有十年八年的时间也难以完成,暂时可以不用顾虑。
  胡乱琢磨着,叶昭被让到了首座,杰克逊、英国领事希尔顿、法国领事艾棠等坐在叶昭身边,同摄政王叙话,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几国领事都想从摄政王的只言片语中猜测南中国政策外交的意图。
  尤其是英国领事希尔顿,前几日,英国领事馆收到南国外务部公文,言道暹罗国正式与南中国确立起朝贡关系,是以不列颠王国同暹罗国的通商谈判,可在广州进行,中国愿意竭力相助,为双方签订的条约提供保障,同时帮助两国签订公平公正的贸易条约。
  这是一个很清晰的信号,中国希望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南洋各国事务中,作为南洋数国原本的宗主国,中国历来对南洋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甚至国内战争失败的残兵败将亦或华人海盗都时常在南洋立国。越来越对南中国变化感到惊异的希尔顿,对南中国政府的照会自然不能不审慎对待,他已经连夜给新嘉坡发电报,了解与暹罗订约的情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8/5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