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婆是军阀(校对)第3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0/532

  琢磨着,叶昭又微笑和本格、载垣叙话,尤其是载垣,与二叔交情甚厚,昔年一起对抗六王,对自己很有些情分,叶昭自也不免多宽慰了他几句。
  载垣感恩戴德,连道不敢,人之心态随环境而定,此时面对叶昭,又哪还敢将他看成当年的郑亲王家阿哥?这些年,京中的宗室,提起景祥,就算嘴里大骂,可人人敬畏之心与日俱增,比起六王,这位主子也委实可怕了十倍。
  ……
  1862年9月底,《中国时报》、《粤报》、《宁报》、《申报》等突然爆出惊人内幕,广州大学教授叶昭,即摄政王。
  这些报纸,几乎几个版面均是同样的内容,将摄政王参与的南国科技研发一一呈现,炼钢炉;枪械;民用军用轮船设计;化学工业如盐酸、硫酸、氯气等生产,石油提炼加工等等;内燃机;发电机;以及正在研发中的说话机、留声机等等等等,几乎每一项科技发明,都少不了摄政王的影子,都少不了摄政王对其的指导和影响,更不要说摄政王去年年底发布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化学概要》对全世界科学界的指导意义了。
  众报纸又发布了乾王府王室声明,言道即将继位的皇帝陛下正式宣布其汉名为叶昭,言道其是满人,更是汉人,新朝满汉一家,诸族一家,天下一家。
  各新闻纸更是引经据典歌颂皇帝陛下为万民之主,乃是代天行事,治理中华,皇帝本就是神的化身,何来满汉之分?皇帝是汉人,是满人,也是蒙古人、西藏人、新疆人、回人云云。
  这是各新闻纸第一次提到皇帝的名讳,也是仅有的一次,以后的新闻中,自不会再直呼皇帝名讳,而是以“皇帝陛下”“大皇帝”“圣德皇帝”代之。
  新朝最精英阶层,却是被这突如其来的新闻震撼的难以言说,可不是因为皇帝陛下开始采用汉满双名,在他们眼里,满汉什么的本就没什么区别,全不似叶昭自己那么看重,作为后世来人,说起来,叶昭还是有自己的心魔作祟,才对此事斤斤计较。
  精英们震撼的是,原来那传说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广州大学教授就是摄政王,这些最精英阶层,或多或少都会接触新朝的科技研发,自多多少少知道这位广州大学教授对南朝科技的垄断性地位,几乎每一项新科技的发明,都少不了他的影子。
  如伍崇曜,接触了多项新朝科技研发,一直就心里惊怖,不知道那广州大学教授叶昭是何等人,简直神怪一般,南朝有这等人物,是幸运,但更是极大的祸胎,他甚至曾经跟摄政王进言,将此人圈禁,摄政王当时只是微微一笑。
  现今想来,伍崇曜直拍自己脑袋,唉,想不到,真是想不到,摄政王雄才大略,问鼎天下,可谁又会知道竟然在科学界,竟也是泰山北斗一般,南朝今日变化,甚至可以说全赖他一人之功。这,这若说不是圣人临世,还有旁的解释么?
  不消说,叶昭在新兴最精英阶层中本就崇高的地位又如直线般上升,代天行事、治理中华之说本是愚弄下层民众,民智未开之时,叶昭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神话了自己,民众才能一条心跟自己走,如此各种变革才能减轻阻力。
  可现今,就算最精英阶层,也不得不相信“代天行事、治理中华”一说了,因为除此之外,也实在没有合理的解释,也只有真正的天子,才具有这大魄力、大魅力、大能力了吧?
  至此,叶昭的声望,在中华大地,如旭日东升,光耀天下,无与伦比。
  1862年11月,北京紫禁城,举行了盛大的新皇登基典礼。
  金碧辉煌富丽威严的太和殿上,当叶昭在礼官引领下登上宝座接受百官朝拜时,俯视群臣,一种孤寂感油然而生,或许,这就是登上九五之位的代价吧。
  繁琐漫长的朝贺礼,颁诏书大赦天下,礼伺官员一一唱和。
  定国号为中华帝国,次年为圣德帝国元年,同时颁布恩诏二十五款。
  当在持如意的礼官恭迎,叶昭移驾,百官跪倒山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时,叶昭心里那种孤寂感更盛。
  新皇即位第二日,即签发颁布《中华帝国法典》,序言短短一句,“以此法典恩泽天下,领万民自由之世”。
  实际上,在法典三本原始稿本中,尚有开国皇帝叶昭亲笔所书的一行话,“一切修改法典之要,皆以归政于民为宗义,吾之子孙,若违此义,不得入吾宗族。”
  法典三部原始本,皇室、政务院、议政院各一本。而下发各部各省的《法典》,皇帝亲书则隐匿不发。
  在法典中,阐述了民生权以及帝国各机构之职权,帝国最主要机构为政务院、议政院、大理院和皇家军事委员会。
  政务院执政,议政院立法监督,同时有弹颏政务院总理之权责,大理院及下属各级法务院为执法机关。
  政务院、议政院、大理院主官皆由皇室任命,当然,现阶段下,三院各级官员,皇室均有权撤换。
  帝国皇帝为帝国军队最高统帅,同时也是皇家军事委员会统帅,皇帝任命副统帅一名,主理军事委员会事务,同时政务院总理大臣,可以第二副统帅之身份参与出席军事委员会之军事会议。
  在颁布法典的同时,圣德皇帝任命了一系列官员。
  政务院总理左大臣李小村、总理右大臣周京山,副总理大臣李鸿章、郑珍、柏贵。
  加李小村武英殿大学士衔、一等昭勇侯。
  加周京山文渊阁大学士、一等奉恩忠义伯。
  各副总理大臣、各部官员各有封赏。
  至此,满洲宗室爵位制度土崩瓦解,在帝国皇室法典中,规定爵位如下,亲王、国公、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六等,公、侯、伯、子、男各爵位又各三等。
  任命李蹇臣为大理院正卿,加武英殿大学士、一等肃毅侯。
  毛昶熙为大理院少卿,加一等男爵。
  同时任命了大理院下刑科、民科、总检察厅等各部推丞。
  议政院首席议政大臣为睿亲王仁寿,虽然法典确定了议政院之地位,但现时条件下,圣德皇帝自不会令几百人对政务院政事指手画脚,所以暂时来说,议政院不过是个摆设,仁寿来做主官,不过安抚归附新朝诸臣之心。
  皇家军事委员会,任命苏红娘为副帅,加一等镇国公,其实同时红娘也被册封为皇贵妃,以皇贵妃身份统领诸军,又有公爷封号,实在机缘巧合,前无古人,自也后无来者,想来定为后世一段佳话。
  军事委员会下设总参谋部、总后勤部、装备采购军备总部、海军部、国防预算与管理办公厅等等机构。
  参谋部总长神保,加一等忠毅侯。
  后勤部总长马青山,加一等恪义候,马青山自关外长夫队队长干起,今日封公封侯,可谓功德圆满。
  装备部总长刘曲祥,加三等承恩侯。
  海军部总长马大勇,加一等靖边侯。
  同时圣德皇帝整编平远全军为皇家陆军、皇家海军。皇家陆军中,分为数个野战兵团和各省巡防兵团。
  苏红娘部,番号为皇家陆军第一集团军、第二集团军和象山集团军,每支集团军三万左右编制,集团军下设师亦或旅,再往下则是步兵团、营、哨、队。
  哈里奇部,番号皇家陆军兰州集团军;神保部,皇家陆军金陵集团军。
  郑泽武部,皇家陆军蓝旗集团军。
  赵三宝部,皇家陆军延平集团军。
  韩进春部,皇家陆军第三集团军。
  未随韩进春北上的第三镇余部,经扩编,番号为皇家陆军广州集团军。
  集团军之番号,各有意义,就算以地域为名的,也并不代表其集团军驻地,如象山集团军,自是纪念桂林起兵;而延平集团军,则是缅怀延平一役牺牲之军士;蓝旗集团军,是为圣德皇帝刚刚起兵时威风八面的蓝旗卫喝彩。
  除了这九支集团军,各省巡防各有编制,不必细表。
  现今战事未定,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预计,到一统天下之时,皇家陆军应该会再扩编两到三个边防集团军,甚至可能更多。
  当然,这么一来,各集团军的装备、战斗力渐渐有了高下,最强悍的应该是象山集团军,不但军官多为跟随红娘出生入死的旧部,士卒更多为红娘喜欢的云南死士,勇悍边民,加之优良的军备,又有从蒙古诸部征募,新组建的集团军第一骑兵师,战力极为恐怖。
  战斗力最弱的大概是留守广州的广州集团军,四分之三的新兵,军械也良莠不齐。
  不过这仅仅是理论上,一场战役,从主帅的指挥到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最后战果,不可一概而论。
  红娘亲率象山集团军和第一、第二集团军出关,与韩进春部剿灭六王残部。
  郑泽武部卫戍京师,同时整肃直隶、山西、山东等境。
  神保虽被任命为总参谋长,其实他还在西安,剿匪平叛。
  在叶昭登基的当天,则传来了哈里奇攻克兰州的喜讯。
  哈里奇被任命为西北靖远将军,一等忠锐侯,暂时署理西北防务,平定兰州以东匪兵、回乱,为接下来的西北战争打基础。
  赵三宝被任命为四川将军,二等平远候,总理四川剿匪事宜,筹备进军青藏。
  韩进春授海参崴总督,一等精忠侯。显然,圣德皇帝令其镇守北疆、管理海参崴一带的意图很明显,至于这海参崴总督到底管辖的面积会有多大,可能只有圣德皇帝心知。海参崴库页岛一带,人口稀少,暂时以军管比较适宜。
  郑泽武授京师步兵统领大臣,一等伯。
  任命百官的同时,圣德皇帝下诏,令西藏达赖、班禅亦或热振活佛、蒙古诸汗王、青海诸族头人来京朝见。
  又诏令新疆伊犁将军、新疆甘肃各州府、各衙门易帜,归顺中华,顽抗者,帝国军团至,玉石俱焚。
  在颁布政令、军令之时,皇室也自一一册封。
  钮钴禄氏封孝静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封隆贤皇太后,居于慈宁宫。载濂封尚学候,可潜心修学,在京城另有安置。
  又封姐姐静贞为荆山公主,妹妹淑贞为香河公主。
  尊郑亲王为太上皇,母亲叶氏上徽号“慈文端佑康颐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祟熙”,尊号皇太后,即为慈文皇太后。
  至于老爸老妈喜欢作甚么,自由得他们去。
  众妻妾,自是封蓉儿为皇后,红娘为皇贵妃。封金凤为懿贵妃,花姬为婕嫔,莎娃为金丝贵人。实则花姬在后宫和莎娃形影不离,叶昭偏偏将花姬封的比莎娃高一个品级,实在是喜爱逗弄她俩,故意开玩笑。
  又封朱丝丝为丽贵妃,也想办法将其调来了京师,任京城巡捕厅副厅长。
  册封诸妃时,看着一张张或清丽或美艳或妩媚的容颜,各自恭恭敬敬谢恩,叶昭也不知道心里是什么滋味。
  而缺席册封为皇贵妃者,自古及今,又非红娘莫属。
  甚至在蓉儿劝说下,苇月伊织也被封了个答应,只是她尚在金陵,加之众嫔妃中最末等之号,倒也不需仪礼,写一道谕令送去金陵就算册封了。
  圣德皇帝一改前朝内廷办公风气,沿明习改太和门听政,自己则居乾清宫。自然而然,蓉儿住中宫坤宁宫,乾清宫后交泰殿,殿后即是坤宁宫,相距颇近,本就是皇帝皇后居所。
  红娘居钟粹宫,金凤居景仁宫,花姬、莎娃居储秀宫,朱丝丝居长春宫。
  其实叶昭说是在太和门听政,但自不会走回头路搞群臣朝拜议政。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在太和门东侧的文渊阁侧殿处理政事,同时也可博览文渊阁藏书。而文渊阁南的文华殿,则暂时成了政务院总理大臣议事衙门。
  叶昭也见到了大清门,在天安门南,修建广场和人民大会堂时被拆除。新朝立,大清门已被更名为“中华门”,在中华门南、正阳门北的广场旁,正在修葺殿宇,作为政务院总理办公衙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0/5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