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婆是军阀(校对)第3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1/532

  于是,两国间的中亚西亚和平草约很快签订,双方在中亚西亚停止敌对状态,中国无条件释放所有俄国战俘(甚至包括中国内战时被抓捕的俄国战俘),而两国都同意中亚西亚两国国境,由俄国奥伦堡总督与中国北突厥办事大臣勘定。
  签订和约的当天,布林子爵便离开北京回国述职,想来,他大大的松了口气,最难熬的日子终于过去,而他,对中国这个烫手山芋、这个伤心地,只怕再也不想记得,只想快些回国,重新争取沙皇的信任和支持。
  而就在中俄中亚西亚和平条约刚刚签订之日,日本国内,内战爆发。
  战争并不是中国人挑起的。现今日本国内,“兰学”、“中国学”、“革新”、“武士”、“资产阶级商人”、“民族主义者”等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积累已久,早就取代了原来开国和攘夷之争,而在中国人的压迫下,天皇和幕府的无力又令一些大名浮想联翩。
  新撰组在政府血腥镇压下,新任组长土方岁三对幕府和天皇的软弱倍感悲观失望,更听闻天皇准备接受中国人的提议,降称为日本国国王。(实际上,这个消息是中国人散播的)。
  土方岁三深受打击,随即联络志士,北上虾夷箱馆,攻克西洋式武装城堡“五棱廓”,号召天下志士建立自由之日本国,“将中国人赶出日本四岛”,立时志士景从,汇聚了四五千名武装,多是反抗中国之武装组织成员,随即成立“虾夷共和国”,土方岁三被选举为大总统,同时土方岁三照会英、法、俄三国,请求三国承认和支持。
  虾夷,即是北海道。
  武士叛乱,幕府自然诏令各藩讨伐,谁知道,临近北海道的出羽国六乡、岩城、鹤岗三藩大名宣布废除武士制度,由三藩最强大的鹤岗藩大名酒井庆义任将军,组成联军讨伐幕府。
  鹤岗藩本来实力并不强劲,但这些年酒井庆义鼓励贸易,解放商人地位,也热衷于请中国人来投资,不过酒井庆义并不是亲中派,而是纯粹从利益出发,才与中国商人合作,在他这些年经营下,鹤岗藩渐渐成为本州岛东南强藩,眼见国内乱局横生,野心勃勃的酒井庆义开始了上京之路。
  与出羽临近的长冈藩藩主牧野忠训是对幕府最忠心耿耿之大名,他与家老河井继之助建立越后四国联军,与倒幕三藩爆发了激烈的战争。
  消息一条条传来,叶昭心说,果然来了。
  对于各属国,叶昭态度很明确,“共存共荣”,这并不是日本人所说的共存共荣,而是真正的以中国为龙头带动他们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甚至包括思想解放。朝鲜、越南、老挝甚至日本,莫不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缅甸和泰国距离遥远,但自也受到了有限度的影响。
  属国中,历史联系使然,朝鲜、越南、老挝对中国最为忠诚,其余属国叶昭也希望随着价值观的输入,其都会渐渐认同中原文化,成为亚东、亚南区域联盟的一份子,这个联盟,现今自然是天朝宗主国与属国的关系,但随着各属国民众思想解放,有了自主意识,就会很健康的转变为以中国为主导的盟国关系。
  英联邦五十多个国家,文化色彩各异,除了澳大利亚等完全由英国殖民者建立起来的国家,英国对其联邦各民族大多数是殖民统治,远隔重洋,而且文化感认同极为薄弱,尽管如此,以英女王为最高元首的英联邦仍然存在,甚至英女王同时也是其联邦主权国家十几个国家的元首。
  而以中国文明在亚东、亚南一地的影响,只要帝国的政策保持连贯性,叶昭不认为与其它盟国会反目成仇。在将来,形成一个中国为龙头、比欧盟还联系紧密的经济共同体几乎是完全可以预见的结果。
  只是唯一不放心的便是日本了,因为日本和朝鲜、越南等国家不同,自元灭宋后,日本人便不再敬畏中原文明,更因为侵略朝鲜曾经与大明交锋,这若放在唐宋期间,几乎难以想象。
  日本对中原,是没有属国心态的,现今中国虽然以强大的武力压迫着它,但若如同对待朝鲜、越南等国一样,武装其新军带动其经济发展,若干年后,只怕其又会升起争霸亚东之心。
  所以,在令其融入亚东秩序前,将其驯服成为后院没有威胁的存在很有必要。
  为了保持其分裂状态,这些年中国都在日本架设代理人,扶持亲中大名,日本国内,各种矛盾各种冲突极为混乱,而现今,随着中国的威压,各种矛盾大有一起爆发之势。
  为什么要现在开始解决日本这个顽疾,建立亚东联盟对抗俄国是一方面,此外就是,睦仁太子眼见便要登上天皇之位,也就是明治天皇。
  孝明天皇身体越来越不好,而睦仁,也就是未来的明治,是一位极有魄力的君主,在他真正登上政治舞台前,开始解决日本之事应该更为容易。
  以土方岁三为首的仇中派跑去北海道成立共和国倒是出乎叶昭的意料,心说倒是都看上北海道了。因为叶昭知道,明治维新战争幕府派失败后,一部分忠于幕府之志士便跑去北海道建立共和国,自选大总统。不过那时幕府大势已去,几千叛军只坚持了不到半年就被倒幕派扑灭。
  叶昭不知道的是,历史上建立虾夷共和国的重要干将便有这新撰组组长土方岁三,大总统则是当时的幕府海军副总裁榎本武扬,不过现今榎本武扬已经战死于当年中国人袭击长崎海军传习所一役。
  “北海道共和国?”叶昭翻看着日本来的电文,眉头微蹙。
  李小村笑道:“这倒是个好机会,将其一网打尽。”
  叶昭摇摇头,说道:“容我想想。”
第三十九章
一个字头的诞生
  5月初,九州岛爆发内战,以熊本藩藩主细川韶邦为首肥前、肥后等国联军与萨摩鸟津势力断断续续发生了战争。
  萨摩鸟津家以往一直是九州岛最强的势力,但这些年,日本国内各种思想各种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各藩间实力对比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中国人支持的细川家早就欲报从战国时代就与鸟津家结下的世仇,听闻五千步枪手更得到了中国军官的训练。
  几乎不到半个月,日向、丰后各藩均屈从于联军攻势宣誓向细川家效忠,鸟津氏仅剩萨摩本藩苦苦支撑。
  “九州的烈马”、悍勇无匹的鸟津忠义中伏受了重伤,退回本城不久便即病逝,时年年仅二十三岁。
  而在本州岛,除了北部越后联军和出羽联军之战;忠于天皇的长州藩毛利氏,本欲南渡九州支援盟友鸟津家,却被备前、美作等国幕府派联军趁机南下,双方的战斗是最惨烈的,十几万士兵参加的备后合战中,伤亡极为惨重。
  不过战争,苦的自然还是平民,整个日本国好似回到战国时代,爆发混战几近处于无序状态,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民众不知凡几。
  6月,病重的孝明天皇宣布退位,传位与睦仁太子,年仅十五岁的睦仁则上表中原皇帝,请封“日本国国王”,同时请求中原政府帮助,平息各藩叛乱,恢复王权,废藩制县。
  这是叶昭第一次面对睦仁的挑战,这位年仅十五岁的少年,显然有着非同一般的见识和忍耐力,看似跪伏称臣的降表,却是在为日本国争取一次绝佳的崛起机会。借助中国人的手建立郡县制中央政府,剪除大名势力,实现维新。
  而借着刚刚登基之时降皇为王,即不会显得太过屈辱,又以牺牲换取中国人平息内乱使千千万万民众过上安稳的生活,更只会使得其皇(王)室的威望在民间得到巨大提升。
  第一次隔海过招,叶昭就感觉到了这个少年的厉害,显然,年纪轻轻就懂什么是牺牲隐忍,什么是因势利导,险境求存,火中取栗。
  养心殿东暖阁,叶昭踱着步,思索着日本之事。
  炕桌上,摆着几道策对,都是关于日本的奏折,对日本的策略,庙堂上分为了数派,有政务院副总理大臣郑珍为首的数名大臣认为应该答应睦仁之请求,又有李小村、李鸿章等大臣认为趁此时机可全力支持细川家统一日本,建立一个完全亲中的幕府。
  外务大臣邹凯之上折子则称,中国应出兵平息内乱,但却不必理睦仁之表章,从此之后,只与日本国幕府作为交涉对象。
  显然邹凯之多少看出了睦仁之用心,他的对策便是将日本皇室晾起来,帝国将其当成摆设,如此日本皇室威望必失,慢慢剔除其影响。
  叶昭也召开了枢密院和军事委员会联席会议,却也没讨论出什么结果来。
  “相公,你对日本国是不是太上心了?”红娘坐在炕桌旁,看着来回踱步的叶昭,心下极为奇怪。
  叶昭一怔,随即哑然失笑,是啊,太上心了,谁叫自己有着前世的记忆呢。而在红娘等人眼里,实则问题可能很简单。
  突然,迷雾蓦然而去,看着红娘,叶昭就笑,走上两步,揽红娘入怀,闻着清香阵阵,笑道:“你可真是我的指路明灯。”
  宫女忙退了出去,眼角瞥到皇贵妃娘娘那双红彤彤小绣花鞋被万岁爷夹在腿中,好像在翘起挣扎,都是脸上一热,不敢再看,退出阁外。
  ……
  睦仁的上表并没有得到中国人的回应,6月中旬,中、朝、越南、老挝签订《奉天条约》,宣布成立“亚东及亚南集体防御国家联盟”(简称东南联盟),缔约各国宣布,中国大皇帝为该条约各缔约国的最高元首,成立东南联合国武装委员会,委员会第一任主席为中国皇家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神保。
  同时各缔约国签订了大量商贸合作条约,包括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等等商务条约,在大量领域互相给予免税地位。
  这条爆炸性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欧洲,英法等国内阁连夜召开会议判定东方各国的条约对于其在中国海领域贸易可能带来的影响。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则发来热情洋溢的电文表示祝贺。
  随后几天,奥匈帝国、美国以及数个欧洲国家如意大利王国、葡萄牙王国均发来贺电。
  许多欧洲国家判定,中国海领域的殖民时代已经过去,在东亚细亚,再不是英法独霸贸易的时代,它们完全可以与东方人、中国人开始商业贸易,中国海一带,被英国人和法国人垄断贸易的情形已经成为历史。
  《奉天条约》签订不久,中国政务院发表声明,谴责日本武装组织对中国人的攻击,对日本幕府表示强烈不满,对天皇和幕府代表的中央政府的软弱无力深表失望,并且表示鉴于日本国内混乱局势,帝国政府难以判定合作的日本政府对象,也不会出兵干预日本国内的局势。
  同时又称,帝国政府将不会邀请日本参加奉天条约组织,不会视日本为东南联盟之一员,同时考虑取消日本长崎贸易自由港的地位,考虑同日本切断贸易联系。
  当江户、长崎等地的报纸连篇累牍刊登这一系列爆炸性新闻后,日本国内局势混乱到无以复加。
  沿海港口与内地因为中国人开采矿山越来越发达的城镇民众一片恐慌,一些城镇开始出现请愿行动,上万人签名请求中国人留下的请愿书频频出现。当日本人创办的第一份报纸,江户影响力最大的《江户新闻》有日本大商贾佐藤三木撰文,批评幕府和天皇昏庸无力,根本不能带给日本国民任何希望之后,各地渐渐出现针对幕府和天皇的批评声。
  7月,江户所司代抓捕大商贾佐藤三木的行动遭到激烈抵抗,很快,就演化为整个江户城的骚动,支持佐藤三木的暴动者冲击将军行宫大奥被血腥镇压,佐藤三木逃亡长崎。
  随即,中国外务部宣布暂时中断与日本国的贸易联系,急电在日本国内的中国商人退到长崎。
  ……
  天上白云朵朵,七月正是骄阳如火之时。
  午门前宽敞的广场上,一辆前轮小后轮大的木座位怪车慢悠悠走着,虽然木座上架了帆布篷,但更多的作用或许只能遮阳,从外面,能清楚的看到木座上的人。
  车上的方向盘,更像带长握柄的转轴,此时,叶昭正笑着说:“对,慢慢的,慢慢的。”穿着白纱裙秀气无比的蓉儿坐在叶昭怀里,又害怕又开心,不时吓的尖叫。
  这是汽车史上第三辆用来交易的汽车。
  第一辆,是三轮汽车,卖给了广东一位商人。
  第二辆,则是四轮驱动车,同样被商人购买。
  第三辆便是叶昭和蓉儿乘坐的这一辆了,比之前两辆汽车,技术上当然更为成熟,这也是东方汽车行有勇气将它销售给皇室的原因,当然,除了最高层,汽车行的职员没人知道车行本就是皇室产业。
  叶昭购买的这辆汽车前轮小,后轮大,两个前轮的直径或许只有后轮直径的一半,木头座位和下面支撑底盘的几根铁架完全分离,在叶昭眼里自然极为简陋。
  有叶昭画的草图,或许汽车演变成后世车型的节奏会加快,但目前来说,显然和叶昭想象中的汽车大不一样,从车厢来说,更像双人木椅子上加了个棚而已。
  “相公,它没有马车快呀?”蓉儿渐渐的熟练起来,知道怎么转方向盘了。
  叶昭就笑:“以后就快了。”
  此时,就见端门那儿匆匆走来一行人,叶昭忙扳下刹车,将蓉儿抱到旁侧坐好。
  急匆匆而来的是左相李小村,到了车前见皇后也在,急忙见礼,心说皇上和皇后感情甚笃,少年结发,实在羡煞旁人。
  至于皇上喜欢稀奇古怪的东西,李小村早已习以为常,新工业品新技术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年,很是涨了见识。
  可想到东洋的事,李小村心下实在不安,小心翼翼道:“皇上,日本就由着这么乱下去?听闻幕府和睦仁给英法江户领事写了信,幕府还遣了特使,频繁进出两家使馆,再这么下去,英国人和法国人会不会?……”
  叶昭笑了笑,说:“乱点好啊,再乱一阵。”手指在车把手上慢慢的敲着,琢磨了一会儿,道:“法国人就不必管他了。英国人那边,叫外务部对外吹吹风,就说我国有意售给缅甸五千枝十响快枪。”
  李小村颔首,犹豫了一下,问道:“皇上,臣迟钝,只是日本国之事,臣思量好久,实在费解……”虽说圣意难测,但对外一事上,若不能领会大皇帝的真实意图,很多事实在难以把握。
  叶昭笑道:“本就早该跟你说了,日本国,天皇和幕府……”低语了几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1/5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