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名门公子(校对)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207

  而后,唐婉掀起了自己的裙子,扶正荀粲的火热,令其对准自己的峡谷,缓慢无比的坐了下去,等到完全包裹住荀粲时,她才满足的长舒一口气……伏在荀粲胸口的唐婉,在遭受着荀粲的冲击时,还在为吮吸着荀粲的舌头……
  整个殿内,满室皆春……
  ……
  充分发泄了自己的荀粲,顿时觉得神清气爽,而由于他玩得太过了,导致唐婉几天无法下床,这让荀粲觉得有些惭愧,但对于自己身体的本钱,他很自豪,他觉得自己的意志力还算不错了,明明欲望很强,但总能克制,至少没有出现过什么精虫上脑的行为。
  荀粲对于女人的态度,依旧显得十分禽兽,他与唐婉之间,根本就没有什么男女之情,只是主仆之情罢了,其实唐婉对他来说,比起母亲唐氏,倒更像是一个母亲,荀粲在那一段时间内,都是唐婉照顾他的,而荀粲对于母亲唐氏,却始终觉得有些隔阂,毕竟他又不是土著,倒是父亲荀彧,让他很眷恋,在荀粲的心目中,荀彧是最完美的父亲,睿智而慈祥,可惜却已经去世了……
  荀粲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几乎已经同那些世家公子没什么两样了,真的是一种用下半身思考的动物,明明没有任何的感情基础,但他也可以随意将女人当成玩物,发泄自己的欲望,不过貌似他还没有找到这样的机会,上次在那画舫之上,准备玩群P的他,却被周彻给打扰了。
  荀粲也知道这样做似乎任何意义都没有,尤其是那种玩一夜就扔掉的女人,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没有意义也是一种意义,荀粲觉得,自己如果要玩女人的话,就应该再彻底一些,因为这是他用来寻找那种虚无缥缈的道的一种方式,兴许在某次没有意义的玩弄之中,就顿悟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曹丕的一纸诏书已到,大意就是进宫为他炼丹,而荀粲却觉得自己这个妖道就要开始真正的淫乱后宫了……
第四百零三章
老一辈的交口称赞
  九月甲午,魏帝诏曰:“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庚子,立皇后郭氏。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鳏寡笃癃及贫不能自存者赐谷。
  皇后的册封典礼显得盛大而庄重,所到者皆是魏国高官或是宗室外戚等,当时郭嬛穿着凤袍,同曹丕站在一起俯视众生时,她由衷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扬眉吐气,为了皇后这个位置,她不知历经了多了波折,终究凭借着自己的步步为营,勾心斗角,终于登上了后位。若以她的经历写一部宫斗剧本的话,绝对能大卖,毕竟可是从最卑贱的侍女登上后位啊,这简直是要逆天……
  虽然她的出身依旧被某些世家大族诟病,但是既然颍川荀家的那位家主都力挺这位皇后,那还不如跟随大流,在这里,荀顗在朝中的能量已经初步展现,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荀家积累的财富也会越来越多,达到一个令人咋舌的地步。
  册封典礼遵循北汉礼,毕竟册封皇后并不是婚礼,而郭嬛在这之前已经被扶为正室了,若是按周制婚礼的话,还要经过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正婚礼(亲迎→妇至成礼→合卺→餕余设袵)、婚后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还有什么三书(聘书、礼书、迎亲书)之类,简直繁琐不堪。
  荀粲在被一纸诏书召进宫中炼丹这个消息并没有传播出去,他在明面上的身份还是太学博士,而曹丕也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有炼丹求长生的想法,其实他也知道长生太过渺茫,退而求其次的话,就是能用丹药治好自己的隐疾。
  不过荀粲并没有直接开始炼丹,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居然是在册封皇后典礼上,为皇后演奏一曲,荀粲并没有傲气冲天的拒绝,但他也没有轻易妥协,自己可不是伶人,怎么可以随随便便的就演奏,所以他很委婉的提出了,演奏可以,但只能为皇帝与皇后两人演奏,其余的人,他觉得没这个资格。
  这话的大体意思就是这样,但说得十分委婉,其中还隐隐的将点出了曹丕那不凡的品味,这让曹丕产生了一种优越感,想想也是,这荀粲可是南楚的竹隐先生,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就在大庭广众之下演奏,所以曹丕便痛快的答应了荀粲的要求,荀粲这样的要求也让曹丕觉得,这个荀小郎到底还是有些傲气的,这样的话最好,容易控制。
  荀粲在得知自己的要求被同意后,心中隐约松了口气,说起来他对这个历史上有名的魏文帝曹丕还是有些畏惧的,他毕竟不是荀顗,能够获得曹丕的完全信任,他只是一介名士,听起来牛叉,但却没有实权,而他提出要求时,固然是因为一部分傲气的原因,还有便是想让曹丕知道自己的弱点与短处,那就是年轻气盛,小有点恃才傲物,这样的话,反而能让自己的处境更加安全一些。
  所谓帝王心术,便是如此,越完美的人,他用起来就越猜疑,而荀顗多次在曹丕面前肆无忌惮的表达自己对弟弟的看重,便是在向曹丕释放着一个信息,那就是他的弱点便在于荀粲,而曹丕召荀粲来洛阳炼丹,也包含着一层将荀粲握在手心当人质的意思,这样可以促进君臣的关系更加信任。
  至于荀顗为什么放心将荀粲送到洛阳,这说明他在曹丕在世的时候,绝对是最完美的忠臣,而他更了解荀粲的能力,其实荀顗是没有弱点的,因为荀粲很强,而荀粲也是没有弱点的,因为他并不贪恋权力和美色,所谓无欲则刚自是如此,其实他也明白兄长的考虑,但却还是义无反顾的来这洛阳,说明他对于如何配合兄长,已经有了深深的默契。
  这次为皇后演奏,也算是荀粲的首次面圣,向来对自己的琴道很有信心的他,却也破天荒的精心准备了一番,他一开始没搞清楚册封皇后与婚礼有什么区别,所以还仔细的研究了一下周制婚礼,其实周制婚礼之上并没有任何的音乐,繁琐的周制婚礼让荀粲看得昏昏沉沉的,不过他倒是记住一首贺诗。
《诗经》中的《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他记住这首《诗经》并没有什么复杂的原因,而是里面有他的名字中的一个“粲”字,不过这首诗也让他突然来了灵感,这灵感来得很是突然,并不是读诗后立刻就得,而是在那皇后册封典礼之上,看到那令他难以忘怀的女王之姿时……而后他谱写出一首新的古琴曲,名曰《百鸟朝凤曲》,而再将道的意境融入琴中的话,他觉得弹奏此琴时,一定会狠狠的震惊曹丕一把。
  这震惊自然不仅仅是让他对自己的琴技震惊,而是自己的“道术”,曹丕表面上似乎很放心荀粲为其炼丹,但以他的多疑,自然不可能完全信任荀粲,毕竟荀粲虽然修道,却不知道他的道行高不高,而荀粲这次,就要用自己的琴技来诠释自己的道行。
  所以荀粲将弹奏的地点定在了那金墉城中的瑰丽花园之中,此时那花园的景象,自然不会像春天那般姹紫嫣红,毕竟已是秋季,但里面的环境却是极好的,将其说成是鸟的天堂也不足为过,荀粲要的不是花,只是鸟而已。
  在弹奏之前,荀粲也被受邀参加了皇后册封仪式,确实是盛况空前,而荀粲此时的名气也颇为响亮,原本他填写的婉约精致的小令,在老一辈文坛前辈眼中,那自然是不入流的玩意,仅仅是作为娱乐的存在罢了,而荀粲本人也好比那种后世的偶像派的明星一样。
  但是这一篇《三都赋》出来,原本文坛前辈们还嗤之以鼻,认为荀粲根本不自量力,居然妄想写出媲美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这样名垂千古的作品,顽固的老前辈们觉得根本不用看,毕竟这《三都赋》仅仅是用了那么短的时间写出来的,而前者呢,考据资料,揣摩用词,要花很长的时间,以他们看来,像《三都赋》这样的作品,起码资料就得准备个五年六年的,然后逐词逐句的去雕琢,最后用个七年八年写出来还不多,若是完美主义者,估计要用个十年来写这仅仅一篇《三都赋》。
  然而之后他们根本不屑于看的这篇《三都赋》,却在洛阳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居然让整个洛阳的纸价都上扬了,其中还有顽固到无可救药的家伙认为,这只是年轻人盲目崇拜的结果,直到发现自己周围的老家伙们都开始抄录一份《三都赋》在手后,他们这才不情不愿的随意浏览一番。
  这一看,顿时惊为天人!这篇《三都赋》内容之详实,用词造句之讲究,简直就是上上之选,这怎么可能?这样的完美的万字汉赋,难道他真的用了一下午就写了出来,此等才华,当真是无人能及!
  早年荀粲的父亲荀彧就断言,这个幼子或许在官场没有什么发展,但在文坛之上,却完全有成为真正第一人的潜力,虽然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荀粲的那种敏捷才思,优美辞章,对各文体的全面擅长,让他已经成了文坛之中冉冉升起的新星,等到什么时候真正拿出一本经学巨著出来,那就真正可以成为一代文坛大家了。
  这篇《三都赋》一下子将荀粲从某些人眼中的偶像派变成了实力派,一些喜爱汉赋的骚人们,有许多人想尝试着自己写出一篇如同《三都赋》这样的妙赋,但是真正写出来后,却发现怎么看都比这《三都赋》要差得远……
  在这皇后的册封典礼之前,诸位宾客聚集的时候,原本想要低调一些的荀粲,很快就被人找了出来,顿时仰慕者不计其数,并且一大群还是大叔级别的粉丝,有几个已经是白发苍苍了,据说还是大族之中的德高望重的长老之类。
  这些老家伙们问了许多问题,而荀粲当然知道这群人的地位尊崇,自然稍稍收敛起了自己的傲气,他觉得之前太嘲讽,貌似就是因为太出风头的缘故,所以对于老人们的问题,他也一一耐心回答了一番。
  问:“荀小郎,除了《三都赋》之外,你还有什么作品吗?要是有的话,就别吝啬啦,让老朽再享受享受吧……”
  答:“前辈,很抱歉暂时没有新作,以后有的话,一定让前辈好好指点一番。”
  问:“哼,前面那个老家伙,什么叫‘荀小郎’,你这老家伙忒会倚老卖老了……竹隐先生,老夫,啊不,我呢,是你的《兰亭序》的忠实拥趸,请问这怎样才能写出行书体的精髓呢?”
  答:“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其实我的书法是学自钟廷尉,您大可以去向他求解,因为我自己全是凭借感觉写的……”
  问:“荀博士啊!我家那不成器的后辈在太学之中求学呢,这会儿我真是羡慕他了,居然可以听到你的教诲……”
  答:“这个嘛,我所教授的课程——古琴音律,并不仅仅针对太学诸生,而是所有的足以进入太学之中的人都可以来旁听,而太学诸生若是不爱琴道的,自然也可以不选。”
  ……
  荀粲的彬彬有礼的回答,谦逊有礼的态度,优雅得体的举止,让这些前辈们交口称赞:
  “老夫之前可真是信了一些不实传言,这荀小郎不愧是公子榜首,明明是如此识大体的人物,谁传言说他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这简直是诽谤!”
  “在知道‘竹隐’就是这荀奉倩的号之后,老朽就明白此人乃是真正的淡泊名利,甘于平凡了,之前显示自己的才华,全是某些品性低劣的家伙相逼啊……”
  “有如此名声,却依旧不入官场去追名逐利,而是入太学传道授业,此等品质,当是后辈学习纸典范。”
  “不错,如今能静下心做学问的人很少了,这荀博士绝对是其中之一!”
  荀粲被这些老家伙们的热情弄得有些不知所措,虽然表面上依旧显得很淡然装逼的样子,但心里却是在暗爽的,毕竟这些老家伙都是分量很重的大人物,能得到他们的认可,便意味着荀粲真正开始登上主流文坛了。
第四百零四章
诱人的郭皇后
  其实之前的那些全是皇后册封典礼上的插曲罢了,真正的高潮自然是在皇后郭嬛出现的时候,荀粲同样也在人群之中,只是远远的看到那个站在高处的丽人,其实他并未产生多少敬畏之心,只是觉得那个绝色丽人的气场似乎很强大,仅此而已罢了。
  荀粲并不知道历史的这位郭皇后太多具体的信息,不过让他稍稍注意的信息,却是这郭皇后同京兆韦家的那位韦婧似乎关系很好,而韦婧也算是荀粲比较熟悉的女人了,毕竟从小就认识,不过由于兄长的原因,导致荀粲也慢慢同这位姐姐关系淡了下来。
  在皇后册封典礼之后,似乎还有许多的后续程序,这就让荀粲准备演奏的时间变得长了一些,转眼已是金秋十月。
  十月甲子,魏帝表首阳山东为寿陵,作终制曰:“礼,国君即位为椑,存不忘亡也。昔尧葬谷林,通树之,禹葬会稽,农不易亩,故葬于山林,则合乎山林。封树之制,非上古也,吾无取焉。寿陵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臣子为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知,将不福汝。其以此诏藏之宗庙,副在尚书、秘书、三府。”
  是月,孙权复郢州为荆州,魏帝帝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权临江拒守。
  刘备诏丞相亮营南北郊于成都。孙权闻刘备住白帝,恰逢魏军犯境,于是遣使请和于刘备。刘备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
  曹丕的御驾亲征,使得他本来想要同皇后郭嬛一起听荀粲弹琴的事情不了了之,而郭嬛又对荀粲颇感兴趣,所以荀粲的演奏并没有取消,倒变成了为皇后一人演奏,荀粲倒没有什么意见,反倒觉得压力小了许多,曹丕一代贤明帝王,身上总是带着点“王八之气”,而郭嬛就算是皇后,也不过是女流之辈罢了。
  很快就到了荀粲去那金墉城的后花园中为郭嬛弹奏的日子,金秋十月已是菊花盛开之时,荀粲在宦官的引导下行走在这奢华的金墉城中,他不由再次感叹了一番古时劳动人民的建筑水平,其实也算不错,连这样精致美丽的宫殿都能建造出来。
  走过曲折蜿蜒的道路,便来到那宫殿之中的后花园入口处,模样颇为别致正前方是一堵筑起的白墙,约两米高,上覆黑瓦,墙头砌成高低起伏的波浪状,正中一个月洞红漆大门虚掩着,有琴音和着曲声隐约传来,门上黑色匾额上书“碧园”两个烫金大字。
  宦官将荀粲引到这儿就独自离去了,荀粲推门而入,顿时觉得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这“碧园”还不如改成“菊园”,里面满园都是菊花,场面极其盛大,他不由想起了前世看得一部电影叫做《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里的景象就跟电影中的菊花台一样,而周董的那首《菊花台》的旋律顿时出现在了荀粲的脑海之中。
  荀粲精通古琴,却偶尔也会用古琴随意谈一些前世的流行歌曲,但是这些都上不得台面,他自娱自乐尚可,但真的拿出去谈的话,说不定就要贻笑大方,有的歌曲虽然在前世传唱甚广,但却不适合古琴的音色。
  这园中有人弹奏,荀粲听力不错,只是循着声音走去,不一会儿,便找到了琴声所在,而经历过初始的菊花迎接之后,这里的景象倒让荀粲微微觉得诧异,周遭皆是高大的树木,而整个树木上却都是金黄色的叶子,落叶满地,晨曦从树林间的罅隙照射进来,在那金色叶子上的露水上折射出颇为绚丽的光辉。
  树木之上鸟雀的种类极其繁多,令荀粲觉得太不符合自然规律了一些,就算曹丕能搜罗各种各样的鸟儿放到这“碧园”之中,但如何保证它们不会飞走呢……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里的环境着实清幽,使得整个金秋的气氛都被烘托的淋漓尽致。
  琴台便在这树林之间,四周却挂着水晶珠帘,珠帘逶迤倾泻,帘后,有人披纱抚琴,指尖起落间琴音流淌,或虚或实,变化无常,似幽涧滴泉清冽空灵、玲珑剔透,而后水聚成淙淙潺潺的强流,以顽强的生命力穿过层峦叠嶂、暗礁险滩,汇入波涛翻滚的江海,最终趋于平静,只余悠悠泛音,似鱼跃水面偶然溅起的浪花。
  荀粲只听了一会,就在心中下了个评语,匠气太重,若按品级来分,也不过就是中品罢了,不过这弹琴之人到底是谁呢,不会就是那个皇后吧,如果是的话,那倒是有些出人意料了,荀粲虽然对这位郭嬛不太了解,但也听说过她的小道消息,出身卑微,完全一步步凭借自己的心机,谋取这皇后之位。
  原本荀粲还以为这皇后估计不懂什么音律,她听琴的话,估计也就是冲着自己的名气来的,外行嘛,图个热闹而已,而如今荀粲听了这一曲,却觉得有点意思,虽然无法和专业的比,但已经可以糊弄住外行人了。
  而这水晶珠帘,也增添了她的一分神秘气息,看着里面那曼妙的身影时,荀粲不由的有些心猿意马,这几日唐婉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他有些欲求不满,于是便寻思着寻找新的猎物,而若是能将这皇后搞上手的话,是不是更加具有成就感呢?
  荀粲这个念头瞬间闪过,虽然心里有些意动,但他觉得还是不能太放肆了,这自己国家的皇帝还在外面征战天下呢,而自己这个浪荡名士却想着搞别人的皇后,总觉得不太好啊,荀粲止住了这个念头,然后却又鄙视自己真的越来越虚伪了,明明在他的眼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忠君爱国之类的思想,他就是彻底的自私自利的伪君子而已。
  可惜这世上总有太多的人,被他那所谓的才华同名气迷住了双眼,而他那愈发俊秀的容貌,更是最大的杀器,就好比越鲜艳的蘑菇就越毒一般,在荀粲声名不显,长相仅仅是清秀耐看的程度时,或许他还是真诚至性的,但随着时间推移,原本的他被各种各样的东西影响着,他总说追求本心,总说自己可以掌控名利,但是现在的他,是不是早已在追求的道路上变得迷茫,是不是早已被名利所侵蚀?这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不过,若是有机会的话,这皇后的滋味还是要尝一尝的,图个新鲜嘛。
  珠帘后的女人弹奏完一曲后,似乎已经感受到有人来此,她从珠帘后走了出来,此女正是郭嬛,她并没有穿盛装凤袍,而是身着淡粉衣裙,长及曳地,细腰以云带约束,更显出不盈一握,发间一支七宝珊瑚簪,映得面若芙蓉,面容艳丽无比,一双凤眼媚意天成,却又凛然生威,一头青丝梳成华髻,繁丽雍容,那小指大小的明珠,莹亮如雪,星星点点在发间闪烁……肌肤若雪,揉捏一番的话,定是极好的触触感……
  其实若说郭嬛的容貌,自然无法算得上顶尖,最多只能算上品而已,但是她的那种皇后头衔加持的雍容气质,才是她最吸引人的地方,这样身份高贵的熟妇,若能将她骑在身下,该是一种怎样的享受?那种心理上征服的快感,自是不言而喻,像荀粲这种老手,极品女人见得太多了,但上得太多的话,自然而然会觉得千篇一律,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兴趣。
  记得曾有这样一个问题,说是,若一个长相一般但却身份高贵的皇妃同一个长相美丽但却身份低微的妓女给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个?或许有人会选择美丽的妓女,但更多的人,怕是要选择皇妃,毕竟征服那种高高在上的女人,比起征服身份低微的女人,心理上来得快感要多得多。
  此时荀粲的心中,自是被郭嬛这种随意闲适的打扮,弄得小小的惊艳了一番,但掩饰极好的他,并没有表现出太多异状,而是很快向郭嬛行礼,没有任何疏忽的地方。
  在荀粲行礼的时候,郭嬛也对荀粲上下打量一番,她在那皇后册封典礼上,同样也见过荀粲一面,只是看得不太真切,虽然当时荀粲盛装出现的模样,已经极其引人注目,但由于被那些老家伙们围着,挡住了不少炽热的目光。
  而这次来为皇后弹奏的荀粲,倒并没有打扮的太过骚包,也没有刻意弄得寒酸,毕竟不能太过失礼,所以他选择了一身得体的青色汉服,完全衬托出了他的书卷气,而他的头上也戴上了儒冠,那种雅致的韵味在他的身上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郭嬛暗暗点头,从外表上来看,这个荀粲当真是一等一的美少年,而且一举一动完全可以看出他那极好的涵养,那种从小就从世家底蕴中熏陶出来的风度,这穿着也经过了精心的选择,显然并没有敷衍了事。
  然而荀粲给郭嬛的第一印象,却微微有些失望,虽然外表确实出色,但在神韵上却没有达到郭嬛预期的那样,她还以为,这荀粲会很不羁的穿一身破旧道袍就来呢,然后再表现出一种目中无人的狂态……
  其实若荀粲那个样子的话,郭嬛就能找到许多漏洞了,首先就可以扣上一个“大不敬”的帽子……但此时的荀粲,站在那儿,就好像没有一丝瑕疵的存在一般,在云淡风轻间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这让郭嬛觉得有些棘手……
  这个荀顗口中常常提到的弟弟,真的可以算作是他的弱点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2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