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名门公子(校对)第1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207

  这是一曲荀粲自己谱写的古琴曲,名曰《百鸟朝凤》——凤凰,向来是用来象征皇后,他这首曲子可以说,是特意为郭嬛所作,而凭借他的精深修为,一定能让这位皇后大开眼界。
  郭嬛对古琴还算熟悉,她的父亲郭永官至南郡太守,若不是因为战乱的话,出身官宦之家的她,也不会沦落到那样的地步,虽是侍女,但也算知书达理,对于古琴,或许技艺不精,但古琴大家的曲子,跟着曹丕的她,也见识了许多。
  这荀粲仅仅一个动作,就让郭嬛暗暗点头,心道不愧是被称为“琴中王者”的古琴大家,这时她的好奇心完全被调动了起来,她很想看看这名琴“绕梁”在这荀粲的手中,到底会发挥出怎样的效果……
  沉心倾听古琴曲的郭嬛,很快就沉入了那充满意境的琴音制造的幻境之中,这是一片古树林立的原始森林,整个场景一片绿意,整个世界显得如此宏大,郭嬛发现自己站立在中央的那棵最高大的古树之上,俯瞰周围,只觉得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这样的感觉非常契合她的心境,或者说,她期盼的,就是这样俯瞰众生的感觉,还未等她慨叹这荀粲的琴技当真是名不虚传,她忽然发现自己的身体并不是人的身体,这让她在一开始时觉得非常惶恐,但随后发现自己的身体,居然成了火红的凤凰之时,她不由从惶恐,变成了一种新奇!
  这样的新奇,来源于这太过逼真的幻境,她觉得若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是在听琴的话,一定会以为自己就是一只真正的凤凰,鸟中的帝王!
  郭嬛觉得自己的四周都散发着一种令人沉醉的音律,这样美妙的感觉令她忍不住长啸一声,凤凰的鸣叫,让整个古树充满的世界,都沸腾了起来!
  而在幻境之外的荀粲,双手诠释出了最为高超的技艺,欢悦的琴声似乎是造成幻境之中异象的原因,但郭嬛却觉得,是自己的长啸,引动了整个世界,而这一刻,她彻底的在琴音之中忘却了自我,她似乎已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她成了一只远古森林中的凤凰,若此时荀粲对完全陷入琴音之中的郭嬛动手脚的话,或许在现实中的郭嬛,就会成为一个植物人,荀粲琴音的魅惑力,已至于斯!
  浩瀚如洪荒的森林之中,高高在上的火凤凰的长啸,如同是至高无上的王下的一道命令,古树之中的所有鸟类都被惊动,品种之多,远远超过上百,它们都纷纷从树中飞出,像中央这棵最高大的古树飞来,每飞一段路程,就会作出一个跪拜的姿势,就像是去西藏朝圣的虔诚信徒……或许有人会奇怪,鸟类怎么做出跪拜的动作,但这毕竟只是虚构的幻境,什么样的事情不可能发生呢?
  郭嬛欢快的飞翔在苍穹之中,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让她深深的沉醉,现实中紧闭着双眼的她,脸上却露出了孩子般舒心的笑容,但若有人明白荀粲琴音的魅惑力的话,一定会觉得,这荀粲的琴音,怕是比毒品还要让人沉迷!
  郭嬛自然看到了百鸟前来朝拜她的盛大景象,她飞翔的下方,全是各种各样的鸟儿,它们似乎都可以将整个远古森林都覆盖住了,而接受鸟儿朝拜的郭嬛,则由衷的感受到了一种成为至尊的快感,若她此身不是凤凰,而是人的话,那么那些鸟儿,就好比那些出身高贵的名门世家子弟,或者位高权重的大臣,乃至于那个凌驾在她之上的魏帝曹丕!
  想想吧,连曹丕都在向她朝拜,这样的感觉,真是太过令人着迷了,她的真的很想呆在这样一个完全以她为至尊的世界之中!
  正在专注弹奏的荀粲,似乎敏锐的感受到了郭嬛的情绪,他的眉头不由微微一皱,这绕梁加持的琴音魅惑力实在太过了一些,竟然让这郭嬛忘记了自己是在幻境之中,还将幻境当成了现实,这可不妙啊,若是她真的沉迷在幻境中,那可就真的醒不过来了,而她若醒不过来的话,那自己的处境可就不妙了……
  琴曲已经进行了三分之二,荀粲觉得不能再让郭嬛沉迷了,于是他决定主动将郭嬛拉出幻境……
  正在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郭嬛,在心情极其愉悦的同时,忽然觉得整个世界一遍,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黯淡了下来,一只巨手从空中出现,直接抓住了她的身躯,她这火凤凰的身体,已经十分巨大,但和这一只巨手相比,显然太过渺小了……
  原本以为自己是至高无上的她,忽然发现自己居然如此渺小,任人宰割!因为,在琴音的幻境之中,只有荀粲才是真正的主宰!
  郭嬛只觉得眼前一黑,不知为何,才醒悟这原来只是幻境而已,心境微微失衡的她,很快就从幻境之中挣脱了出来,而荀粲也十分潇洒自然的弹出最后一个音符……余音不止,琴声渐息之时,只听得空中振翼之声大作,东南西北各处又飞来无数雀鸟,或止歇树巅,或上下翱翔,毛羽缤纷,蔚为奇观……
  这可不是幻境,而是现实之中的景象!
  郭嬛这时还顾不得回味幻境之中令她难忘的美妙景象,便匆忙拉开珠帘,才发现这周围的奇花异草,葱茏树木之上,竟然全是鸟儿,她不由心中震撼,这到底是什么情况,荀粲这琴技,当真是神了!
  还好这碧园之中没有其他人,要不然的话,一定会被这样的异象给吓坏,在古时,每一种异象都代表着特殊的含义,如今百鸟前来朝拜,该怎么解释呢,若被阴谋家利用的话,说不定郭嬛的处境会很为难……
  待到绕梁的余音完全消失之后,那些鸟儿好似听完了一次洪荒时大能们讲道一样,沉默一会后,才纷纷离去,或许百年之后,也会有成精的鸟儿,会回忆起这百年前,一位琴音达到无上境界的琴师,弹出的这一曲《百鸟朝凤》……
  荀粲呼出一口气,颇有些爱怜的摸着这绕梁的琴身,若说他的那名琴“号钟”可是加持一种庄重宏大的治愈系氛围的话,那这“绕梁”则完全是增加琴音的致幻能力,传说昔日楚庄王陶醉在琴乐之中,竟然可以连续七天不上朝,把国家大事都抛在脑后,这或许不是夸张的虚构,而是他真正的陶醉在那样的幻境之中,就好像吸毒一样……
  现实总是残酷而冰冷的,唯有沉迷在幻境之中,才会感受到真正的天上地下,唯我独尊,那种随心所欲肆意妄为的感觉,谁不想体会呢,如今荀粲的便已经可以创造出这样的幻境,而郭嬛也算是品尝过那种唯我独尊的感觉了……
  弹琴者首先必须要感染自己,或许荀粲在现实中愈发放肆的原因,也与自己常常分不清幻境同现实有关,专注于追求或许是不错的,但太过沉迷的话,却会同整个世界脱节,这到底是对是错呢?
第四百零八章
琴与情
  郭嬛自听了荀粲的琴音之后,心灵上一直有一种莫名的震颤,在看到连这现实世界之中,都出现这样的异象之时,她不由觉得荀粲的琴技,当真已经不能用凡人的角度来看了,她不由想到一个事实,那就是这荀粲是修道之人,而修道之人,在这世上常常被认为是有望得道成仙的人,古籍之上可是常常有这样的记载……
  郭嬛想到此,心中微微一凛,想到自己之前对荀粲的那些不敬的举动,她陡然觉得十分冒失,她不由产生了一种后悔的心思,不过她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首先对还在抚摸着琴身的荀粲说道:“荀博士,你的琴技当真是天下无双,本宫算是真的心服了……”
  郭嬛的语气,显得十分真诚,若说幻境还能解释的话,那这现实之中,百鸟被琴曲吸引而来的景象,她却无法理解,这总不可能是荀粲事先同鸟儿们串通好的吧?人总是对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惧,郭嬛这时看荀粲时,原本似乎觉得自己已经看透荀粲的她,却觉得才此时的荀粲身上,仿佛充满了一团迷雾,让她有种深不可测的感觉……
  荀粲听到郭嬛的恭维,不由随意笑了笑,其实刚刚外面的异象,也是他自己都没有料到的,古时有“对牛弹琴”一说,说明牛是怎样也无法理解琴音的,而由此可推,鸟儿也无法理解琴音,但荀粲的琴音,却确确实实将百鸟都吸引而来了,这便意味着,荀粲若是“对牛弹琴”的话,说不定连牛也会触动!
  可以说,此时的荀粲,所弹出来的琴音,已经不仅仅是琴音的一种,而是一种道的化身,因此,它可以引起鸟类的共鸣。
  “今日天色已晚,我先告辞了,皇后娘娘觉得如何?”荀粲站了起来,用从容的态度面对郭嬛,这用心弹奏一曲后,他觉得自己的精神都清明了许多,脑中的一些杂念尽去,在面对郭嬛时,那种龌龊的想法,似乎已经消失无踪。
  “那就先这样吧,本宫还要仔细回味回味这绕梁之曲,不过荀博士可要记好了,得教导本宫练琴……”郭嬛的语气很平和,远没有一开始的咄咄逼人,这时的她,在面对荀粲时,已经带上了不由自主的尊敬语气,她觉得无论怎样,像荀粲这样的古琴大师,应当能获得这样的尊敬。
  “唔,既然答应了,我一定会遵守的,不过琴之一道,初时或许凭借努力能获得许多,但等到到了高深的境界时,天赋却很重要,有的时候,需要一些悟道的过程,到最后,达到一种忘琴的境界,那便是创造另一个世界的过程……”
  荀粲将自己的体会随意说了出来,但郭嬛却听了似懂非懂,其实她对琴道并没有太大的追求,这让荀粲教自己练琴,只是为了找到控制荀粲的机会,但荀粲展露了这一手琴技之后,她却对自己的信心产生了迟疑,这荀粲明显不能用常人来度之,简直可以用“奇人异士”来形容……
  “荀博士果然不愧是‘琴中王者’,这一曲《百鸟朝凤》让本宫实在是太佩服了,那种深陷琴音之中的感觉,确实不错,自由自在,可惜陛下没有听此仙音,否则定会对荀博士刮目相看……”
  郭嬛再次对荀粲恭维了一番,而荀粲倒也没有太过谦虚,事实上,他刚刚对自己的演奏也非常满意,那种精神上的满足感,让他的空虚少了许多,他这时可真想将这名琴“绕梁”抱回家去,自己弹个七天七夜,沉迷在幻想之中,永远都不用醒过来……
  荀粲有些恋恋不舍的离去,精神显得有些恍惚,郭嬛望着他的背影,脑中在挣扎着到底要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这荀粲,很显然,一开始那种轻视蔑视的态度是不行的,这荀粲居然能弹出如此仙音,那么,作为修道之人的他,到底能不能炼出仙丹呢?
  这世上没有哪个人不想长生,郭嬛同样如此,哪怕他们都不知道,一旦获得漫长的生命之后,他们将面临怎样的后果,总有人慨叹人生苦短,但是,短暂的人生,又何尝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若生命之中没有自己的追求的话,那永久的生命,也只是一种虚妄的东西罢了,何况,这世上没有人可以长生,修道者修的并不是长生,而是一种道,等到他们真正体悟到道的真谛,那他们便会与道共存,这就是属于他们的长生——化身为道。
  凡人是不可能长生的,尤其是为了长生而追求长生的,仙丹只是用来糊弄人的,荀粲从来不相信仙丹,他确实炼过丹,但那却是为了实验炸药而已,而历代君王之所以迷恋仙丹,那是由于它的致幻性,服了仙丹之后,脑中出现幻象,自己在幻象之中无所不能,想干什么就什么,想连御十女就连御十女,想长生就长生,但说到底,那只是浮生一梦罢了。
  荀粲回到长信宫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了,他依旧是从那条太学之中的林荫小道上走回来的,独自一人行走在那幽静的小道之上,他的心还系在那名琴“绕梁”之上,他想,若是那名琴“绕梁”是一名女子的话,他一定要将她娶回来……
  荀粲弹过的琴很多,虽然四大名琴的名头是最响亮的,但稍次于四大名琴的琴也有很多,世家之中几乎都有自己的珍藏,包括荀家,但这稍次一些琴,同这名琴相比,总觉得差了一些什么……
  原本荀粲以为,当自己的琴技达到最巅峰的时候时,那他便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什么琴在手上都能弹出那样的效果,但此番弹奏过绕梁之后,他的观点改变了……
  回到长信宫的他,罕见的将自己关在了琴房之中,下令让任何人都不得打扰,他的琴房之中,有数十张“普通的琴”,当然,这在别人看来,全是价值不菲的好琴,荀粲将每张琴都逐一尝试一番后,只觉得索然无味……全是没有灵魂的死物而已!
  荀粲心中觉得烦躁不堪,为什么自己原本对这些琴都可以平等的对待,但当真正遇到“绕梁”这样令自己魂牵梦绕的名琴时,他觉得自己的一颗心,都缠绕在了那名琴绕梁之上?虽然那绕梁的外表,看起来实在普通,荀粲觉得只有自己才能真正认识到他的价值,而让外行人来看待的话,或许会对这“绕梁”嗤之以鼻。
  除了名琴“绕梁”以外,他也弹过“号钟”、“绿绮”,号钟自不用说,在南楚时便一直同他相伴,不离不弃,他亦觉得此琴乃是最契合自己琴道的名琴,温暖得治愈人心,弹奏起来永远是最顺手,最舒心的,虽然此琴如今在蔡琰手中,但荀粲知道,它早就刻下了自己的烙印,也即是说,永远只有他才可以真正的完全契合号钟,并将其完美的诠释出来……
  “绿绮”他也弹过,怎么说他也算是将诸葛亮当作老师的人,而诸葛亮也很欣赏荀粲的琴技,所以荀粲也有幸能弹奏昔日这属于司马相如的绿绮,荀粲对绿绮的感受便是,这琴之上充斥着一股傲娇气,不过荀粲却也凭借高超的琴技,将其折服了,但是那种费劲心思为其付出,宠着它,顺着它的感觉,让荀粲觉得很累……
  荀粲知道,绿绮不适合自己,他更喜欢那种轻松的感觉,他不由自主便想起号钟的好,因为他同号钟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而绿绮,却需要自己的迁就,荀粲不喜欢这样被束缚的感觉,但作为一个古琴大师,他却也想将这绿绮收入囊中,毕竟是难得一见的名琴。
  而现在,荀粲却觉得,自己被“绕梁”俘获了,他也不知道是什么道理,明明琴师应该完全掌控手中的琴,但到头来,自己却发现这仅仅弹过一次的古琴,已经将他的心灵俘获了,他觉得若是自己有了“绕梁”的话,那么,其余的古琴纵然抛弃又如何?
  荀粲产生这样的想法时,他自己都感觉惊讶,他觉得自己是个理智到无情的人,哪怕总是表现出一副温暖和善的样子,但他却知道,他连亲情都已经觉得淡漠了……可为什么,他这一刻,他会为琴痴狂?
  不知为何,在此刻,他的脑中忽然浮现出曹薇那迷糊的样子,她就像绕梁一样,仅仅一次,便抓住了荀粲的心,他总是安慰自己,天下之大,美女数不胜数,为什么自己就会在意一个不起眼的呆傻少女,那次他送曹薇的那首小令《蝶恋花》之中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句未尝不是对自己的告诫……
  而刚刚他也这样安慰自己,自己的琴技已达巅峰,什么古琴不能驾驭,天下的好琴多的是,何必独独惑溺在这不起眼的“绕梁”之上,可是,当弹过绕梁之后,他却觉得其余诸琴索然无味,他真的陷落了……
  寻寻觅觅,走走停停,他却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原点,琴便是情,号钟便是周彻,绿绮便是诸葛芸,而绕梁,却是曹薇……
第四百零九章
刘备驾崩
  荀粲虽然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但他却不愿面对,他将自己关在琴房之中思索了许久,然后又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决定……
  而后岁月却渐渐向前行去……
  黄初三年冬十一月辛丑,魏帝行幸宛。庚申晦,日有食之。是岁,穿灵芝池。
  大风,范等兵溺死者数千,余军还江南。曹休使臧霸以轻船五百、敢死万人袭攻徐陵,烧攻城车,杀略数千人。将军全琮、徐盛追斩魏将尹卢,杀获数百。
  十二月,孙权使太中大夫郑泉聘刘备于白帝,始复通也。然犹与魏文帝相往来,至后年乃绝。是岁改夷陵为西陵。汉嘉太守黄元闻刘备疾不豫,举兵拒守。
  黄初四年春正月,魏帝诏曰:“丧乱以来,兵革未戢,天下之人,互相残杀。今海内初定,敢有私复雠者皆族之。”筑南巡台于宛。曹真分军据江陵中州。是月,城江夏山。改四分,用乾象历。
  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
  三月,黄元进兵攻临邛县。遣将军陈曶音笏。讨元,元军败,顺流下江,为其亲兵所缚,生致成都,斩之。刘备病笃,讬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曹仁遣将军常雕等,以兵五千,乘油船,晨渡濡须中州。仁子泰因引军急攻朱桓,桓兵拒之,遣将军严圭等击破雕等。是月,魏军皆退。丙申,魏帝行自宛还洛阳宫。癸卯,月犯心中央大星。丁未,大司马曹仁薨。是月大疫。
  刘备在永安宫,已经染病不起,渐渐沉重,其实他原本身体不应该损坏的这么差,其中的原因,自然只有荀粲同诸葛亮两人知道。
  如今是章武三年三月,刘备在并不算奢华的龙床之上,他自知已经病入膏肓,又思念关羽同张飞兄弟二人,心中的郁结之气愈发积累,导致两眼昏花,讨厌见到侍从,于是叱退左右,独卧于龙榻之上。
  刘备甚至出现了幻觉,仿佛看到了关羽、张飞二人的魂魄来到了他的身边,然后对他说他的时日已到,说好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当幻觉消失时,刘备发现自己的脸上已经布满了泪痕,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这个时代终究已经是不属于他了……
  诸葛亮同李严来到这永安宫时,两人脸上都带着忧虑之色,而心中却隐隐期盼着什么,显然,如今刘备长子刘禅年幼,他们来此,必定会接受到刘备的托孤之命,刘备的皇子鲁王刘永、梁王刘理也来到这里,准备见刘备最后一面,而太子刘禅则在留守成都。
  诸葛亮等一干大臣被刘备召见,当诸葛亮看到此时的刘备时,不由觉得有些震惊,这个满头银丝,脸上布满皱纹,浑身都散发着颓废气息的男人,还是当年那个意永不气馁的刘皇叔吗,三顾茅庐的景象还历历在目,但转眼间,却已经到了这般田地。
  诸葛亮觉得十分心酸,他诚心拜伏于龙榻之下。刘备传旨,请诸葛亮坐于龙榻之侧。抚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言讫,泪流满面。
  诸葛亮此时同样涕泣道:“愿陛下善保龙体,以副下天之望!”刘备以目遍视,只见马良之弟马谡在傍,刘备令马谡退去。谡退出,刘备对诸葛亮道:“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
  孔明曰:“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刘备曰:“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分付毕,传旨召诸臣入殿,取纸笔写了遗诏,递与孔明而叹曰:“朕不读书,粗知大略。圣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中道而别。烦丞相将诏付与太子禅,令勿以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
  诸葛亮等泣拜于地曰:“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刘备命内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谕!”
  刘备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诸葛亮听到这话,心中咯噔一声,难道这刘备已经洞悉到了他想要架空刘禅的想法?他不由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
  刘备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脸上才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但这龙榻之后,却埋伏着数十刀斧手,若诸葛亮有一丝异心的话,绝对会刀斧手进出,斩了这有不臣之心的诸葛亮,不过还好,他看出了诸葛亮一如既往的忠心。
  于是刘备又请孔明坐于榻上,唤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近前,分付曰:“尔等皆记朕言:朕亡之后,尔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言罢,遂命二王同拜孔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2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