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生[重生](校对)第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45


“老人家马上就要回程了吧,这时候出手认购证,说什么都谈不上聪明啊。”
果真……肖云垂下了眼帘,掩饰住了双眼中的惊愕,他之所以来上海,正是因为听从了家里长辈的意见,趁着消息还没有传出来到上海掘金,如果那位老人家南巡的讲话一发布,这股市立马就要风云动荡,届时可不是几万几十万的问题了。而眼前这个少年却实实在在戳中了他的软肋,不管消息渠道如何,他都已经把自己放在了不容小觑的位置。
然而只是一瞬,肖云脸上的表情就回复正常,重新堆起温和的笑容,谈生意这种事就像是打桥牌,双方都有几张底牌在手里,这小子掀了自己的牌,自己手里就没有他的软肋吗?
“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端起佐餐的红酒,肖云露出了一个赞赏的笑容,“能像你这样早早收购认购证的也确实不多,老哥我在上海银行系统里也认识几个同学,一口气刷走一万张认购证的,基本就屈指可数了,还能刷的那么巧妙……”
呵呵……陈远鸣心里不由冷嘲了一声,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还能不明白。自己最短的短板是什么,其实在购买认购证时就一目了然。为了避免目标太大,他选择了四个支行,邀请四位上海市民帮自己购买,这样既能避免被人一眼盯上,又能避开那些职业代购人的眼线,把自己藏在一条安全线后。
但是弊端不是没有,四位不同的陪购人,四张不一样的身份证,恰恰代表了他在上海根基薄弱,不但没有合适的代购人,连个妥当的备用身份都变不出。而这一点,几乎是致命的。从根本上讲,他不过是个草头小子,虽然能用吃穿住行,能用谈吐阅历来迷惑他人,但是他的根基太薄,无权无势,在这个金融角力场上,一个疏忽就能被大鳄们拍死在沙滩上。不过,那又如何?
从嘴角扯出一丝苦笑,陈远鸣摇了摇头,“小把戏,让肖大哥见笑了。实在是家里逼得严,不让走这条路。”
这话的的确确是实话,但是放在不同人的耳朵里,就有了不同的意思。
“年轻嘛,还是应该出来闯闯。”肖云笑了,似乎很能理解陈远鸣的处境,“当年我下海时,老爷子也差点打断我的腿,这不是也混出了点名堂吗。现在这种情况,谁也不想看到,不如一起想个解决方法,共度难关……”
双方条件都已经摊开,确实也该是真正谈生意的时候了。陈远鸣放下手中的酒杯,“说实话,认购证我确实想卖一部分,但是有两点要说在前面。第一,我需要一张安全的本地身份证,开户这种事情,不用说您也明白。第二,我想做的不是白板生意,而是要卖中签号。”
两句话一出,肖云顿时一愣,第一条好说,他能理解,也能办到。但是第二条?放着中签概率不明的白板不卖,却去卖中签号?这是精明还是蠢呢?!
看着面前男人惊愕的神情,陈远鸣淡定一笑,“吃惊吗?我到觉得,这是目前对我们双方最有利的方案了。”
第24章
忽如一夜春风来
放下了手里的刀叉,肖云十指交叉,往椅背上一靠,“哦,说来听听。”语气里不乏玩味,似乎对这个计划压根没啥兴趣。
但是陈远鸣却不这么认为,至少从那男人的眼神中透露出的意思不是。
“我们的先决条件是一致的,赶在消息出来之前掘金。”陈远鸣不紧不慢的说道,“但是消息何时会出来,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明天就是摇号日,不论成败,这期新股认购已经是消息放出前最后一次入市机会了,下次摇号会在6月5日,早就过了第一波涨势,就算你收购了再多的白板,第二次摇号能赚的再多,第一次,也可能是今年最大一波涨势依旧会被错过。”
肖云笑了笑,“好自信啊。我到觉得未必……你这样上赶着卖中签号,估计不外乎一个原因,你的资金已经断链了吧?1张认购证能够购入100份新股,就算按面额10元来算也是个不小的数字,更别说按溢值算,想把手头的认购证都换成股票,至少需要百来万资金。就是家里再有钱,拿出个2、30万给孩子玩玩就够了,手握认购证,却没法缴纳本金,买不到新股,很憋屈吧?”
陈远鸣当然不会被这种话激到,只是挑起了唇角,“如果是中签号,卖给你是买,给别人就不是吗?现在的聪明人不止一个,总能出货的。”
“那为什么要向我建议呢?因为我看起来好说话?”肖云慢慢坐直了身体,身上那股迫人的大院味道更浓了,一瞬不瞬的盯着陈远鸣的双眼。
少年那双黑亮有神的眼睛里,是一片坦荡。
“因为跟聪明人说话更简单,而你是第一个找上我的。”手指轻轻弹了一下面前的玻璃杯,发出了一声嗡嗡的轻响,陈远鸣有些孩子气的抹掉了杯壁上滴落的水雾,划出一道浅浅的水痕。
“能够不计较我的年龄,没用什么威胁,也不屑于欺诈蒙骗,这次来掘金的人成分太复杂,我倒是宁愿选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
话很爽利,也有点立竿见影的意思,肖云眨了眨眼,这小鬼,刚才还一副软硬不吃的模样,现在又来打友情牌?“合作伙伴啊……那你准备放出多少中签号呢?”
“一半吧。”陈远鸣顿了顿,加重了点语气,“我预测这期至少能中签10%,只要这个数字不错,我就能给你足足600张,每张价格2000元。”
“嘶~~”饶是肖云生意做过不少,这时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10%?你知道今年能有四次摇号吗?这次10%,下面那几次呢?难不成还给你摇出个总数50%来?”
“既然你在银行系统有熟人,就该知道他们原先的计划发行量是多少。”陈远鸣却不动声色,慢慢加码,“这次的实际销售量太低了,势必会增加中签率,否则市面上谁会把价格炒得那么高,别人都是傻子吗?还有今年的股票,到底是发行10来支,还是更多呢?肖大哥您真的不知道吗?”
他确实知道。肖云心里打起鼓来,要命了,他还真就是提前知道了股票发行会增容,才迫不及待赶到上海的,既然消息对等——不,也许这孩子知道的还比自己还多些——货又在对方手里,他还真没什么优势可言。
“明天就是摇号日,这个时间点,不会再有人出货了。而当摇号结束后,任何有脑子的人都不会低卖了中签号,那些不中签的白板价格也会同步攀升,提到更高的价码,您带了多少流动资金,还够收多少中签号,又收多少白板呢?还是说,您真的已经放弃了第一次中签机会?”
这一刀又一刀,简直刀刀往软肋上戳啊,肖云苦笑了出来,这孩子,还真是半点不放过别人的痛处。这次收购白板他已经花去了20万,才拿到不足2000张,大部分还不连号,就算运气好中10%,也不过是200张中签。之后如果他拿钱去买中签号,一张炒到4、5000估计不成问题,而第一次中签后,也会是一波销售白板的大行情,他手头可只有两百多万,又怎么可能支撑两头的花销,这次他可把家里的老底都搬过来了!
条条框框限制着,就要求他必须在第一次摇号拿到尽可能多,而且便宜的中签号,还得保证留出足够的资金来购置新股。剩下的分则继续收购白板,以期在二轮、三轮中获利……这哪是掘金,简直就是刀山火海嘛。
都怪知道的太晚了……长长叹了口气,肖云笑了,挥去所有懊恼,又变得洒脱起来。
“如果真能中10%,这个买卖还是做得来的。”
何止是做得来,陈远鸣露出了一点微笑,就算这家伙资金链不够,从那600张中签号里拿出点倒卖还能赚上一笔呢,他是确实想找稳妥的交易对象,如果不是这种大院出身,他还真就不打算这么出呢。既然运气碰上了,还是笑纳为好。
“那就看明天的摇号了。”陈远鸣笑着举起了酒杯,“但愿我猜的不错。”
“但愿。”
两支玻璃杯叮的一声碰在一起,荡出一阵悠扬的波纹。
第二天,也就是1992年3月2日,上海股票认购证首次摇号仪式在上海联谊大厦举行,共有七支认购的新股上市,中签率为10.3%。
当晚,电话就直接打到客房来了,肖云的声音都有些颤抖,已经完全按耐不住兴奋。可不是嘛,这次他手头中签的号不足120张,如果没有陈远鸣的承诺,对于这第一波行情真是只能干瞪眼了。
隔天上午,在国际饭店的客房里,陈远鸣清点出了600张中签号,交在肖云手里,换来的则是一只手提箱和整整120万人民币。以及一张和陈远鸣有三分相似的上海居民身份证,绝对的真实证件,看来肖云花了不小的心思,虽然并非是陈远鸣本人的身份证,但是在那个审查不够严苛的年代,办个股票账户还是足够了。
再过了两天,带着这张身份证,陈远鸣正式办理了股票账户,把手头的120万全部投入了沪市账户。认购时间为两周,就在认购结束前,黄埔万国店还因为不能更换认购证姓名被砸了门,差点引起暴动。但是对于两个大局已定的人而言,这种小打小闹已经不会看在眼里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是月底,新股上市。但是这个月沪市基本没有涨幅,主要是盘面太小,还限制涨跌,致使沪市连续两周因无人抛售,股价不动。这波行情又影响了大批手持认购证的散户,白板开始陆续走上市面,甚至比摇号之前还要低上几分,肖云毫不客气张开了口袋,把兜里的所有现钞都花在了白板购买上,一直到4月初花光了本金才罢休。
这时陈远鸣已经搬出了国际饭店,换了一家离大户室更近的旅馆住下。那时由于证券公司场地不够,真正的百万大户享受的都是证券公司附近租赁的酒店会议室,和那些几十万的中小户挤在一间体育馆内不可同日而语。3月最后这几天,每天就是坐在沙发上,观看那屈指可数的股票涨跌或者纹丝不动,喝喝茶,看看报,聊聊天……
虽然日子过得貌似悠闲,但是同一间屋里的不少人都已经坐不住了,百万资金掉进水里还能听个响呢,哪像股市这么平淡。在这一片焦灼中,陈远鸣这个小孩子的淡定就越发惹眼,偶尔看到肖云来了,还会好心的塞给他一张《文汇报》,两人共赏。
直到这一天,《文汇报》的头条换上了一句话——东方风来满眼春。
弹了弹报纸,陈远鸣笑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上海的梨花开没开他是不知道,但是股市的花,就要结出果实了。
4月开始,那位老人的讲话陆续出现在了报纸上,股市就像打了强心针一样开始步步猛窜,利好消息比比皆是,上市的股票也从当初的10来支确定为全年50多支,认购证二道市场再一次火爆起来。但是没人比陈远鸣更清楚,这只是真正大动作之前的前哨战。
在各种利好消息的影响下,作为炒股初哥的肖云忍不住激动起来,这时部分新股已经涨了100%有余,他甚至都想出手一部分股票,回拢资金再次进入认购证市场,但是陈远鸣的淡定影响了他,最终这些股票一手都没有卖出,大户室里的22寸彩电里天天都是翻红的数字,似乎要映红人眼,一直到了5月20日……
陈远鸣轻轻呼出了口气,活动了一下坐的有些僵硬的手指,终于要到来了,这中国历史上第一大牛市的金尾巴……
这时,陈远鸣股票账户里的资本已经翻了将近一倍半,而他手头,还有1万张空白认购证。
第25章
大起大落
1992年5月21日,对于中国大部分人而言,不过是个平淡无奇的日子,但是对于当时的上海人,尤其是沪市股民来说,却让人魂牵梦绕,热血沸腾。在这一天,上海证劵交易所宣布全面放开股价。
一大早,陈远鸣就离开了酒店房间,沿着街道向申银证券的百万大户室走去,他所居住的酒店离那个大户室并不算远,然而短短十几分钟路程称得上人潮汹涌,所见全是神情激动的股民,似乎所有人一致做好了准备,就等着开盘后冲入交易大厅,为又一次大涨拼命搏杀。
对这样的狂热,陈远鸣并没有意外。要知道从4月13日起,每一次更改涨跌幅百分比,每一次取消流量限制,带来的就是一大波涨势。上证指数在4月14日就突破了400点大关,到5月20日更是飙升至623点,现在全面放开,只要对股票稍有了解,不难想象沪市下来的会出现怎样惊人的变化。
只是,这样的变化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吗?
带着一丝感慨,陈远鸣走进了自己已经呆了足有两个月的大户室。
“远鸣!”
一踏进房门,就有个声音喊住了他,陈远鸣抬头看过去,只见肖云正大步朝自己走来。
“怎么今天还能迟到!”一条有力的肩膀猛地揽住他,把人往里带去,“你看看今天这屋里谁还能睡得着,老孙他7点半就到了。”
那个老孙是浙江一位地产商,也属于百万众里的一人,只不过平时都忙自己的生意,不常到大户室转悠,谁知今天居然也早早就位。看来只要不傻,十有八九人是要到齐了啊。陈远鸣轻轻呼出口气,什么叫大势所趋,这个就是了。
这间大户室原来是酒店的总统套房,如今已经被分割成了7、8份,用花盆、屏风之类隔断,既提供了私密性,又不至于让大户们无法沟通。每个隔间中都摆放着真皮沙发、茶几书架,和一台大屏幕彩色电视,要知道92年电脑仍是传说中的玩意,炒股还要靠人力交割,所以能收到大盘即时信息的彩色电视,和那些身穿红马甲的证券交易人员才是最便利的操作工具。在这间大户室里,足有4位申银红马甲,对于这个证券公司人力极度匮乏的时代而言,足够奢侈了。
三两步走到了自己的包厢,陈远鸣和肖云一起在沙发上坐定,这时离开盘只有几分钟了,刚才还在闲谈的大户们这时已经纷纷散去,都开始关注电视上即将出现的数字。肖云侧过头,压低了声音,问了句,“怎么样?今天会涨多少?”
半个月前肖云可是一度想抛出股票的,谁知4月底到5月初,所有新股都翻了几番,再加上现在的行情,如果当时抛出自己不知要悔到什么程度。如今肖云已经把大部分注意落在了陈远鸣身上,如果之前认购证还算消息灵通,那么这段时间可就不是消息的问题了,而是这个少年真的对股票有种天生的敏锐。对于这点,目前还处于两眼一抹黑的肖云,自然还是愿听听对方的意见。
涨多少,而不是会不会涨。只这一句话,就能看出人们对于今天股市热度的信心了。陈远鸣笑了笑,“至少翻倍吧。”
“翻倍?!”饶是有点心理准备,肖云也不由惊呼了一声,旋即压低声音,“什么翻倍?价格,还是……”
“上证指数。”
对于这点,陈远鸣没有隐瞒,现在听起来可能有些惊世骇俗,但是后世历经那么多次牛市熊市盘点,回过头来看看,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只是这个说法显然不能让肖云彻底接受,不过犹豫了片刻,他没有跟陈远鸣争执,而是深深吸了口气,坐下来静待开盘。
时间一到,整个房间都为之一静,只见屏幕上直接643点跳空高开,一些人就开始坐不住了,然而盘面似乎在试探着什么,走势并不明显,这种僵持和试探一直持续到10点左右,然后大盘开始疯狂的攀升,k线刷的一下直线飙升,短短20分钟,上证指数达到顶峰,定位1365点。
这时大户室里已经乱成了一片,红马甲们跑来跑去,不断有人招手大声吆喝,现金如同流水般哗哗的涌入股市,肖云已经完全坐不住了,几次站起身又几次坐下,他第一次开始痛恨自己把钱都花在了认购证上面,如果这时候有钱,只要一入市,就是成倍的翻转啊!!
在这一片混乱中,陈远鸣却纹丝不动,端着一杯茶慢慢品着,他的心情与其说是激动,不如说多了几分怅然。在他的记忆中,曾多少次跟人畅谈如果自己碰上92牛市会怎么做,臆想着自己会多么干脆果决,会多么神勇无敌。可是谁能真正做到呢?不过是打打嘴炮,过过干瘾罢了。
而真的置身于这个现实中,一切却让人感到战栗和恐惧。这种狂热、这种兴奋、这种对于走势势在必得的强烈自信心,催使着所有人开始发疯,开始铤而走险。如果不是熟知未来,谁能想到几天后的情形呢?
天堂和地狱,只在一线之间。
“远鸣,我想跟家里再打个电话了,也许还能凑出几万……”肖云衬衣的前两颗扣子已经被扯开了,脸上净是细密的汗珠,“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它错过,我实在是……”
“肖大哥。”陈远鸣打断了对方激动的话语,静静说道,“如果你信我的话,再等几天吧,几天就好。”
这话就像一盆冷水,哗的一声浇灭了肖云的亢奋,他愣了几秒后,突然压低了身体,“什么意思?”
“没什么,现在股票已经涨到了何种地步,但是那些上市公司呢?他们的产品,他们的市场,甚至他们自身所有身家,值这么多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