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生[重生](校对)第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145


“他人在哪儿?带我去!”
快步走出工作间,燕乔森向会客室奔去。实在是来者太过突然,难不成出什么事了?然而急匆匆赶到门口时,只见屋里那人正缓步向他走来,年轻的脸上带着一丝极为轻松的微笑,这个笑容瞬间让燕教授冷静了下来,他的脚步微微一顿,定了定神,也笑着迎了过去。
“好久不见了,远鸣。”握住了对方的右手,燕乔森大力晃了一晃,“怎么不在华尔街发财,反而跑到西海岸这边。”
“在华尔街的事情办完了,就过来看看。”微笑着回握了过去,陈远鸣的表情里找不到一丝勉强。
办完了?就这么轻松舍弃那个金钱永不眠的华尔街?可是看他的表情又不像是赔了钱啊……
留意到燕教授脸上疑惑的神情,陈远鸣笑了笑,率先松开了手,“目前我的资产已经交给对冲基金代为打理了,短时间内不用再操心那边的事情。”
这次燕乔森就更吃惊了,才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能加入以私募为主的对冲基金?去年索罗斯那笔买卖几乎无人不晓,想要靠投机赚钱的财主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可靠又名气响亮的对冲基金实在有限,也不是谁都能进去蹚水的,他怎么会这么轻易就混了进去?然而吃惊归吃惊,转眼燕教授就缓过神来,对方的钱投到哪里,赚了多少其实跟自己并没有关系,合伙VCD生意才是他们之间最重要的事情。
想到这里,燕乔森也爽朗一笑,“那再好不过,来美国怎么能不见识一下硅谷风光,你既然对这里也有兴趣,就该实际考察一下嘛。”
这确实是陈远鸣本意,笑着点了点头,“没错,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其实比起华尔街,眼前的硅谷对于陈远鸣而言更为陌生。他所有关于电脑的认知都来自前世在中关村推销电脑的经历,除了知道一些大牌的内存厂商、主板型号,以及最基础的盗版工具盘外,他对整个电子业的发展史几乎全然陌生。然而从另一个渠道,他又称不上彻底茫然,因为他见证的是个人电脑业迈向成熟的时代,从全民DOS到Win95盗版盘满世界飞,从软盘储存数据到16倍速DVD-ROM,后世那些让人觉得理所应当的东西,在如今不是刚刚出现就是还未诞生,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确也不能说是一无所知。
然而抱着如此的想法,来到美国后却让他着实吃了一惊。在那些林林总总的期刊报纸里,他看到的美国硅谷可是另一幅样貌。手写便携电脑的雏形已经出现,光驱开始慢慢蚕食软驱的地盘,Windows系统虽然还没有出现经典的Win95,但是3.0版已经很像后世常见的视窗,C语言已经确立了标准,正在向普及进发,就连他曾经觊觎过得思科公司,如今也堂而皇之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千台路由器连接的网络,互联网的雏形已经悄然建立。
这才是1993年啊!!如今的硅谷可跟中国那片蛮荒截然不同,除了极少数他所知的东西还未出现外,这个时代的电子业已经具备了一飞冲天的潜力,几乎一半后市纳斯达克上的业绩娇子,如今就已经有了巨头的身姿。而他曾经臆测的那些想法,比如大量买入思科股份,在Java出世前染指太阳公司,或者依托VCD抢占光驱市场,统统都是可笑的妄想。今年太阳公司就已经跻身世界500强,就算Java语言还没出现,他这点微薄的财力难不成还能撬动这种庞然巨物吗?
在认清自己的愚蠢和狂妄后,陈远鸣反而静下了心,开始认真研读起关于硅谷相关的一切。《电脑周刊》、《信息世界》之类电脑刊物成了他的案头必备,结合《纽约日报》、《华尔街日报》之类财经综合类报纸,一个更为真实的硅谷出现在他面前。这是个尚未进入风投全盛期的宝地,虽然巨头林立、恶意并购比比皆是,但是同样每一天,每一个时间点都有新鲜的点子迸发,就像那个MPEG芯片,没人发现之前,它不过是个只值2平方米的展台,而等人找到它,开发了它呢?这就是一个价值上千亿的巨大金矿。
对于这个世界,接触的越深,就越能感受到其下隐藏的魅力,由其这还是硅谷,是华裔力量足够引领一方的净土,如果能把它作为技术前哨战,为国内输送先进的血液,又会发生何等有趣的变化呢?
抱着这样的想法,陈远鸣踏入了这片土地,在他看来,硅谷的重要性远甚于华尔街,只要有足够的金钱,就能获取他真正想要的一切。而现在,他需要的只是一块门砖罢了。
面对陈远鸣略显自得的微笑,燕乔森却有些恍惚。只是三个月不见,这个少年似乎发生了某种蜕变。不只是身材开始壮实起来,能够撑得起正装,也不只是摆脱了国内那种淳朴的穿衣风格,开始修整发型、静心打扮,显露出十足的华尔街派头,更不是身后保镖带来的那种沉默压迫感。而是一种从内到外的变化,似乎他心底已经有了更加明晰的道路,正在用一种无法形容的步伐稳步前进。
这种变化是微妙的,同样也是惊人的,让身为合作伙伴的燕乔森也慢慢有了一种类似笃定的感觉,作为同一战线的盟友,再也没有什么能比这更美妙了。
感受着这种奇妙的心理反应,燕乔森略带感慨的摇了摇头,“那么看过之后呢?你在硅谷还有什么打算吗?”
“当然。”面对合作伙伴,陈远鸣也没有丝毫隐瞒的意思,“今后这里可能就是我的大本营所在了。比起传统的券商和投行,我还是对于那些新兴事物更感兴趣,比如私募基金,比如硅谷的沙山路……”
“沙山路?”燕乔森惊讶的反问了一句,“你真打算进入风投界了?”
“既然有了成功的第一次,何不把它延续下去呢?”陈远鸣微微一笑,反问道。
作者有话要说:仙童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最富创新精神和最令人振奋的半导体生产企业,为硅谷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硅谷孕育了成千上万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1979年被法资收购。
麦金塔电脑,Macintosh,简称Mac,香港俗称Mac机,大陆亦称苹果机或麦金塔电脑视窗,Windows系统,这个不用解释了吧?1990年出现视窗3.0版本,不过国内最有名的恐怕是Win95=w=
思科系统公司(Cisco
Systems,
Inc.),简称思科公司或思科,1984年12月正式成立,是互联网解决方案的领先提供者,其设备和软件产品主要用于连接计算机网络系统,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
太阳公司(Sun
Microsystems)创建于1982年,主要产品是工作站及服务器。1992年推出了市场上第一台多处理器台式机SPARCstation
10
system,并于次年进入财富500强。Java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于1995年5月推出的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以下简称Java语言)和Java平台的总称。
沙山路(Sand
Hill
Road),硅谷一个普通地名。但是,这条名为“Sand
Hill
Road”的VC一条街,已经成为全球的一个符号,被称为 “西海岸华尔街”,上百家声名如雷贯耳的风险投资公司在这里汇集,说是遍地黄金、寸土寸金也不为过。
如同美国的华尔街是金融业的代名词一样,硅谷的沙山路则是风险投资公司的代名词(简称风投);但与华尔街的投行不同的是,华尔街的投行投资的多为金融和传统产业,风投公司投资的多为高新技术企业。因此成为创业者的圣地。
第48章
铺线布局
成功的第一次?燕乔森哑然失笑,别说现在飞燕还没盈利,就算将来盈利了、上市了,陈远鸣也是大股东,难不成还能撤资套现?他们三个人的合同可跟那种真正以上市为目标的风险投资相差甚远。
对于风险投资这玩意,其实燕乔森的了解也不算深入。他刚工作时整个硅谷风投界正处于绝对的低谷,除非是那种特别有盈利前景的项目,否则很难从吝啬的银行家手里抠出钱来,独自创业基本属于痴心妄想,给大公司打工才是正经。后来到了80年代中期,风投业开始回暖,但是他的事业已经小有所成,再加上比较传统的中式思维,让他毅然选择了以实业和销售为主体的公司,而非把一切希望寄托在飘渺的股市上。
在这点上1987年的股灾似乎是个绝佳注脚,那些同期因为股市大赚特赚的友人,碰到真正的股市大跌时简直毫无抵御力,瞬间就破产的破产,裁员的裁员,损失极其惨重。反观自己的公司没有上市,几款芯片销售也不错,没什么波折就顺利渡过了那次大劫,才有余力进入MPEG格式的研发。
之后跟孟力生一拍即合,进行VCD机的开发时,两人的思路依旧大体相同,如果不是陈远鸣异军突起,估计他们也会选择以内地银行贷款或政府扶持资金为主的低息贷款模式,而非投入美国风投公司的怀抱吧。
然而眼前这个少年却绝非开玩笑的样子,摇了摇头,燕乔森露出了一丝苦笑,“远鸣,真正的风险投资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沙山路赚钱的人很多,但是赔钱的人也不少,几千万投入,最后可能连个实物都拿不到。想要涉足这方面,需要的可不只是金融头脑。”
“这个我懂。”面对燕教授的谆谆教导,陈远鸣却没有半丝抵触,因为对方说的是实情。
对于高科技为主的风险投资,最重要的其实不是钱源,不是东海岸那些搅动世界的金融家们,而是善于从砂砾中翻出原钻,并且把它雕琢成形,获取百倍利润的风险投资者。在硅谷,这种典型的风险资本家可能本身就是技术专家或者出身高科技技术公司的中层管理人,他们拥有对于科技的高度敏感性,能够透过重重迷雾看到一个技术、一门行业未来的前景,曾经的管理经验又给了他们扶持那些聪明怪胎的资本,让那些只有点子对其他一窍不通的小家伙们慢慢走上正轨,把自己的点子化为数以亿计的财富。
这种风投模式,在前世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网景公司的出现。
1994年时刚刚毕业,无财无名的马克-安德森一开始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只是跟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编写因特网浏览软件,当Mosaic浏览器诞生后,风险投资家吉姆-克拉克发现了他,邀请对方一起成立关于互联网浏览、通信软件的公司,面对这样一位有充足经验的硅谷前辈,安德森欣然应邀,随后两人联手创立了网景公司。公司由克拉克注资,安德森带领其工作组开发了Mosaic浏览器的新版本。短短一年后,从未盈利的网景公司在纽约上市,投资银行事先预估每股价格在14元左右,谁知当天开盘后股价就一路狂飙,最终以58美元高价的高价收盘,500万股被抢购一空。
克拉克为网景公司投入了400万美元的资金,这个公司却用了一夜就摇身化作身价20亿美元的庞然大物,其后公司业绩一直稳步攀升,直到被美国在线用42亿美元免税换股,收购了回去。400万投资换取了数以亿计的利润,这种本该只存在于神话中的故事才是风投真正的魅力所在。
然而网景毕竟离不开克拉克的一手扶持,它的成功属于资金和技术、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天作之合,这种模式不是陈远鸣目前能够模仿的,他缺乏克拉克那种卓越的电子工程师出身,也没有管理高科技公司的经验。像网景、亚马逊这种创始人就具备足够的资金、并且善于一手操控的公司,并非他真正的目标所在。
对于陈远鸣而言,风投还有另一种模式,一个只要有点金指就能成功的简单版本。如今他来到了这个时代,当然不会因为短暂的掣肘就放弃这片潜在的沃土,他所需要的只是时间而已。
看着对方胸有成竹的表情,燕乔森摇了摇头,最终还是没能说出什么话来。一方面是这个少年确实有着过人的天赋,另一方面也是他对于陈远鸣那个远大目标的好奇,才短短三个月,他就让自己惊讶了数次,这次又会迸发何等过人之举呢?
关于风投的话题并没有深入,但是其他却不能不提。作为飞燕公司最大的股东之一,陈远鸣理所应当拥有对公司发展的知情权,既然都来到了硅谷,燕乔森也不能只让对方干坐在会客室里。在闲谈了几句后,他就带着陈远鸣一起参观起了自己的公司。
说是公司,燕乔森目前的团队其实更像是个工作室,规模实在谈不上大,只有几间实验室和十几号员工。如今硅谷的芯片业称得上百花齐放,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以工业集成电路和电脑芯片为主,像燕教授这样研制MPEG压缩解码芯片的几乎屈指可数。现在公司能有这么大规模,还是得益于陈远鸣对于飞燕的注资,才让他有精力和余财扩充团队,投入更多的科研力量。
现在VCD碟片的数据保护已经初见成效,用单纯的CD-Rom很难直接拷贝盘面上的内容,MPEG-2格式的研制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算看到了曙光,不论从哪方面来看,这个公司都称得上运作良好,具有很大的潜力。
然而在认真参观过燕教授的公司后,陈远鸣轻轻皱起了眉头,“这个公司的规模,是打算只搞研发,不搞生产吗?”
没有得到预期中的认可,反而天外飞仙来了这么一句,燕乔森一怔,露出了点苦笑。“当然要以研发为主啊,既然已经拿到了芯片的专利权,就把握住了生产的命脉,可以毫不费力的从中获取利润,何必还要专门建设生产厂房呢?就算是飞燕将来开工,设置一条生产线也就够了,盲目扩大公司规模可不是长久之道。”
“嗯,一般情况来说这方法并没有错。”陈远鸣反驳的倒是干脆,“但是对于VCD业来说,芯片也是核心技术之一,以后需要这种芯片的也绝非飞燕一家,如果可能的话,这笔利润没必要拱手让人,或者说,让人也该让给自己人才是。”
“什么意思?”燕乔森有点拿不准陈远鸣话里的含义,“难不成你还想建立芯片厂吗?”
“不只是芯片,还有光盘制作。”陈远鸣微微一笑,“而且厂房要建在中国。”
“啊……”听到这里,燕乔森突然有点转过劲来了,“你是说,准备建设下游产业了?”
上下游产业是这个时代任何公司老板都能听懂的东西,比如汽车公司可能会研制各种各样的车型,但是生产零部件却并非他们亲自动手,会有分门别类的下游工厂为他们制造各种配件。同理在高科技领域,手握知识产权,拥有研发能力的工作室、大公司就是所谓的上游产业,而把这些技术量化生产,推向市场的则是下游产业。
上下游产业是任何产业链中都必不可少的东西,没有上游产业的原材料支持、技术开发,下游产业就如无米之炊,缺乏市场竞争力。相反如果没有下游产业的密集劳动力、廉价生产,上游产业就如无根之木,根本无法把产品推向大众市场。想要真正的占有市场,两线齐备才是关键。
“说道点子上了。”陈远鸣轻轻点了点头,“如今国内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直接扶持高科技产业耗费太大,成效也未免理想。但是如果从下游产业开始,会马上让那些有胆量有魄力的人拿到第一桶金,续而投入进一步研发中,去学习、改进他们手中的技术,这样化被动为主动,才是更加理想的投资模式。”
“可是技术升级……”燕乔森有点踯躅,这样的想法很好,但是国内和美国的技术土壤根本就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也很难达到类似硅谷的成就,至少目前相当困难。
“是啊。”对于燕乔森的忧虑,陈远鸣当然心知肚明,“不过就像那些国际大公司做的,产业链是可以分层、跨越国界的,如果我们把硅谷作为种子,把国内作为土壤呢?在这里孕育人才、提高技术,在国内完善产品、降低成本,那么这条产业链将拥有其他国家无法匹敌的竞争力,也为未来赢取了无数可能。”
话说得掷地有声,燕乔森觉得自己的内心再次跃动了起来,没错,如果成了,如果不只VCD一个项目能够这样操作,那么对于中国又该是怎样一种机遇和挑战呢?虽然作为美籍华裔,他已经离开了故土太久,但是越是身在国外,就越能体会那种对于祖国的思念和殷切期盼。国强民才强,这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如果国家衰弱、人人可欺,那么身在异乡,能够得到的也只是侮辱和歧视。而如今,改革开放正在那片土地上轰轰烈烈的展开,那个国度必将以之前百倍的速度来追赶这个时代,重新跻身世界前列!
“无限的可能……”燕乔森笑了,如果不是为了这个,他又何必跟孟力生合作,何必把飞燕的根基落在中国大地上呢。“说得好!哪怕是为了这个可能性,也该试试看。”
看着燕教授闪亮的双眼,陈远鸣轻轻呼出了口气,他选的伙伴果真没错。VCD的开发只是他计划中的第一步,建立下游产业链才是后续的关键。同样是贴牌,他宁愿那些下游厂商们贴上更多国产的品牌,而不是沦为跨国大公司们的血汗工厂。
如今在电子产业上,中国是输在了起步,但是落后其实并不太多,看看硅谷里华裔的数量就知道,中国人不是不聪明,不是不能干,只是因为种种原因绊倒在了起跑线上。这一跤跌得如此让人痛心,却并非无法挽救。未来十年将是中国赚取外汇、开拓国际市场的起始,他由衷希望那些人的聪明才智用在更加正面,更加具有竞争力的层面上,而非不断的剽窃、内耗,最终丢掉一切。
一切思绪都在心中翻滚,但是陈远鸣面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只是微微一笑,“没错,试试看吧。”
作者有话要说:网景(英文:Netscape)是一个自1994年开始的品牌。它亦是网景通信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的常用简称。网景通信公司曾经是一家美国的计算机服务公司,以其生产的同名网页浏览器Netscape
Navigator而闻名。1998年11月,网景被美国在线(AOL)收购。
第49章
捡漏
关于下游建厂事宜,陈远鸣和燕乔森又进行了一些相当细致的讨论,最后决定还是以陈远鸣为主,燕教授为辅,在深圳华强北附近寻找合作伙伴,前期先设立光盘厂,后期等VCD产业发展起来,MPEG-2进入开发后,再切入芯片厂的构架。不过具体详情依旧要知会孟力生,而且新厂的合作人也必须谨慎挑选,所以今天达成的不过是个意向,后期策划还需要更大心力才行。
谈完了正事,天就已经擦黑了。这次由燕教授做东,一行人去了附近颇为有名的牛排馆就餐,不过同样是米其林星级餐厅,这里的饮食氛围可跟华尔街相差太远了,西装、晚礼服根本就看不到影子,也没有那种有礼到了虚伪的造作食客,只见三五成群的都是些身着牛仔裤、T恤衫的年轻人,半数以上还顶着厚重的眼镜架和一头可与鸟窝媲美的乱发,有着一股子跟高档餐厅完全不符的随性气氛,似乎不小心闯入了某个大学联谊会的现场。
面对如此轻松惬意的就餐环境,陈远鸣倒是有了些小小的感慨,美国东西岸两大淘金圣地这种让人惊诧的反差,又何尝不是美国文化的一个有趣折射呢?在这个吵杂又欢闹的餐厅里,陈远鸣保持着微笑吃完了自己面前那份可口的牛排。
第二天,没有再叫上燕教授,陈远鸣开始了自己的硅谷之旅,这次他的旅行目标不是任何一家知名的高科技公司,而是位于门罗公园市的那条有名街道,沙山路(Sand
Hill
Road)。
走上这条只有两三公里长的道路,高高低低的建筑物就映入了眼帘,这里可不像东海岸遍布摩天大厦的水泥丛林,建筑物大多舒缓安逸,有着十分丰富的植被和绿地,似乎他们面对的不是被誉为“西海岸华尔街”的伟大风投中心,不是那些决定着硅谷命运的金融巨头,而是一片以休闲为中心的别墅区似得。
路上也没有太多形容匆忙的上班族,倒是隐隐约约会看到一些典型“硅谷”
打扮的青年人夹着自己的资料,或兴奋或沮丧的穿过街道,在那些最知名的豪车旁取走自己的小破车,带着梦想或者破灭的希望离开这个冒险家的天堂。陈远鸣笑了笑,没有在路上耽搁太久,径直走向了自己的目标。他这次选择的并非红杉资本、KPCB之类的大型风险投资公司,而是一家业内口碑非常不错的天使投资社。
说起天使投资社,可能很多人都会产生一阵茫然。其实对于风险投资界而言,这才是风投的起点,也是真正的原矿。那些处于起步阶段的小公司、合作团队或者个人,很可能除了脑袋中天才式的构思,连最基本的创业基金都不具备,他们需要的不是多达百万、千万的巨额融资,而是一个简单的目标:活下去。
而天使投资人针对的就是这样可怜巴巴的小团体们,这些具有绝佳眼光的业界人士,通过一份份粗略的计划书看到了新技术所能带来的潜力,对创业者进行第一轮投资——少则几万块,多则百十万美元的数额——通过这笔钱圈养起那些明日之星,等到公司日渐成熟后或进行二轮融资,或直接上市套现,获得超过一百倍的高额利润。
在获取了难以想象的利润同时,这些投资人也拯救了那些只有梦想却无力付诸的年轻人,自然就被冠上了“天使”的名头。只是想做天使,有时候面对的风险也更加高昂,毕竟看走眼、把钱打了水漂的时候仍有不少,所以天使投资社跟真正的大风投公司在于资金来源上有着很大差异,往往不受大基金会的青睐。
走入这栋如同花园别墅似的建筑物,一位美丽的接待小姐迎了上来。能够做到接待,当然在为人处世上相当通透,只花了一眼,这位美女就发觉眼前的华裔年轻人不是真正寻求投资的创业者——毕竟合体高雅的定制西装+墨镜保镖不是那些穷科技宅能够拥有的——而像是一个真正的富豪,这是位投资人?
“先生,有什么我可以为您效劳的吗?”美女的仪容无可挑剔,声音清脆悦耳,带着真诚的友好。
陈远鸣微微挑起了嘴角,“是的,最近我想做点投资生意,听说这里是业内口碑很不错的投资团队,就来了解一下情况。”
“亚伦投资公司有着业内最成熟的天使投资团队和信息渠道。”接待小姐脸上的笑容更加甜美了,“请您稍带片刻,容我联系一下公司资深合伙人乔纳森先生,他将会给您最详尽的解答。”
只在旁边舒服的真皮沙发上坐了几分钟,一位30岁出头的金发男子就从二楼快步走了下来,看到陈远鸣时露出了硕大的笑容,“哇哦,您就是苏西说的那位陈先生吧,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年轻。我是亚伦投资的埃文-乔纳森,资深合伙人之一,请这边来,我们可以详细讨论一下关于天使投资的相关事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1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