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校对)第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47

  ※
  “你才学过几年木工,也敢跟我顶嘴?孙家那船就不行,比起我们李家的差远了!”李家的木匠站在山坳坳里破口大骂,就算这边不是他们东沟村,也不耽误他理直气壮,声震四野。
  “就你家那船,也好意思跟我面前吹!付公子给的草图都在这儿呢,你是不会看图啊?”孙家的木匠毫不示弱怼了回去。这处山地靠近阳林村,可是他们孙家的地盘,李家那糟老头也敢在他面前大小声?!
  “嚯!这破玩意也敢叫图?画的乱七八糟,看不出个名堂!水碓终归是个大轮子,你不把轮子修好了,啥玩意能带的起踏碓?”李木匠更怒了,他都说了要先建轮子,先把轮子立在水渠里,能让它转起来才算是有了盼头。现在非要先搞什么连动杆,这不是闹吗?!
  “光个轮子有啥好琢磨的,怎么带动踏碓才是关键,这就像造船,没龙骨光上甲板有用吗?急吼吼造轮子,将来捏不到一起怎么办?”孙木匠可不吃他着一套,这姓李的不就是仗着自己年纪大些吗?李家的船都传了三代了,你除了修修补补还会个啥!
  两人吵作一团,屋里屋外的小辈都不敢拦。船可是村子的命脉,这些造船的木匠哪家不是捧着敬着,这脾气来了,是真能骂的人满头包,村老来劝都不好使啊。
  林家的木匠却不参合,自顾自的打磨着一根木棍,待磨得圆了,拿在手里转了转,在中间凿了个孔,插了个短一些的棒子,轻轻一转,那突出的短棒也跟着转了起来。
  林木匠满意的点了点头,突然高声道:“就是造一根这样的横杆吧?多插几个棒槌就行。”
  这话引来了两人同时回头,看向那不断转动的短棒,顿时一起哑了。都是干木工活的,还能看不出这玩意是个什么?说到底,水碓跟踏碓没啥两样,都是靠力气踩在碓杆后方,让悬着重物的碓锤砸在稻谷上,使之脱壳。若是在一根长长的圆木上装几个短粗的棒槌,摆在踏碓后面,等水轮带动圆木旋转,上门的棒槌自然会压在碓杆底部,让碓锤抬起,等转过去了,碓锤下落,不就能舂米了?
  “这,这跟伏公子的图似乎有些不同啊。”孙木匠又瞅了眼那图纸,上门画的虽然潦草,但是似乎有好几个轮子,还有带子牵扯。
  李木匠这时来了精神,嗤笑一声:“人家是读书人,见过的肯定是新奇玩意,光看图你能看懂?我瞧林老弟这法子就不赖,可比造龙骨简单多了。”
  这话呛得孙木匠差点没噎死,李木匠已经站起身来,冲自家人招了招手:“别愣着了,赶紧修水轮!”
  他那几个徒弟赶忙动了起来,孙、林两位木匠也不耽搁,带上自家人也忙了起来。一家修水轮,一家修横杆,一家修踏碓,木屑乱飞,热火朝天。
  远处,青壮们正在搭建棚子,整修水渠,眼瞅着一栋占地不小的屋棚平地而起。
  ※
  “快快快!要被追上了!”
  “你行不行啊?不行我来!”
  “加把劲,就快到了!快快!”
  “嗨呀,就差一点点!”
  船上两拨人,一半大笑欢呼,另一半则唉声叹气。两个刚从水里钻出来的小子,顷刻被众人围住,游得慢的,则被架在了中间。
  “快!快!赶紧吃,愿赌服输!”一人兴冲冲的把青果子塞在那青年掌中。
  只看那果子,青年脸就皱成了一团,只觉嘴里都冒出了酸水儿。然而一堆人簇拥着,不吃也不行。他咬了咬牙,胡乱扒了皮往嘴里一丢,酸味直冲脑门,老大一个人站都站不住了,直接抱头蹲在了甲板上。
  “哈哈哈哈!可不能吐,吐了要再吃两个!”
  随着狂笑声,不知多少巴掌拍在了他肩上,刚才生气的也不气了,个个笑的没心没肺。
  “知道这青橙子的厉害了吧?回头上了船,有你吃的时候!”
  这话让几个新来的目瞪口呆,有人颤巍巍问道:“为啥上船要吃这个?”
  “这不是伏公子说的吗,出海就要吃果子,不吃要生病的。咱们这儿最多的就是橙子了,青的黄的能拉一堆,吃的人牙倒!”有个大汉笑道。
  “嘿,话可不能这么说,也有好吃的果子。等到了合浦,就有甜芒了,那滋味,扒了皮就是一手的蜜啊!”另一个显然喜甜,说的眉飞色舞,唾沫横飞。
  “我觉得芭蕉更好吃……”有人不服。
  “那是,你拉不出自然更爱吃蕉!”
  这缺德话立刻惹得那人动怒,扑上去打成了一团。
  然而再怎么闹腾,也能看出这是在玩闹。明明不是一个村的,却能如此亲密,着实让几个新人惊讶。
  瞧他们一脸傻样,有个魁梧汉子呵呵一笑:“别怕,能上大船的,都是能打能拼的,将来有伏船长提点,也能成一条好汉。再说了,咱们船上吃住都是最好的,据说下次还要弄些鸡鸭吃蛋,带上母羊喝奶呢。你敢想这是出海?”
  不敢!几人齐齐摇头,这还是海上的船员吗?又有果子又有蛋奶的,怕不是比财主家的都舒服了。原本以为如今都能吃上米饭,就上咸鱼,已经是难得的好日子,哪承想大船上会如此舒服!
  “这吃的也太好了……”有人忍不住喃喃道。
  “等操练起来,你就不会觉得好了。”另个身上有刀疤的汉子“嘿”了一声,“咱们这条船,可是练的最狠。下海游泳,上山跑步,举着竹竿挥一两个时辰,那滋味,啧啧!”
  “跑之前可别多喝水,小心吐了。”还有人笑着叮嘱了一句。
  这也太难了,怎么听着比海上打鱼还累?然而心中忐忑,瞧见那群晒得黢黑,精瘦干练的汉子,新人们又生出了些羡慕。这可是三个村子里最厉害的人,掌船的又是那个连船长、村老都佩服的伏公子,能在这么大的船上当差,不也是幸事吗?
  “行了,玩够了赶紧操练起来吧,别让伏公子回来训人!”
  随着船副一声吆喝,众人赶紧各就各位,拎起了枪矛,呼呼喝喝练了起来。
  沙滩上,一排排帐篷已经搭建起来,搬货的搬货,做饭的做饭,一派忙碌景象。
第二十章
  等了五天,果真等到了那条船回航,张老汉二话不说就上了船。果真如那汉子所言,搭船的并不止他一个,而是来自四五个村子的族老、村长。可能是害怕被人探知航路,所有人都被请进了船舱,不能上甲板观瞧。
  憋着没事,只能坐在房中闲聊。也是这时,张老汉才知道这群人的来历。有些近邻就不说了,竟然还有两家之前被海盗劫过,村里的青壮死了大半,船也被毁了。
  这样的人,商家也肯借他们粮食?张老汉有些不信。这样的村子,恐怕连打鱼也不成了,都是些老弱妇孺,能顶什么用?赊了账也还不上的,还不如卖身为奴呢。
  不过别家的事情,他也管不到。在舱里闷了两天,船终于到岸。几人出得船舱,立刻被眼前景象惊到了,只见两条船正在海上打来打去,又是敲鼓又是鸣锣,看着就让人心惊胆颤。
  有人哆哆嗦嗦问道:“这,这可是遇上了贼人?”
  带队的汉子哈哈一笑:“寻常操练罢了,都是船主的手段。”
  还能这般操练?那里面可有艘双桅的大船,而且这么多兵,如此厉害,真是寻常商队,而不是海盗吗?
  被喊杀声弄的心神不宁,几人连走路都战战兢兢的,不敢随便乱看。等到了岸上,他们被安排在了一个大帐子前等候。没过多久,就有人过来招呼,让他们一个个挨着进帐。
  张老汉被安排在了第一个,还没做好准备就被人带了进去。这是要见船主吗?如此大的船队,怕不是个凶人,他吓得连头都不敢抬,生怕惹怒了对方。谁料座上传来的声音,出乎意料的年轻:“你就是沙口村的村长?”
  张老汉愣了下,抬头偷眼观瞧,这才发现坐在桌前的是个年轻小子,怕只有十五六岁,模样俊俏,一双眼黑亮有神,瞧看就是个有主意的。莫非是船主的儿子?也不敢多想,他赶忙道:“小老儿正是沙口村的,听闻可以借粮,这才前来……”
  “这是赊账,须得用你们来年的海货交换。往年冬日你们能收多少海货?”那年轻人直接问道。
  “冬日鱼多,海鳗、马鲛都要这时候才能捕到,肯定比这会儿收成要好。只是盐不太好弄,腌鱼会少些,鱼干则会多些。不过海贼太多,能捕多少鱼,小老儿也不敢作保……”张老汉小心翼翼道。他当然知道,说这些可能会影响借粮,但是世道如此,不说明白了,将来打不到那么多鱼怎么办?岂不坏了村里的名声。
  这老实巴交的回答,让伏波面上带出了点笑意:“既然如此,就比照这一季的渔获,赊给你们三十石粮。等到来年春种,吾等再去取货,若是货多,还能换成米粮或是银钱。”
  那可是三十石粮啊!折钱也要二三十两了,而且开春同样是缺粮的时节,能在那时候收海货,对他们也是好事啊!老村长赶忙点头哈腰:“多谢少东!吾等到时一定备好海货!”
  “少东”这词,让伏波挑了挑眉,却没有解释,直接提笔刷刷写了起来,写成后一吹墨迹,开口念道:“沙口村赊稻米三十石,来年开春以海货偿还,两者皆以春日价格为准。若有违约,船队可自行讨要。这样写可以吗?”
  “可以可以!小老儿记着了!”老村长赶忙点头,这写的没那么文邹邹的,他也能听懂。而且竟然还是按照明年的价格来算,就不用担心明年涨跌亏本了。
  “那来按个手印吧。”伏波把纸转了过来,点了点下面空白处。
  纸上的字又细又尖,跟寻常墨书有点不同,更显气势,张老汉一个字也看不懂,却还是飞快的蘸了印泥,在纸上按下了几个红彤彤的指头印。几十石的稻米对旁人可能不算什么,对他们而言却是能救命的。这家船队肯收他们的海货,还肯借给他们粮食,就是他们的救命恩人。再说了,只看那少年郎的神态模样,就让人心中安定,这样的人肯定不会骗他们的!
  有了签押,这张借条也就生效了。伏波收起了纸张,对身边人吩咐道:“带这位老丈取三十石稻米。”
  那护卫似的汉子立刻点头,带着张老汉出了帐篷。外面天光正是最亮的时候,被刺的眯了眯眼,张老汉才看到了眼巴巴等着的几人,一想到村里又能多三十石米,张老汉的腰杆都挺了起来,别的村子能不能过活他不知道,他们沙口村肯定能熬过这个冬天了!心头一片欢喜,他一路小跑跟着人去领粮食了。
  只看这小老儿的表情,就知道是赊来粮了!其他几个等在外面的,无不振奋起来,只盼着能早些进帐。唯有坐在最后的二王村族老转了转眼珠,打起了旁的主意。
  之前他们村遭了贼,只趁乱逃出来三十来户,青壮死了大半,女子也被抢走了不少,打鱼肯定是不成了,也不能坐等饿死啊。身为族老,王老五原本打算先卖几个小丫头,换点钱应应急。谁料被那群娘们死活拦着,差点没闹出乱子。死里逃生,倒让她们涨了脾气,村里又没几个汉子,也管教不住,可愁白了他的头发。
  若是请来人牙子,是能强把人拉走,但是给的钱必然也会少上一截。而且现在村里还要靠那几个婆娘打鱼糊口,也不好直接用强。正愁着要怎么办,商队就到了家门口。听说可以赊粮,他二话不说上了船。先赊点粮,回头若真还不上,拿那些女子抵账不就成了?这样一来,又有现成的粮食,又有劳力能再干一年,怎么都是赚的。等娃儿长大,村里的香火也就续上了。
  当然,来之前他是这么想的。现在坐在帐外,看着一个个欢天喜地走出来的人,又让他心思活络了起来。这商队看起来挺好说话的啊?不如直接把几个丫头片子卖给他们。这么多凶神恶煞的汉子,那些倒霉婆娘肯定不敢拦了,如此一来,不但能得一笔钱,还省了口舌之争,岂不划算?
  “王老五,到你了。”有个汉子走出了帐子,冲他叫道。
  王老五一个激灵站了起来,快步向帐内走去。原本还有些忐忑的心,在瞧见屋中人时,立刻松了一半。竟然是这样眉清目秀的小郎,瞧着就是个和善的,难怪各家都能欢天喜地的出门。他若是哭上两声,是不是也能把那些赔钱货卖个高价?
  一想到此处,王老五的脸就皱成了一团,连连作揖:“这位公子,二王村前些日遭了劫,村里都没几个人活口了,求求公子给吾等一条活路吧!”
  他的声音悲戚,模样惶恐,到真让人有些同情,伏波却连眉梢都未曾动一下:“赊账是需要还的,你们打算如何偿还?”
  “还!吾等肯定能还上!若是还不上,公子大可拿人来抵!”王老五答得斩钉截铁,又小心瞅了眼座上人,“就是如今太穷,养不活那么多人了。村里有几个丫头,小的五六岁,大的都有八九岁了,全是勤快能伺候人的。若是公子能买来使唤,也算救她们一命了。”
  这话说的低眉顺眼,小心翼翼,然而神态中的试探却是遮掩不住的。伏波的面色冷了下来,往椅背上一靠:“哦,多钱一个?”
  听这公子哥的口风松动,王老五喜上眉梢:“小的三两银,大的只要八两就行。公子也别嫌贵,都是皮实的丫头,随便给口饭吃就能活,大的都能暖床了!”
  八九岁的小姑娘,是能暖床的吗?伏波的手指压在了腰侧刀柄上,轻轻摩挲:“这些丫头都没娘了吗?”
  这话让王老五暗道不妙,赶紧解释道:“不过是几个蠢婆娘,打两顿就好了,不妨事的。村里遭难,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都是为了挣条活路……”
  说着,他竟又呜呜的嚎了两声,摆出一副不忍模样。
  “既然你村里没人,这粮就不能赊了。”回答他的,是道冷冰冰的声音。
  王老五震惊的抬起了头,怎么回事,连粮都不赊了?之前几个村子不都拿到了粮吗,那南头村的也糟了劫,船都被烧了呢,不也欢天喜地的出来了?凭什么他们赊不到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