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校对)第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247

  等人心安定后,林虎就放手让一部分人进山搜索,勘察地形。帮主说过了,这个岛以后也是要收归赤旗帮的,可以和罗陵岛互成犄角,增强守备,就不能两眼一抹黑的呆在岛上了。该修的房子要修,该查的地形要查,该用起来的树也要用起来才行。
  这些老练的水手,也不会都浪费在砍木头上,等到人老实了,一说能上船,他们怕是争着抢着投效。帮主这手段,嘿,还真是没话说!
  看着初具规模的营寨,林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也不知新船何时才能造好了,赤旗帮的船还是太少,要多弄几条才行啊!
第一百三十四章
  罗陵岛在番禺附近的海域可算大名鼎鼎,历来就是个贼窝,之前被邱大将军剿灭过一次,没过多久又冒出了贼匪,直到被赤旗帮占下。这样一个地方,寻常人是不会想去的,哪怕途径都要提心吊胆,生怕一不小心冒犯了海上大豪。
  因而当坐着船抵达罗陵岛时,黄毛紧张的两手冒汗,浑身僵硬,真是动都不敢动一下。他竟然真来罗陵岛了!大伯这主意靠谱吗?
  虽然身为疍民,但是黄毛的出身很不一般,乃是造船场黄师傅的亲侄子,因为出生时毛发略黄,被黄师傅亲自取了这名字。虽说不是黄师傅亲生的,但是黄毛自小也长在造船场,更是熟知造船的技艺,将来肯定是要给他那堂兄做副手的。谁料在接了赤旗帮的单子后,大伯竟然让他来罗陵岛上看看,说是可以跟着人家的造船师傅学学手艺。
  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黄毛都怀疑大伯是不是被人骗了,如何造快船,在他们的船场可是不传之秘,不是亲儿子或是过继的子嗣,想都不要想。连打渔用的快船尚且如此,开波船、乌艚船这种适合海战,运粮的船,岂是想学就能学的?
  然而赤旗帮给的定金就摆在眼前,还听说有不少人去了东宁,在人家的大营里找到了活儿。这还不算完,怕他不答应,大伯还放了话,只要他肯来,将来就教他造快船的手艺。只凭这一点,黄毛就肯定不能错过啊!
  不过话虽这么说,真到了地方,还是让人有些后怕,这要是……
  啊!黄毛的思绪突然中断了,绕过了海湾,就见一条十分庞大的船出现在面前,上面帆就有四五面,怕不是传说中的千料宝船!大伯也说了,将来他们还能观摩怎么造千料船呢!
  黄毛的口水都快下来了,盯着那大船死死不放,直到有人在后面骂道:“傻愣着干什么,赶紧下船!”
  一声呵斥让黄毛回过了神,这才发现船已经靠岸,他慌慌张张赶紧往舷梯那边走,还不小心被绳子绊了个跟头,差点没栽进海里。
  “这是哪儿来的蠢货?”一旁带路的翻了个白眼,冲黄毛喝到,“赶紧跟上,咱们去船坞!”
  黄毛此刻哪还敢走神,立刻夹着尾巴跟了上去,走了大概两刻钟,才到了一处避风的平坦海湾,就见一个颇为巨大的船坞屹立在那边。
  寻常的小船,是不需要修船坞的,垫几根圆木就能推下水。唯有制造大船,才用的着船坞,而这个小小的罗陵岛,居然拥有两道船坞,一道正在铺龙骨,另一道则泊了一艘完整的三桅大船,似乎是刚刚修缮完毕,正在涂漆。
  这可是横跨南洋都不成问题的大开波船啊!黄毛口水都要下来了,赶紧咽了咽,难不成他可以学造这船?不过这话他也不敢多问,只恋恋不舍的看了两眼,就跟着去了另一边。
  见来了新人,有个管事的走了上来,劈头就问:“你可学过造船?会造什么?”
  黄毛赶紧道:“我会造舢板,乌篷也能上手……”
  还没说完,对方就点了点头:“行吧,你去刨板子,勤快些!”
  黄毛不敢耽搁,立刻跑了过去,有人给了他工具,让他照着木样来做。这些都是造船的基本功,黄毛上手也算快,而且周围都是热火朝天的气氛,让他更是不敢放松。就这么干了大半天,才有人来喊他休息。
  黄毛原以为今天就到这里了,下来不过是吃饭休息,谁料却没人放饭,反倒来个老头,背着手道:“今儿是我带队,上了船都看仔细了,多想想,别给老子偷懒!”
  有几个立刻高声道:“多谢李师傅!”
  黄毛都懵了,赶紧问身边人:“兄弟,这是咋回事?”
  那人兴冲冲道:“这可是船厂的李大师傅,很有一手呢,今天能碰上他带着看大船,可是难得的运气!”
  “看大船是啥意思?”黄毛更懵了,他来了才半天啊,又一直闷头干活,知道个啥?
  “新来的吧?”对方嘿了一声,扬了扬下巴,“瞧见对面那条船了吧?跟咱们正在建的大开波船是一样的船型,咱们这些干活的每日都能去转上一圈,看看里面的构造,有些师傅还能讲上两句,可是学手艺的好时候啊!”
  黄毛眼珠子差点没瞪出来,他才来第一天啊,怎么就捞到偷师的机会了?这赤旗帮也太不讲规矩了吧,这可是大开波船啊,要是学会了怎么造,那不是,不是……
  还没想清楚,人群就动了起来,黄毛赶忙拔腿跟上,半步也不肯拉下。一群人鱼贯上了新船,从底层舱室看起。这种修好的船,干看着可能还搞不清楚构造,但是对面就有一条新船正在铺龙骨啊,那李师傅便走还边讲上两句,让有点底子的黄毛看得如痴如醉。
  等走完了一层,李师傅突然停住了脚步,问道:“船底为啥要修隔舱?”
  这话立刻引来了七嘴八舌的回答。
  “是为了存货!”
  “不是祖宗留下的规矩吗?”
  “瞎说什么呢,这是能让船身更牢固……”
  听着这些话,黄毛都呆住了,他学艺的时候都是大伯教什么他跟着做什么,哪有想过这些道理。然而很快,他就张嘴……
  “是防沉的!”
  “触礁进水了,有隔舱更好修!”
  几个响亮的声音赶在了黄毛之前,让他心头一热,他也是这么想的,这隔舱还是为了海上行船更加安稳,其他都是附带。
  那李老头哼了一声:“记住了,祖宗们造船时,每一根木头都知道是干啥的。你们学艺的时候也给老子记清楚,你们学的不是祖宗的规矩,是造船的手艺!搞清楚为啥这么造,船才不会出岔子!”
  底下齐刷刷高声应“是”,有些漫不经心,有些却兴奋莫名,黄毛心底也一是一阵翻腾,那声“是”答的尤为响亮。这可跟大伯的教法不太一样,不过他喜欢这样!这才是造船啊,他可要多待些时候,好好学些本事才行!
  ※
  “乌猿岛发现了油椰子?长的什么样?”面对林虎派来的人,伏波好奇问道。
  来人赶紧递上了几片长长的树叶:“油椰子还没长成,只是听那俘虏说果子不大,会长成一簇,不过瞧着不太像是椰树,更像是棕榈,十分高大。小的带了几片叶子,还请帮主过目。”
  接过那典型的棕榈叶,伏波捏了捏,像是想起了什么:“莫非是油棕?乌猿岛上有多少?”
  油棕可是东南亚重要的经济作物,听说产油量极高,不过这东西原产地似乎不是东南亚,这时候就能在海岛上碰到,是船只路过是留下的,还是海鸟带来的产物呢?不过怎么来的不重要,这树本身才是关键。若是真能榨出油,那可比花生的含油量还高,到时候能做的东西就多了。
  “就是一片林子,约莫百来棵吧。”那人立刻答道。
  “派人看守起来,千万别砍树,等到结果了立刻摘些送来。”伏波吩咐道。
  她派人查探岛上物种,其实也是抱着侥幸心理。毕竟大航海世代已经来了,谁知道哪个岛上什么时候就冒出了外来的经济作物。结果胡椒树、烟草、橡胶都没发现,倒是先找到了油棕,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想了想,她又道:“乌猿岛上发现蕉麻了吗?”
  那人摇了摇头:“现在还没找到。”
  可惜了,之前在罗陵岛上发现蕉麻时,她可是相当的兴奋,这玩意没记错的话是上佳的缆绳材料,只要栽培的够多,就能大量用在船上。现在乌猿岛上没发现,估计还是特例,只能在罗陵岛上多种些了。
  又叮嘱了那人几句,让林虎注意垦荒的尺度和别乱砍滥伐,破坏岛上的植被,伏波就让人退了下去。
  这还不算完,之后还要安排新厂房的建设。除了原定的水泥厂,玻璃厂外,伏波还打算建一个帆布厂,一个麻绳厂。现在船厂已经走上了正轨,也开始试制三桅船了,将来对于船帆和缆绳的需求也不会低。更重要的是,伏波想要的可不只是大型的硬帆船,比起这种适合在近海转悠的中式船,西方的软帆船在远洋的机动性上更为突出,能够承载的舰炮数量也更多。将来热武器战争普及了,就是舰炮对轰的时代了,没两排炮的巨舰还怎么打仗?
  不过想要制造这样的船,技术是一方面,大量材质过硬的绳索和帆布也必不可少。而想要技术革新,研发和新材料一样的重要,简单来说,就是烧钱。好在有疍民这个群体作为支撑,密集劳动力型的工厂还是能先开起来的。这些人的纪律性上比不上老实巴交的农民,但是吃苦耐劳是没话说的,将来说不定还能出一批转业的工人。
  不过自己这三板斧,还真有点资|本主义血汗工厂的味道了。
  摇了摇头,伏波提笔写起信来,这些在她走之前可都要安排妥当才行。
第一百三十五章
  “村长,用水泥造房子真是又快又好,估摸着再有半月就能盖成了!就是价钱有些贵了,咱们开的只是个布坊,真要用这么好的房舍吗?”负责布坊的孙家管事又是开心又是担忧,在孙二郎面前絮叨道。
  孙二郎有些出神的看着面前平地而起的屋舍,并未答话。跟寻常的土坯房不同,这种红砖房都不用立柱,只用红砖抹上水泥,一层层垒砌起来就好,等四面墙都建成了,再搭个横梁,置屋架覆瓦就行,当然修的飞快。偏偏这样的砖瓦房,比真正的青砖房便宜一大截,若是遇上暴雨、洪涝,估计也能像青砖房一样稳固……
  “村长!”
  孙二郎回过神,对那管事道:“修这红砖房不是钱的事儿,帮主自有用意。告诉林掌柜,让他上点儿心,不图快,修结实了才好。”
  都是赤旗帮的产业,两边也就是打个招呼的事情,那管事又笑道:“这个就不必操心了,我瞧着老林正在兴头上呢,哪肯跌了自家颜面?”
  看来林掌柜也知道这房子的轻重,孙二郎不由微微颔首:“等过去这个雨季,水泥坊肯定是要扩建的。”
  海边的房子最怕风雨,木头修的屋子向来比土坯的要多,但是保暖可是大大不如,还容易被风灾吹坏。有了这种红砖房,肯花钱建一间的绝不在少数,难怪林掌柜一直在疍民里招人,这是想修房子更多一些啊。
  那管事不由小声道:“可惜那边没法入股……”
  之前三位大头目都拿出了赏钱,想在帮里的作坊入股,可惜这次不是人人都能入的,譬如水泥作坊,就只有林猛投了一千两,占了一成股,可想而知水泥坊将来的规模。孙,李两家都没能入股,可是让不少人扼腕呢。
  孙二郎却道:“如今已经不是建米坊的时候了,咱们能拿到布坊的股,已经不错了。”
  当初建米坊的时候,可是三家都有二成的股,现在却没人敢这么想了。这些作坊肯定都是帮主的产业,也是帮主一手建起来的,他们每人能管一家,已经是天大的好处了。就像这布坊,同样是一千两,孙二郎就拿到了两成股,可是布坊当真不赚钱吗?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如何经营。
  而李牛就干脆多了,竟然自己贴钱弄了个杂货铺,和帮中四六分成,他占四分。这玩意要是弄得好,恐怕不亚于大商行,真是除了盐场外最赚钱的买卖了。
  不过比起赚钱,孙二郎还是更看重产业。没人造,谁有货卖?况且帮主要建的布坊明显是有用意的,听说还要找人改良织机。这要是制出了新布,恐怕也是不亚于水泥房的产业。
  想了想,孙二郎又叮嘱道:“织机可以先用起来,也要留意那些疍民里的女子,只要手巧的都要留下。将来咱们的布坊,可不能少了织女。”
  那些男子可能过了风季就要重新回海上打渔,女子却未必。只要钱给的足够,又能学些手艺,应该还是肯留下的。而数个疍村里的女子,可不是个小数目了,想来他们的布坊也能尽快发展起来。
  只是如今局势不太安定,还是要看帮主这一趟是否顺利。
  ※
  “东家,既然是要拼命的大事,为何不带我去?”严远眉头紧皱,半步也不肯退。
  当初前往番禺的时候明明就带了他,怎么现在要出远门了,反倒把他撇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2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