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精校)第10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9/1087

  “他们也知道这种分歧的存在,却相信只要火候到了,我会半推半就。”沈默的神情逐渐冰冷道:“所以从万历六年开始,他们瞒着我策划了一系列针对万历的行动,包括诱惑我家老三,试图让他加害皇帝,逼我不得不就范,却被我阻止了。双方因此产生了龃龉,我也因为首当其冲,成为了皇帝报复的对象,险些被害死在宫中。”
  虽然是陈年旧闻,但听当事人讲述那些历史事件背后的秘辛,还是让人感到惊心动魄。张居正脸上浮现出恍然道:“万历六年,差点害死我的‘夺情事件’,也是他们推动的,是么?”
  “不错。”沈默点头道:“那个时候,在道德大义之下,我确实无法控制局面。”说着笑笑道:“不把你弄走,他们放不开手脚。”
  “我很荣幸。”张居正嘿然一笑道:“不过,你为什么会对他们失去控制呢?”
  “原因很简单,他们以自己的利益为重,而我,以国家为重。”沈默沉声道:“理念分歧时,矛盾再所难免。”说着他面现愤怒的神情道:“当他们发现这一点时,便想要反过来控制我,把我当成他们的工具!我刚刚流露出要退下来的意思,他们就敢故意放水给晋党,让张四维有机会害死我爹!”
  “原来这里面,还有这样的一段隐情,”张居正轻叹一声道:“不得不承认,那个时候你丁忧的话,对东南的局面最有利。”
  “是,我说过,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沈默目光冰冷道。
  “一件蛮高尚的事情,掺杂上私人恩怨的话,让人感觉怪怪的。”张居正道。
  “纯粹的高尚是不存在……”沈默平静道:“不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付出惨重的代价!我的话还有谁会听?!”
  “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原来是这么个意思。”张居正摇头喟叹道:“果然是洪洞县里无好人。”
  “好人活不长的。”沈默叹一声气道:“幸亏我从来都不是好人。”
  第九一八章
惊变(上)
  “要是我按照他们的意思,丁忧回籍的话,处境就太危险了。”微微摇晃的甲板上,沈默轻言细语的讲述道:“如果我不想让自己落入任人宰割的境地,就只能反过来寻求九大家的庇护,这必然带来主从易位,我只能任由他们摆布。”
  “是。”张居正点点头,徐阶下台后跟和自己之间的角色转换,清楚的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我必须脱离他们给我预设的轨道。”沈默沉声道:“好在他们忘了一件事,那就是我并不是靠他们发家的。在他们之外,我自己的力量也不弱。从天津出海后不久,忠于我水师,把我接到了吕宋。在吕宋,我联系了自己的老部下,清洗并重建了自己的卫队,并将南洋公司中的钉子都清理出去,总算是重新站稳脚跟。”
  “对外界,包括九大家,我绝不暴露自己的存在。”沈默接着道:“虽然他们从各种途径,打听到我在吕宋巡视的消息,也都坚信我还活着。但这又能怎样呢?我变成了盘踞在他们头上的幽灵,他们知道我的存在,却看不到我,更没法拿我做文章。似乎他们也乐得如此,这些年东南的报纸上,一直见不到我的名字,就是他们的意思。我倒要看看,离了我,他们能跟皇帝斗成什么样。”
  “没了你,他们战斗力依然强大,号称不经过内阁的背书,皇帝的政令出不了紫禁城。”张居正嘲讽笑道:“但那有什么用呢?跟大臣的斗争中,皇帝的优势太大了,道理讲不过,他可以抽你耳刮子。皇帝便用太监这个大巴掌,狠狠抽大臣的脸,然后再把他们家里的瓶瓶罐罐搬个精光。”
  “不错,三年时间,皇帝想做什么,基本都干成了,他们却在皇帝的掣肘下一事无成。”沈默也笑起来:“谁胜谁负,不言而喻……要不是担心他们把我打下的基业败光了,我真不想这么早动手,让皇帝把他们收拾掉也不错。”
  “所以你授意汇联号停止谈判,然后引发了后面的金融危机?”
  “是,但不只是为了打击九大家,他们不值得我如此大动干戈。对这个我一手建立起的庞然大物,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沈默轻咳一声道:“汇联号从创立至今,短短三十年,从一家由十几家苏州城内的小钱庄、小当铺组成的小银行,发展为世界最大的超级金融集团。且不说其掌握着全国七成以上的资金,单说全国最赚钱的二十个行业中,共九百七十家大型商号里,都有它的股份。其中控股三百家的,联合控股五百家,在剩下一百七十家中,也拥有股东席位。保守核算,其总资产是大明国民生产总值的八倍。也就是说,全国人民不吃不喝干八年,才能再造一个汇联号。”
  “这,已经不能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了……”张居正倒抽冷气道:“你是怎么做到的?或者说,你那位夫人是怎么做到的?”
  “我夫人不是神,”沈默坦率道:“不可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凭空创造一个财富帝国。她采用的方式,叫做‘并购’。简单说来,就是利用汇联号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商业情报。通过证券交易所,收购优质商号的股份,有时候也会收购未上市的潜力商号,将其包装上市。总之,通过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商业操作,她让汇联号的资产,如滚雪球般增长,几乎控制了整个国民经济。”
  “对于汇联号本身来说,这不是什么坏事。但对于大明和它的民众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儿。第一个问题,它挣得钱实在太多了,万历十年,仅汇联号,和与其类似的日昇隆,合并就占了大明财富的一半。资本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它把原来属于公众的权力授予私人,私人资本积累越多,它操纵公众生活的权力也愈大。私人财富扩张到如此程度,对国家和民众来说,都是很危险的。”
  “第二个问题,这两大金融巨头,已经开始利用它们的资本,来试图控制这个国家了。晋党和东南帮之争,皇权和大臣之争,背后清晰浮现这两大财阀的影子。如果不及时加以遏制,整个大明都将受其控制。”
  “第三个问题,这种将国家的金融安全交给私人银行的方式,是极度的不安全的,因为银行在繁荣时期会过度扩张,在萧条时期会过分收缩,呼吸之间撼动金融市场和整个国民经济,你也不能指望私人银行家,会放弃自身利益,调控国民经济。”
  沈默的话,已经超过这个时代的人所理解的范畴,也只有张居正这样超级的脑袋,才能勉强跟得上他的思路,缓缓道:“这样的银行不能由私人拥有,至少不能由私人控制,而应该变成公器,由国家来控制!”说着他怒视着沈默道:“这不正是我当年所提,被你否定的么?”
  “我当年只是不置可否。”沈默笑笑道:“我同意你央行国有的看法,但前提是,交给一个理性的政府管理。如果当时我答应了,那么央行就会沦为万历皇帝的提款机,滥伐纸钞是对民众剥削的最快方法——它可以不知不觉中,将百姓的财富偷走。”顿一下又道:“退一万步说,就算我答应,日昇隆和汇联号也不会答应——不管你用任何形式组建央行,都是夺去了他们的权力,并会削弱他们的地位。”
  “汇联号不是你家的么?”张居正质问道。
  “我们夫妻只拥有两成多一点的股份,”现如今,沈默也没必要跟他隐瞒了:“虽然是第一大股东,然而九大家的股份加起来,却超过五成,他们要是集体反对,我们说了也不算。”
  “要想击败这个强大的敌人,只有两个办法,一是破坏一切规则的强权政治,就是万历皇帝现在施行的。”沈默喝一口茶水,润润喉道:“大明的金融资本家,毕竟时日尚短,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抗衡拥有暴力机器的皇帝。万历皇帝可以通过矿监税使,直接剥夺他们的财产。这不仅是社会的浩劫,还会打碎最宝贵的商业环境,使好容易才走上工商之路的大明,退回到原先的小农经济中。”
  “另一个,就是通过挤兑,把这两家金融集团搞垮,对不对?”张居正苦笑道:“破坏容易重建难,这主意可真不靠谱。”
  “没那么严重。”沈默摆摆手,道出奥秘道:“其实大明的状况,远没有看起来的那么糟糕……金融虽然崩溃了,工场、工人和货物都还在那里,只是在通货紧缩的状态下,金银被人们窖藏起来,银票变得一文不值,使市场失去了流通工具,商品和生产的价值暂时无法体现罢了。”
  说到这,他露出了自信的笑容道:“所以只要使这个崩溃的金融市场起死回生,商品就会再次流通,国民经济又能恢复元气。当然,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弥补这次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
  “我明白了,你是要像当年在苏州那样,再扮演一次救世主,重塑大明的金融市场,对不对?”张居正恍然道。见沈默点头,他不禁感叹道:“果然是‘不疯魔不成活’。只有疯子才能干出这种事儿……”
  “过奖了。”沈默坦然受之道。
  “为什么还要重建金融市场,你不是说,小农经济更容易抵御天灾么?”张居正沉吟道:“既然接下来会有一个冰河期,干嘛不回归农本呢?”
  “我可从没这样说过,我说的是与生产力不符的过度市场经济,甚至不如小农经济,更容易抵抗天灾。”沈默放声笑起来道:“无论在什么时候,更高的生产效率,都比低效率要好。工商业是强国之路,一条鞭法是历史的大进步,这一点是确信无疑的。”说着朝张居正挤挤眼道:“方才讽刺一条鞭法的话,其实有一半倒是为了出气!”
  “我已经了解了你报复心……”张居正冷笑一声,说正事儿道:“农业是立国之本,所以要将农业从市场中剥离出来,由国家来保证粮食安全。对不对?”
  “是这个意思。”沈默颔首道:“归根结底,我们并不是要否定什么,只是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给过度的市场化套上笼头,使金融市场处于国家的控制下,并建立一个与之相配的理性政府,我想做的仅此而已……如果能做到的话,我愿承受千刀万剐之刑。”
  沈默说这话时,目光坦诚如赤子。张居正动容了,虽然对沈默大逆不道的举动仍然无法认同,但他还是郑重许下承诺道:“你放心吧,我会很用心骂你的。”
  “多谢!”沈默长舒口气,其实这是一种变相的入伙,不枉他费这么多口舌。
  “戚继光到底是怎么回事,”果然,张居正马上进入角色道:“现在可以告诉我了了吧?”
  “七个月前,我让人带话给他,希望他能晚来半年。”沈默轻吁一声道:“否则他很可能会发动突袭,尽管我觉着他没希望获胜,但这样的千古名将,生来就是创造奇迹的,我不敢大意。”
  “你不敢在战场上面对他。”张居正沉声问道。
  “只有和他并肩作战过的人,才会了解他的可怕。”沈默毫不讳言道:“尤其在东南地面,他是无敌的存在。”
  “所以你就用这种卑鄙的方式除掉他?”张居正黑下脸道。
  “是……”沈默连自辩的想法都没有,点点头道:“既然是战争,就没有卑鄙可言。没有戚继光,我还有获胜的把握,你之所以会在这里,也是一样的道理。”
  “无所不用其极,这跟我印象中的沈江南,真是大相径庭。”张居正面色复杂道。
  “此一时彼一时了。”沈默自嘲的笑笑道:“现在我不能放过,任何增加胜算的机会。”
  “你真想以吕宋反攻大陆?”张居正质疑的问道。
  “我有那么白痴么?”沈默发现打击老张同志,可以让自己心情放松。他指一指明显分成三部分的庞大舰队道:“五峰船队也好,徐氏舰队也罢,甚至连南洋公司一起说着吧,在大明百姓眼里,都与海盗无两。他们一登陆,就会勾起民众对倭寇的惨痛回忆,我指着他们讨伐无道,纯属自决于人民。”
  “那吕宋这里轰轰烈烈,还有什么用处?”张居正不解道。
  “有三个目的,一是示范作用,让国内挣扎的士绅民众看看,还有这样一条路子。二者,吕宋是解决国内金融危机的钥匙,丢不得。三者……”沈默微微一笑道:“第三个先不说,将来你就知道了。”
  “但恕我直言,朱家皇帝坐天下,已经有二百年时间了。当今皇帝再无道,也是十二年的天子,早就深入人心。”张居正道:“吕宋这种化外之地,就算是玩出花来,国内各省也断无跟风的可能。”
  “还记得在岳阳楼上,我跟你说过的那句话么?”沈默缓缓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那是因为秀才准备时间长。但要是准备十几二十年,他还敢造反的话,成功率肯定要比同行高。”
  “那我就拭目以待了。”不管怎样,张居正都很钦佩沈默这份胆识:“我原本以为,你是跟皇帝斗,现在看来,你连九大家这样的豪门也不放过,倒要看看你单枪匹马,怎么跟这些庞然大物斗!”
  “你有一点说错了。”沈默站起身来,凭栏长笑道:“我并不是单枪匹马,我最后的底牌,还没有揭开呢!”
  说完他长长舒一口气,举目眺望寥廓的海天。只见几只雪白的海鸥掠过桅杆,战舰升满帆,长风破浪,向北,向北,向北!
  第九一八章
惊变(中)
  吕宋反叛的消息,很快传回了京城。
  万历皇帝在气愤之余,又感到有些庆幸——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转移一下国内的矛盾,尤其是他和大臣之间的矛盾。
  自从矿监税使肆虐天下,他就陷于大臣无休止的口诛笔伐之下。万历皇帝内功了得、置若罔闻,但他的大臣们可是要脸的,眼见着虎狼当街,百姓蒙难,他们这些为民父母的朝廷命官却束手无策,爱莫能助,便纷纷上疏求去。
  其实这股辞官风潮,从万历九年便已经出现。自从沈阁老失踪后,万历皇帝便一心想要独裁,自然与文官集团发生激烈的冲突,尽管皇帝有着先天优势,无奈好虎架不住群狼,数次斗争,都以文官的胜利告终。
  万历的骄傲和执拗,使他不知‘妥协’为何物,就算文官把他击败了,也休想使他服从摆布。于是热战之后,双方进入了冷战期,万历皇帝朝讲不御、郊庙不亲、章奏不批、缺官不补……更缺德的是,他抓住机会就罢黜大臣。
  曾经有一位侍郎,只是因为奏章中出现了错别字,便被万历抓住小辫子猛批……不批奏章,不代表他不看。不看不批,大臣可以代批,还不算太坏。看了不批,就像站着茅坑不拉屎,才真叫恶心人呢……万历把错别字上升到工作态度疏忽,对皇帝极为轻视的高度,那位可怜的侍郎自然要上疏请辞。大臣纷纷上书挽留,万历却连象征性的慰留都没有,直接准奏,卷铺盖赶回家……
  万历当时想的是,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把那些讨厌的家伙撵走了,正好换上自己中意的人选。然而文官们岂会让他得逞?别忘了四品以下官员由吏部铨选,三品以上官员由廷推产生,大臣们就是不选皇帝中意的人选,他们推荐的人选,皇帝又不中意。
  万历也不是没想过用过中旨,绕过外廷直接任命官员……从法理上讲,这是行得通的,然而这是士林最不齿的事情,谁要是敢接受中旨任命,朋友立刻跟他断绝往来,出门就有人扔臭鸡蛋,到衙门上班,也会被同事和上司排挤。总之一句话,你会体会到什么叫众矢之的,什么叫生不如死的。
  所以万历一吹出风去,那些‘幸运’的官员便吓破了胆,连连上书敬谢不敏,逼得急了,直接挂冠而去,不给皇帝揠苗助长的机会。
  但是大臣们推荐的人选,也甭指望走马上任,因为铨选也好、廷推也罢,只有推荐权,没有决定权,最终还得皇帝出圣旨才算完成任命。
  于是我用不了我的人,你也甭想用你的人,双方就这样对耗起来。万历九年,两京缺尚书三人,侍郎十人,科道九十四人,地方上缺巡抚三人,布、按、监司六十六人,知府二十五人。三年以后,南北大僚强半空署,督抚重臣经年虚席,藩臬缺至五六十人,知府缺至四五十人。
  最近这段时间,因为对矿监税使无能为力,剩下的大臣也基本歇菜了……掌管全国庶政的阁部院大臣中,内阁仅剩下申时行和王家屏。九卿中在朝供职的,只有都御史一人和侍郎二人,余则或因缺未补,或杜门不出,朝政已然瘫痪。
  万历皇帝这才慌了神,毕竟他倚仗的内廷太监,抓人敛财是好手,讲到治国就抓瞎了。祖宗江山还得靠文官打理,所以他已经有些后悔了,只是死要面子不肯主动妥协,而吕宋反叛事件,正好给了他就坡下驴的机会……至少万历自己是这样想的。
  因为即使放在历史长河中比较,本朝大臣也是一顶一的臭又硬,一旦涉及领土和主权,没什么好说的,肯定是喊打喊杀,顾不上跟自己斗气了。
  但皇帝失算了,消息传开后,那些‘又臭又硬’的大臣,竟然十分罕见的对吕宋持理解态度,而将责任一股脑算到万历皇帝的横征暴敛、贪婪无度上。
  万历下令廷议平叛,这次大臣们能到场的都来了。可是讨论的结果让万历极为不满……大臣们一致认为,不可贸然出战。他们说吕宋与本土远隔重洋,且有强大的舰队保护,不可贸然征讨。须得建造战舰,编练水军,储备物资、谋定后动。而且当前国内狼犬当道、民怨沸腾若斯,大兴兵戈的话,恐怕会引发民变。
  大臣们说,吕宋毕竟孤悬海外,无法危及统治的根本,若是各省乱起来,国家就真的危险了。所以他们联名上书,请求皇帝撤销矿监税使,修明政治、与民休息,先将两京十三省的高烧退下去再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9/10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