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精校)第1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1087

  其中还是琼林社的七位最受欢迎,士子们将他们团团围住,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请求解答。好在沈默他们本就天资好,又有真才学,今夏在西溪别墅的集训,互相之间什么问题没提出来过?应付来却比登台讲课还要轻松。
  那些新科举人本来还有些自傲,但听听人家琼林社的讲解,只能暗暗感叹:都是一科的举人,怎么差距就这么大捏?便纷纷收起了因中举而滋生出的傲慢,很认真的倾听几人的解答,还时不时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
  整整半天时间,沈默七个都在耐心细致地进行着交流,让这些考生都能满意而归,累得他们几个却嗓子冒烟,头晕眼花,身子较弱的诸大绶说着说着便晕了过去,当时就把许多人感激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便纷纷道:“不能再问了,累坏先生了。”果然就不再问,而是一起朝沈默几个深深鞠躬,感激莫名道:“举业一道,自来都是敝帚自珍,从来没人肯像琼林社这样,掏心掏肺对我们,请受我们一拜。”
  几人赶紧请大家不要多礼,沈默声音嘶哑道:“一次讲解,也不肯能解决大家的全部问题,如果日后还想这样,只管找我们琼林社,不管多远,都会赶过来的。”这种无私仁厚的举动,又弄哭了不少士子。
  这不只是邀买人心,沈默本身也很需要一个机会,来检验自己的才学,督促自己加倍努力,不要松懈。
  因为他的目标不仅仅是中进士,他要成为拥趸千万的大儒,只有成为万众景仰的学术领袖,他才有资格去触碰人们的灵魂,去潜移默化的改造人们的思想。这条路肯定很难,但只要坚持去做,他相信自己一定会做出些成就来的。
  ※※※※
  结束了第一次‘灵隐讲学’,沈默几个歇一日,便登上了归乡的客船。有道是‘功成名就好还乡’,一个个归心似箭,恨不能插上翅膀回去,跟亲人共享登第的荣耀。
  在这些人里,最不着急的是徐渭,因为他家里人没得干干净净,回去也没意思。最着急的却是沈默,因为殷小姐父女昨日便已经回去了,他也得赶紧回绍兴,把婚给订了。
  等回到绍兴城,已经是初五日了。沈默发现进城时盘查的特别严,便问那守城小校,发生什么情况了。
  那小校一见是解元公回来了,便忙不迭磕头行礼,沈默让他起来,把问题又重复一遍。小校忙不迭的答道:“回解元公的话,是今儿头晌才接到的命令,说有一群武艺高强的倭寇入境,已经脱离了大军的追踪,让我们加强警惕呢。”
  沈默皱眉道:“能把文书给我看看吗?”小校有些为难道:“这个是军令……小的得请示一下才行。”
  沈默笑笑道:“别忘了,我还是浙江巡按监军道。”巡按有权监察全省的民政,监军道则可过问全省的军事,其实是很有些权限的,只不过沈默不想找麻烦,所以一直没用过罢了。
  那小校一拍脑袋,恍然道:“对呀,光想着您是解元,却把这茬给忘了。”便去取来府衙转送的各城门的命令,请巡按大人过目。
  沈默展开一看,‘北新关’便映入眼帘,不禁喃喃道:“还是那伙倭寇。”他本因为胡宗宪率军亲去,对阵二百倭寇,应该手到擒来才是,怎么反让他们逃脱了呢?
  但关于细节问题,那小校却一问三不知了,沈默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笑着道了谢,便往城里去了,只听身后传来那小校兴奋的高叫道:“解元公回来喽!”
  登时引来围观人群。沈默记得自己中小三元时,也曾引来围观,当时把他围得里外三层,连家都回不去了,最后好不容易脱了身,却把帽子鞋子都挤丢了,也不知是不是被人拿回家作纪念了。
  所以今日又见围观,他不由心有余悸,赶紧捂住自己的帽子,却发现那时不一样,大家只敢远远的看着,没有敢凑上来搭话的。沈默目光所及,众人便鞠躬作揖,态度十分的恭谨,倒把他弄得不好意思,赶紧上了马车,问铁柱道:“你说这是在搞什么名堂呢?”
  铁柱咧嘴笑道:“老人都说,举人老爷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大人您是解元,那就得是文魁星下凡,谁敢靠近啊。”
  “纯属杜撰。”沈默笑骂道:“两京一十三省都有解元,你何时曾见天上有十几颗文魁星来着?”
  铁柱想想也是,便憨笑道:“看来老人们是胡说的。”
  ※※※※
  畅通无阻的回到家,沈默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台门上挂起了一块‘解元府邸’的匾额,不由笑着摇摇……确实挺自豪的。
  还有门子挡道呢!只见一个青衣小帽的中年人,站在门口很专业的客气问道:“请问这位官人是否投过拜帖……”
  铁柱骂一声道:“这是我们大人自己的家,要个毛拜帖?!”
  那门子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少爷回来了,赶紧跪下请安,并自我介绍,说是新来的门房,叫刘老六。
  沈默扶着铁柱的肩膀,从马车上下来,笑着叫他起来道:“老刘啊,来了多长时间了。”
  “回少爷的话,两天。”刘老六赶紧答道:“咱家是解元第了,没有门房可不行,所以我就来了。”
  这时里面人也听到消息出来,好家伙,满院子站了十几号人,一齐朝他行礼道:‘恭迎少爷回家。’沈默好歹找着个认识的,把春花从人堆里叫出来,苦笑道:“这是干什么?”
  没等春花说话,那些人便七嘴八舌道:“少爷,咱家是解元第了,没有厨子可不行。”“解元第不能没有园丁。”“也不能没有家丁。”“奶妈也不能缺……”
  沈默怒道:“你看我们家有要吃奶的吗?”
  那个奶妈小声道:“少爷您成了亲,少奶奶十月怀胎,自然就有吃奶的了。”
  “等那时候,你还有奶吗?”沈默无力道。
  “这个您放心。”那个奶妈得意道:“我还没怀上呢,转等少爷您成亲,我再要孩子,保准不耽误小少爷吃奶,民妇想的周到吧?”
  沈默气得脸都绿了,忍着没发作,把春花叫道书房,怒气冲冲问道:“我爹这又是唱得哪一出?”一进去才发现,里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礼物,全都整整齐齐码放在那。
  春花小声道:“自从您中了那个解元,便有许多人来奉承,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有送珠宝玉器、字画古玩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这才几天功夫,便堆了这么多了。”
  第二六二章
接班人的问题
  “人家给就收着?”沈默把身子往椅背上一靠,没好气道:“人家来就留着?”
  “老爷说,权且先收留着,等少爷您回来再说。”春花绷着个脸道:“您快把他们都赶走吧,咱们这么小个家,原本我一人就能收拾过来,可不能白养这么多游手好闲的。”
  沈默被她逗笑了,端起茶盏道:“我爹呢,还在衙门里吗?”
  “哪能呢?”春花见少爷不置可否,微微有些失望道:“您现在是解元了,老爷怎么还能去衙门当差呢?失了咱家的体统,也让上官们不自在。”
  “递辞呈了?”沈默微微皱眉道。老爹能混得有头有脸,也是很不容易的,却为自己中个解元,一下子就放弃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那倒不用。”春花得意道:“老爷这叫放长假,就算永远不回衙门当差,也还是府里的经历官,钱照发,米照领的。”
  沈默又皱皱眉头,但终究没说什么,而是问道:“那我爹去哪了?”
  “忙啊,简直太忙了。”春花感同身受道:“先是接连三天流水席,然后带着沈安给您准备订婚礼,忙得脚不沾地,嘴上都起了一圈大泡。”
  “何必呢?”沈默不理解道:“双方你情我愿的,送个聘书不久得了吗?”
  “哎呦,我的爷。”春花掩口笑道:“三书六礼里,咱们男方最重视的,便是这过大礼了。就是贫寒人家也得置办齐全,一丝不苟,唯恐让人笑话了,更何况……”
  “更何况还是解元家呢。”沈默抢白她一句,再瞪她一眼道:“少把这两个字挂在嘴上。”
  春花缩缩脖子,小声应道:“知道了就是。”
  沈默一摸茶盏,竟是空的,不悦道:“那么多人闲着,却还让茶碗空着,养这么多人何用?”
  春花知道这是少爷借题发作了,便自告奋勇道:“我把他们都撵了。”
  “却也不能都撵了。”沈默摇头道:“传出去说我沈家不能容忍,且先留下五六个听你话的,其余的……都发些银子遣散了吧。”
  “还发银子?”春花瞪大眼睛道:“他们什么都没干,光好吃懒做去了。”
  “废话真多。”沈默骂一声道:“又不是让你掏钱,每人五两快去吧。”见春花还在那磨磨蹭蹭,他怒道:“再不去,你也拿五两走人。”吓得春花屁滚尿流的跑了出去。
  这种发达之前的老家人,自然不会随意清退,不过不时敲打还是必要的,以免她们倚老卖老,坏了规矩,反而不好相见。
  ※※※※
  吩咐铁柱带人协助春花,处理好院子的闲杂人等,沈默便换身衣服,先去沈家台门拜见沈老爷,再去知府衙门拜会唐知府,身为晚辈,这是必须的礼节,尤其是中了解元,就更不能让人家说出什么来了……想到这,他心中不禁郁卒道:“还嫌人家春花老把‘解元’二字挂在嘴上,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常常放在心中呢?”
  却也终于明白,自己的生活真的被这个头衔改变了,好在是由低到高,由简入奢,倒是不难适应。
  见到沈老爷时,老头子自然十分高兴,摆开席面给他接风,也没有外人,就爷俩对酌,说话倒也自在。
  沈老爷先着实夸了他一番,又红光满面道:“前天乃是黄道吉日,我便集合族人,与你爹一同告祭祖宗了。”说着伸出五根手指头道:“用的是五牲全礼,当初我和你师父中进士时,都没这么隆重过。”
  沈默赶紧道:“您可是折杀侄儿了,我实在是担当不起啊。”
  “担当得起。”沈老爷摇头笑道:“进士不稀罕,可小三元加解元郎,那就是个大四喜啊,不知道大明朝有没有过,反正我是没听说过。”又一脸虔诚道:“用这么重的礼,还有一重意思,乃是请祖先庇佑,保佑你再接再厉,再中个会元、状元,完成世上无二的沈六首,”说着使劲拍拍沈默的肩膀道:“那咱们沈家的门楣,可就要与府衙平齐了!”
  沈默这个汗啊,苦笑道:“您老可真敢想,我这在浙江侥幸得第,但放到全国,可能就不算什么了。”
  “不会的。”沈老爷坚定摇头道:“你看看历代进士题名录,从洪武年间开科取士至今,浙江出了一半的状元。”不无自豪的捻须笑道:“你能在咱们浙江拿第一,放到全国便是最有竞争力的,”说着又拍拍沈默的肩膀道:“好好努力,我看好你呦!”
  沈默只能苦笑道:“大伯可真是……太瞧得起了我。”
  沈老爷呵呵笑道:“记得吗,你当初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裳,被沈京拿来见我,当初就是那个落魄样子,我都相信你一定能成材……现在怎么样?时间证明我的眼光……实在是太准了。”说着‘呲溜’一声,干掉一个小酒,十分得意道:“多少年后的史书上,记载你沈拙言‘自幼贫寒,却不坠凌云之志’时,肯定要捎带着说我一句‘慧眼识英才,帮助你完成学业’之类的好话。”
  ※※※※
  听他这样说,沈默便诚恳道:“您老说的是,若没有您老的照拂,我是不可能完成学业的。”说着给沈老爷端酒道:“您老的恩德,沈默没齿不忘。”
  沈老爷高兴的接过酒杯,刚要喝却想起了什么,眼圈霎时通红道:“其实你师父,比我更应该喝这杯酒。”
  沈默黯然的点点头道:“我这个当徒弟的太不孝了,不仅帮不到师傅,连沈襄师兄也帮不到。”
  沈襄终究没有捞着参加乡试,即使是王学门人已经将其运作进录科的名单,可他参加秋闱的资格,还是被无情的剥夺了。
  因为就在七月底,拖了半年,悬而未决的沈炼一案,终于判下来了,加在沈炼头上的罪名,除了诽谤攻击朝廷明官外,还有另外一条……因为给他定罪的刑部侍郎王学益,精通律法且是严党成员,知道骂人是没法杀头的,而组织上又严令他从速结果了沈炼,所以王侍郎便又加了一条‘诈传亲王令旨’,坐实了沈炼的死罪。
  虽然刑部尚书何鳌很想坚持原则,不予批复,负责发令的刑部郎中史朝宾还明确表示,绝不执行。但严阁老的旨意岂是可以随便执拗的?很快史朝宾便被罢官,何鳌也被警告说,再不听话,也滚蛋,你俩还能做个伴。
  何鳌大半辈子才混到部堂高官,无法为了良心断送仕途,只好选择妥协,给出了处理意见——依律处决,立即执行,然后上报给皇帝勾决。
  虽然在乡试前几天,北京传来消息,陛下不同意处斩沈炼,只是命令刑部继续关押。但沈炼的罪名没有洗脱,沈襄也就依然是犯官之子,也就依然无法参加乡试了。
  ※※※※
  见沈默自责的样子,沈老爷却开心笑道:“不用自责,陛下压下你师父的案子,可见是不想被严嵩借刀杀人,这在几年前,是万万不可能的。”
  沈默突然压低声音道:“原来的夏首辅,就是被这样杀了的,可我师傅却活了下来,大伯,您说这说明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10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