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精校)第2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5/1087

  “练功的人,底子好。”沈默点头道:“反正面上看不出大碍来。”说着指指心脏道:“但这里的伤,可不是一两天能好呢。”
  张居正沉重的点一下头道:“国殇啊……”
  沈默面色一紧,旋即恢复常色,拉着他的胳膊道:“中午了,咱们喝酒去。”
  便不由分说,拽着张居正进了最近一家酒馆。
  ※※※※
  安静的单间里,几个小炒,一坛花雕,满腔苦闷的张居正,向沈默倾诉自己的惆怅:“本来么,借考察之际而清除异己,乃当政者固有之伎俩,这一点,谁当权都不能免俗!”说着重重一顿道:“可如此大规模,而且明目张胆的铲除异己,就是刘瑾王振之流,也不敢如此吧?”
  沈默苦笑道:“确是闻所未闻。”
  “嚣张啊,太嚣张了!”张居正拍案长叹道:“奸臣当道,群邪盈朝,却无人敢说一句公道话。”说着大口灌下老酒,也不擦嘴,就那么癫狂道:“古之匹夫尚有高论于天子之前者,今之宰相,竟不敢出一言,何则?!非但如此,亦不许他人出言,又是何则?”
  沈默这才知道,原来这位老兄,在徐阶那碰了个大钉子,只好安慰道:“太岳兄,存斋公也是有难言之隐的。”不管张居正和朝臣们如何看待徐阶,沈默始终认为,那个不显山不露水的老头子,是个高手中的高手。
  会咬人的狗从来不叫。
  “难言之隐?”张居正摇头喟叹道:“我大明群邪当道,民不聊生,内忧外患,国势窘迫,如果这时候还没人出头,亡国之日不远矣!还有比这更严重的后果吗?”说着冷笑连连道:“所谓难言之隐,不过是舍不得乌纱玉带的一种托词罢了。”
  听他越说越放浪,沈默一把夺过他的酒杯道:“太岳兄,本来有些话,我是不便说的,但你数次于我有恩,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讲。”张居正双目迷蒙的望着沈默道。
  “现在李默死了,朝中能跟严阁老抗衡的,就只有你存斋公一人了,”沈默沉声道:“他自然被严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但徐阁老是皇帝近臣,平日里谨慎自守,谁也别想抓住他的把柄,所以他们都奈何不了他,但你、赵贞吉还有我们这些存斋公的学生,可没有那么高的地位,按说严党会毫不客气的剪除你们!可到现在为止,你们却没有损失分毫,想过这是为什么没有?”
  张居正光想着别人了,却忘了看自己,经沈默这一提醒,有些清醒过来,喃喃道:“是啊,没道理呀。”
  “怎么会没道理。是存斋公在为我们遮风挡雨,才让你我可以在这满朝风雨之中,泰然自若的喝黄酒,发牢骚。”沈默轻轻一锤桌面道:“对于正职来说,副职是他的天生敌人,严阁老处处提防着存斋公,压制排挤更是家常便饭,可存斋公却能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中,保护下我们这些人,要做出多大的牺牲,忍受多少责难,也就可想而知了。”说着重重叹一口气道:“你是他最欣赏的弟子,怎能这这时候,在他伤口上撒盐呢?”
  张居正的酒彻底醒了,呆呆坐在那里,咀嚼着沈默的话,过了一会儿,忽得起来道:“我去给老师道歉去。”
  沈默笑着拉住他道:“还是先吃完饭,彻底冷静一下再去吧。”
  “嗯。”张居正点点头,重新坐下,心不在焉的夹几筷子菜,轻声问道:“你说这满朝的风雨,咱们该如何自处?”
  沈默呵呵笑道:“你的心平静下来,就会告诉自己答案的。”
  “那说说你的选择吧?”张居正道。
  “我,”沈默嘿嘿一笑道:“我要回乡省亲,吏部就算再不近人情,婚假没道理不批吧。”
  “那结完婚呢?”张居正问道。
  “到时候再说,反正总能想到理由不回来的。”沈默面色有些低沉道:“现在这种局势,对于你我这种六七品的小官,实在是无能为力,还不如索性眼不见为净呢。”
  张居正沉思半晌,最后定定道:“我也请假。”
  “你也结婚?”沈默笑问道。
  “去你的,我儿子都八岁了。”张居正笑骂一声道:“我请病假。”
  “你有病?”沈默故意笑问道。
  “你才有病呢。”张居正被他插科打诨几句,竟然重新精神起来,笑道:“现在的掌院是李春芳,和我同科,应该会睁一眼闭一眼的……”说着有些黯然道:“人家都当上翰林学士了,我还是原地踏步走。”心说:‘可见跟着老二混有多惨。’
  “先行未必先达,”沈默低声道:“准备回去干什么?”
  “先回去孝顺孝顺老娘,教教儿子,这多年不见,该成野小子了。”张居正叹口气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我想到处走走看看,老是在京城里闭门造车,恐怕出门就不合辙。”
  “也好,”沈默点点头。说句实话,选择这个时候回家,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现在朝廷上一片歪风邪气、腥风血雨,以张太岳这个脾气,想不卷进去都难。
  两人又坐了一会儿,沈默还得回去交差,张居正也急着去给徐老师道歉,便就此分开了。
  ※※※※
  沈默回到值房时,这天是陛下游玩的日子,严阁老、徐阁老都在家里休息,李本则到吏部衙门呼风唤雨去了。大佬们都不在,下面的司直郎们自然也无心办公,围坐一起大摆龙门阵。
  “诸位,知道那篇要命的文章,是谁最先揭发出来的么?”有人神秘兮兮道。
  “不是赵……吗?”众人问道。
  “不是,他又没考庶吉士考试,怎们会知道呢?”那包打听的司直郎道:“是上一科的状元唐汝辑,他参加阅卷时发现这要命一句的。”
  “就是那个‘人情状元’?”众人问道。
  “可不就是么。”包打听道:“他一直带着个难听的名声,憋着劲儿想立功呢,这下逮了这么大条鱼,据说严阁老很是欢喜,还许给他杭州知府呢。”
  “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啊,去那里当个知府,给个巡抚都不换的。”啧啧的羡慕声响作一片。
  众人正在夸夸其谈,门口突然想起一声咳嗽,唬得众人齐齐往门口看。只见司礼监秉笔大太监陈洪,站在那里,目光扫一圈,看见沈默道:“沈修撰,接旨吧。”
  沈默赶紧过去行大礼。
  只听陈洪宣布嘉靖帝的圣旨道:
  “翰林院修撰兼内阁司直郎沈默,自入阁协理以来,办理事务甚多,自朝至夕,无片刻之暇,兢兢业业,谦逊肯学,当奖掖以励后进。特左迁为詹事府右中允,仍兼内阁司直郎,钦赐。”
  听到这样的圣旨,对仅任司直郎半年的沈默来说,简直是太意外了,一时竟有些发呆。
  还是陈洪呵呵笑道:“沈大人,还不谢恩?”
  沈默赶紧毕恭毕敬的谢恩之后,陈洪将他扶起来,拱手笑道:“恭喜沈大人,贺喜沈大人啊,小开坊后大开坊,实在是让人羡慕啊。”
  沈默谦逊几句,不着痕迹的递给他一张银票,将心满意足的陈公公送出去。回来后同僚都炸了锅,全都嚷嚷着要他请客。张四维更是满脸说不上羡慕还是感慨道:“行啊,拙言,不愧是连中六元之人,半年多就赶上兄弟我四年混的了。”话说他的官职,与沈默现在的一模一样,都是正六品的右中允兼司直郎!
  别看只有一级的晋升,其意义却十分重大!
  这个官职隶属于詹事府本是为教导辅佐太子所设,但成化以后,太子出阁的讲读之事都由其他官员充任,詹事府名实已不相符了……没有任何行政作用,但意义仍然重大,因为它变成为翰林官的迁转之阶!
  本朝制度,庶吉士选翰林官后,从最低级的翰林检讨,编修,升一级即为詹事府的中允,赞善等官,是升任中级官员的阶梯……因为跃迁毕竟不合常理,且容易引来非议,所以大部分翰林官想要连升数级,担任比原先品级高得多的职务,都会被安排为这等官职,把品级提上去,等待实授官职时,只要再升一级便可,看上去就不那么扎眼了。
  与之相对的,在担任一段任期的中层官员后,翰林出身的官员们,还会再次被授予詹事府的官职,左右谕德或左右庶子,为升任高级京职搭建阶梯。因为中允、赞善、谕德、庶子,都属于詹事府下左右春坊的官职,所以被称为开坊,前两者是小开坊,后者是大开坊。但无论如何,都是迁围之阶没错的。
  换言之,恭喜你,等着随时再被提拔吧!
  虽然知道,李默一去,自己必然会出现一些转机,但沈默还是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
  众人正围着他笑闹,要他晚上就请客,却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又是一个太监出现在门口。
  “又有什么好事儿啊?”司直郎们笑问道:“不会是又有谁被提拔了吧?”
  那太监上气不接下气,扶着腰道:“阁老们呢?”
  “都不在。”张四维回话道。
  “快,快去找。”太监干咽吐沫道:“出大事儿了。”
  “什么大事儿?”众人齐声问道。
  “赵,赵部堂被抄家了。”太监缓过气来道:“陛下让阁老们见驾呢。”
  “赵部堂也被抓了?”众人大惊失色道:“看来徐阁老始终没法逃脱啊。”
  “徐阁老?”太监摇头道:“不是礼部尚书赵贞吉,是工部尚书赵文华!”
  屋里空气一下凝滞住,下一秒所有人的反应是:“你开玩笑吧。”还有人吓唬那太监道:“这可是军机重地,胡说八道也会被追究责任的。”
  “我和赵文华无冤无仇,干吗要造他的谣?”那太监跳脚道:“你们不去,我自己去!”说完便掉头跑掉了。
  众人面面相觑,想要笑却笑不出来,赶紧出去打听,是真是假。
  结果宫里已经传开了,是真的……
  众人彻底惊呆了,当然这其中,也有装作吃惊的,那就是沈默,因为他就是把赵文华玩死的。
  第三六六章
报应不爽……
  时光回溯到沈默去探望陆炳,张居正去逼问徐阶之时……
  今天天气真晴朗,秋高气爽,万里无云。就连一心向道,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嘉靖帝也坐不住了,带着徐渭和老太监李芳,漫步于西苑中散心。
  西苑是皇家园林,山水形胜,风景优美,不像紫禁城那般入眼便是鳞次栉比、红墙黄瓦的宫室,给人以压抑憋闷之感。
  这里没有了石砌木垒的直栏横槛、曲径回廊,处处皆是大自然的幽雅景致,洋溢着清新气息,也许这正是嘉靖帝十几年盘桓不去的原因所在吧。
  嘉靖帝在苑中移步漫游,先在太液池畔嬉水观鱼;又去九龙壁前赏翠竹听鸟鸣;还在琼华岛上清饮小酌,听徐渭吟诗作赋,均能让他心旷神怡,忘却尘世的忧烦。
  徐渭拿出浑身解数,拿出压箱底的本事,再加上李芳在边上捧哏,把个嘉靖皇帝逗得时而前仰后合,时而若有所思,兴致十分的高。吃饱喝足后,还觉着意犹未尽,问徐渭道:“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徐渭想一想道:“秋日天高,登高望远,定可令皇上心旷神怡,通体舒泰。”
  李芳却担心皇帝的龙体,道:“今儿玩的时间不短了,有道是过犹不及,要不咱们就上广寒宫上去看看吧,改天再去远处。”广寒宫就在这南海琼华岛上,是一座五层宝塔,也是西苑的最高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5/10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