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精校)第2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4/1087

  陆绩面上闪过一丝关切,走过两步去,却被他恶狠狠的喝止道:“不要过来!”便拉风箱一般的喘息起来。
  陆绩幽幽叹一口气道:“我又不是没见过你的样子,何必还要避着我呢?”
  “我什么样子?我很好!”黑影一下子变得怒气冲冲道:“不要拿出怜悯对我,我陆绩生而俯瞰终生,纵横天下无敌。只有我怜悯别人,没有别人怜悯我!”好么,他也叫陆绩。
  那个站着的陆子玉,绝美的脸上闪过一丝伤痛,双目一阵氤氲,涩声道:“你本来就是最优秀的,最俊美的,谁都羡慕的陆家宠儿,所有人都只能仰望你……”
  “知道就好!”坐着的陆绩哼一声道:“去吧。”
  站着的陆绩幽幽一叹,点头道:“好吧。”便黯然退了出去。
  他走出门去,便听到里面乒乒乓乓的摔东西声,陆子玉一下子变得软弱无力,靠在门边偷偷的饮泣起来,就像一朵雨中的水莲花……
  ※※※※
  与此同时,码头的知府大船上。
  沈默安静的坐在桌边,看着妻子持笔伏案计算。桌上的珐琅炉中,点着西洋舶来的迷迭香,据说可以提神清脑,加强记忆力,总之是可以帮助动脑的。
  安静的等若菡算完,他才轻声问道:“怎么样,还能坚持几天?”说着递上手里的香茗。
  “八天。”若菡接过茶盏,朝他甜甜一笑,而后正色道:“二十万石粮食,竟然连一个月都没支撑下去,对方的疯狂抢购,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了。”
  沈默问道:“现在手中有多少银子了?”
  “一千三百万两,”若菡马上报出数字道:“全是出售粮券所得。”
  “这么多了……”沈默微微皱眉道:“你原先说,他们最多能拿出两千万两,对不对?”
  “差不多,”若菡颔首道:“考虑到他们还在粮食上投入了上千万两的银子,这个数应该是他们的极限了。”
  “嗯……”沈默下意识的点点头,起身负手,眯着眼睛沉思起来。若菡也像他方才那样,没有再说话,静静的让他思考。
  过了好一会儿,沈默才站住脚,长长呼出一口浊气道:“我觉着,我们不能再拖下去了,应该提前收网了。”
  “不再等等了么?”若菡轻声道:“粮价明显还会涨,这个月底应该就能涨到二十两。”说着有些惋惜道:“而且我估计,他们八成会把粮价炒到二十五两以上,不然不足以填平被徐家坑得那一下。”不愧是久负盛名的商业天才,她竟然一下猜中了陆家的线。
  她的思维是商业式的,而沈默却更多从政治的角度考虑问题。他轻声道:“我担心,如果再晚点,我们会没法收场。”说着为妻子轻声解释道:“你说过,粮价每上涨一两,到时候那些人就得多损失一百万两,即使现在收网,那些人也得损失上千万两,这下子已经够他们受得了。”便不无忧虑的摸着妻子光滑的脸蛋道:“如果再任由粮价上涨,我看他们全得破产,这并不符合我们的利益。”
  归根结底,这个苏州城还是大户们的苏州城,如果把大户都消灭掉,还叫吗苏州城吗?沈默更担忧的是,如果自己赶紧杀绝,会引起江南士绅的震动,以致朝野的反感,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美好形象毁于一旦……
  这件事到目前为止,他一直扮演苦情角色,江南士绅也好,朝中官员也罢,都对独力对抗海商集团的状元郎,充满了敬意,当然更多的是同情。尤其是那些科道言官,清流大臣们,都在他身上看到了当初朱纨的影子,纷纷上书声援沈默,要求朝廷调集粮草,打击不法,帮他度过这个难关。
  但九大家的势力岂容小觑?虽然他们一方,不能站出来明目张胆的攻击沈默,但终究是占据了上层建筑,压制住声援的声音,双方僵持起来,倒也分不出胜负。
  只是做官做人,都讲究个分寸,倘若是过了,就会招人厌。辣手无情的名声,虽然听起来不算太差,但事是官场上的大忌讳。因为这个官场讲究的是宽仁,是花花轿子众人抬,若是老把人逼的没活路了,自己往往走着走着也就没了路。
  这是沈默两世从政的经验,他愿意照此行事。
  “你是当家的,当然听你的了。”若菡也不问沈默具体的原因,既然他说了要早些发动,那就早些发动吧,便微笑着依偎到他的怀里。
  轻轻揽住妻子柔若无骨的肩头,沈默轻声吩咐道:“从明天起,你吩咐古润东他们,不要再磨磨蹭蹭了,偷偷加快出货的速度。我这就下令戚继光和王用汲,将咱们藏在太湖里的货,开始分批起运苏州!”
  ※※※※
  第二天,运河码头虽然表面上仍是老样子,但购粮的百姓明显感觉到,卖粮的伙计们不再磨蹭,他们买到粮食的速度明显快多了,虽然不明就里,但显然是个好事儿。
  当天下午,经过一天一夜的狂奔,铁柱终于抵达了苏州城西南百里外的太湖之滨,跳上东山码头的一艘快船,行出不到半个时辰,便抵达一座三峰相连的大岛。
  这个景色秀丽的岛,名唤三山岛,原先是有人居住的,但自从闹倭寇后,便搬空回城了,按说应该是杳无人迹才对。
  但铁柱的快船还没靠近小岛,便被一只响箭射中船舷,几艘小艇从芦苇荡中划出来,一群手持弓箭火铳的,穿着杂七杂八,却仍然看上去很齐整的汉子,将他团团围在其中。
  铁柱赶紧一举手中的令旗道:“府尊大人使者,快带我去见你们将军!”
  那些人便收起了武器,变换队形,护着他靠近岛上,从一个戒备森严的葫芦口似的港口进去,便见落日的余晖下,无数艘粮船静静停泊在那里,一眼望不到边……
  小船靠了岸,岸上同样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这些官兵军容十分整齐,肃穆而安静,与大明其它军队的散漫无序形成鲜明对比。
  就连铁柱也被这种气氛所感染,不由挺起胸膛,昂首阔步跟着引路的人走了过去。
  在一座港口边的小屋子里,他见到了久违的王用汲,更加久违的戚继光,并将沈默的命令传达给两位大人。
  戚继光看完命令,递给王用汲道:“润莲兄,你一个多月来的辛苦奔波,今日终于要派上用场了,这第一波的二十船粮食,就由你来押运吧。”
  一个多月不见,王用汲面容消瘦了很多,但精神健旺,儒雅的脸上满是兴奋之色道:“戚将军客气了,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若没有您的部下和漕帮,咱们怎么也不会干的这么漂亮!”
  戚继光笑道:“不过归根结底,还是府尊大人有本事啊!”说着一脸叹服道:“面子大,关系深,路子广,谁能钳制的住?”
  “是呀,有道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王用汲深有感触的点头道:“此言不虚啊。”
  外面的码头里,共有一百艘粮船,三十万石粮食!
  其中有沈默的师叔,绍兴知府唐顺之,支持的五万石;那位惺惺相惜的台州知府谭纶,支持的三万石粮食,这些粮食确实是被浙江巡抚阮鹗扣下了。但沈默写一封亲笔信,请他的同年加下属嘉定知县阮自嵩,带过去向阮鹗求情。
  阮自嵩是阮鹗的亲侄子,见到他自然毫无困难,将沈默的信交给阮鹗过目。信上没有任何托请,只是备述嘉靖三十四年秋闱,阮中丞……当时还是提学副使,担任浙江主考官,点中绍兴五魁,让他们七子共同登科,才有了后来七人金榜题名,琼林社天下闻名的佳话。
  看到这封文采洋溢,气息清新的来信,阮鹗一下子从沙场与政坛的昏天黑地中摆脱出来,他这才意识到,沈默虽然跟胡宗宪关系不错,但更是自己亲笔点中的解元!换言之,大三元中第一元,就是自己给他的!这种关系可非同小可啊!
  “沈默在你那帮同年中,是个什么地位?”阮鹗问道。
  “这个个人少年老成,讲义气,重情义。”阮自嵩道:“不光那帮绍兴的,连我们都很服他。”
  “你说……”听了侄子的话,阮鹗又问道:“如果我和胡宗宪起了冲突,他会帮谁呢?”
  阮自嵩笑道:“若是您帮他这次,那还用问么?”
  “呵呵……”阮鹗突然发现,自己是当局者迷,不由展演笑道:“你说的不错,既然如此,我就把那八万石粮食还给他吧。”说着又大笔一挥道:“好人做到底,再给他两万石,凑个整数吧!”
  阮自嵩笑道:“我替拙言谢谢大伯了。”
  “少客套!”阮鹗挥挥手道:“即刻发运吧!”
  “拙言还嘱咐我。”阮自嵩道:“如果您要是给的话,希望能以拨付俞家军军粮的名义,从水路送到太湖去。”俞大猷的水军正在太湖休整,这倒是个好理由。
  “这个没问题,本来就是都在船上的。”阮鹗说完笑道:“看来你那位贵同年,是想狠狠他们摆一道啊。”说着沉声道:“他也不怕我不答应,给他告了密?”
  阮自嵩呵呵笑道:“侄子可是打了保票的,您老可不能害我。”
  “你个臭小子啊……”阮鹗不禁失笑道。
  第四一一章
甩卖啦,吐血了……
  十万石‘军粮’以外,还有胡宗宪支援的十船三万石,以及沈默请马五爷,发动全帮,在江浙一带购进的十七万石粮食……
  话说当日在徐府,沈默起初是真想高价买粮来着,但陆绩那个男不男女不女的,将粮价抬到二十两一石后,他就改主意了……有这个钱,干嘛不去市面上收购呢?现在各地一石粮食的价格,也就是七八两银,为什么要当这个冤大头呢?
  所以他后面的叫价,纯属哄抬物价,结果让陆绩欲哭无泪的吞下一枚苦果,用二十九两银子一石的价格,包圆了徐家的粮食。
  当然沈默知道,对方既然下了血本,就肯定会严防死守,不让自己在别处买到粮食,就算能买到,也不让自己运回苏州去……想来以九大家的实力,做到这一点还是没问题的。
  但沈默之所以敢这么想,是因为他记得漕帮龙三老爷说过一句话——‘我漕帮兄弟上万,船只过千,可以同时将二十万石粮食,在粮价下降以前,运到江浙各府!’当时那老头顾盼自雄的样子,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
  既然可以抢在降价前,把粮食卖到各地,就一定可以在各地接到通知前,从各地将粮食买回来!就因为有了这个推断,他才果断放弃了徐家的粮食,当即找到马五爷,请他想办法代购粮草。
  本以为是个很艰巨的事情,却没想到马五爷一口答应,原来这时候的漕帮,虽然彼此间互不隶属,但毕竟一气连枝,同进共退,相互间还有信鸽往来,有什么事儿一声招呼,便会竭诚相助。
  沈默一听,登时大喜过望,将二百万两的银票尽数交付,请他代为购买。
  马五爷也不跟他客套,甚至连收据都没有打,就像他不要沈默签约书一样,江湖人讲的就是一个信义,信得过才跟你义气,信不过连给我都别给我。
  接下沈默的差事,马五请各地漕帮弟兄,往嘉兴、湖州、甚至徽州、应天等地买粮,用两天时间,从六府三十余个县里,买下来二十万石粮草,当然按照道上‘十一抽水’的规矩,其中十分之一就算是辛苦钱,被各地漕帮留下了。
  钱款全部由各地漕帮垫付,他则在随后一个月里,揣着银票,一家家的登门致谢偿还,当然还有一些别的勾当,这里暂且不提。
  当然为免打草惊蛇,这些粮草还不能运到苏州去,便从四面八方、七扭八拐进入太湖。今天一艘,明日两艘,陆陆续续,用了足足半个月时间,最后才汇集到三山岛上。马五爷亲自清点无误,交付给了早一步抵达的王用汲和戚继光。
  王用汲按照沈默的意思,要给松江漕帮三万石作为酬谢,但马五爷执意不肯收,最后推让不过,才带了一万石回去。
  二十万石粮食,在三山岛的避风码头里,静静呆了七八天,为了包围安全并掩人耳目,戚继光的军队化装成俞家军,在这一带水域操练……虽然真正的俞家军,已经离开好一阵子了,但地方上的官民不了解情况,还以为是俞家军没走干净呢,压根就没往别处想。
  ※※※※
  现在终于等到命令,两人一合计,便由王用汲带队,二十艘粮船,十艘兵船,打俞家军的旗号,入夜出发,戚继光则继续在三山岛看守余粮。
  船队在夜色中,出瓜泾口,上吴淞江,一路顺风顺水,天亮时过江南运河,中午抵达吴江县境内,果然遇到了河上的关卡。
  设卡的官员是吴江刘巡检,他接到上峰的命令,严格盘查吴淞江,不许一粒粮食运到苏州去。这个工作很不错,虽然风吹日晒,但‘兢兢业业’干了半个月,收成要比一年前还肥,所以巡检大人从来不迟到也不早退。
  这天正在关卡上烤鸡,就看到长长的船队开过来,刘巡检一看来了大买卖,便拎着烤鸡出去,吆喝着手下的民夫设卡,准备狠狠捞一票。
  但当那船队近了,他又忙不迭命人开关放行,连个屁也不敢放,就把插着大明军旗和俞大猷的苏松总兵旗的船队放行了。
  没办法,点子太硬,要是敢咬的话,肯定磕掉一嘴牙。气得巡检大人狠狠咬一口烧鸡,跳脚道:“去,通知太尊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4/10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