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精校)第3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1/1087

  “咱们收拾收拾跑路吧。”沈默坐在那里,咕嘟嘟灌了一肚子凉水道。
  “跑路?”若菡吃惊道。
  “是啊,弟妹,”徐渭苦着脸道:“我把你们害惨了,为今之计,还是赶紧跑掉吧,躲得越远越好,最好能出海,去南洋那边吧。”
  “到底发生什么事儿了?”若菡被吓得手脚冰凉,颤声追问道。
  “今天陛下赐我一柄黄玉如意。”沈默低头道。
  “然后被我失手打碎了。”徐渭也低头道:“当时我们正在车上把玩那如意,突然一个疯丫头从斜刺里杀出来,惊了拉车的马,那马一个猛窜,就把我俩给闪倒了。然后也不知怎么地,就把那如意摔成三段了。”
  若菡一下子呆住了,难以置信道:“不是开玩笑吧,你们又不是阿吉和十分,怎能干出这种……不着调的事儿呢?”
  “谁知道呢?简直是鬼使神差,”徐渭唉声叹气道:“就算重复一百遍,也不可能把它打碎了。”
  “但现在你已经把它打碎了,”沈默一想就生气道:“再没有第二件可以让你打了。”
  “我去自首吧,”徐渭起身道:“如意是我打碎的,与你无关。”
  “你想害死我啊!”沈默一把拉住他道:“这事儿本来谁都不知道,你非要弄得尽人皆知啊?东西是赐给我的,你能把责任全揽过去?”
  “哎,”徐渭一屁股坐下道:“那怎么办?咱们能一直瞒下去吗?”
  “这事儿当然不能声张,”沈默摇摇头道:“能瞒多久瞒多久吧。”
  “可要是别人要来看呢?”徐渭问道。
  “你想办法,帮我推掉。”沈默白他一眼道:“不管你用什么理由,总之要把一切看客拒之门外,还不能太过分。”
  徐渭自知理亏,闷闷点头道:“我尽力而为吧。”
  沈默又看看还在愣神的若菡,轻声道:“能不能想办法,再找跟一模一样的?”
  若菡这才回过神来,伸手道:“拿来给我看看。”
  徐渭便从怀里。掏出那三截如意,一股脑递给沈默,沈默又转给妻子,若菡拿过来仔细端详片刻,轻声道:“这玉如意的工艺虽精湛,但毕竟线条简单,却也能找到匠人打造,只是这黄玉色泽纯正,是最名贵的一种玉材,材料极其难得,又是这么大一块,恐怕是可遇不可求的。”
  “用钱砸呢?”沈默道:“豁出去了,就是上百万两,我也认了。”
  “不是说了,可遇不可求吗?”若菡叹口气道:“这种东西太罕见了,恐怕拿钱也买不到第二件了。”
  “那我们只有跑路了。”沈默叹口气道:“准备准备,见事不好就赶紧开溜吧。”
  “啊……”徐渭大张着嘴巴道:“你不是开玩笑吧?”
  “当然是开玩笑,”沈默郁闷的哼一声道:“走一步看一步吧,你帮我拦着看客,若菡让咱们的人拼命找找,不惜一切代价,能找到最好,找不到的话……咱们再另想办法。”他也确实是没咒念了,怎么来到京城就这么不顺呢?难道以往的好运气用完了乎?
  他正在懊恼,却听若菡轻声道:“其实,也可以蒙混一阵子的。”
  “怎么蒙混?”两人齐声问道。
  “你们看,”只见若菡将三截如意拼到一起道:“把三段拼起来,就是个完整的如意了。”
  “那是当然啦……”徐渭苦着脸道:“我说弟妹啊,这本就是一柄如意断成的三段啊。可咱总不能这样拼吧拼吧,就给人家看吧?”
  “为什么不能这样给人看?”若菡道:“这是什么东西,钦赐的黄玉如意,自然无比珍贵、可远观不可亵玩啦。”
  “对呀”沈默一下子恍然道:“咱们不能就这么搁着吧?得弄个宝石雕花的檀木座吧?铺上天鹅绒、系上红丝带吧?有这些东西打掩护,就算用金箔把如意接起来,也没人能看出破绽。”
  “若是他们非要凑近了看呢?”徐渭问道。
  “无妨,”若菡为丈夫帮腔道:“我们可以打造个透明的水晶匣子,再上上锁,小心保管、无可厚非吧?”
  “那倒是,”徐渭点点头道:“如此一来,谁也不好说打开瞧瞧,咱们就更好蒙混过关了。”
  “好吧,也只有先这样了。”沈默点点头,最后拍板道。
  ※※※※
  京城这地方,消息传得那是相当快。不一日,陛下将那柄黄玉如意赏了司经洗马沈默的事情,便已经传遍了全城,立刻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所在。
  严府中,严嵩问严世蕃道:“你说陛下把那东西给沈默,是个什么意思?”
  严世蕃向来自信满满,这下却不由踌躇道:“不好说,实在是不好说,那东西的意义。皇帝不可能不知道,却将其赏给了那小子,实在是说不通。”说着对父亲道:“我看,还是先派个人,去他家看看,到底是不是那柄如意再说,可别咱们在这想破头,最后发现根本不是就成笑话了。”
  严嵩颔首道:“这话老成持重,就让胡植去吧,他面圣的次数多,定是见过那东西的。”
  “当然听父亲的。”严世蕃笑道。便让人传话给胡植,请他方便的时候过来一趟。
  而此时的徐府中,也进行着一场对话,一脸热切的张居正对徐阶道:“老师,您看到了吧,这就是陛下对拙言的认可,都把那么珍贵的玉如意赏给他了,您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说着加重语气道:“有了他的帮助,我们的倒严大业就更有把握了!”
  徐阶沉吟道:“沈默这个人,虽然对我很客气,但与严党中人同样是暧昧不清……”言外之意,都搞不清他的立场,这种人怎么用?
  张居正知道老师说的,是沈默与胡宗宪的关系……在朝中大臣看来,这两人狼狈朋比,焦不离孟,所以徐阶有这方面顾虑也是正常。但张居正不同意老师的偏见,他辩解道:“朝堂是朝堂,东南是东南,虽然都是大明的一部分,但各有各的主要任务——在朝堂上,主要矛盾就是铲除严党这颗大毒瘤,所以大家得亮明立场,白就是白、黑就是黑,泾渭分明的斗一场;但东南,主要任务是抗倭,为了抗击倭寇,不管是白是黑,都必须携起手,同心协力,若是谁还秉持着门户之见,那肯定不是真心的爱国为民。”
  徐阶闻言缓缓道:“你说的也有些道理,不如这样,你替我去探探口风,看看他愿意跟我们一路不?”
  “遵命。”张居正面色一喜道:“我正好借着赏鉴玉如意的机会,去他家里一趟。”
  “如此甚好,”徐阶颔首道:“只是记住一点。不管他何去何从,我们都应该从容处之。”
  “学生晓得。”张居正正色道,他已经今非昔比,知道适可而止了。
  ※※※※
  因为事不关己,所以严嵩与徐阶对那玉如意的兴趣,仅仅停留在探究的地步;但对于某人人说,可就是关心则乱,小鹿乱撞了。
  比如说景王,甚至是裕王……
  第五零四章
瓦全(下)
  西长安街处处王侯府邸,其中规制最高的,却不是严阁老家、更不是徐阁老、甚至不是陆太保家,而是裕王府和景王府两座亲王府邸。
  裕王和景王,也是嘉靖帝在世的唯二两个儿子。因为嘉靖帝的皇位是拣来的,所以他十分渴望有个儿子,但因为身子骨比较弱,一直没捣鼓出儿子来。为此没少服仙丹、练洞玄子、祷告上天,后来在龙虎山道士邵元杰的帮助下,在嘉靖十三年八月,有了第一个儿子朱载基。
  什么叫载基?承载国家基业的意思,这个名字除了太子那是谁也承担不起的,可见嘉靖对这个皇长子的喜爱,惜乎小娃娃没有皇帝命,仅二月便夭折。
  嘉靖帝陷入巨大的悲痛,问卜苍天,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继承者……有正德老兄的前车之鉴,相信他的这种感情是强烈而真实的。
  此时,嘉靖朝的两大天师之一,邵元杰的继任者陶仲文,提出了一条臭名昭著的谶语‘二龙不相见’——皇帝是天子真龙,而太子则是潜龙……虽然潜在那。但早晚是要接真龙班的,所以皇帝与太子天生犯冲,最好不要见面,否则不是真龙克死潜龙,就是潜龙克死真龙,反正总有一个会倒霉。
  聪明绝顶的嘉靖皇帝,迷信起来却比愚昧的村妇有一拼,听到算卦一向很准的陶真人这么说,登时便害怕了,于是两年之后,他接连有了三个儿子,朱载壑、朱载垕、朱载圳时,欣喜之余,想起那条‘二龙不相见’的谶语,他决定没事儿不见这仨苦命的娃娃,而且也不封太子……虽然冷酷了点,但毕竟还是他和儿子的命重要。
  大臣们不知道皇帝的苦衷,只知道早立储君才是根本国策,尤其是道君皇帝酷爱修炼,长期服用各种仙丹……从秦始皇开始,历代皇帝中的长生爱好者,用一次次中道崩殂,证明了这项爱好的风险之高。
  因此大臣们无分派别,在这件事上都立场一致,纷纷上书要求嘉靖早立储君,奏疏雪片般的飞来,御书房那宽大的案台都盛不下。
  实事求是的说。嘉靖一开始对‘二龙不相见’还是有些将信将疑,虽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在太子的问题上开始出现一些反常的避讳,但对自己能有太子可立,还是深感欣慰的,毕竟他的正德堂兄,就是因为没有儿子,才把皇位留给自己的。
  所以在一番扯皮之后,他最终还是封二皇子朱载壑为太子,并在在十四岁出阁讲学……太子出阁,其实就是太子的成年礼,老百姓家的孩子行冠礼,还有一套仪式呢,更何况为天下礼仪表率的皇家?
  所以嘉靖按规矩主持了太子的出阁大礼,避无可避的与久违的儿子见了一面,还说了几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类的鼓励话,然后太子朱载壑便病倒了,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
  嘉靖帝事后一次次地想起陶仲文的话,悔恨之余,写个条子给陶仲文道:‘早从卿劝。岂便有此!’自此不问苍生问鬼神,终于彻底迷信了……他已经死了两个儿子,还剩下两个,这让嘉靖不敢再做任何冒险的事情,无论是为了儿子,还是为了他自己,总之,他要采取一切尽可能的措施,来避免和这个两个皇子见面与接触,更不会让他们其中一个做储君。已经神道了的嘉靖帝,是不会再允许出现一条龙的。
  于是,无辜的裕王和景王,遭到了长期的冷漠对待,就像爹不是他们的亲爹,奶奶也不是亲奶奶一样……生活上无人问津、上学也没人管、甚至结婚这种大事,嘉靖都不闻不问,能拖一天是一天,直到把两个儿子靠成大龄青年,再不结婚就要耽误第三代继承人了,才勉强让礼部,给他们在‘京里小户人家’,则良淑者婚配。
  要知道,在他们那个年龄,就连沈默这种自认晚婚的,都成了三个儿子的爹……
  不仅如此,两个儿子想见自己老子一面,比朱棣想抓建文帝还难,即便是见了面,他也少有言语。仿佛唯恐儿子们跟他开口借钱似的。
  ※※※※
  相较而言,景王的情况要好些,因为母亲靖妃卢娘娘十分得宠,在皇帝面前说得上话,有枕边风吹着,景王的府邸、课业、婚姻各方面,都还能像个亲王的样子,比母亲备受冷落的裕王殿下,要强之百倍。
  幸又不幸的裕王朱载垕,便经年累月的过着一种悲惨、压抑、郁闷、拮据、孤独的生活,娶了一个小地主的女儿,彼此还没有共同语言。他在西长安街的府邸,从外面看上去,高大恢弘,规制森严,一派天家子弟的高贵华丽,完全不给他爹丢脸。
  可要是进去看看呢?就会震惊的说不出话来,除了正殿还算敞亮之外,其余的百多间房舍无不低矮逼仄,用料简陋,许多房间的门窗,甚至用的是寻常人家的木料,在上面刷一层黑漆。尽量营造点肃穆的感觉。
  走进里面,同样是让人瞠目结舌,内里的摆设极为简朴……或者说是寒酸,家具桌椅一律用枣木,若不是大量的盆栽植物,和只有亲王才能用的明黄纱绡妆点,真会让人以为,这是误入寻常百姓家了。
  说句落寒碜的,就连一般的富户家里,也要比这阔气的多。
  但这确实是大明亲王,当今皇上的最长子。法理上的皇位第一继承人,裕王朱载垕的唯一王宫。
  其实原先也没这么寒碜,当初裕王出宫开府,嘉靖赐给他的这座宅邸,乃是他爷爷兴献帝未就藩时的府邸,虽然年久失修,但从内到外气度辉煌、总能让人感受到皇家的富贵。无奈数年前一场大火,将裕王府烧成白地,待重建时又赶上国家经济紧张,户部实在拿不出银子,满打满算拨给他五万两银子修王府。
  要修的是亲王府邸,那是有极高规格的,这点钱哪够用的?工部表示这点钱干不了,户部说多一个子都没有,双方吵得不可开交,迟迟都没有动工。
  还是苦等新居的裕王殿下仁厚,请人给两部的堂官传话,说先用这个钱把门脸修修,再把大殿建起来,其余的地方可以等以后有钱了再说。
  两部的尚书心说:‘早就等着您这一句了!’便将裕王府修成了现在这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鬼样子。
  裕王起初还安心等着,后来听说朝廷在江南开埠,挣了很多钱,便请人去户部说和,看看能不能不把下一阶段工程款给拨了,可户部回话说,朝廷这十几年欠下的窟窿太大了,市舶司那点收入,用来还债还不够,根本没钱干别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1/10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