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精校)第5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3/1087

  “西苑中宫室多得是。”严嵩想一想,道:“皇上可以选个中意的先住着。”
  嘉靖不置可否,又问徐阶道:“徐阁老如何看?”
  徐阶察言观色,已经知道皇帝对这个方案不感冒了,便缓缓道:“事出突然,别处都没有准备,当下也只能照严阁的说法办了。”顿一顿,又道:“不过吾皇节俭,西苑中除了的玉熙宫外,别处的宫室都没有翻修,建筑古旧,规模狭隘,怎能当做君王的寝宫?所以为臣以为,权宜尚可,但不能久居。”
  “唔,朕也是这个意思。”见徐阶能说到自己心坎上嘉靖十分高兴。
  那边的严嵩也听明白了,对皇帝道:“臣也是这个意思。”
  见他还算上道,嘉靖的表情稍稍缓和,道:“既然偏殿不能久居,那朕该去哪里久居呢?”
  老严嵩看一眼徐阶,心说你倒是说话呀?谁知徐阶存心看他出丑,在那里眼观鼻鼻观心,仿佛没事儿人一样,严嵩只好硬着头皮琢磨起来,想啊想,还真让他想出个主意来,便道:“皇上,自嘉靖三十六年大火后,朝廷每年都投入大笔的银子,重修大内禁中,臣听闻今日已基本完工,向来也是天意让皇上归位,才降下这场大火。”心说如此一来,皇上就能恢复朝仪、视理朝政了,群臣也不会再说我只知道一味媚上,不知道为国家着想了。
  但说完之后,他偷瞧嘉靖的面色,却看皇帝脸上不禁没有释然的表情,反而还一脸要吃人的样子。
  饶是他年老神衰、思维迟钝,也猛然想起皇帝为什么从大内搬出来了,自从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宫变,皇帝差点被一群宫女谋杀后,就对大内充满了恐惧和抵触,一提起大内就心惊胆战,除了每年过年不得不回去参加典礼、祭祀祖宗外,是绝对不踏足大内半步的。
  现在严嵩竟然建议皇帝回大内,正是触犯了嘉靖的大忌讳,皇帝怎会给他好脸?
  ※※※※
  一见皇帝生气,严嵩登时慌了神,想了想,赶紧改口道:“如果皇上不想重回大内,那么南宫刚刚修整完毕,也可以作为陛下的寝宫……”此言一出,天雷滚滚,让在场众人全都傻了眼,心说严大人今天是怎么了,咋雷死人不偿命呢?
  如果说大内是嘉靖一个人的忌讳的话,那南宫就是大明朝所有皇帝的忌讳,因为当年土木堡之变后,英宗皇帝被也先俘虏,为了抗击侵略,维护朝廷大统,明朝官员便拥立英宗的弟弟登基为帝,是为景泰帝。后来也先见手里的皇帝过期作废,知道留着英宗没用了,心中十分生气。为了恶心明廷,他便将英宗放了回来。
  但景帝当皇帝正过瘾呢,岂能把皇位拱手让出?于是将过期皇帝明英宗,软禁在重华宫,也就是南宫中,因此在嘉靖看来,南宫乃是‘逊位受锢之所’,大大的不吉利。现在你严嵩竟然想把朕发落到那里去,难道想要朕被软禁起来退位吗?
  对这段掌故,哪怕是黄锦陈洪这样的太监都心知肚明,而向来以讨好皇帝为己任的严阁老,竟想让皇帝搬去那鬼地方,实在不知是吃错什么药了。都吓得低下头,唯恐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果然,嘉靖发火了,他把因为宫殿被烧而产生的郁闷,一股脑倾泻到严嵩头上,甚至用村骂诅咒严阁老的直系女性亲属,严嵩侍奉皇帝三十年,还第一次获得此等殊荣。
  看到严阁老被骂的狗血喷头,一直冷眼旁观的徐阶意识到,那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出现了!尽管他知道,自己的提议会劳民伤财,而严嵩提议皇帝凑合,不管动机如何,客观上都会节省财力物力,跟其相比,此刻的自己更像奸臣。但徐阶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只知道自己为击败这个人,已经等了足足十五年,如今机会终于出现,绝对不能放过了。
  不论对错,只问输赢!
  想到这,他深吸一口带着烟火味的空气,仿佛闻到战场的气息,便向前一步,拱手沉声道:“皇上息怒,臣有话要说。”
  “讲!”嘉靖也骂累了,坐在椅子上喘粗气,显然气得不轻。
  徐阶便用他一贯的语调,缓缓道:“有道是主忧臣辱,如果君父连住都住不安生,那做臣子的真是无地自容了。臣觉着偏殿狭窄古旧、大内、南宫各有凶兆,都不是皇上宜居之所。”
  “那你说朕去哪里住?”嘉靖面和缓和道:“就算睡大街,朕也不会去大内和南宫的!”
  “是。”徐阶轻声道:“微臣前几天刚做过估算,发现按照工部采买原料的耗资,所采购的木石材料,在建成三大殿后,必然还剩下三成左右,足以重修玉熙宫;而且上万工匠尚未解散,可命令他们转建玉熙宫,最多三个月即可完成。”
  一听说这么快就能完工,而且不用再行采买石料,嘉靖一下子开心起来,亲昵的拍着徐阶的肩膀道:“子升啊,你真是朕的管仲啊。”
  子生是徐阶的字,徐阶受宠若惊道:“为臣惶恐……”
  嘉靖兴高采烈道:“黄锦,拟旨。”
  黄锦赶紧搬来个小桌子,铺上空白圣旨,凝神等着皇帝下令。便听嘉靖道:“大学士徐阶忠诚勤愍,果敢能决,朕心甚慰,特进为少师兼少傅,赐穿蟒袍!”
  听了皇帝的话,黄锦很快翻译成辞藻华丽的骈文,变成一道圣旨,给嘉靖看过后用印,便算是赏赐生效了。
  徐阶受宠若惊,感激的叩首不已,谁知让他高兴的还在后面,又听皇帝闻言道:“你的长子在京里做官吧?”
  “蒙皇上恩典,犬子荫得官职,在太常寺做事。”徐阶恭声道。
  “嗯,多大了?”嘉靖问道。
  “三十七。”徐阶轻声道。
  “唔,可以了,能独当一面了。”嘉靖又下诏道:“着徐璠为太常少卿兼工部主事,全权负责寝宫重修事宜,钦此。”这摆明了是给徐家的福利。
  “皇上,万万使不得。”徐阶连忙道:“犬子一不是科举正途出身、二没担纲过什么工程,岂敢贸然担当此等大任?”
  “唉,没有谁是生来就会的嘛。”嘉靖看一眼严嵩道:“严阁老的公子也不是征途出身,不也做到二品大员?你的儿子怎么就不能出来做事呢?”说着笑笑道:“再说了,他有什么不懂的,还有你帮着照应呢,难道还会出什么漏子不成?”
  徐阶这才‘勉强’应下。
  这君臣相得的一幕,却使被抛在一边的严彻底恐惧了,他终于意识到,不管自己有多不情愿,大明朝内阁首辅,新陈代谢的时刻,终于还是到了……
  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的旧人哭?他终于体会到了嘉靖皇帝的现实,自己老朽了、无用了、便把自己一脚踢开了。一时间,老严嵩的心中充满了酸涩,身上的力气也仿佛被抽空,竟一下子瘫软在地上。
  边上人赶紧把他扶住,嘉靖看一眼失魂落魄的老严嵩,心有不忍道:“阁老操劳日多,快把他送回去吧。”
  第六三四章
菜鸟初养成
  就在嘉靖帝寝宫走水的第三天,袁炜的命题文章《濮议》新鲜出炉了,要说大明一支笔的名头,那绝对不是盖的,一篇文章写得花团锦簇不说,还考据严实,逻辑缜密,让反对者没法挑出毛病来。
  他重点描述了王珪,从最早坚持认为英宗应称濮王为‘皇伯’,到后来转而同意改称‘皇考’之间的心路历程。认为王珪后来的幡然悔悟,才使濮议之争尘埃落下。
  然后又总结王珪的一生,说他以文辞才学进用,文章繁富瑰丽,自成一家,朝廷重大典策,大多出自他的手笔,士林都很称赞他,两制更是以其马首是瞻,但柄国十五年竟毫无建树,还落了个‘三旨相公’的名头。
  所以袁炜得出结论,作为对生平客观评价的谥号,《谥法》记曰:尊贤贵义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贤让善曰恭。可见恭乃一华贵却平庸的字眼。却正好定义王珪的一生。
  但作为王珪政治生涯中,最为重要和波折的一笔,濮议之争不可能不被考量其中,那么他与皇帝持对立观点,为什么会被称为‘恭’呢?难道是‘持事坚固曰恭’?显然不是,因为濮议之争之所以平息,是因英宗对王珪许以宰执地位,使他改变了态度,转而支持英宗认爹。为了个人的政治利益,却置于道义是非于不顾的王相公,如果不是反讽的话,就只有‘既过能改曰恭’可以解释了。
  最后言明主旨道:“既然宋代官员都认为王珪‘既过能改’了,那不过的一方自然是韩琦、司马光,以及宋英宗陛下了,所以宋英宗当年的作法是正确的!”文章到此戛然而止,但言外之意昭然若揭——那就是,既然宋英宗追封生父皇考是正确的,那当今圣上敬法先贤,也就无可非议!
  这篇迟来二十年的文章,给嘉靖皇帝带来莫大的心理安慰,也彻底封死了将来有人想要再翻案的可能。嘉靖自然龙颜大悦,命人将其悬挂在暂住的紫光阁中,并明发天下,令百官讨论后上疏畅言。
  作为奖赏,嘉靖授意徐阶,开始运作袁炜入阁一事。一时间朝野侧目,袁部堂如旭日东升。朝野对袁炜的风评却不好。其实他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儿,不过是别人看他靠着几篇马屁文章,竟能位列相辅,心理不平衡罢了。便有人借他的《濮议》,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文恭公’,讽刺他靠写文章、拍马屁上位。
  那给他起绰号之人,十分的不地道,因为‘文恭公’的谐音是‘文公公’,十分的侮辱人。
  但袁炜心情大好,倒能坦然处之,自我安慰道,不遭人妒是庸才,君不见内阁两相都有外号吗?严嵩外号‘道童宰相’、徐阶外号‘甘草国老’,也没见谁敢不给他俩面子。
  ※※※※
  当然袁炜很明白,越是这种时候,就越得勤恳做事、低调做人,于是亲自到庶常馆中,主持本届的庶吉士考试。他是本届会试的主考,也就是所有考生的座师,这样做也有视察自留地的意图。
  果然,新科进士们对这位炙手可热的未来宰相。表现出了极大的敬意,那真是目含秋水眉带笑,唯恐让座师觉着自己不够虔诚,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但我欲将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袁炜堂堂二品尚书,预备阁老,哪能像沈默那样没有架子?事实上,也不只是袁炜,几乎所有的高级官员,都不会在意这些新科进士。
  还别委屈,你觉着自个已经是大官人了,人家就该捧着你,敬着你?做梦去吧,放眼看看北京城,数千名官员哪个不是进士出身?大多数新科进士都会被分到外地去,一辈子都不返京,终生再不相见,人家大人们怎会在你身上浪费感情?
  哪怕你考上庶吉士,成为进士中的精英,几年后也就是一名普通的翰林官,很可能清闲一辈子到退休,只有抓住机遇的,才能一跃而起,经历无数的勾心斗角、生死考验,如果没有被杀头、流放、贬官的话,才有可能变成朝中大员,到那时候才真正有资格跟大员们相交。
  归根结底,在大多是人看来。实力对等才有交往的可能,像沈默那样折节下交的人,往往被看为有失体统,只不过因为他还年青,所以大家都不觉着别扭,也就没人参他罢了。
  但像袁炜这样成熟老派的中年官员,是绝对不会对新进士子们假以辞色的,他只是对众人淡淡的笑笑,便在渐渐平息的嘈杂声中,以从容的官步走到台前,温言勉励众进士好生考试,争取选进庶吉士……事实上谁都知道,选庶吉士是看殿试成绩的。如果不是文采特别出众的,名次靠后的很难被选进庶常馆……毕竟殿试的名次是皇帝钦定,谁敢轻易推翻?
  但过场还是要走的,袁炜说一段套话,便宣布考试开始,礼部官员们散发试卷,而新科进士们不明就里,都还紧张兮兮……这届选四十名庶吉士,殿试没进去前四十的,还憋着劲儿想要挤上去;而进了前四十的,还怕被后面人挤下去。哪个也不敢小瞧这考试。
  看考生们开始答卷,袁炜便从容走出了考场,到了天井里,随同他前来视察的官员小声道:“大人,您看是不是待会儿对那些举子热情些?早建立感情早受益嘛。”
  “就凭这些新嫩,也能给老夫遮荫?”袁炜面色平淡道:“现在跟这些人多说,纯属浪费感情,还是等等吧,等庶吉士开始上课了,有的是时间跟他们热乎。”翰林学士负责庶吉士的教学安排,但礼部尚书兼任翰林学士。他觉着反正是自己的自留地,还是等着长出好苗子来再施肥不晚。
  但边上人小声提醒道:“听说这届的状元和榜眼,都是沈默的学生,而那个探花则是他的同乡,大人您还是早下手为好,以免自己的地里长出别人的庄稼。”
  一听沈默的名字,袁炜满不在乎的表情消失了,叹口气道:“唉,老夫被他摆了一道啊。”当初沈默找到他,请求押后对徐时行的调查,当时袁炜碍于有把柄在他手里,也没仔细想就答应了,谁知就是那个徐时行,竟然蟾宫折桂,中了本届的状元!每每想到此,袁炜就有被人偷了桃子的感觉,心中十分不爽,吩咐左右道:“请本届一甲三人,并二甲头三名,到老夫家中做客。”
  左右应下,将命令传下去。很快,徐时行、王锡爵等人便收到了请柬。
  “去还是不去?”王锡爵举着请柬问徐时行道。
  “不去。”徐时行坚决摇头道:“反正我是不去的。”
  “去吃顿饭又何妨?”王锡爵道:“我倒觉着可以去。”
  “老师已经说过,不要跟袁炜走的太近。”徐时行道:“咱们现在什么都不懂,还是听老师的保险。”
  “这回别听了,该去还得去。”房门被推开,沈默出现在他俩面前道,自从殿试之后,他俩便搬出会馆,暂住在沈默家前院的客房中。
  两人赶紧起身行礼,口称老师。
  沈默笑着点点头,示意他俩坐下道:“还是去吧,不然以袁炜那个小心眼,难免会记恨我的。”
  “老师还怕他吗?”王锡爵笑道。
  “怕是不怕,但目前这个状况,不能节外生枝。”沈默笑笑道:“今日京城可能有大变,你们要仔细看着,能学到不少东西。”
  “什么事儿?”两只初入江湖的菜鸟。兴致勃勃道。
  “呵呵,”沈默笑道:“我倒要考考你们。”
  两人知道这是老师在指点他们成长了,都低头寻思起来,过一会儿,王锡爵道:“是不是跟玉熙宫走水有关?”
  “当然有关。”沈默笑道:“继续说下去。”
  “听说严阁老让皇上回大内、去南宫,惹得皇上很不高兴。”王锡爵道:“而徐阁老则提出,用修建三大殿的余料重建玉熙宫,还说‘计月可成’,让皇上龙颜大悦,还把工程交给了徐阁老的公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3/10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