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精校)第5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8/1087

  徐阶赶忙双手接过,也不打开,便朝宫里磕了个头,捧着离开了圣寿宫。
  第七二四章
元亨利贞(上)
  沈默在首辅值房中,翻看着各省呈奏上来的奏章,这还是他第一次站在帝国治理者的高度上,俯瞰大明的全景,几乎是本本叫苦连天,仿佛都是十万火急的大事件,哪一件不解决都有山河变色的危险,可全解决的话,朝廷又没这个能力,到底如何把这些事情分出轻重缓急,可把沈默给愁坏了,这才明白徐阶那些话的意思。
  ‘如果犹豫不决是一种美德……’沈默不禁自嘲道:“那就让我继续美下去吧。”于是他稳下神来,专心读那些奏章,等徐阶回来时,一个字都没拟。
  对这个结果徐阶并不意外,微笑问他道:“为何这么长时间,一个字都没批?”
  “学生不敢……”沈默嘴角挂起一丝苦笑,道:“恐怕不跟着老师学习个三五年,学生是不敢烹这锅小鲜的。”
  “没批好啊,”徐阶笑笑道:“你要是贸贸然就动手,老夫反而会怀疑自己的眼光……”说着敛起笑容道:“这个不急,以后慢慢学。先来帮我参详下这个。”便将袖中的纸片掏出来,轻轻搁在桌上。
  “这是……”沈默轻声问一句,他看到那纸片上有三道横杠,像是‘三’,又长短一样。
  徐阶缓缓道:“我方才去求见,但皇上没见我,只把这个递出来了。”停一下,他又道:“据说皇上卜卦来着。”
  沈默马上明白这三根横杠是什么了——正是卦象中的三根阳爻,不由轻声道:“乾卦。”
  “嗯,”徐阶点点头道:“你觉着……皇上会是个什么意思?”
  “乾卦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沈默沉吟片刻,轻声道:“皇上的意思应该不差。”
  “呵呵……”徐阶意义不明的笑笑,轻点一下那卦象道:“乾,元亨利贞。你说这个贞字是不是指胡宗宪?”胡宗宪字汝贞,显然在回来的路上,徐阶已经反复琢磨过,且有所得了。
  沈默心说,您老这辈子琢磨圣意,都快走火入魔了,怎么比我还爱猜谜呢?但他也乐得徐阶望这方向想,便顺着说道:“老师这一说,学生倒有些茅塞顿开了……您看,元指天;亨指通达;利指有利,意思是不是说,天意有利于胡宗宪呢?”
  徐阶一点不觉着沈默在瞎掰,因为这套路十分符合皇帝的思维方式。至少他可以确定,在看到这个卦象后,皇帝八成会如是想。便捻须慢慢叹道:“看来胡宗宪命不该绝啊。”
  “老师说的是……”沈默如孩童般洗耳恭听,还积极发言道:“贞者,节也,皇上应该也想让胡汝贞保持晚节。”便又压低声音道:“他毕竟是皇上仰仗多年的大将,若是凭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便身败名裂,皇上难免会落下宋高宗那样的恶名。”
  这话其实是带刺的,要是把嘉靖比作宋高宗,那徐阶岂不成了秦桧?徐阁老一阵老脸微红,只好微微点头道:“拙言啊,既然天不绝他,你可要让他珍惜这次机会啊。”
  “学生……”虽然也没什么好办法,但沈默还是咬牙道:“自会尽力的。”
  “这样吧。”徐阶沉吟半晌道:“东南战事已近尾声,皇上其实早有撤销六省总督衙门的意思,这几天我便会请明旨降下,命其返朝担任要职,如何?”没等沈默回答,徐阁老自个先在那感叹道:“这已经是朝廷能接受的极限了。”
  沈默知道,让胡宗宪回来担任……所谓的要职,不过是给他一个过渡而已。好让一切显得不那么突兀,照顾一下他的自尊心吗,将反弹控制在最低限。
  但徐阶已经把话说死了,沈默再争取,也不过是自讨没趣而已,只能闷闷的闭上嘴。
  “你回去准备准备,把手头的差事交代一下,”徐阶不容商量道:“过几日拟定了圣旨后,你辛苦一趟,去江南传旨吧。”
  抛出两人的关系不说,以礼部侍郎的身份传旨,已经表明了朝廷的态度无比郑重,如果还不识相,真得不要在官场上混了。
  “遵命……”一旦徐阁老不跟他讲民主,沈默也只有听命一途。
  见他表情郁郁,徐阶轻叹口气,放缓语气道:“好好跟他谈谈,告诉他朝廷的态度,像他这样的功臣,不管做过什么错事,只要能回头是岸,朝廷会既往不咎,给他个体面收场的。”
  沈默默默点头道:“我知道了……”
  “把手头的差事交代一下,”徐阶起身相送道:“圣旨也就在这两天下来。”说着拍拍他的后背道:“去吧。”
  “是。”沈默轻声道。
  ※※※※
  心事重重的离开了西苑,沈默坐在轿子里,一阵阵气闷,便掀开轿帘,傍晚那冷冽的空气便直灌进来,这才感到振奋一些。但面上的表情,仍然十分严峻,现在身边没别人,他也不用掩饰内心的沮丧——并不是为胡宗宪难过,而是为东南日后的局势担忧。
  沈默与胡宗宪,虽算不上肝胆相照,但至少是惺惺相惜,互为臂助——在抗倭大业上,沈默全力配合胡宗宪,能做的、不能做的,该做的、不该做的,他统统都做了;这些胡宗宪也看在眼里,明白他沈拙言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对沈默在东南的许多布置,从来睁一眼闭一眼,尤其是后期,在经济方针上,全盘接受沈默的意见——陆续开放了上海、泉州、广州等五六个外贸港口,保护工商业自由发展,解除东南的户籍限制,大量吸收北方劳动力等等……一系列开明的举措,在东南总督空前的权威下,有力的执行下去。使饱受战乱的江南大地,迅速恢复了生机。
  那些因为抗倭而损失的财富,重新聚集起来;从上到下,各阶层的人们都充满了希望,可以说,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而不好的东西尚未孳生,江南眼看就要进入一个伟大的复兴年代了。
  但这火热发生的一切,并不能让远在北京城的老爷们感到兴奋,他们只关注遭灾、遇难,民不聊生的省份和地区。因为如果对这些地方听之任之,很可能会爆发危及社稷的灾难;而对于能过得下去的地方,他们却兴趣缺缺……比较帝国君臣对江南倭乱前后截然相反的态度,便知道此言不虚。
  究其原因,首先是整个帝国统治阶级的思维,仍然停留在‘得过且过’上,他们的最高追求是可以长久的坐稳江山,享受特权;然后是……雄才伟略的太祖爷,终究不能摆脱他自身的局限性,以小农意识架构了帝国的政权,大明二百年已经反复证明,他那套想要让大明长治久安的东西,已经成为勒在帝国颈项上的吊索,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勒越紧,几乎要害死他亲手缔造的国家了。
  这绝不是诬蔑,首先因为缺乏对中央财政的正确认识,朱元璋片面的认为,将地方的钱粮集中到中央,然后再由中央分配下去,属于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所以把财税大权下放,各省只需每年上缴一部分国税,可供国家机器维持运转即可。其余的地方财政支出、以及驻军粮饷的供给,全由各布政使司就地解决,不需要再解送国库。户部了沦为全国的会计部门,只能在账面上指手划脚;国库中除了每年那干巴巴的几百万两银子,便再没有什么进项,哪怕南方富得流油,也不影响太仓里饿死老鼠。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朱元璋对商业的作用缺乏认识,在对待商业的国策上,充满了倒行逆施——纵观中国历史,虽然一直有农本商末的看法,但从汉唐到两宋,商人的地位还是在不断上升的。商业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到南宋时,甚至已经取代农业,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哪怕是异族入主中原的辽金元朝,商业也同样兴盛发展。
  其实商业的本质在于流通,除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外,兴盛的商业还必然会为整个民族,注入开放、进取、自由的风气,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国家是不会变得死气沉沉的。
  但小农出身的朱元璋,看不到商业带来的好处,而只看到这种流动对小农静态经济的冲击——因为他的家庭,是在一次次的社会波动中,由自耕农沦落为佃农,由佃农而终于几乎全部饿死的。也许是同年的经历过于惨痛,使他终生都在追求一种稳定无波的国家状态,为此要极力消灭一切会引来社会波动的因素。
  明白了这一点,再去解读朱元璋,便会理解他建国后的所有行为——基本上,朱元璋的治国之道,便是左手消灭贪官污吏,右手着力打击富商和贸易,并终身致力于,让所有人都按照他分配的角色,一辈接一辈的不要改变。
  他并不是想创造一个均贫富的理想国度,他的所作仍然是为了自己的江山可以千秋万代。因为对读书人的鄙夷,和对自己白手起家、建立偌大帝国的骄傲,朱元璋完全不理会别人的意见,坚持按自己的经验,构建他的帝国——他相信当社会出现大幅度的贫富分化,大量的小农将失去家园和土地,也就失去了厌恶社会波动的特性,最终由社会的稳定因子,变成毁灭社会的恐怖力量……曾经种过地,放过牛、当过和尚、要过饭,最终走上造反道路的朱元璋,比谁都坚信这的一点。
  所以,朱元璋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仇富、最歧视商人的皇帝。他认为,只有那些‘汗滴禾下土、种出粮和棉’的劳动才是劳动,而商人们整日游手好闲,从来不生产任何产品,却过着富比王侯的奢华的生活,显然,是社会的寄生虫,他们和贪官一起,是造成贫富悬殊的罪恶源泉,必须要从自己的国度中清除。
  所以朱元璋认为从事商业活动是非法的,不承认商人的身份……在户口制度空前变态的明初,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户籍,当兵的一辈子都是军户,当匠人的是匠户,还有民户、灶户、铺户、酒户、医户、菜户,就连妓女、龟公都有个乐户,但商人们却没有自己的户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帝国政府无视……
  但个人的力量想要改变社会规律是不可能的,哪怕强如朱元璋,也不可能扼杀社会的需求……这在明初时尚不明显,因为当时国家十室九空、赤贫如洗,增加人口、恢复生产才是最主要的,对商业需求在历史的最低点;但经过几十年的复苏,随着经济的恢复,以及强势皇帝的入土,商业再一次兴盛发展起来,但悲哀的,大明并不能像前朝那样从中获益——太祖不承认商业,商业税自然无从谈起,这种会深刻影响社会的东西,如果没有借助开国时天翻地覆、任君勾画的朝气制定下来,想在后来加上,往往就千难万难了。
  因为商人们早就依托各种户籍,从事经营活动,且因为国家不能对他们的正常经营提供保护,便只能托庇于地主豪强,官员贵胄,早与他们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朝廷想收商税,无异于虎口夺食,得先斗得过那满山的老虎才行……且因为朱元璋的愚蠢态度,让反对商税的官员,有了祖宗法度这面无敌神盾,谁也攻不破,谁也奈何不得。
  ※※※※
  朝廷不能因东南的繁荣而强大,东南的繁荣也对那些长期处于贫困、灾难的省份没什么帮助,所以在抗倭胜利之后,朝中大人们便把目光从江南移开,不再理会那里发生的事情……其实还有些不可告人的因素,比如说官员们大都是南方人,不想让朝廷打南方的主意之类。总之,在这个割裂的帝国中,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却在南方,这样两不相闻的发展下去也挺好……沈默一直这样想着,至少在南方彻底壮大起来之前,都不要出乱子。
  但现在,两者相交了,强大的北方政治,轻易的撕毁了他辛苦建立起来的南方秩序,一切都可能倒退回原点,难道在这个时代,想做些改变,就这么难?
  第七二四章
元亨利贞(中)
  天空灰蒙蒙的,就像沈默的心情,胡宗宪注定倒台,对他的打击超过了任何人的想象。挫败感铺天盖地而来,让他周身如同灌铅,艰于呼吸,难于举止,望着铅沉沉的云层,他甚至都有些灰心了——原来自己苦心经营的一切,其实不过是沙中城堡、空中阁楼而已,再美丽也不过是个肥皂泡,被人一戳就破,没有任何挣扎的余地。
  他甚至不想回家,让人抬着他,在北京城大街小巷的瞎转,头一次不是找解决的办法,而是只想逃避眼前的一切。
  天渐渐黑了,腹中擂鼓似的响声,终于把沈默从失神的状态中唤回,他今天就早晨吃了一碗粥,便一天忙得没顾上嘴。回过神来,按按耳廓中央。压一下饥饿的感觉,他对轿夫们歉意道:“是我混账了,让你们抬了这么久。”这么重的轿子四个人抬,再强的体格也受不了。
  轿夫们憨笑道:“我们倒替着抬的,一点都不累。”虽然膀子都磨破了,但大人能说这句话,他们便感到很知足。
  “快落轿吧。”沈默止住轿子,下地活动下酸涨的双腿,看看四周,发现竟到了城东明时坊,前面就是一条的静谧小巷。
  “怎么到这儿来了?”沈默心中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感觉。
  三尺等人都绷住不回答,近十年的老兄弟了,他们知道大人的心,有些事不许吩咐也知道该怎么做……当然绝对不能点破。
  “到了就进去坐坐吧。”看到里面有灯光,沈默仿佛自言自语道:“算了,还是回家吃饭吧。”就在他心里痒痒,自相矛盾的时候,手下的护卫和轿夫都隐身与黑暗之中,只留下三尺跟在他后面。
  “既然如此……”沈默装腔作势道。
  “那就进去坐坐吧……”三尺小声道。
  “要你多嘴。”沈默瞪他一眼,但还是迈步往小巷里走。
  两人快走到最里头的一户时,突然那户人家的门从里面响了,本来就做贼心虚的两位,赶紧一闪身躲在隔壁人家的门洞里,然后探头探脑的往外看,便看到一线光越来越宽,一条长长的人影投射在墙上。
  然后传来了低沉的说话声音,小巷里静。听得清清楚楚,却是苏雪的弟弟,苏志坚的声音:“姐,这事儿你再考虑考虑,别一口就回绝了。”
  然后是苏雪有些不快的声音道:“再和人合起伙来出卖我,你就不要再来了。”
  “怎么是出卖你呢?”苏志坚声调提高道:“我是你亲弟弟,关心你才这样说的呀,别人谁会管你是不是孤苦伶仃?”
  这话让苏雪有些沉默,苏志坚以为说到姐姐的要害了,乘胜追击道:“今年是甲子年,过了二月,姐姐你就二十五了,别人家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你却还一个人苦苦捱着……姐,女人,终究还是要嫁人的,越晚就越不值钱。”
  “别说了。”苏雪的声音有些发颤道:“我这样挺好的。”
  “好?好什么好?”苏志坚的声音变得怒冲冲道:“你到底怎么想的?世上还有你这么傻的女人?难道你还没看出来?姓沈的根本没有要娶你的意思,就是在家里烦了,才来找你解闷消遣!他哪把你当人了?不过是一件可有可无的玩具而已!”他的影子投在墙上,仿佛螃蟹似的张牙舞爪,道:“现在你运交华盖。竟然被沧溟先生看中,沧溟先生乃文坛巨掣,宗工巨匠,论相貌、论才情、论名声,哪一点比不上姓沈的?更难得他痴情一片,直到去年他夫人过世,才敢来找我说亲,”说着几乎是喊道:“是明媒正娶啊,嫁过去你就是继室夫人!这可是天上掉馅饼,打着灯笼没处找的好姻缘!”
  “这么喜欢,你嫁给他好了。”苏雪的声音却没了方才的迟疑,道:“此事不要再提。”
  “我没听错吧?”苏志坚提着嗓门道:“放着正室不当,却在这巴巴守活寡,你以为能等着他家夫人也死了,再把你接去吗?做梦去吧,人家早把你玩够了,扔破鞋一样丢一边了……天下还有你这么蠢的女人吗?”
  “住口!”苏雪忍不住,啪地一声,似乎打了苏志坚一耳光,强抑住怒气道:“你快走吧,别在门口嚷嚷了,我不想让四邻听见!”声音都气得颤抖起来。
  “听见就听见……”苏志坚不屑道:“你都贱成这样了,还怕街坊听见?”说着提高嗓门道:“街坊都出来瞧瞧啊,五百年难遇的花痴女子啊……”谁知话音未落,异变陡生,竟化作变了调的一声短嚎道:‘噢……’便如烂泥一般瘫倒在地上。
  ※※※※
  苏雪本来脸色苍白的望着面目狰狞的弟弟,听他在那里对自己肆意污蔑,发泄着变态的不满,她简直都在怀疑。这真的是自己甘愿牺牲一生来成全的弟弟吗?不会是被魔鬼附身了吧?
  正在万念俱灰时,她却惊见弟弟瘫倒在地,赶紧定睛一看,便见一条彪形大汉站在那里,提着好大一只手掌,显然是击倒苏志坚的凶手。
  苏雪刚要尖叫,那人却低声道:“苏大家,是我。”这声音她简直太熟悉了,不正是‘他’那形影不离的卫士长吗?
  苏雪心神一松又一紧,赶紧走上前,查看弟弟的呼吸,好在还很平稳,看来只是昏过去了。便听三尺小声道:“我听他出言不逊,才忍不住教训了他一下,不过您放心,我下手有分寸的。”
  苏雪狠狠瞪他一眼,道:“还不把他抬进来,地上多凉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8/10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