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精校)第6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3/1087

  “遵命。”沈默拱手道。
  ※※※※
  两天后,胡宗宪与沈默联袂抵达了杭州城,东南文武倾巢出迎,在离城十里的地方,双方碰面了。
  看到大帅穿上了麒麟补子的伯爵服色,面带微笑的与钦差并肩而骑,本来一肚子悲壮的官员们,一下有些转不过弯来……他们觉着,胡宗宪应该满脸晦气才对,这样才好为他打抱不平嘛。
  队伍来到一众文武面前,胡宗宪斜睥着众人,用马鞭一划,指过所有人道:“明日本座设宴,祝贺我等大功告成,你们一个都不能少!”
  “遵命!”官员们习惯了整齐划一的应声。
  “好,很好,非常好……”胡宗宪满意的点点头,转头对沈默笑道:“兄弟,这里是十里坡,距离城门正好十里,我俩赛一程如何?你要是赢了,我送你一份大礼。”说完不待沈默答应,便一抽马臀,绝尘而去。
  沈默朝众人笑笑,赶紧也一夹马臀,紧紧跟着胡宗宪去了。
  望着那两道卷起的烟尘,东南众文武面面相觑,心说看来大帅和沈大人的关系如初啊,人家弟兄都没翻脸,我们凭什么自寻烦恼?便纷纷上马,跟着回城去了。
  沈默追着胡宗宪,他的骑术还算不错,但没法跟在塞北十几年的胡宗宪比,好在他的马好,也能紧紧咬住。两人就这样一前一后的狂奔,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便看见杭州城门了。
  眼看沈默就追不上了,胡宗宪突然一勒缰绳,压下了速度,沈默还没弄明白呢,便超过了胡宗宪,等他勒住马时,已经站在了门洞里。
  “老弟,你赢了。”方才的狂奔,让胡宗宪的气色好看了许多。
  “老哥你让我的。”沈默摇头笑道:“要不是你突然停下,我是追不上你的。”
  “是啊,我停下了,你却继续前进,超过我便是转眼。”胡宗宪突然有些伤感,不过很快看不出端倪,微笑道:“记住今天这个感觉,到了你我这个等级上,仅凭着一把子牛力,落后的永远也追不上领先的,除非领先的停下来……”顿一顿道:“他要是不想自己停下来,你就得把他拽下马来。”
  沈默知道他是在指出,自己不够狠心的毛病,不过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他也不太欣赏过于狠绝的为官之道。但还是笑道:“多谢老哥的礼物。”
  “随便发几句牢骚而已,”胡宗宪摇头笑道:“怎能算是礼物呢?”说着用马鞭拍拍官袍上的拂尘道:“我胡宗宪一辈子,就是喜欢个大,大气魄、大事业、大起落,都要够大才好!礼物当然也不能小。”
  “那我拭目以待。”沈默笑笑道。
  进了城之后,除了五步一岗的卫兵,见不到半个行人,沈默知道这是胡宗宪出行的派头,要的就是这种威严,估计一直到总督行辕,都不会看到闲杂人等。
  两人沿着西湖并骑而行,此时西湖早春,正是一年的枯水季,湖面明显低于堤沿好几寸,但并不影响湖水对岸边垂柳的滋养,已经能看到嫩黄色的一从,间或也有令人振奋的绿色夹杂其间,还有从南方飞来的燕子,衔着潮湿的泥土在筑巢,向人们欣喜的宣告,春天真的已经来了。
  看到这欣欣向荣的景象,沈默一直有些压抑的心情好起来,面上带着微笑;但一直笑着的胡宗宪,目光却变得伤感起来,不由自主的轻声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便让一切的掩饰,都显得如此苍白。
  ※※※※
  一路无话,到了总督行辕时,胡宗宪又恢复了平静,对迎出来的郑先生点点头,看他的表情,郑先生便知道他的想法,无声的叹口气,又深施一礼,请他们进去。
  进屋后,使女请沈默去更衣,胡宗宪也到另一间暖房擦洗,郑先生紧紧跟了上来,待进屋后斥退伺候的侍女,低声问道:“东翁,那天巡抚衙门传旨,我在暗处都看到了。”
  “是吗?”胡宗宪平举双手,由郑先生为他宽衣解带,闭着眼问道:“有几个为我说话的?”
  “一个……”郑先生小心的接下那贵重的玉腰带,低声道:“疾风识劲草,这话一点不错,风一刮,就全伏倒了。”
  虽然这些已经无关紧要,但胡宗宪仍感到不是滋味,低声问道:“那一个是谁?”
  “俞大猷。”郑先生小声道:“这人确实无比厚道啊。”
  “可惜虎父犬子啊……”胡宗宪想到那一忽悠就上当的俞咨皋,不由为俞大猷惋惜道:“为什么虎父生不出虎子呢?”他又想到自己的儿子,可不也是大哥别笑二哥吗?
  “看来东翁已经想开了。”郑先生道。
  “呵呵,我要是再执迷不悟。”胡宗宪对着镜子里的半拉老头道:“你会不会弃我而去呢?”
  郑先生狡猾道:“那得到时候才知道。”
  “哈哈哈……”胡宗宪笑起来道:“果然是文士风流啊,什么时候都从容不迫。”说着动情道:“你郑开阳博学无边,文武双全,乃我见过最卓越的军事大家,却屈居我帐下八年,虽说我以友待你,但还是太委屈你了。”
  郑先生正色道:“东翁哪里的话,若曾区区布衣,譬如草芥,却有幸为抗倭大业出谋划策,此生无憾,又何谈委屈?”
  “你洒脱,我却不能装傻,你我宾主一场,今日缘尽,我要为你以后做打算啊。”
  郑先生一愣道:“缘尽?您进京掌兵部,不更需要有人出谋划策吗?”
  胡宗宪摇头道:“用不着了,这些我年身心俱疲,人都快垮了。”说着低声道:“一到徽州老家,我就上本养病,歇息两年再说。”
  第七二九章
江南春(中)
  听说东主有归隐之意,郑先生怅然若失,又听东主让自己转投沈默帐下,他更加感到难堪,毕竟前几天还当着东主的面骂过沈默,这样的转变,也来得太快了吧。
  “想当年本座开府设帐,便邀天下才智之士,共谋抗倭大事。”想起往事,胡宗宪感慨万千道:“江南义士争相赴约,一时间府中精英荟萃,实乃本朝一大盛事。”说着如数家珍道:“其中佼佼者如衡山先生、句章先生,鹿门先生,还有你开阳先生,皆乃大才大能之士,正因为有了你们,我才能从那么艰险的局势中挺过来,一直坚持到胜利。”
  听胡宗宪追忆往事,郑先生也是一脸唏嘘,又听他语调低沉道:“一转眼,十年过去了,衡山先生过世了。鹿门出去做官了,句章先生也因为我不听劝谏,离我而去;只有你一人还在我身边。”
  郑先生眼圈发酸,轻叹一声道:“东翁,说这些干什么?”
  “这些年来,我为你争取过世袭锦衣卫千户,你没有接受;推荐你去北京修国史,你也没有答应。”胡宗宪轻声道:“我知道你心里想什么,你想像茅坤一样堂堂正正的出仕做官,我不是不能帮你谋个县令什么的,但我所虑的是,一来你的大才不在治理一郡一县;二来,日后升迁几无可能,作那捧着卵子过桥的芝麻官,实在是划不来。”
  “学生知道,”郑先生黯然道:“谁让学生无能,十几年都考不出个功名呢?”
  “关节就在这儿,你大才不在此,但官场上的道就是论资排辈,什么人想在里面混,都得先到科举场上走一遭,茅鹿门三甲同进士出身,我就能帮他谋个按察使。”胡宗宪道:“哪怕像你那连襟,不过举人身份,不也能当上苏州知府吗?”说着诚恳道:“你有经天纬地之才,胸怀奇韬伟略,不是那些只读圣贤书的酸腐文人可比,何必要像他们那样。非得靠一身官服来证明自己呢?”
  郑先生似乎有些意动,但仍然默不作声。
  胡宗宪对他的性格了若指掌,拿出杀手锏道:“你呕心沥血写成了《筹海图编》,难道不想让它变为现实,使大明海波永定吗?”
  郑若曾终于动容了,长叹一声道:“大帅认为此人可以做到吗?”
  “是的。”胡宗宪郑重点头道:“我对他的信心,远超过对自己。”
  ※※※※
  在总督府充满波斯风情的大理石浴室中,沈默洗了今生最豪华的一次澡,看着满池香汤被缓缓放掉,他不禁暗暗摇头,心说就是给大象洗澡,也用不了这么一池子水。
  侍女帮他擦干身上,奉上熏香的湖绸内衣,蜀锦云纹的衣裳,黑貂皮的外袍,还有一条深绿色的玉腰带,一双青云堂的官靴,沈默估计着,这一身百八十两银子也下不来。
  不过他可不打算穿这个,微笑道:“姑娘,我穿不惯这个。你出去跟我的侍卫讲,他们会给我准备衣裳的。”
  侍女们心说,这么好的衣裳还穿不惯,这位公子爷莫非只穿金缕衣?不过这样的相貌风流,确实要金缕衣才能配得上。出去向三尺等人讨要,便得了个蓝布包袱,进来打开一看,从里到外都是普通棉布的料子,且虽然干净整洁,但一看就是浆洗过的,一两银子都不值。
  “大人,您真的要穿这个?”侍女难以置信道。
  “是的。”沈默不苟言笑道,想起自己与柔娘熟识的过程,正是发生在这卢园中,他便不敢再对这些貌美如花的女孩子假以辞色。
  侍女们没想到如此一段风流人物,性格却如此枯燥,不由暗叹白生了一副好皮囊,便收起些许粉色的幻想,帮他把衣服穿好。
  收拾停当,便到了午饭时间,就在总督行辕用点‘便饭’,不过在沈默看来,这一桌奢侈的珍馐,至少也得靡费百金,心说不知正餐会花费多少。
  胡宗宪却习以为常,而且他食欲不振,只用了一碗雀舌羹……别小看那半汤罐肉羹,乃是用一百只云雀的舌头,配以鹿茸、燕窝等名贵食材。精心烹制而成,营养绝对够了。
  沈默也吃得少,他只捡了几样素菜,吃了几个玉面窝头,便端起茶盏漱口,发现竟然是上好的龙井,不由暗叹一声,但还是吐到了铜盆中。
  这一桌菜,俩人几乎没动,胡宗宪眼都不眨一下,便命人撤下,两人移坐暖阁,马上有侍女奉上八样点心果品,又沏了茶。
  胡宗宪掀开茶盖,看一眼便泼在地上道:“这种茶怎能给贵客喝?”
  沈默这时候也已端起了茶盏,同样掀开茶盖,一嗅是雨前,且比皇上赏得还要好,刚想称赞几声,却听胡宗宪如此说,只好硬生生的憋住,不自然的笑道:“这茶就很好了,不必换了。”
  “我知道你不爱饕餮。”胡宗宪却坚决道:“但极爱吃茶。既然饭没吃好,茶是一定要喝好的。不然就太不给我面子了。”
  “那……恭敬不如从命。”沈默无话可说,且也想看看,他到底能献出什么宝来。
  胡宗宪便让人取个精美的景德镇瓷罐过来,神秘兮兮的让沈默看里面的茶,沈默是爱茶之人,哪能按捺的住,凑过去一看,只见里面是个色白如雪的茶团,上面还有两条小龙蜿蜒其上,仅外观便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沈默不由愣住了。这可不是白茶,也不是十大名茶中的任何一种,竟叫不上名字来。脑子同时飞快的运转,过了好一会儿,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道:“难道是……龙园胜雪?”
  “好见识!”胡宗宪伸出大拇指道:“正是此茶。”
  “那可真不是凡茶可比。”沈默震惊道:“旷世绝品啊!”他也只是从前人著述中,才得窥此茶全貌,乃是五百年历史的北苑御茶中的绝品,据说是取‘银丝水芽’精制而成的。当时人们将北苑茶叶分为‘紫芽、中芽、小芽’三个等级。紫芽,即茶叶是紫色的,制作御茶时,紫芽是舍弃不用的;中芽,即一叶一芽,也就是现在所称的‘一旗一枪’,一般名茶都是这个档次;小芽,是刚长出的茶芽,形状就像雀舌、像鹰爪,雨前中的上品,便是这个档次。
  而小芽中最精的,状若针毫的才被称作‘水芽’,要把本就价值千金的小芽再行挑拣,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之,清泉渍之,才能得到光明莹洁,若银线然的‘银丝水芽’。用其制成方寸团茶,仿有小龙蜿蜒其上,号龙园胜雪。
  因此最擅奢侈享受的宋人云:‘茶之妙,至胜雪极矣,’但‘每斤计工值四万,造价惊人,专供皇帝享用’,到本朝定鼎后,爱民恤民的朱元璋,终于叫停了如此劳民伤财之举,自此北苑御茶成为历史,几乎销声匿迹。虽然后来,当地官府仍然征集民间精品茶入贡。但想要重现‘龙园胜雪’那样不计成本的巅峰之作,却不是民间力量可以办到的,所以它便和同时期的许多名茶一样,只在青史上流下惊艳的一笔,再也没有重现人间。
  ※※※※
  很满意沈默震惊的表情,胡宗宪有些得意道:“王询组织建州的十大茶园,用五百亩顶级的茶园,试验了整整一年,才焙制出这小小的一块,也算让国宝重见天日了吧。”
  沈默笑笑,道:“如此珍贵的茶团,应该留着欣赏把玩,破坏了就太可惜了。”因其稀少,宋朝皇帝赏赐宰辅大臣时,也不能人手一銙,往往只能两人一銙,而得到赏赐的宰相们,也舍不得将其分开,而是轮流收藏,谁有客人时,便拿过去把玩鉴赏,视之若无价珍宝。
  但胡宗宪不这样认为,他一挥手道:“茶嘛,就是让人喝的,光能看不能喝就一文不值,”说着双手一用力,把那銙茶团掰成两瓣,道:“一人一半,拿回去喝吧。”
  看他把那龙团胜雪掰面饼似的一分两半,沈默感到心都被掰开了,小心将胡宗宪递过来的那一半茶团收好,还在摇头道:“真是暴殄天物啊……”
  看着他的样子,胡宗宪哈哈大笑,命人冲上茶,笑道:“老弟,我明天酒席之后,便要离开了,衙门的班子全给你留下……你别误会,只是让你不必为日常杂务所羁绊,如果看着谁不顺眼,只管换掉就是,不必顾忌我的面子。”
  沈默微笑道:“兄长多心了,我不过是署理一阵子,等这边安定下来,肯定是回京的,所以这样的安排最好,为我省心不少啊。”
  “那就好,那就好。”胡宗宪捻须道:“现在这时候,我也不瞒你了,东南现在问题不少,但有三件事,你必须马上着手解决,不然会生乱子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3/10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