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精校)第6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1/1087

  “不吃……”嘉靖想也不想,一口回绝道。
  黄锦接过食盒,让那小太监下去,他则拿过个小几,搁在嘉靖身边。然后打开食盒,端出一盘热腾腾的饺子,竟用京片子唱起小曲道:“这可是后土娘娘和的面,东华帝君调得馅儿,太上老君烧得火,王母娘娘下得锅,”然后把盘子放到眼前,装模作样的闻一闻,接着唱道:“闻一闻,香死个人儿;吃一个心里欢,吃两个百病消,若是把这一碟都下肚,保准您老……长命百岁呦……”别说唱得还有腔有调,真像那么回事儿。
  嘉靖被他逗得绷不住了,笑骂道:“你这奴才也学会口花花了?”让黄锦这么一打诨,皇帝的心情好了许多,肚子也咕咕叫起来,才想起一天都没吃东西了。便问道:“什么馅的?”
  “香菇、木耳、胡萝卜,大料、花椒、芝麻油;粉条、豆腐、黄花菜,有葱、有蒜、又有醋。咱这素馅饺子,可比那肉馅的香多了。”见皇帝有了食欲,黄锦愈加卖力的吆喝起来,手上动作也一点不慢,摆好了小碗小碟,将象牙筷子奉到嘉靖手上。
  “那就吃两个?”嘉靖接过筷子,露出难得的笑意道。
  “肯定的。”黄锦如释重负、眉开眼笑道:“得多吃两个。”
  “先尝尝好不好吃再说。”嘉靖夹一个饺子,用小碟接着,送入口中缓缓咀嚼,过一会儿点头道:“不错,是这个味。”接连吃了小半碗,便感觉饱了。搁下筷子,一边擦嘴,一边赞许道:“不愧是潜邸的老人,还记着在钟祥时的味道呢。”
  黄锦不好意思道:“从钟祥来京城那年,奴婢才四岁,哪能记得啊……这都是后来太后娘娘教奴婢们的,说这样的素馅饺子您最爱吃,说过年的时候,别忘了给皇上包。”
  嘉靖闻言眼眶又有些湿了,感慨道:“母后始终挂念着朕啊!你却不知道,这也是太后生前最爱吃的。”说着叹息一声道:“我这几年身子不好,过年上供也懈怠了,你让膳房再包点,给朕的父皇母后供上。”
  “主子仁孝,先帝和太后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欣慰的。”黄锦抹泪道:“不过方才下出饺子来,奴婢便已经给二圣先供上了,不能再供二道了。”
  “你有心了。”嘉靖赞许的点点头,沉默半晌,突然问黄锦道:“你说朕修仙,能不能成功?”
  黄锦想也不想,赶紧道:“主子这话说的,您根骨清奇、天资绝伦,条件又得天独厚,有全天下的道士辅佐着,您要是最后成不了仙,那谁还能成仙?”说着笑道:“大过年的,主子可不能说丧气话。”他知道皇帝是不可能放弃修真的,所以干脆连劝都不劝。
  嘉靖闻言深以为然,点头道:“是啊,民间的修士,哪有朕这样的条件,朕没道理修不成的。”说着自己给出解释道:“十几年前,邵真人就说过,修道讲的是清静无为,不沾红尘。朕身为一国之君,整日为国事烦心,怎能清静无碍?”于是重新树立起信心道:“等朕过了六十大寿,陶天师的九转金丹也炼好了,那时朕的玄都观和朝天观也修好了。朕早就想好了,就让裕王接了位,朕去玄都观安心修仙,不再问国事俗务,才有白日飞升的可能。”
  听皇帝的话里,涉及到皇位传承了,黄锦大气不敢喘一下,唯恐说错哪句,把小命赔进去。但嘉靖絮絮叨叨这么久,他也不能一声不吭,只好小心道:“主子三思,大明离不开您,裕王也离不开您啊,满朝公卿更不可能答应。”
  “你这就错了。”嘉靖面上泛起一丝冷笑道:“这个大明朝,离了谁都一样,英明神武的太祖、成祖能当皇帝,误国祸国的英宗、武宗,也一样可以。”说到这时,皇帝的语气变得森然起来,道:“至于裕王,他巴不得朕早点让位,好多年媳妇熬成婆呢。更不消说那些‘食君之禄、捅君一刀’的官员,从来就不跟朕一心,恨不得朕早归西,好去奉承他们的新主子。”
  皇帝忽又变得杀气凛然,让黄锦好生错愕,张口结舌道:“不、不会的吧,裕王爷仁孝,诸位大人也无不祈求皇上万寿,主子多心了。”
  “哼……”嘉靖冷哼一声道:“原本以为,他们会在朕百年后再闹,现在才发现,有些人早就等不及,要给他们的主子,抢班夺权了!”说到后面,他的声音变得嘶哑可怖,蕴含着极大的怒气。
  一番话将皇帝又想撒手,又绝不愿撒手的矛盾心态,展现无遗。
  “主子息怒……”黄锦赶紧跪地道:“没有人会这样想的,谁都知道,只要有主子在一天,这大明朝就翻不了天。”
  “说得好!”嘉靖面现不正常的殷红:“只要朕还活一天,这大明就永远是朕的江山!”说着一攥那瘦骨嶙峋的手掌,几乎是从牙缝中蹦出一句道:“朕可以给予,但谁也别想夺取!”
  看着有些癫狂的皇帝,黄锦心头升起一片阴霾,不知将要发生什么。
  ※※※※
  ‘当……当……’这时北面钟鼓楼上的大钟敲响,紧接着,大钟寺、戒台寺、广济寺等名寺古刹也敲响钟声,新年到了!北京城的欢庆气氛,到了最高点。
  听到钟声的召唤,那些早就等着此刻的官员,便捧着奏本,毅然离开家门,在长安街上汇集,向西苑门前走来……
  那钟声,仿佛给嘉靖注入了力量一般,让皇帝一下子精神抖擞起来,他突然淡淡黄锦道:“要来了。”
  “啊。”黄锦不由毛骨悚然,四下看看道:“什么来了。”
  “那些人。”嘉靖的目光透过重重宫苑,一直落在西苑门前,那双没有神采的眼睛,却仿佛可以洞悉一切。
  黄锦被嘉靖彻底搞糊涂了,小声道:“那些人是哪些人?”
  嘉靖竟神经质的笑起来道:“是我大明朝的科道言官、清流正臣。”:“他们约好了在这个除夕之夜,以新年钟声为号,来给朕上贺表了!”
  仿佛要证明皇帝的话,一个太监飞奔进来,跪在地上颤声道:“启禀皇上,有百十号五六品的官员,齐奔禁门来了!”
  “他们要让朕看看他们的厉害。”嘉靖不理会那小太监,自顾自说下去道:“却忘了朕的厉害……”
  紧接着,又有个太监飞奔进来,跪奏道:“皇上,六科给事中、都察院御史,一百余人,每人手里都举着本奏疏,全都跪在宫门外了!”这些在西苑门当值的太监,年纪都不大,只以为大明朝的官员,都是摇尾乞怜的哈巴狗,却没见过这种大臣与皇帝相抗的场面。
  “四十多年了,时间够久了。”嘉靖陷入自己的回忆中,喃喃道:“足以让人好了伤疤忘了疼。”
  “皇上,该怎么办?”黄锦心中焦急,这可不是上贺表的架势,倒像是来拼命啊!
  “嘉靖三年的事情,你还记得吗?”嘉靖却问他道。
  “那时候奴婢才六岁,还不记事儿呢。”黄锦小声道。这不是实话,他怎么会忘记,那年最大的事件,便是二百多个官员在左顺门外集体上疏。那一次皇上大怒,当场便杖死了十几个人,打残了好几十人,还抓了一百多人。一次就把大明朝的脊梁骨给打断了,从那往后,虽也有官员上疏,但一般都是单独行动,最多也就几个人,四十多年间,在没出现过那样的场面。
  可今天,嘉靖四十五年的春节,如此敏感的时刻,却再次有百多名官员聚集禁门之外,怎能让人不联想到当年的左顺门呢?
  显然嘉靖将两件事联系起来了,他眼中闪着光,声调也变得亢奋起来道:“这次都是五六品的官员?那比左顺门那次差远了,当时足足二三百人,全都是高官大员,六部尚书来了五个,都御史二人全到,另有三品以上高级官员三十人,至于四五品的官员更是不计其数!”说着满脸自豪道:“朕当年才十七岁,身边连个帮手都没有,一个人就把他们全杀下去了!可惜你那时太小,没看到朕的威风,这次虽然不够看,但也聊胜于无……”
  听皇帝无比自豪的如数家珍,黄锦一颗心快要跳出嗓子眼,整个人都懵了,他不明白为何半死不活的嘉靖皇帝,一提起跟大臣斗来,就像年轻了二十岁一般?
  第七五七章
除夕——月穷岁尽之日(中)
  西苑门外火把通明,刀枪如林,御林军如临大敌,排出三道防线,将宫门把守的水泄不通。虽然刀枪在他们手上,对方也只是些跪在地上的文弱书生,但这些年轻的官兵却感觉,被包围的分明是自己。
  他们哪见过这样的场面?一百多名身穿朝服的官员,高举着一本本奏疏,黑压压跪在皇帝家门前。而且是在这辞旧迎新的大年夜。这让他们无比紧张,握武器的手上全是汗水。
  今天在西苑们当值的,是御马监的一名提督大太监,也没见过这阵仗啊,站在一排御林军身后,色厉内荏道:“你们这是干什么?大过年的要造反吗?”
  林润跪在第一排领衔的位置,闻言面带微笑……是的,这样的气氛下,他仍然在笑,声音也十分客气,不见丝毫火气道:“这位公公,见过赤手空拳造反之人吗?”他什么时候都是滴水不漏,就算下决心死谏,也不能让人乱扣帽子,只听他朗声道:“我等科道言官,专职纠劾百司,提督各道!为天子风纪耳目之官,今日正是有奏疏要面呈皇上!请公公快快通禀!”
  “没听说有三十晚上上疏的。”那太监也不是省油的灯,冷笑道:“再说上疏该交通政司,哪有直接来宫门呈送的?!”
  “我等早交过通政使司,”林润身边的工科都给事中何以尚大声道:“可过了期限十多天,仍杳无音讯,我们只好自己来!”
  另个跪在他俩身边的吏科给事中王本大声道:“我们参的就是大明朝的六部九卿,还有内阁,所以这个疏只能交给皇上!”
  “对!”言官们一起应声道:“请公公将我们的奏疏,立刻直呈皇上!”他们显然是商量好的,又一起喊道:“请皇上开门纳谏!”百多人齐声一吼,声震夜空,竟直接传到重重宫墙后的西苑中。
  ※※※※
  圣寿宫中,仿佛听到那一声喊,嘉靖面上的黑气更重了,气极反笑道:“陆纲何在?”
  “微臣在。”身为锦衣卫副指挥使、大内侍卫统领的陆纲,赶紧从殿外进来,单膝跪在嘉靖面前。
  嘉靖端详着那张酷似陆炳的脸,难得的带点慈爱道:“今天的事情你都看清楚了,朕没有招惹他们,是他们在招惹朕。”
  陆纲点点头,便听皇帝接着道:“四十二年前,朕也像这样,被人欺负到家了。你的父亲也是这样在朕的面前领命!”
  听皇帝提到父亲,陆纲的胸脯挺得更直了。
  “现在朕对你下达同样的命令。”嘉靖沉声道:“看你能不能像你爹一样,帮朕重树天威!”
  “请陛下下令。”陆纲热血上头道。
  “先传朕的口谕,奏疏收下,然后劝说他们回去……纵使他们不义,朕也不能不仁,如果有人离开,只管放他回去。”说了这么多话,嘉靖已经脱力了,勉强支撑道:“但大多数肯定不会动,你便……”说到这便没了声息。
  陆纲小心问道:“微臣便怎样?”
  “你父亲当时比你现在还小三岁。”嘉靖面露不满道:“但他就不会这么问。”
  “遵旨……”陆纲无可奈何,只得领旨离开圣寿宫。
  出来之后,让冷风一吹,他便没那么激动了。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混账小子,父亲离奇死亡后,家族延续的重担,一下便压在他的身上,使他不得不迅速成熟。再加上沈叔父和十三位长辈的悉心教导,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头脑清醒、颇有城府的锦衣卫了。
  在他的记忆中,自己父亲与文官素来相善,去世多年,在士林中的名声仍然很好,他真不敢相信,父亲曾经对那些文官下过毒手。但无论如何,他知道皇帝在后面看着自己,绝不能有丝毫的不坚定……昔日沈默曾教导他,如果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还对别人手下领情,就是对自己无情。
  可今天的事情太突然,没有人能教他如何面对,望着黑暗无边的夜空,陆纲吸一口带着硝烟味的空气,竟感到莫名的兴奋……他毕竟是陆家的男人,血脉中就有狠厉的因子。
  看到宫前广场上火把如林,提刑司和镇抚司的人全等在那里,清一水利索的短衣襟、扎脚裤,手持皮鞭、木棍、铁锁,虽不见利刃如雪,却一样让人感到杀气腾腾。
  ‘先仁至义尽,’陆纲面上闪过一丝决绝,心道:‘不行就心狠手辣。’便一挥手,下令道:“开门!”又对两司的打手道:“你们先别动,听我号令。”
  ※※※※
  ‘喀喀喀……’禁宫的侧门缓缓开启,在门外双方的注视下,陆纲独自一人,略显无奈的从宫内走出来。
  感受到所有人注视的目光,陆纲心中有些惴惴,但这种时候,无论如何也不能给老爹丢人,他给自己暗暗打气,反手握着剑柄,板着脸在那些言官面前走一圈,方才站定道:“传皇上口谕。”言官们闻言全都俯身。
  “尔等奏疏皇上全都收下了。”陆纲肃然道:“陟罚臧否、自有圣裁,诸位大人便散回吧。”
  不出所料,众言官纹丝不动,何以尚大声道:“奏疏可以给你,但今日皇上不纳谏,我等誓死不敢言退!”
  陆纲转达了皇帝的旨意,让他们赶紧走人,可这帮人就是不动,无奈之下,便露出本相,低声下气求那些大爷们……拜托你们就走了吧,我好回去好交差,不然这事儿怎么收场啊?
  可是今儿但凡敢到场的言官,早就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建设,他们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今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好话说尽,无济于事,陆纲这才知道自己面子不够,说直白点,就是这些清流大臣,根本没把他个小王八蛋官二代看在眼里。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磨叽了,对着东南棋盘天街方向默默道:‘叔,这回没法兼济天下,只能独善其身了。’说着面露不忍之色,但那只挥动的左手,却一点不含糊……他知道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叔父肯定要气恼,但他更清楚,此刻必须要狠,因为皇帝需要的,就是一柄屠刀,好对付不听话的大臣,如果这把刀钝了,肯定毫不犹豫的换一把,不会管他是谁的儿子。
  不过他还是手下留了情,出门前特意嘱咐不准打要害,只准用皮鞭抽。
  随着他一声令下,提刑司的番子、镇抚司的力士,便从黑暗中冲了出来,毫不停滞的冲进了人群。
  几乎是转眼间,灯火通明的西苑门前,便人影散乱、鞭影飞扬,可怜那些手无寸铁、只有奏本的文官,跪在场中还没明白过来,便被打倒了一片,鲜血满脸……这就是陆纲没有经验了,他只知道镇抚司的鞭子是纯牛皮,却不知提刑司的鞭子还绞了铁丝,一下就能打得人皮开肉绽。
  林润虽然在最前线,但这位老弟身手敏捷,不仅没有被到处乱飞的皮鞭打到,还能抢过一根提刑司铁鞭,抡起来护住身边的人。正所谓能者多劳,他还抽空大喊道:“千万不能退,不然我等必将沦为千古笑柄!”缓口气又喊话道:“诸位,豁出这条命去,让他们看看,我们言官的骨头是打不断的!”
  本来后面一些人,见到锦衣卫打人,就想偷偷溜走,可听了林润的话,这下都不动了,打吧,反正活着也是暗无天日,生不如死,打死了还能死得其所、留名青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1/10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