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精校)第9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2/1087

  这时候,城头守军被密集炮火压制,抬都抬不起头来,羊群被火油弹吓得裹足不前,眼看着再没有能抵挡明军前进的了,城墙失守似乎已成定局。
  不过方才的阻挡还是有作用的,至少别处的援兵趁机聚集在城墙下,缺口处的炮火一停,便从两侧涌出来,挡在刚刚冲过浮桥的明军面前,弯弓搭箭向他们射击。明军开枪还击,双方相距三十步,都在对方的杀伤距离内,都给对方造成了很大的杀伤。
  自从开战以来,蒙军赖以生存的弓箭,便在明军的新式火枪面前节节败退,但它们退出历史舞台的时间还没到,至少在各个神射的蒙古人手中,它们精准的命中,飞快的射速,都是火枪比不了的。
  明军士兵,开完一枪之后,根本没机会再开第二枪,只能拼命前冲,争取尽快接敌肉搏,然而蒙军的射手却能射出第二箭、第三箭,将开战以来积聚的郁闷,和对侵略者的憎恨,加在狼牙长箭之上,每一次弓弦响处,便有一名明军闷哼着倒地。在这个可以看清对方脸上的痦子的距离上,盔甲也不能抵挡这种破甲箭的杀伤了。
  两侧城墙之上的蒙军,也冒着头顶的炮火,用弓箭和土炮向下射击,支援防守。明军的伤亡不计其数……如果换成一般的明军,在这种密集的矢石之下必然溃退。
  然而,他们的对手不是普通的明军,而是名震天下的戚家军!
  十二年前,戚继光在东南组建了这支特别的军队,从那时起,他们就和这个光荣的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在他的光芒笼罩之下,奋战十余年,大小百余战,战战大胜,从无败绩!虽然现在的士兵,不是当初的那些面孔,然而这样的军队已经产生了军魂,像熔炉一样,将每个投身而入的朴实农民,转变为具有钢铁意志、无畏勇气、和严明纪律的优秀士兵!
  现在,他们面对的不是倭寇,而是为害大明更甚百倍的鞑虏!足以使他们忍受牺牲,攀越上小山般的废墟,发动了无畏的冲锋!虽然蒙古人的弓箭依旧神准而密集,但戚家军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尤其是这种地形复杂的步战,他们仿佛回到了东南崎岖难行的山地,灵活地隐蔽躲闪,在尽量减少牺牲的同时,快速的推进着。
  终于,前锋逼近,蒙古人的弓箭也不能用了,纷纷抽出弯刀,红着双眼和明军的长枪刺刀拼杀在一处。蒙古人的刀法精湛、武艺高强,单兵作战强于明军,然而戚家军的战术素养极高,虽然头顶上矢石俱下,脚底下难以站稳,身边也不是惯常配合的伙伴,然而他们还是就近组成一个个小小的三才阵,相互掩护,配合对敌。
  双方在这段三百丈的城墙上,展开了反复的争夺,随着明军爬上来的人越来越多,蒙军的防线渐渐有不支的迹象。
  这变化,被冷静观战的戚继光看得清楚,他一把夺过身边鼓手的鼓槌,‘咚咚咚咚……’,用了敲响了战鼓。见统帅亲自击鼓,所有的鼓手哪敢怠慢,拼命敲击着战鼓的蒙皮,令人血脉贲张的急促鼓声传遍战场。
  三个领兵的千户听到了,知道统帅在催促他们,于是再也不顾及自身的安全,亲自带兵冲到了最前线,直接与蒙军白刃相见。
  戚家军的将士们听到了,爆发出无穷的力量,高声呼喝着,奋不顾身的拼命厮杀!在明军突然发力之下,蒙军的防线摇摇欲坠,士气似乎都受到影响。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城墙上蒙军却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大声喊着‘钟金别吉!钟金别吉!’原来他们看见那位鄂尔多斯部的公主,已经摘下红色披风,手持双刀,亲率济农亲卫队增援缺口来了!
  下一刻,令蒙古勇士却终身难忘,又绝不想到看到的一幕发生了。只见他们的草原明珠,并不是把援军带来就算了,而是直接投入了战斗,与明军白刃相对起来!
  “保护别吉!”鄂尔多斯部的男人们目眦欲裂,浑不顾加身的刺刀,奋起全部的勇力,也要保护他们的公主周全。甚至有许多蒙军从城头上一跃而下,抱住明军在地上扭打撕咬起来。
  钟金公主亲自上阵迎敌,对蒙军的激励立竿见影,蒙古人完全采取以命搏命的战法,原先已经摇摇欲坠的防线渐渐稳住。而且更多的蒙古勇士,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竟将永不言退的戚家军,硬生生打退了回去。
  第八四五章
最长一冬(上)
  面对蒙军的殊死抵抗,戚家军虽然勇猛,但是攻城方本来就处于劣势,对方又完全将生死置之度外,一时攻势虽猛,却迟迟无法取得战果,战事陷入了焦灼。
  眼看着聚集到城墙缺口的蒙军越来越多,戚继光却没有丝毫停下来的意思,他令旗一挥,命令在东南两面城下集结的明军,立即展开攻城。这次却没有暗埋下的炸药帮忙,他们必须扛着云梯,老老实实攀爬城墙。这两面的蒙军人数虽少,却仗着居高临下,连女人和孩子也甘冒矢石,来到城头上,向城下倾倒煮沸的大锅热水,投掷巨石、滚木,掀翻攻城的云梯,便见明军如下饺子般跌落城下,就算有个把幸运爬上去的,也被蒙古人围而歼之,损失一上来就很大。
  自古以来,最艰难的就是攻城战,守军天然占据莫大的优势,甚至可以以一敌十,对方又是为家园而战,其爆发出来的战斗力可想而知。如果可能的话,戚继光会采取更稳妥的方式,打造更强大的攻城器械,建造更完善的攻城工事,以时间的延长,换取牺牲的减少。都是最优秀的汉家男儿,戚继光实在不愿看到这样的牺牲,然而形势所迫,他不得不尽快破城,一旦拖得久了,被打散的蒙古骑兵必然重整旗鼓,再次前来支援城内。更何况他最担心的敌人——土默特部的俺答汗,随时都可能出兵河套。到那时,一盘散沙的鄂尔多斯诸部将被统合起来,展现出蒙古骑兵的真正实力,明军若没有城池依托的话,必会陷入噩梦之中。
  所以在昨日拟定的作战计划中,戚继光和刘显达成共识,不管牺牲多大,今天必须一鼓作气,拿下东胜城。看到自己的将士,仅仅攻了两三次,便有出工不出力的架势,再看看戚家军,付出那么大的牺牲后,仍旧奋不顾身的与敌人拼杀。刘显脸上挂不住了,跟戚继光打声招呼,便披甲上阵,带领亲卫骑兵围城巡视,眼看自己的堂弟刘贺压不住阵脚,部队有人开始撤退,便赶了过去。
  但他没有理会刘贺,而是直接来到了城下,拦住了一个败退的军官,挥起了手中的偃月刀。
  手起刀落,身首异处!
  败退的士兵们惊恐地看着这恐怖的一幕,刘显的眼力真好,直接杀了其中官阶最高的一个……也是平时总对他阳奉阴违的武将世家子弟。其实榆林子弟最为强悍,断不会如此不济,就是这些视士兵为私产的武将世家,只想捞取战功,却不愿实力受损,才会这么快就想撤下来。
  冷冷的注视着面朝自己的部下,刘显用刚杀了人的偃月刀,在地上划了一条血红的线,他一字一字吐出的话:“越过此线者,格杀勿论!”亲兵们立刻摘抢,枪口对着要后退的官兵。
  败退的明军停下了脚步。
  “戚家军自上午打到现在,牺牲比你们多出十倍,却依然奋勇争先!”刘显洪亮的声音这枪炮轰鸣,混乱不堪的环境中,竟能传到每一个士兵耳朵中:“客军尚且如此,你们这些自称豪勇彪悍的家伙,难道就这么怂了吗?”他满是嘲讽的声音响起道:“别忘了,和这些套虏不共戴天的,是你们这些陕西子弟,而不是他们!”
  他讽刺的话语传到每个人耳中,官兵们羞愤难当,是啊,他们谁家都有被蒙古人杀害的兄弟亲人,怎么能让客军帮着报仇,自己却当缩头乌龟呢?
  “杀尽套虏,复我东胜!”刘显一摆手中的偃月刀,指向城头的方向:“就在今日!”
  明军再次发动了攻势,不破东胜,誓不收兵!
  这次守军明显感觉到压力顿增,但他们也是拼了,城中几乎万人空巷,全都聚集到城墙上下,男人们拼死拒敌,甚至抱着冲上城头的明军跳下城墙,也决不让他们在城上站稳一步。妇孺运送弹药木石,老人修补破损的城墙,众志成城,誓死一战。明军仗着人多势众,又有炮火支援,也不是蒙军能击退的。一时间乱石纷飞,炮火连绵,双方死亡不计其数……
  不知不觉,这一仗打到了天黑,明军却丝毫没有收兵的意思,反而借着夜色的掩护,攻势愈加猛烈起来,云梯掀翻了再架,摔下来没死的接着爬,爬上去的就举刀和敌军死战。
  为了看清明军,蒙古人点起了无数火把,把城头城下照得亮如白昼,继续恶战不休……
  从早到晚,戚继光都一动不动地立在那里,滴水粒米未尽,冷冷的盯着城头惨烈的战事,直到他发现,天黑如墨,已经看不见身边传令官时,才低声道:“开始吧!”
  ※※※※
  当西城、南城和东城打得不可开交,摇摇欲坠时,济农城北却一片静悄悄……围三阙一,这是自古攻城的守则,蒙军自然不陌生。他们知道明军不打北门,是想让城内守军承受不住压力弃城逃跑,从而以最小的代价取得城池。
  在布防时,蒙古贵人们预料,对方可能会在这里展开突袭……其实这一代地形平坦宽广,不利于部队隐蔽和突袭,很难找到攻击重点,但他们还是派了最精锐的两千济农亲卫在此布防。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贵人们是为了保存实力、保护退路的通畅,才会把最精锐的部队留在这里。
  但是随着战事吃紧,蒙古人不得不从此处抽调人手支援别处——城池太大,守军不足,这正是蒙军致命的弱点所在。正如戚继光所说,如果有两万人守城,明军不可能攻下此处,然而没有任何部落肯进城与诺颜部的人并肩作战,所以他们把所有十四岁到六十岁的男丁全动员起来,也不过一万两千余人。
  这个人数,在初期守城足够,但随着明军攻势持续,守军伤亡加剧后,其缺乏预备队的缺点便暴露出来。为了堵住西城的缺口,钟金别吉手持济农短剑,从北城调走了五百部队,堵上了将破的防线。
  后来战事惨烈,连老人和女人都上了城头,这让无所事事的蒙军勇士如何按捺的住?他们时不时的主动支援临近城墙的防守。人数不知不觉的减少,到了天黑时,长长一段城墙上,竟还只有四百人不到。
  就这四百人,听着其他三面的喊杀声,还挠心挠肺,恨不得过去与亲人们同生共死呢!
  然而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不会寂寞,一支当世最精锐的军队正悄悄地向城池逼近!
  ‘戚家军’的名头太响,以至于戚继光所统领的军队,都被称为‘戚家军’!然而真正打下‘戚家军’这个荣誉称号的,却是浙江的义乌兵!
  当年戚继光在亲眼目睹了义乌矿工、乡民,与外乡的开矿者之间,历时四月,参与者多达三万的械斗后。这位当时便已经久经沙场的将军,竟被震撼地无以复加。关于当时的所见所感,后来他回去报告沈默时,说道:
  ‘末将自幼随父从军,转历四方,二十二岁参加会试,正遇俺答进犯,担任警戒,后来驻守蓟门,亦曾亲眼目睹鞑靼铁骑,来无影去无踪,动如惊雷,堪称迅猛。而后奉调入浙,与倭寇作战,此类人善用刀剑,武艺高强,且性情暴戾,确为难得一见之强敌。’
  然而顿一口气后,他吐出了闷在心中的恐惧道:
  “不夸张的说,天下强横之徒,末将大都曾见过,却也从无畏惧。但如义乌人之彪勇横霸,善战无畏,实为我前所未见,让人闻风丧胆,可怕!可怕!”
  最后,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若准我在义乌征兵四千,倭寇之乱必平!”
  沈默说动胡宗宪,准许戚继光了请求。戚继光便从义乌招募最为精锐、最为勇敢的四千男丁,这才有了名震天下的‘戚家军’!
  在东南的赫赫战绩,几乎全是义乌兵打下的,后来戚继光转战北方,自然也把他们带上了。有一半头脑灵活些的,被派去选锋营中充任各级军官,剩下一半则继续待在戚继光身边,作为戚继光的亲兵存在!
  这支部队的官兵平均年龄在三十岁左右,各个身经百战,武艺高强、经验丰富,正处于职业军人的巅峰时期,其战斗力之强横,当世无出其右。之前,戚继光迟迟没有把他们派上阵,就是在等待这个一战而定的机会。
  全身黑衣的义乌兵,穿过热火朝天的战场,悄无声息的从东西两处绕过来,借着夜色的掩护,全程的动作极为隐蔽,直到他们抬出云梯,开始登城时,北墙上的蒙古人才发现大事不好!急忙呼号着阻拦,但明军抬了二十具云梯,从城墙各段攀爬攻城,蒙军人数太少,顾此失彼,根本没法把明军的所有攻击路线都挡住。
  义乌兵们在接近城墙时,两腿勾住梯子,一手解下腰间挂着的震天雷(注一),另一手拿出火折子,迅速点着引信,约莫着烧到一半,便兜手扔到城上,正好在蒙军的头顶上炸开,弹片、铁钉飞溅,当时就炸倒一片。
  义乌兵们便趁机攀上城头,也不用什么火器,先结成三才阵,抵挡住蒙军的反扑,掩护后续部队登城。待得人多了,便组成一个个适合狭窄地带作战的五行阵,向那些犹在阻挡攻城的蒙军杀去。
  守卫北城的蒙军精锐,一个个都是身强力壮、武艺高强的好手,但在武艺更高强、阵法又精妙的义乌兵面前,竟如土鸡瓦狗一般,没有人能是一合之敌……他们挥刀挡住上面的进攻,便被一柄长枪刺穿了心口,挡住了心口的位置,却被朴刀砍断了双脚。完全招架不住。
  守军完全被压制住,爬上城头的义乌兵越来越多,转眼间便把蒙军包围起来,潮水般淹没掉,只是一炷香的功夫,明军就完全控制了城头,北城上再没有蒙古人站立……
  而其他三面城墙的蒙古人,还未发现北城失守呢。事实上,他们本身都摇摇欲坠,即使发现了也无能为力。
  将把守这段城墙的任务,交给还没爬上来的后续部队,义乌兵便毫不停留的分兵向东西两面城墙杀去。
  陡然遭到来自侧翼的攻击,正在拼了老命御敌的蒙军顿时乱了套。要说他们也是相当有种,不用头领组织,便马上冲过来补漏,可惜已经来不及了。如狼似虎的义乌兵根本无法阻挡!
  由义乌兵组成的鸳鸯阵,才是真正的鸳鸯阵,其威力在平地近战中,不是靠勇悍可以阻挡的,蒙军又大都激战整天,粒米未尽,碰到疯虎般的义乌兵,哪里能是一合之敌?
  很快,义乌兵便搅得城头大乱,攻城部队的压力顿渐,越来越多的官兵冲上了城头,终于站稳了脚跟的明军二话不说,朝着蒙军拔刀就砍,要把一天来的憋屈和怒火发泄出来。
  蒙军依然勇猛,但人数上处于劣势,士气上大受打击,明军彻底占据了上风……更重要的是,无敌的义乌兵加入战团,哪里战事吃紧,他们便出现在哪里,杀得蒙军节节败退,终于,东西两段城墙相继失守……
  三万明军红着眼,从各处城墙攀爬入城,准备血洗东胜城!
  ……
  PS:震天雷,北宋后期发展的火药武器,身粗口小内盛火药,外壳以生铁包裹,上安引信,使用时根据目标远近,决定引线的长短。引爆后能将生铁外壳炸成碎片,效果相当于今日之手榴弹。十六世纪时,欧洲便有作为攻城步兵的掷弹兵出现。但因为这玩意儿在攻城时,极容易出现仍不到位,反而误伤己方的情况,所以只有最精锐的部队才能使用。
  第八四五章
最长一冬(中)
  明军攻陷了城墙,三万多攻城部队涌上城头,败退下去的蒙古人撤入城中,下一步就该巷战了。
  然而攻城大军却听到了暂缓进攻的号令,很快各级军官接到命令,戒备反扑,原地修整!杀红了眼的将士们顿时聒噪起来,军官们也围住来到前线的戚继光,请求一鼓作气,消灭残敌!
  “今日流血太多了……”戚继光看着满地层叠的尸首,低声道:“不能让兄弟们在胜利到来前枉死了。”城中少说还有六七千蒙古兵,如果在人生地不熟的东胜城中巷战的话,还不知再要死多少人呢。
  听了戚帅的话,将士们顿时安静下来,冲昏头脑的热血渐渐退去,他们才想起这一天一夜,有多少同袍兄弟已经命丧沙场,想到那些永不再见的熟悉面孔,将士们积郁地戾气顿消,疲惫和后怕涌上心头,许多人失控的嚎啕大哭起来。
  戚继光轻叹一声,吩咐部下安排损耗过大的部队先回营歇息,命辎重营的将士接管城防,救治伤员,连夜构筑工事,设置火力,为明日的战事做准备。
  这一夜,城墙上下亮如白昼,明军将士忙忙碌碌,蒙军也发动过几次反扑,但被占据地利的明军,一阵密集射击就杀得落花流水。尝试几次都碰了钉子,终于知道论起守城的本事,明军实在强过他们太多了。
  戚继光并不担心蒙军能把城墙夺回去,但他依然在城墙上站了一夜。伤亡统计已经报上来,这从早到晚的攻城战,阵亡了三千八百余名将士,受伤六千多人,其中重伤三千。所幸的是,大半的伤员只是伤筋动骨、摔伤、烫伤,养上一个冬天,明年开春又是一条好汉。
  “想什么呢,元敬?”刘显的声音响起,能一日破城,老将军心情不错。
  “伤亡可够大的。”戚继光低声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2/10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