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84(校对)第1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3/1024

  乔山他们几个脸上的兴奋劲还没散去。
  毕竟是第一在大银幕上看到自己的身影,原时空,许辉第一部电影上映,低成本制作,没有首映,但许辉依旧第一时间跑到影院观看了自己的那部电影,那种激动、雀跃的心情,估计他再也体会不到了。
  至少《绣春刀》上映的时候,他没有那种感觉!
  “走吧,还怀念呢?”
  看着几个家伙恋恋不舍的目光,许辉忍不住催促道。
  “要不……咱们合张影吧!”
  陈法蓉提议道。
  “好!”
  主创们都到齐了,包括老胡也在现场,几个人合影留念。
  看到合影的画面,赵丽颖有点遗憾:“可惜周迅姐还有冰冰姐忙着自己的事情,没有来,要不然,咱们这些演员就齐了!”
  “……别伤感了,我在海底捞订了个大包间,走,一起吃火锅去!”
  “又吃火锅?”
  乔山很直接怼了一句。
  “火锅怎么了?”
  刘诗诗说了开场以来的第一句话。
  “火锅……你们两口子欺负人!”
  这句话才说出口,乔山就意识到了不妥,正要解释,许辉却摆了摆手:“火锅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要知道……”
  刘诗诗心里很甜,没想到许辉居然没有抗拒被称为一对!
  我就说,他心里是有我的!
  ……
  就在《那些年》一伙人结队前往海底捞的时候,已经离开放映厅的两位大佬坐在车里讨论起了刚才的观影体验。
  这两位是王忠军还有冯小刚。
  “……你怎么看这个电影?”
  “看不懂。”
  “他哪来的信心?三亿票房!”
  “不知道,不过人家上一部作品卖了2亿,第二部3亿很符合逻辑。”
  “小刚,你跟我说实话,按照你的看法,这部电影能有多少票房!”
  王忠军也懒得再打哑谜,直接问道。
  “这个,我真说不准,你也看了现场的反应,观众们都快疯了……”
  “可是,我没觉得这玩意有多好看。”
  “所以,我在想小许拍这部电影可能真的就是给八零后的观众看的。”
  冯小刚一开始也没觉着这部电影有什么亮点,甚至他还认为电影的画面效果太差了,就说许辉本人吧,好好的一枚大帅哥非要把自己折腾的一点偶像的风范都没了。
  你最大的卖点就是长得帅!
  卖点没了,那电影还有什么?
  至于电影展现的段子、梗,冯小刚压根看不上,这也太赤裸裸了。
  如果不是看了现场观众的反应,冯小刚已经给这部电影下了扑街的定义!
  “你是说许辉在拍电影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受众面?这也太……太聪明了。”
  想了半天,王忠军总算是想到了一个合适的形容词。
  “是呀,这小子真聪明,知道利用自己最大的优势!”
  冯小刚叹了口气,颇有些感慨。
  “是呀,这小子太会赚钱了!我估计上一部的《绣春刀》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观众集中在八零九零这个团体,所以,他就拍一部讨好这个团体的电影!”
  王忠军只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冯小刚略一提点,他立刻明白了,毕竟是娱乐圈大佬,这点见识人家还是具备的。
  “可能真能让他创造票房奇迹也说不定……”
  ……
  “最近有一部打着‘青春再见’标题的电影上映了,它的导演还是我们的国民偶像许辉大导演!我很期待,于是千方百计讨要到了首映的现场票。
  才进入观众席,我就觉得不大对头,整个放映厅,似乎被一群二十岁上下的少女们包围了……
  偶像电影的好处大抵如此,无论是拍得有多烂,总有粉丝过来买单!
  对了,至于这部《那些年》,我给两个字的评价——烂片!
  整部戏的剧情其实就是典型的偶像剧,只不过包装的比较完美,没有豪车,没有贵族之类的。
  演员们都还可以,相貌、演技和电视剧演员的水准差不远,刘诗诗戴着黑框眼镜还真有好学生的风范。
  可是她扮演的这个角色呢,沉闷到死,无聊到爆!我无法想象要是我读高中的时候身后有个三好学生整天拿圆珠笔戳我背逼我算函数、背英文背不出来就一脸怨恨地看着我,我到底是会为了爱她果真发奋读书,还是直接转身反手给她一个耳光,戳什么戳阿,你当你是阿拉蕾吗?
  好学生大概是这世界上最不可爱、最没无趣、最远离青春两个字的一种动物。
  学习好根本就是反青春的,我这么说并无贬义,只是少年芳华,心甘情愿一心一意求分数还十分宝钗苦口婆心谆谆教导……
  青春那么好的题材,却给拍成这么一副鬼祟笨重的摸样,真是没意思。
  我们的大导演许辉偏偏让很二的坏学生,为了爱情洗心革面,奋发向上,心甘情愿地当做了知识填鸭,做了进步青年,你确定这片子不是《那些年我们在延安互助小组学毛选的日子》么?
  还有电影的标题分明是“我们一起追”这个,有一起追吗?
  简单来说,就是一起起哄、一起聊聊女主,彼此之间既没有激烈的竞争,也没有团结的互助。
  影片里的其他几个男角只是为了衬托帅哥男主脱颖而出的的背景符号!
  没看到飞扬的青春,也没看到初恋的朦胧或细腻,这表面的青春内里其实是陈腐构架和价值观!
  就这样的烂片,我们的导演居然还想着拿下3亿票房,大概是第一部电影给了他不知天高地厚的勇气吧。
  真把我们的电影市场当成他予取予求的储钱罐了?”
  才回到家,王道格立刻整理自己的思绪,写了一篇短评,发送到了他一直供职的杂志社。
  然后登陆豆瓣,想看看有多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然后,他差点被闪瞎了演眼。
  豆瓣评分居然是8.8分!
  我操!
第35章
首日三千四百万
  陆川的导演生涯很……很走运。
  毕业后,第一部戏《借枪》就能找到姜文担当男主角,在戏霸姜文的调教下,陆川的导演功底着实进步了不少。
  第二部戏《可可西里》,反应的是偷猎,这样的题材,这样的故事,完全就是为了拿奖而准备的。
  效果不差,陆川依靠《可可西里》拿下了金马最佳影片,东京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包括金鸡奖最佳影片奖!
  虽然没有导演奖项,但对于当时才三十三岁的陆川,绝对是很大的褒奖了。
  当时,很多国外媒体杂志评选三十五岁以下导演,陆川都是入选的唯一一位中国籍导演!
  于是,他膨胀了,决定拍摄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电影。
  陆川真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能力不行,于是就在题材上下功夫,他知道这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只要拍出来,肯定有人买单。
  而且评价肯定也不会太烂,这么沉重的主题,你好意思说电影烂?
  你要是说了《南京!南京》是烂片,信不信三十万亡魂找你说理!
  对了,据说陆川准备开拍《南京!南京》的时候,问过同样执导过大屠杀导演的斯皮尔伯格,后者告诉他‘等你四十岁之后再执导这样的电影,会更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3/10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