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84(校对)第9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4/1024

  原时空的时候,许辉小导演一枚,没啥话语权,自然而然就要经受这方面的压力。
  这种事情很常见,就连《狄仁杰》不也塞进来大甜甜嘛!
  所以,重活一世,许辉定角色一般都是自己做主。
  “晓波还有小飞这两孩子得选个年轻一点的,还得有人气!”
  “嗯,我找忠磊聊聊……”
  ……
  几个人还在讨论《老炮儿》,郑小龙主动找许辉聊了起来。
  很自然的就聊到了正在上映的《天堂电影院》。
  “国内的话,能过三亿我就很满足了,毕竟是一部外语片,而且讲述的东西跟观众很远!”
  许辉舀了一勺鸭汤,喝了一口,然后回答道。
  “……还是少了点,三亿票房……你那投资是多少?”
  “3500万美元,郑老师,不能这么算。”谈到票房,许辉的脸色严肃了不少:“《天堂电影院》主要面对的是美国本土市场,而且光是北美,我们预计就能拿到8000万美元的左右的票房,差不多能回本,国内的票房属于净赚的!”
  “而且现阶段的市场条件太不成熟了,慢慢培养呗,等到这一批观众成熟起来了……”
  “是啊,现在的这批观众眼光确实有问题!”
  郑小龙叹了口气。
  “从长远来看,这是好事,观众肯定不愿意被烂片辣眼睛,市场现在越来越大,也……”
  许辉话还没说完,冯小刚插嘴:“你不是说了要拍喜剧吗?拍了吗?”
  “马上,”许辉看了眼冯小刚:“剧本现成的,主演演员都选好了,等奥斯卡之后,我就开拍!”
  “奥斯卡……”
  “许辉,你有多大把握?”
  “……五成吧!其实也是误打误撞,一开始是奔着戛纳去的,无心插柳柳成荫,戛纳没戏,反倒是美国还挺受欢迎!”
  这是实话。
  按照许辉原本的计划,根本没准备指望《天堂电影院》在颁奖季有所斩获。
  还有,工会奖马上开始,许辉还得飞回美国准备。
  “这要是拿了奥斯卡,你可就是大导演了!还拍喜剧?”
  “……什么大导演,我就是一电影人。”许辉很客气的摆了摆手:“喜剧,当然要接着拍,我的拍片计划都订好了。”
  “喜剧电影,尤其是都市喜剧还是挺有搞头的,现在的市场摆在这,你们看啊,每年的票房这么高,但是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都是喜剧电影!”
  冯小刚很喜欢聊票房,说到这,似乎想到了什么:“你们公司那部《夏洛特烦恼》马上就15亿了吧?好家伙,直接把我的《私人订制》挤得没了排片!”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脸上带着一丝不自然的表情。
  《夏洛特》的导演是麻花的两个话剧导演,毫无名气可言,即使有着辉文的加持,上映前三天的平均排片量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八,排片量比不上《私人订制》……
  当然之后的排片量一路飞涨,最高峰是百分四十六的排片量……
  属于典型的口碑赢得市场!
  “我说句心里话,冯导,您别生气……”许辉认真看了眼冯小刚:“开心麻花那帮人做电影针对的就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刚好是主流的观影群体,《夏洛特烦恼》这部电影没有情怀,不谈政治,但就是抓住了观众的笑点!”
  “那你觉得《私人订制》怎么样?”
  《私人订制》怎么样?
  从导演的角度,冯小刚试探了关于审查对现实的批判性的底线。
  之后的《我不是潘金莲》更是讽刺了官场!
  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导演的冯小刚功劳无限。
  他自己也说了:‘我尽了一个导演对中国电影的责任,无论创作还是市场……’
  然并卵,《私人订制》确实很烂,最起码的故事没有讲通顺!
  三段小品一点连贯性也没有……
  说句实话,如果《私人订制》的导演不是冯小刚,估摸着票房连2亿都没有……
  想了想,许辉给了一个中肯的评价:“作为实验性的作品来说,《私人订制》勇气可嘉!”
  生活归生活,电影是电影!
第142章
黄文
  所谓实验性质的电影指的就是瞎鸡巴拍的。
  导演心情好到爆棚,嗨翻了……
  “草!你小子真会捧人!”
  王朔笑骂了一句。
  “……”
  许辉笑了笑,没说话。
  并没有因为王朔爆了句粗口觉得有什么不妥,事实上,京城人聊天,经常会用丫这个词。
  王朔算是整个京圈的团宠,典型的文人,嬉笑怒骂皆写在脸上……
  许辉跟这帮人能聊到一块,最主要的,他也是靠嘴走遍天下的人!
  冯小刚在《我把青春献给你》当中写过一段小故事,他跟王朔年轻时候,经常琢磨着比赛夸人……
  有点像许辉忽悠吴京……
  ……
  许辉算是冯小刚的粉丝,但绝对算不上铁粉,他的作品许辉也不是都很欣赏。
  例如《夜宴》、《非诚勿扰2》就觉得毫无诚意,《私人订制》更觉得粗糙,但就他过往的作品总体质量,以及他在电影行业中的奋斗历程来说,他值得所有电影人尊敬——谁能保证自己的作品永远都往上走呢,总有起伏。不能因为暂时的低谷而全盘否定他。
  他的几部正剧,虽然不算完美,但都值得人记忆,令人深思,证明了他内心的情怀。
  原时空,许辉是个小导演,自进入影视行业以来,深深感觉到其中的艰难,编写剧本,寻找资源,打通渠道,都极耗心力,远远不是站在一边批评、吐槽那么简单。
  和所有五十年代出生的文艺工作者一样,冯小刚身上有一种天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风花雪月不是他们的理想,针砭时弊才是。
  问题来了,
  当你想做一个“有情怀”的导演时,并不是因为你对什么总放不下,有心结就可以做到,能说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种言简意赅又意味深长的话,这才是情怀的体现。
  什么叫情怀?
  不是嘴上说老子就是情怀!
  得拿作品来证明,观众认可才是真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冯小刚其实处在一个挺尴尬的地位,他的年纪、身份、商业定位、辅助团队以及个人能力,都不允许他做太多的转型努力了,但他还想试试,像黑泽明那样随心所欲不逾矩,拍出《九个梦》那么绚丽而有哲理的电影,只是他一个人真的托不住这个巨大的梦想。
  但无论如何,这样的电影人还是值得尊敬的!
  冯小刚可以过得更好,更轻松,一路拍群众喜闻乐见的喜剧,不求票房纪录,只要能给投资人一个交代。可他不,顶着累出来的白癜风,顶着华谊股票的涨跌压力,顶着各种“装逼”的骂名,他做自己想要的电影。
  为了中国电影分级制度和审查制度在公开场合大声疾呼,这可是得罪人的事情,他毫不犹豫的做了,已经是一个既得利益者了,但还是敢出头。换成你,你敢么?
  单只说题材和尺度上,从近年的《1942》《我不是潘金莲》,到《芳华》,他不断拓宽了题材的审查尺度,好多题材都是他拍了之后,这个类型才有人慢慢的敢拍。基本上属于一己之力刷新了很多尺度的上限。
  明知能力有限,但为了中国电影能走多远是多远,拼死拨动每一个可能转动的齿轮,找一条出路。对于敢这样尝试,有担当的人,我们可以批评他的作品,也可以说说他的人品,但是,论及对中国电影的贡献,他绝对有资格排进大导演的行列!
  估计丫心底肯定是很羡慕姜文,凭什么他拍了那么多赔钱货,然后一拍片,还是一堆人把钱送到跟前儿,然后说:爸爸,您玩的开心点。
  当然,冯小刚有一堆的臭毛病:电影的价值观表达有问题;特别喜欢总把自己太当回事;就算做好事,还老是用俯瞰大家的态度;尤其是碰瓷宣传,这个最让人无语。
  ……
  跟几个老男人告辞,许辉跟黄文坐上了出租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4/10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