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84(校对)第9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4/1024

  比方说先捐他一个亿!
  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这种捐款是以他的个人名义还是公司的名义呢?
  正想着,杨幂穿上睡衣走了进来:“对了,你要参加奥斯卡能不能带上我?”
  许辉楞了一下,下意识反问:“……什么?”
  “嘉姐说了,奥斯卡可以带家属,我想蹭个地毯!,明年我有好几部电影要上……”
  真不愧是杨幂,蹭地毯说的如此理所当然,一般人能有这魄力?
  “可是是可以,但是以什么名义呢?”
  咱俩目前的关系还不能曝光,这要是传出去……
  光是丫丫的就够许辉会喝一壶的!
  “……朋友呗,我都不怕,你怕什么?”
  说着话,杨幂掀开被子,躺了下来。
  “你当然不怕……我可就不一定了!”
  后宫佳丽三千人,最忌讳的就是不均等。
  再说了,你有电影要上,其他人也有啊,理由不成立……
  “嘀嘀咕咕什么呢?一句话,行不行?”
  “行,我想办法……”
  多多他妈自从有了多多,没怎么求过许辉。
  权当她想凭借奥斯卡出一波风头……
第4章
番外四
  奥斯卡和戛纳、威尼斯、柏林几个电影节完全不是一回事!
  奥斯卡属于工会奖,所有的奖项必须要在年前公映,然后由工会所有人一起投票选举。
  它是好莱坞整个工业体系的体现,也是美国传统选举方式的力证,美国属于选举制国家,屌丝立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治国,欧洲不太一样,所有参选三大电影节的电影必须要在电影节首映!
  评选结果往往也就几个评委内部讨论决定。
  电影人的口味跟一般观众不太一样。
  所以,欧洲电影节的获奖电影往往曲高和寡……
  从本质上说,奥斯卡是美国的电影节,不是国际电影节,从性质上来说,等同于天朝的金鸡奖,只是美帝的电影工业太牛叉了,牛叉到没朋友~所以奥斯卡比A类电影节还牛叉……
  但是,我们国家很少报道奥斯卡红毯,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没有那么好蹭嘛!
  戛纳可以通过赞助商的关系混一个邀请函,奥斯卡怎么混?
  一般来说,没在好莱坞混过,想要出席奥斯卡难度很大!
  所以,明星在宣传自己艳压红毯的时候,通常会选择戛纳。
  呃,也有强行碰瓷的,先是在微博上大张棋鼓宣布自己拿到了入场券,然后说什么飞机延误,或者干脆说晕过去了……
  这股风气是由青哥媳妇带起来的!
  按说蹭红毯这种事本身算不上什么好事,可是灵魂经济团队的卖力宣传,反倒成了为国争光……
  啧啧,真正有实力的需要用这种手段吗?
  很少看到迅哥,章子怡,或者全智贤的粉丝拿什么代言某品牌,出席某红毯到处说事的。
  为什么?
  因为这些东西对她们来说算新闻吗?蹭一个红毯,参加一个时装周,就发通告,到处发新闻,不觉得对一个大牌女星来说很low吗?
  总感觉这是三线小演员才会做的事情!
  红毯当然是女明星争奇斗艳的地方,但是真正大牌女明星的心态和那种指望红毯一举成名的人是不一样的。不是说她们的晚礼服有多好看,可能都没范爷出彩,但是大牌女明星追求的就不是出彩,低调中有华丽,平凡中有小惊喜,不要出错,也不要喧宾夺主,这就足矣……
  毕竟对于电影节来说,红地毯只是辅助,真正的重点是电影本身!
  现在国内娱乐圈的风气其实很不好,这也直接导致了电影圈和音乐圈都在加速的朝着纯快餐化,赚快钱发展。
  当然,不是说这一切的责任都是青哥媳妇身上,但是,不可否认,她这种靠着炒作绯闻,炒作红毯,炒作代言等手段上位的女明星,确实给圈子里起了一个很坏的榜样,这也直接导致了之后娱乐圈里最红的那一批年轻演员没有任何的演技,但是他们丝毫不为自己没演技而感到羞愧,甚至可以说毫不在意,为什么呢?
  因为有前辈的光辉事迹告诉我们,只要会炒作,只要有张脸,照样能成一线!
  任由这种情况发展,明星们赚足了钱,走人,但是给观众留下的,是一个没有作品如垃圾场一样的圈子。
  对了,杨幂好像有一次蹭地毯被工作人员驱赶了……
  ……
  奥斯卡正式开幕实在3月2号,也就是说还有一个月左右。
  按照规定,这时候,所有针对评委的公关活动必须停止——当然,这是指明面上的活动。
  背地里的手段可是层出不穷呢。
  为了抬高自己,有些制片厂不惜采取一些过火的举动,结果往往引起争议。比如今年的《醉乡民谣》,在《纽约时报》上打整版广告,鼓吹自己是“本年度最佳电影……”
  《醉乡民谣》是科恩兄弟的作品。
  电影本身当然不错,但由于是科恩序列的,所以得分不算太高。
  年度最佳?
  有点过分自信了……
  且不说《天堂电影院》,就算原时空,这部电影也被人批评演员演技垃圾……
  科恩兄弟算是美国独立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好莱坞制片厂体系之外的电影人,这哥俩很拍大制作
  最牛逼的地方在于这哥俩从影三十余年,给观众带来的最大观感就是:只要挂上他俩的名字,电影基本上不会砸锅!
  当然了,《醉乡民谣》是一部不太科恩兄弟的电影,事实上,《老无所依》之后,哥俩在创作上似乎陷入了瓶颈,很难再让观众惊艳。
  许辉拿着报纸,上面写的虽然是《醉乡民谣》,心里却想到了另一部作品——《三块广告牌》!
  《三块广告牌》,如果不是导演、编剧写着马丁·麦克唐纳,很多人可能就认为这是科恩兄弟的作品了!
  话说马丁·麦克唐纳的电影起步跟科恩兄弟真的很像,都是圣丹斯电影节成名。
  他的剧本每次都是超高的难度,既有一流的编剧技巧又有严肃的文学性。他总是以黑色和荒诞的东西先爽到你,最后再慢慢的用正能量感动你,让你在残酷的生活里看到一丝人性的暖色。
  《杀手没有假期》、《三块广告牌》、《七个神经病》……
  麦克唐纳笔下的人物更像是“剧本里的角色”而非生活中的原型——“黑色幽默”本就不需要太贴近生活!
  和更加荒诞和失控的科恩兄弟不同,《三块广告牌》全片始终都稳定在一个“可控”的剧情发展和情感空间之内。尽管和看科恩兄弟时一样,我们从头到尾都知道这是个虚构的故事,但在扎实的剧本框架下,基于对笔下角色的怜悯,幽默的穿插和音乐的串联,麦克唐纳为我们营造出了一幅完全不同于后者的美学视野。
  当然,现在不是拍摄这部电影的好时机,等两年。
  等到奥黑下台的时候,再拍!
  当然,故事大纲可以先记一下:米尔德雷德、威洛比、狄克森三个主要人物……
  放下手上的报纸,掏出手机,许辉开始输入剧本大纲……
  一旦来了感觉,许辉就会进入忘我的境界,以至于他完全忘了,自己还在ABC电视台后台休息区。
  马特呆萌注意到了许辉的动作,等到许辉停止了手上的动作,他才开口:“……你在构思新剧本?”
  许辉点头:“对,刚才看到了《醉乡民谣》的广告,然后我就想到了《老无所依》,然后就想到了一个故事。”
  “……科恩兄弟那种类型的作品吗?”
  “勉强算是,我把故事说给你听一下。”
  警察局长威洛比,完全可以让马特呆萌出演。
  “什么故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4/10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