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江山(精校)第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52

  “唉,难你了,三郎。”陈希亮不禁歉疚起来,他想起那间窝棚后面,有炉有灶,便以还不到十岁的儿子,在那四十天里,学会做饭了呢:“不过也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见他错进错出,陈恪也就乐得不解释。
  陈希亮以,三郎就算会做饭,水平也一定在自己之下,他都做好跑厕所的准备了,谁知饭菜一端上来,看到那绿油油的几乎保持了原貌,又带一层诱人光泽的菜肴,他就知道,自己拍马也赶不上的。
  三郎是个食不厌精的饕客,也有一手上佳的厨艺,但在这千年前的厨房……且可能是全县最简陋的厨房里,也只能因陋就简,用昨日买回来的食材,粗粗炒了四个青菜,做了一碗鱼汤。
  在他的思维中,青菜自然是用炒,因其作料最简单,唯油盐而已。陈恪从昨日买的物事中,找到了一小罐植物油、一小包盐……便信手炒了四个小菜、黄瓜、茭白、莴苣和芹菜。又将那两条小鱼细细煎了,加水熬成鱼汤,最后加上盐、撒上葱花蒜末,一道简单却又香气四溢的三郎鱼汤便出锅了。
  二郎所谓打下手,其实就是一直在烧火,看到三郎行云流水的厨艺,觉着无比惊奇,见他将油盐大把挥霍,又觉着肉痛难耐,几次欲言又止。只是三郎一直在忙活,没看到罢了。
  在儿子们的注视下,他夹一筷子黄瓜片,送入口中一尝,顿觉又脆又嫩、清香满齿,竟被感动的热泪盈眶……这让他想起在京城时,被富裕的同学请去大酒楼吃的炒菜,虽然各方面都有所不及,但考虑到出自一个十岁孩子的手,显然已经是个奇迹了。
  “爹爹,你咋哭了?”小六郎好奇的问道:“不好吃么?”
  “好吃,好吃,太好吃了。”陈希亮擦擦眼角,朝儿子们不好意思的笑道:“没想到能尝到汴梁的味道……父有些感慨了。”
  “呃……”三郎有些搞不懂,不就是炒了几盘破青菜……而且油温达不到,色泽、味道、口感都极其一般,怎么便宜老爹跟吃了‘黯然销魂饭’似的?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子女做饭,父母如此幸福’?也不像啊,陈希亮似乎只是对菜品有感而发……想到中午,三个兄弟也是赞不绝口,说从没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他觉着,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调动深处的记忆,他惊讶的发现,在三郎生命的十年中,竟然一次炒菜都没吃过。在三郎的印象中,做菜便是煮菜,因只用煮和炖的……
  他猜了个八九不离十。炒菜并不是自古就有的,在六朝以前基的烹饪方法和后世的欧洲差不多,直到宋朝才有炒菜,但在北宋,这被当作一种独门绝技敝帚自珍,仅限于顶级的厨师掌握。或者说,谁会炒菜,就是最顶级的厨师,都被汴梁中的大酒楼、达官贵人们宝贝似的捧着……南渡以后,才慢慢在民间流传开来。
  因宋代饮食的最高境界,讲的是‘色、香、味、形、名’俱全,但凡能跟这五项都沾边的,便可称名菜了。
  在所有烹饪方式中,无疑只有炒法能轻易实现前四项,而前四项有了,自然有无数骚人争着奉送第五项。
  所以炒菜这门技术,就像所有顶尖的技艺,严守着传男不传女的信条,仅限于京城的厨师世家掌握,也许成都也有三两个能炒菜,但像青神县这样的小地方,是决计不会有的。
  因此现代人到了宋朝,其实最理想的职业,就是厨子……
  ~~~~~~~~~~~~~~~~~~~~~~~~~~~~
  感动了好半天,陈希亮才擦擦泪,问三郎道:“你怎么会炒菜呢?”
  “呃……”三郎心说:‘我怎么就不会呢?’当然,还得一脸茫然道:“也不知怎么着,就会了呢。”
  “看来真有传说中的无师自通……”陈希亮不禁感叹,后半句却没说出口:‘莫非我儿注定是个厨子?’
  吃完饭,天也黑了。陈希亮到处找物件找不着,随口:“谁见油罐子了?”
  “在厨房。”陈忱说着,跑去拿回个陶罐儿来。陈希亮开口一看:“怎么少了一块?”
  “被我炒菜用了……”陈恪又是没想到,宋代的植物油竟也然是灯油,有些惴惴道:“很贵么?”
  “一百文一斤,七十文一罐,能用五天,算是很便宜了。”其实可以用八天,但陈三郎油煎油炒的,一下就用掉三天的量。虽然对一顿饭吃掉这么多油,很是肉痛,但陈希亮一点没表现出来。在他看来,孩子能主动承担家务,就是责任心的体现。往大里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只应鼓励,而不能打击。
  陈希亮把灯油注入油灯中,再用灶中的余烬点亮灯芯,屋里便生成一团橘黄色的光。他坐在灯下,开始检查孩子们的功课。
  先从小的开始,六郎的课是《杂字》,这是孩童启蒙的识字读,与后世宋明时,以《三字经》、《千字文》,这些一上来就灌输礼教思想的教材,孩子启蒙不同,宋人是用《百家姓》和《杂字》的,因读书识字,虽说以科举最高目的,但绝大多数孩子,毕竟没有高中的可能。所以在识字同时学一些实用知识,才是正理。
《杂字》就是这样一书,它开篇名义道:‘人生天地间,庄农最先,要记日用帐,先把杂字观。”后面便从农事说到饮食起居、男女婚嫁、工商算筹,从而把一些常用的字词包罗进去。孩子识字的同时,也完成了最基础的素质教育。
  陈希亮把要六郎识的字,打散了顺序写出来,六郎很是聪慧,不怎么费力就全都认出来,自然得到父亲的表扬,但又同时宣布,明日的识字量翻倍……六郎刚乐开的花,又萎靡下去。
  接着是五郎的功课,这孩子一脸的苦大仇深,就是从读书开始的。他好像跟书有仇,从年前就在背《千字文》,现在还是《千字文》,颠三倒四背不过。
  好在陈希亮对他的情况很了解,只求他能多识字,明事理,又担心逼迫过度,使他厌学,所以也不急躁,只是很温和的出了勉励,要他继续用功,明天再来过。
  最后轮到陈恪,他的课是……《孝经》。
第17章
忘不了
《孝经》在宋朝,相当于中学入门读。
顾名思义,乃是儒家讲‘孝道’的经典。开宗明义第一,便曰:‘夫孝,德之也,教之所生也。’
  这书是儒家典籍中最短的一,也是最基础的,需先读懂了《孝经》,才开始讲《四书》。陈恪自幼学医,看医书之前,要先以国学启蒙,这孝经自然是必读,虽然后世已经基确定,这书是汉儒伪作了。但他要是敢跟陈希亮说,这玩意儿是董仲舒那帮人编出来,给天下人洗脑用的,估计会被打扁了。
  作一个十岁的孩子,最明智之举,还是老老实实的捧读,逐句逐段的背诵吧。
  因有上辈子的基础,加之这辈子身就背诵过,又临时抱了一天佛脚,他自我感觉,能记住七七八八了,便从头背诵起来:“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陈希亮起先微闭双目,手指无声的叩着桌面,跟随着抑扬顿挫缓缓颔首。当陈恪背诵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时,他满意的睁开眼睛,能背到这里,就说明三郎今天用功了。
  他满以,陈恪很快会磕磕绊绊,然后停下来。然而那小子就像在照宣读一样,依旧富有节奏的背诵着。
  当陈恪背诵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时,陈忱已经惊得张大了嘴巴,他今天主要精力都放在两个小弟弟身上,却没想到大弟弟彻底变异,不仅会讲价、会炒菜,连背书都灵光了呢。当陈恪背诵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时,陈希亮的嘴巴也张大了。
  一直背到‘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陈恪才停下来,有些不好意思道:“后面的,想不起来了……”
  “已经是最后一句了……”父兄绝倒。
  “啊……”陈恪自己都吓了一跳,他原先虽然脑子不笨,但要背的东西一长,还是蛮吃力。这篇《孝经》虽然只有一千九百零三字,但一段一段,支离破碎,要背诵起来,难度还是很大的。
  但他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儿,脑子里就是清清楚楚的,一想到哪一段,哪一段的内容就浮现在心里,想背错都不可能。
  当事者和旁观者都错愕了好半天,陈希亮才咳嗽两声,收起脸上精彩的表情道:“背的么,还算马马虎虎。但记忆只是一面,还需要用心体会……”说到这,他神态严肃起来道:“三郎,知道什么要你背《孝经》么?”
  “知道。”陈恪点点头,轻声道:“因孩儿,前些日把婶娘打了。”
  “是。”陈希亮面色稍霁,端起碗呷一口水道:“知道你错在哪了么?”
  “知道。”陈恪道:“以下犯上,殴打伯母,乃恶逆之罪。”
  “对也不对。”陈希亮搁下碗道:“从心论,我是不赞成愚忠愚孝的。遭到虐待不能反抗,与猪羊有何区别?圣人云,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顿一下道:“但生活在世上,就必须遵守这世上的规则。什么是规则?《孝经》就是规则。大宋以孝治天下,历代君王都推崇孝道,天下人也莫不以孝百善之首,对不孝者百般唾弃。世风如此,别人不会了解内情,只会凭只言片语便轻信轻言,给你泼上洗不掉的污点,教你有口莫辩。”
  “不要觉着委屈。孝道面前,就连当今天下第一人,堂堂大宋官家也得忍。”陈希亮苦口婆心道:“现在跟你说这些,似乎有些早,但我相信,以你的聪明应该能明白。”
  “难道,就任弟弟被欺负么?”陈恪没说话,一边的陈忱却开腔了。
  “当然不能,但应该用更聪明的手段。”陈希亮道:“以三郎如今的事,什么就想不到,带着弟弟们到县城去找你呢?找到你,你又可以带着他们找我,不就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么。”
  陈恪这个羞愧啊,那时候,他脑子里根没有这俩便宜父兄的影子。
  “过于事情不要再,那主要是父的责任。”陈希亮怕他自责,一摆手道:“你们都记住。圣人云,‘三思而后行’。人做事前,一定要先考虑清楚后果,如果这个后果是你承担不起的,那就不能做……”
  待孩子们思考了一会儿,他才站起身道:“天不早了,都早点睡吧。”
  “父亲去作甚?”
  “雨停了,外面空气好,我出去转转。”陈希亮说着,推门出去。
  走到院子里,天空中已经挂起了灿烂的星斗,陈希亮突然笑起来,竟然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出来了,他指着北边,一脸得意道:“哈哈哈哈,苏老泉,如今我也有过目不忘的儿子了,看你以后再怎么跟我吹!”
  屋子里,小六郎吓得直哆嗦:“哥哥,莫不是有鬼?”
  “有个大头鬼,老实睡觉。”三郎一手把他的脑袋按进被窝,一手拿着陈希亮的一《时文选辑》,随便挑了一篇策论从头到尾的细看,也是两千多字的文,一直到熄灯,他反复看了三边。
  等陈希亮进来吹灭了灯,他便躺好闭上眼,开始回忆那篇文,果然还是字字在目,一句不落。
  第二天睡醒了,陈恪再回想那篇文,依然能记得九成以上。这是什么样的记忆力啊?可绝对比自己从前厉害多了,这是怎么回事儿,穿越后遗症引起的学者症候群?还是人家三郎原就是天才儿童?
  ‘管它怎样了,反正不是件坏事儿。’乐天派就有这个好处,很快就能习惯自己的变化。
  ~~~~~~~~~~~~~~~~~~~~~~~~~~~~~~~~~~~~
  吃过早饭,陈希亮又出去一整天,到晚上才回来。这次再也掩饰不住沮丧之情,坐在那里直叹气。
  “爹爹何唉声叹气?”陈忱给他端碗水,终于忍不住问道。
  “唉,告诉你们也无妨。”陈希亮又叹一声道:“爹爹没用,几家债主跑遍了,竟只讨回了几百文,连个零头都没到。”
  “什么讨不到?”既然陈希亮也不把他当小孩,陈恪自然不再装嫩:“不是说,实在讨不着,还可以报官么?”
  “都不容易啊,”陈希亮摇头道:“不是有一家老小要养活,就是生意折,我总不能把人家往绝路上逼吧?”
  “那我们怎么办……”陈忱心情十分复杂,其实从昨天听了陈恪那番话之后,他便对父亲讨债不抱希望了。经过这两天的思想斗争,他决定做出牺牲。
  “天无绝人之路。”感到气氛压抑,陈希亮意识到,自己是这个家的天,他甩掉低落的情绪,朗声笑道:“父七尺男儿,有手有脚有知识,还养活不了你们这些小崽子?”
  “爹爹……”陈忱鼓了半天勇气,终于憋出一句道:“我想好了,不回学堂了,和你一起养家,养三个弟弟念书。”
  “……”陈希亮先是一愣,继而断然道:“绝对不行!不念书还有什么希望?休要再!”
  “爹爹……”陈忱还要说。
  陈希亮的脸已经拉黑了,严厉道:“给我闭嘴!此事不容商量!”
  “……”陈忱毕竟是怕老爹的,只好低头抹泪。
  “那爹爹呢,你不念书了么?”陈恪一句话,就让陈希亮也差点哭出来。
  “所以说,都继续念书吧,念书才有希望。”陈恪语重心长道。
  “……”陈希亮端详他半天,突然莞尔。三郎再早慧,再说大人话,终究也只是个十岁的孩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