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江山(精校)第1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8/452

  李忠这番表现,让陈恪十分担忧。倒不是说这个人本身如何,而是他对赵宗实和赵宗绩的态度差别……连一个行伍中的粗人,都能感受到两人前景的明暗,何况其他人乎?
  可见情况已经分明到了到何等地步。
  这也难怪,因为被水灾打断的帝国继承人问题,现在随着洪水退去,似乎已经到了非决不可的地步。
  还是因为那个范缜,这位年初首倡立储的谏官,前后一共上书十九道,整整坚持了近大半年。到后来,见上疏不管用,他便面谏,从这一年七月开始,只要一上朝,他必定会建言立储,官家不听他讲,他便秉承宋代言官的一贯传统——上前拉住官家的袍角,不说完不放他走,折腾个没完没了。
  赵祯拿他没办法,只好给他升官,然后把他踢到地方去当知州……这屡试不爽的一招,谁知在范缜这却不起作用,因为他拒不上岗。
  范缜说自己有病,便回家硬生生躺了一百天。当人们再看到他时,都认不出来了——只见不到五十岁的范缜,已是须发皆白,就好像韶关前的伍子胥一样。
  事态到了这一步,就不受任何人控制了。范缜的执着激励了许多有志一同的官员,他们也开始纷纷上书,其中不乏重量级人物。
  先是侍御史赵卞上书,拿刚刚过去的洪水议论说,老天爷已经对我们发出警告,民间也生出惑众的妖言,皆是因为我们的国家没有储君啊!希望官家秉持大公无私之心,赶紧选个接班人,把他或者放在宫里接受帝王教育,或者让他做官磨练,总之一刻也别耽搁了!
  马上知制诰吴奎、御史吕景初等人也上书附和。就连那个砸缸的司马光,尽管远在地方,却心忧朝廷,也跟着凑起了热闹,上书建言立储……当然,他现在虽然很有名,但毕竟远在西北并州当通判,对朝廷没啥影响力,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
  真正有影响力的大腕有三位,第一位乃是‘十处响锣、九处有他’的欧阳老大人。文坛盟主欧阳修,被范缜的忠义之举感动到不行,但他恪守君臣之道,从来不对皇帝说重话,只是以拉家常的语气劝谏道:‘官家原来没有皇子,但有公主陪伴,所以不会感到孤独。现在公主出嫁了,你身边的人越来越少,那么国事之余,回到后宫,能和谁说说话?平民百姓尚且得享天伦之乐,一国之君怎么可以缺失?所以我觉得,你现在应该从皇族里找一个中意的做儿子,让他陪伴您左右,好好孝敬你。’
  官家看了,只回了他三个字:‘我不闷……’
  欧阳修没有成功,第二位大腕出场了,他是范缜的上司,知谏院唐介。此人以直声动天下,可谓有宋一朝力度最强的言官,文彦博首度罢相便是拜其所赐。而将皇帝心肝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拉下马,更是铸就了他的赫赫威名。朝臣皆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直呼其名。
  当年唐介因为一下弹劾两位大佬,用力过猛,结果把自个也弄到地方上去了。去岁,文彦博当政不久,便把他调回京来,还让他当谏院的长官,以显示自己气量宽大、不计前嫌,而且保护言路畅通。
  他这一手确实是妙,不管愿不愿意,唐介都欠了他的人情,再跟他作对的话,不仅别人会瞧不起,自个过意不去。
  文彦博没猜错,这次返京之后,唐介一直比较沉默。包括他再次罢相,唐壮士都冷眼旁观,没有吭声,以至于大家都快忘了,还有这样一门大炮的存在。
  但大炮总是要开火的,且一开就是地动山摇。那是某一天的早朝上,他和包拯的老冤家张尧佐终于死了。得知了这个死讯,官家心中百味杂陈,对大臣们感慨了一句:“你们以前都说张尧佐是本朝的杨国忠,朕要是用他,就会成唐明皇第二,国破家亡远逃西蜀,其实哪有那么严重,言过其实了吧?”
  群臣微微脸红,毕竟张尧佐一辈子也没作恶,只因为他是外戚,就被当成了全民公敌。现在他们都安静了,心说,就当在尊重死人吧。
  可唐介突然说话了:“是的,官家说得对。张尧佐确实比杨国忠强。”
  见当年弹劾张尧佐最厉害的人,都承认自己说得对,官家深感欣慰,饶有兴趣的听他说下去。
  只听唐介不紧不慢的接着道:“当初若用了张尧佐,确实未必会有安史之乱。可一旦要是出了乱子,陛下还不如唐明皇!”说着他的目光望着殿顶,幽幽道:“唐明皇有自己的儿子出来收拾局面,重整河山,请问官家依靠谁?你有儿子吗?”
  赵祯当时就气晕了,有道是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何况是在跟皇帝说话!这真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啊!要是换别的皇帝在,给他个狗胆也不敢如此大放厥词。然而赵祯毕竟是赵祯,他只是气得拂袖而去,就没了下文,甚至连处罚都没有。
  当然皇帝被气成这样,建储之事自然依旧悬而未决,这时候,第三位大腕——包拯登场了。
  与后世人们印象中,那个白天判阳间、晚上判阴间的青天司法官不同,包拯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其实多是以言官的身份出现,他弹劾的战绩丝毫不比唐介逊色,硬度也不遑多让。当年张尧佐下台,就是这二位黑又硬双剑合并的结果。
  现在,唐壮士出剑了,包大人自然要跟进。不久之后,他直接去见赵祯。没办法,开封府尹有随时觐见的权力,内侍拦都拦不住。
  赵祯只好见他,问有什么事。
  包拯不像唐介嘴巴那么毒,也不像欧阳修那样会说话,他只能老生常谈,大讲特讲太子的重要性,从关系到国家安稳、到全体国民的幸福都系于太子以身……基本上,每个大臣上书,都是这一套,范缜更是重复了十九遍,没有任何新意。
  官家起先耐着性子听,但越听这些老调重弹,心里的怒火就越压不住,他对范缜、赵卞、唐介的怨念,终于汇聚到老包一个人身上,只见赵祯霍得站起来,冷冷逼视着包拯,一字一顿道:“卿欲立谁?”臣子想立太子,可谓大逆不道!
  基本上此招一出,上纲上线,大臣只有乖乖认罪的份儿,再不济也得老实闭嘴。但包拯却不在乎,他只是稍稍惊讶,便平静地回答道:“老臣说这话是为了国家社稷,官家却反过来问我想立谁,这是对我有疑心哇!皇上啊,我已经七十岁了,还是个绝户头,根本谈不到日后的利益,之所以冒死进谏,完全是为了宗庙社稷考虑。你仔细想,我说的是不是真心话!”
  赵祯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挥挥手道:“寡人没有怀疑你,爱卿先回去吧,此事徐当议之。”
  在两位猛男的冲击下,赵祯总算是松了口。大家忽略了皇帝口中的‘徐当’,而纷纷兴奋于‘议之’,于是建言皇帝立储的奏章,一下子多了十倍,不仅是言官,也不仅是京中的衙门,全国各路各州,大小官员无不争先,唯恐落于人后。
  不过,皇帝的怒吼也并非完全没作用。一句‘卿欲立谁?’吓住了那些想更进一步、向赵宗实邀功的小人,因此所有的奏疏,只是建言立储,并未提及,到底要立谁。最大胆的官员,也不过就是隐约提及,当年官家曾经收养过宗室子的掌故……
  ~~~~~~~~~~~~~~~~~~~~~~~~~~~~~~~~~~~~
  这一切来的又快又猛,不过短短二十余天,便发展成了现在这种局面,是陈恪始料不及的。
  在家里寻思了一上午,他对门外值守的侍卫道:“备车,我要出门。”
  “大人要去哪里?”李忠很快闻讯赶来。
  “北海郡王府。”陈恪平静道:“昨天,赵宗绩向我请教璇玑图,今日过府去教他。”
  “还去找他?”李忠登时失态道。
  “你不送,我便自己去。”陈恪冷冷道:“五郎,去叫辆车回来!”
  “别别,我送、我送。”李忠这个郁闷啊,心说你咋就这么‘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呢?
  不一时,马车备好,陈恪上去前,李忠做最后的努力道:“大人可想清楚了,现在至少三拨人在盯着你。”
  “哪三拨?”陈恪微微皱眉道。
  “汝南王府的眼线,皇城司的密探,还有开封府的捕快。”
  听他说前两个,陈恪尚未怎样,听到最后一个,他不禁一阵头大,老包怎么也来添乱?
  拍拍李忠的肩膀,他轻声道:“多谢你,兄弟,但那也是我的兄弟……”
  李忠愣住了,摇头叹气道:“那咱就走……”
第197章
小郡主
  经过汝南郡王府时,见门前冷冷清清,陈恪笑道:“你说得炙手可热呢?怎么也没见着车水马龙?”
  “嗨——人家十三公子是做口碑的,向来只知道读书,不知道享受,更不会跟外人见面。”李忠大摇其头道:“这些沾屎带尿的事儿,自然由别人去做,谁让他兄弟多呢?”说着嘿嘿一笑道:“观风所的兄弟说,他那十几个在府外有宅的兄弟,这段时间可收礼收得手软。家里从早到晚,都有人前来拜门子。”
  顿一下又道:“就连他们家的门子,也都发了大财,现在一个个鼻孔朝天,气焰盛着哩。”这最后一句,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祖宗,你发达了,我们才能跟着沾光啊!
  陈恪没理他,马车到了北海郡王府,这里也是门可罗雀。不同的是,那里是假冷清,这里是真萧条……
  府上卫士是认识陈恪的,小王爷早就吩咐过,他来不必通禀。何况陈恪出手阔绰,每每必有赏赐,便笑着把他迎进去。
  往后宅去的路上,陈恪看见老钱,拄着单拐在训斥几个侍卫,便打了声招呼。
  老钱一见是他,这才放过那几个倒霉小子,拄拐迎上来,摆摆手道:“我带陈官人过去,你回去吧。”那送陈恪进来的侍卫便应声折回。
  “伤怎么样了?”陈恪关切问道。
  “没大碍了,王太医给看过。”老钱咧嘴笑道:“说日后还能跑能跳,就是有点长短脚。不过没事儿,咱娃都八岁了。”
  “我在马行街盘了个铺子。”听说王唯一给看过,陈恪放下心来:“本是预备着你干不了这行,也好有个生计。这么看来,我得先跟你家公子说说,再给你了。”要是老钱离开王府,陈恪怎么感谢他都成,但人家还是府里的侍卫,自然要经过赵宗绩的同意了。
  “官人破费什么,我又不会经营。”王唯一感激笑道。
  “不用你经营,坐着吃红利就行。”陈恪笑道:“是包赚不赔的买卖。”
  “什么?”王唯一好奇道。
  “梁家酒铺。”陈恪轻描淡写道:“可以自酿的那种。”
  “啊……”老钱不是商场中人,也知道在酒水专利的宋代,一个有酿酒牌照的酒铺意味着什么。连忙推辞道:“太贵重了,小人承受比起。”
  “受得起!”陈恪摇头笑笑道:“爷的命比金山还值钱,你不受,将来谁肯卖力保护我?”这话说得,又霸气又让人顺气,陈恪怎能不让人服气?
  反正老钱是服了,眉开眼笑道:“那俺就多些大官人了,咱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说话间,到了后花园,便听得有悠悠地琴声传来。
  两人不约而同住了嘴,循声望去,那琴声是从荷塘中心处的八角亭中传来的。
  老钱努努嘴,示意小王爷夫妇就在里面,陈恪却站住脚,示意他不要破坏这美好的意境。
  让他立在荷塘边远远望去,只见碧水环绕的那座小亭中,悬着柔曼的轻纱。一个白衣少女端坐琴前,微风吹过,轻纱飘扬,那女子便忽隐忽现,恍若神仙妃子一般。
  陈恪听那琴声,初如和风拂面,万物知春,让他觉得浑身暖洋洋,就连满塘残荷,似乎都不再那样萧索。
  继而琴声一变,如山静秋鸣,月高林表,让人璁意顿消;正心旷神怡间,琴声再变,如凤飞凰舞,百鸟相随,少女婉转的歌声随著琴声扬起:‘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她所唱的是《诗经*齐风》中的一首。那极为适合演唱的古韵,在少女空灵般的嗓音演绎下,竟是如此令人沉醉。
  ~~~~~~~~~~~~~~~~~~~~~~~~~~~~~~~~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陈恪尚未从那美轮美奂的意境中醒来,便听得一个女声调笑道:“妹子这曲子唱得可真好,只是……”
  “请嫂嫂指教。”另一个女声响起。
  “只是不知,那高大健壮、身手矫捷的神射手是谁?莫不是妹子的心上人?”
  “人家好心好意给你们唱曲解闷,嫂嫂却来取笑我。”那唱歌的女声,娇憨道:“哥,快评评理嘛。”
  “我也想知道,到底是何人?能‘展我甥兮’。”赵宗绩的声音响起,听起来满是戏谑。
  陈恪不禁松口气,暗道:‘看来这家伙,比想象的要坚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8/4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