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官人(精校)第3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4/901

  夫妻俩温存了好一会儿,林清儿又认真交代起家事来:“宝音妹妹那边已经让人回话了,她不肯来京里,倒不是因为官人,而是她的身份,她怎么说也是皇上册封的公主,若是入京,肯定会引起不少麻烦,说不定让官人难以应付。二来她也不能离开她的族人,河套现在的部族越来越多,都对她们博尔济吉特族占据的水草丰美之地虎视眈眈,有她这个和顺公主在,别人还不敢染指他们的领地,要是离开的话,恐怕会有变数。”
  “宝音成熟了许多。”王贤点点头,叹气道:“那就派几个大夫、婆子过去照料一下吧。”
  “这还用官人嘱咐?”林清儿娇媚地瞥他一眼,对丈夫这句话表示抗议:“妾身已经请了京城有名的钱夫人,并十几个丫鬟婆子过去了。”
  “呵呵,是我说错话了。”王贤诚恳检讨道。
  “另外,如果官人有空的话,五月告假去一趟草原吧。”林清儿轻声道:“女人生孩子,总是希望自己男人在身边的。”
  “嗯,我尽量。”王贤点点头,他还真不敢把话说死了。因为他能清晰感觉到,京城的局势越来越微妙了,据说皇帝在殿试之后就要北巡了。有这位大佬压着,各路牛鬼蛇神还不敢造次,但要是皇帝一去北京,相隔两千多里,到时候京城就有好戏看了……所以王贤也不知道,五月份有没有时间去河套一趟。可能多半是没有的……
  “还有小怜妹妹那边,她说那边的事情比想象的麻烦,可能没法及时回来了,让官人不要挂念。”林清儿问道:“官人,小怜到底在做什么事?”
  “善事。”王贤笑笑道:“你还是将养身子要紧,就别操那么多心了。”
  “这都是妾身的分内之事……”林清儿轻声道:“还有绣儿那边,听说我怀孕了,她说要来看看,等定下日子来,官人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哈哈当然。”王贤哈哈大笑道:“我要把她的屁股揍成八瓣!”
  在家里待到天黑,王贤没有和家人一起吃晚饭,而是穿着普通士子的服色,从后门悄悄离家,在帅辉的带领下,也没骑马,往秦淮河边的浙江会馆走去。
  夜色中的秦淮河灯光船影、一片旖旎,河边潮湿的空气中,都带着脂粉的气味。听到河边一栋栋灯红酒绿的小楼上,传来一阵阵琵琶丝竹声、调笑唱曲声,王贤这才意识到,多姿多彩的秦淮夜生活开始了。
  他走在悬挂着大红灯笼的花街上,看着眼前悠然走过的三五成群的年轻士子,他们高谈阔论着走入一座座花楼,成为秦淮名妓的座上宾,素手把盏、诗词唱酬,品貌高者、才气佳者,还能得到绝色美人的留宿,为秦淮河的风流佳话加上属于自己的一笔。
  看着这些风流自赏的骚人们,王贤感到十分的羡慕,要不是因缘际会发生了这么多事,自己也本该是他们中的一员,而且不需要为即将到来的会试发愁,因为一来他根本考不中会试,反而可以开心地喝喝花酒,抄几首纳兰的诗词,赢得青楼薄幸名,那该是多美妙的人生啊!
  二来举人也算是老爷了,回杭州去买房置地,过上妻妾成群、挥金如土的土豪生活,那该是多惬意的人生啊。现在却成了与阴暗邪恶为伍的特务头子,与这种人生渐行渐远了,怎叫人不心生黯然。
  他正在暗自惆怅间,突然听一声惊喜的乡音,“这不是仲德老弟么,想不到在这里见到你了!”王贤循声望去,便见几个书生样貌的年轻人,兴冲冲朝自己走来。看到自家大人好像不认识这些人,侍卫们神情一凛,想要挡在他身前。却见王贤轻轻摇头,不让他们上前。
  “在下王贤,”王贤朝几个书生拱手道:“还没请教几位兄台的大名。”
  “仲德老弟贵人多忘事。”那个为首的书生有些尴尬地笑道:“那年上元夜西湖赛诗大会,老弟拔得头筹,愚兄则位居探花……”
  “……”王贤本来就觉着这人眼熟,但他这几年见过的人太多太多,不是特别重要的难免记不清楚。不过一经提醒,他还是回忆起来了,忙歉然道:“你是余姚的王兄!”他不是不想以台甫相称,只是实在记不起来此人表字了。
  “在下王翰字子玉。”那王翰的气度很好,并不为他没一下认出自己而生气,反而十分高兴地对身边人笑道:“这就是我常跟你们说过的,浙江诗王王仲德!怎么样,踏破铁鞋无觅处吧!”
  其余几人也是一脸惊喜,纷纷与王贤见礼,王翰一一为王贤介绍,这都是余姚来赶考的举子。
  王贤与他们十分客气地见礼,没有端高官的架子,而且这些人好像也不知道他现在的身份似的。待见礼完毕,王贤才笑问王翰道:“子玉兄找我有事?”
  “嘿嘿。”王翰有些尴尬地挠挠头:“也没什么大事。”
  “只管说就是。”王贤笑道。
  “那好,是这么回事儿……”王翰便将事情原委道来。他们这帮举子都是余姚同乡,余姚是绍兴府所辖的一个县,但在群山环抱之中,与外界消息相对隔绝,却也是专心读书的好地方。所以每次浙江乡试,余姚县中举的人数,甚至比有的府还多。所以余姚的举子愈发自负,跟别府别县的举子有些泾渭分明。
第0550章
文士之争
  所以他们进京赶考,并未住进浙江会馆,而是在一位余姚大商人的宅中居住,本来也没什么,但是上元节时的一桩较量,让他们感受到了孤立无援的悲哀。
  却说上元节时,他们相约到秦淮河乘坐花船过节,本来挺高兴的一件事,谁知道订好的船上,却被另一群举子占据了。王翰等人生气地质问老鸨,结果被那群举子好生挤对。
  “不回去临阵磨枪,跑来这里学人家喝花酒。到时候名落孙山,有的是时间借酒浇愁!”为首的一个举子站在船上,居高临下挡住他们的去路,其余人等也放声大笑起来。
  “你们还不一样是要应试的举子!”王翰等人气愤道:“还不一定是谁名落孙山呢!”
  “我们名落孙山?”船上的举子笑声愈加张狂,一旁的妓女娇笑着‘好心’地提醒道:“这些是江西来的举人老爷……”说的是那样理所当然,好像江西举子就该天经地义中进士一样。
  不过以过往这些年的经验来看,似乎也确实如此,大明开国以来,中进士最多的就是江西人,尤其是永乐朝的数次大比,江西人更体现出摧枯拉朽的实力,不仅在黄金榜上独领风骚,还几乎包揽每科的三鼎甲,以至于有天下文运独盛于江西之说,还有‘状元多吉水,朝内半江西’之谣。
  所以江西的举子难免盛气凌人、目无余子,哪怕文运天下第二的浙江举子也不放在眼里。但余姚的举子一样高傲,自认为不比江西人差,是以不甘弱了势头,忿忿道:“江西举子怎么了,不就是靠着朝中有人么?要是凭真才学,还不一定谁高谁低呢!”
  这话可踩到江西举子的痛脚了,话说江西人在进士榜上风头太盛,几乎垄断了历年的前茅。不管是什么原因,都让别省的举子很是不爽,便时常有人拿他们在朝中有人说事儿,说朝中大臣一半都是江西的,主考同考也大都出自江西,自然要偏袒江西人了。
  但江西人自然不会这么认为,他们认为这是自己注重文教、薪火相传的结果,不过也确实,江西号称‘文章节义之邦’,从北宋以来便人才辈出,成为全国文化的中心。晏殊、欧阳修、李觏、曾巩、王安石、黄庭坚、陆九渊、杨万里、姜夔、文天祥……这些文坛巨擘贯穿两宋、制霸文坛!到了本朝,江西的文运依然如日中天,解缙、胡广、杨士奇、胡俨、金幼孜……朝中文学之臣、翰林领袖,几乎清一色都是江西人,江西不出状元简直岂有此理!所以江西人对取得的成绩理直气壮,最恨别人说三道四。
  这下王翰等人想走也不可能了,双方便在秦淮河边你来我往、各执一词,吸引的观者越来越多,有人就提议说,你们争来争去有什么意思,不如比试一下,谁输了就向赢了的道歉,承认不如对方,从此避让三舍。
  双方顶牛到现在,那是一定要分个高下出来,便在众人的见证下,开始比较起诗词文墨来。两边倒也不乏才具颇高之辈,比了作诗作词都分不出胜负,最后只好用简单的方法来决高下——对联,双方你出上联,我对下联,对上来之后换成我出上联,你对下联,直到有一方对不上来便判负。
  两边你来我往对了十几联,结果轮到浙江举子对时,竟然卡壳了。不过就在江西举子要获胜之时,午门前那场灯山大火,让比试不得不中止,双方只好约定来日再比过。侥幸逃过失败的王翰等人,回到住处后苦思冥想,却发现这一联实在困难,竟到如今都没对上。那边江西举子却连连催促,要他们赶紧赴约,如果逾期便算他们认输。
  殚精竭虑也对不出下联的王翰等人,终于想到了求助于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贤。虽然王贤几乎和他们没什么交集,但当初他在西湖赛诗会上的表现,实在让人印象太深刻了。以至于一经提出,便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同,可当他们到浙江会馆请王贤出山时,却得知他根本不在。
  这年代毕竟消息传递缓慢,王翰等人还不知道王贤已经改了武职,而知情人也不愿告诉他们,只是含糊说王贤可能不参加会试了。无奈之下,王翰等人只好硬着头皮赴会,却万万想不到,竟在半路上碰到了他,这帮人的喜悦之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王贤不禁汗颜,他自己几斤几两自己清楚,强出头的结果就是贻笑大方,便劝道:“眼看还有几天就会试了,还是专心应考的好,少做意气之争。”
  “仲德老弟教训的是,”王翰苦笑道:“可现在我们已经是骑虎难下,这次要是输了,不光我们把脸丢到姥姥家,连全浙举子都要被人嘲笑,这个罪过可就太大了。”
  “是啊,要是不战而败,我们岂不成了懦夫,”旁人也附和道:“这样入科场,发挥肯定一塌糊涂。”
  见他们坚持,王贤只好无奈道:“可我也不是他们的对手怎么办?”
  “那我们也认了!”众人还就认准这个死理了。
  “不是我不想帮忙。实在是心有余力不足……”王贤很实诚地解释,众人却就是不信,他只好无奈道:“算了,你们先说说,到底是怎么个对联?”
  “那上联是——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王翰见他终于松口,欣喜不已地为他解释道:“这一联看似平平无奇,但其实内藏玄机,它其实是首回文诗。”
  “对啊。”旁人接话道:“先读前七个字,再读后七个字,然后把十个字倒过来,再次读前七字后七字,就能组成一首诗……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还真是巧夺天工呢……”王贤不禁赞道,话音未落便听一阵嚣张大笑道:“你们这群蠢材,不会到现在还没对出这个简单的一个对子吧?”
  听到这声音,一众余姚举子登时变了脸色,王贤循声望去,便见十几个年轻士子从对面走过来,眼神中充满了挑衅。
  “谁说我们没对出来!”王翰忙打起精神道。
  “煮熟的鸭子——嘴硬!”显然这群后来的士子,就是江西的举子。他们的目光扫过众余姚举子,最后落在王贤身上道:“这位眼生得很,是你们请来的救兵么?”
  “仲德老弟只是路过,顺口问起我们要做什么,”王翰竟是个难得的厚道人,并没有把王贤拉下水,而是给他个台阶道:“仲德老弟,你先回去用功吧,我们告辞了。”
  听他这么一说,那些江西举人才收回目光,气势十足道:“敢不敢上楼?不敢的话你们也可以回去用功嘛。”言毕大笑着上楼去了,一众余姚举子则都望向王贤,他们知道前因后果,自然明白王翰那样说是把选择权交到王贤手里,王贤可以选择离去,却也可以选择跟上。见王贤迟迟不动脚步,他们心下一片失望,只好跟着江西举子上楼去了。
  王翰对王贤强笑一声道:“回头再去找仲德老弟说话。”便也迈步进了酒楼。
  “大人,我们走?”帅辉小声问道。
  王贤脸上却浮现出淡淡的苦笑。
  待一众余姚举子上得楼来,便见楼上已经坐满了人,除了那十几个江西举子,还有河南、直隶、山东、湖广等地的举子,也有秦淮河上十几位名妓作陪,这些人或是被江西举子邀请来,或是主动来看热闹,林林总总、齐聚一堂。
  王翰等人见状倒吸冷气,这下要是丢人现眼,转眼就能传遍京城,甚至随着举子们回乡,能传到全国各地区。明白了江西举子狠毒的用心,王翰等人双目喷火,却又无可奈何……
  “今天这一场,是接着上元节那场的,本来早该举行,却因为某些地方来的胆小鬼一拖再拖,竟拖到今天才开始。”为首的江西举子,是胡广的公子胡种,他老子现在接替解缙为文坛盟主、百官之师,胡公子自然也就是这群江西举子的领头羊了。他斜倚着椅背,手里摇着折扇,睥睨着王翰等人道:“到底能不能对出下联,赶紧给句实话,大家时间宝贵,没工夫陪你们耗下去!”
  “这……”众余姚举子互相望着,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甘,但他们这些天绞尽脑汁,依然对不上来,自然不会再动脑筋,指望现场灵机一动了。事实上,此刻在周围人或是鄙夷不屑、或是幸灾乐祸的注视下,王翰他们几个大脑一片空白,别说灵机一动了,就连思考都很困难,只能百般不愿地接受现实、愿赌服输……
  “我们……”王翰喉头抖动几下,无比艰难的:“对不……”
  他这几个字说得极慢,每个字都有千斤重似的,还没有一众江西举子的脸色变得快,胡种等人的脸上,已经写上了满满的嚣张与快意……
  “对不起!”然而这时候,一只手按在王翰的肩上,将‘出来’两个字硬生生塞回他的喉中,便见那人一脸清爽地笑道:“让你们失望了,胜利是属于我们浙江举子的!”
第0551章
好诗好诗
  话音一落,满场哗然,在座男女齐刷刷望向那个不速之客,只见他身材高大健美,笑容和煦却有一股雍容气度。虽然在座也有男子比他要英俊,但那些阅人无数、眼光毒辣的青楼红牌,却目光落在他身上就移不开了……她们从他的气度神态上,感受到了人上人的气息,而且绝对是运交华盖、如日中天的那种。
  虽说姐儿爱俏,但姐儿更爱有权势的男人,何况王贤的健壮身材一看就不是文弱书生能比的。以至于姐儿们光顾着朝他眉目传情,把自己的男伴都给忘了。王贤也微微笑着来者不拒,一时间二楼豪华的厅堂中眉眼与媚笑起飞,秋波共春光一色,一下就把众江西举子的风头抢尽了。胡种等人自是气不打一处来,使劲咳嗽才让那些浪蹄子回过神来,又怪声对王贤道:“你不是要回去用功么,又跟上来做什么?”
  “是子玉兄怕耽误在下功课,才会这样说。”王贤淡淡笑道:“但既然尔等如此嚣张,在下也不得不拨冗教训一番,让你们知道天高地厚。”
  “呵……”胡种等人倒吸一口气,旋即捧腹大笑起来:“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你这么有本事,就把下联对出来啊!”
  “我当然能对出来。”王贤微微一笑道:“不过得有彩头才行。”
  “什么彩头?”胡种问道。
  “我要是对出来,这场无聊的游戏到此结束。”王贤淡淡道:“所有人都赶紧回去用功读书。”说着语调不禁严厉起来道:“还有十天就是春闱了,尔等不思用功却在酒楼揽妓寻欢!若是考官知道了,任你文章做得多好,都不会取的!”
  此话一下惊醒许多人,尤其那些看热闹的,不禁暗暗自责,是啊,万一有人乱嚼舌根,让主考给他们打上品行不端的烙印,那十年寒窗苦,不就付诸东流了么?想到这,不少人悄悄起身,想要离开此处。
  却也有人好生不屑,比如说胡种他们,因为就凭他们江西举子的身份,哪怕做得再出格些,也不会有任何问题的。胡种眯眼瞄着王贤,极度不爽道:“你算哪根葱啊,轮得着你教训我们?”
  “放肆!”侍卫见其对自家大人如此不敬,就要上前掌嘴。好在王贤及时叫住道:“不要动手,和书生要用书生的方法。”
  “怎么,还想打我?”胡种一看气笑了,“你知道我是谁么?”说着把头探到那个侍卫面前,叫嚣道:“你打呀,打我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4/9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