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官人(精校)第4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1/901

  殿中侍立的宦官宫女唯恐被暴躁的皇帝迁怒,全都一点动静不敢出,整个大殿就只有朱棣的来回踱步声,气氛十分瘆人。直到张辅的脚步声响起,朱棣才站住脚,头也不回道:“文弼,你来了。”这大明朝特许不经通传便可上殿的只有两人,一个是姚广孝那个老和尚,另一个就是英国公张辅。这件事还不至于惊动老和尚,自然就只有皇帝让人去请的英国公了。
  “是,陛下。”张辅点点头,轻声应道。
  “唉,”见了张辅,朱棣的心情才稍好些,不过眉头依然紧锁道:“快坐吧。”
  只要不是朝参,张辅在御前都是有座位的,虽然皇帝也会给一些七老八十的老臣设坐,但张辅今年才四十岁,又不像太子那样腿有残疾,却依然被皇帝赐坐,这也是朱棣给他的殊荣。
  小太监搬来一个绣墩,张辅躬身谢过皇上,便端坐其上,等皇帝开口。
  朱棣也坐回了宝座上,对张辅道:“汉王遇刺的消息,你知道了吧?”
  “臣来时听传旨的公公提过。”张辅沉声道:“不过皇上放心,汉王殿下是从刀山火海走出来的,岂会被小小刺客坏了性命?”
  “嗯……”朱棣的脸色更平静了些,他是皇帝不假,但也是一个父亲,听到儿子遇袭昏迷,生死不知,满怀的勾心斗角都抛到一边,心里只剩下对儿子安危的担心。然而当时伴驾的胡广等人,竟然不问汉王的伤势如何,却旁敲侧击地讲起什么所谓的疑点来,让心忧如焚的皇帝火冒三丈,强压着火气把胡广几个都撵了出去。
  这会儿见张辅一开口,是汉王的安危,皇帝的心情才好受点,道:“朕已经派了太医迎出去,这会儿车驾应该已经回京城了吧。”
  “皇上,臣府中有位大夫,是臣从安南带回来的,尤擅刀剑创伤,臣已经把他带到宫外了……”张辅道。
  “你有心了,待会儿汉王到了,把他一并宣进来,说不定就能帮上忙。”朱棣道:“朕也把太子叫过来了,待会儿你帮朕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表情!”
  “怎么?”张辅悚然道:“难道皇上怀疑……”
  “你多心了,太子最会假仁假义,这种事情他不敢做,也做不来。”朱棣有些轻蔑地哼一声道:“朕是让你看看,太子平素的温厚友爱,到底是不是装出来的!”
  “是……”张辅这才应下,心下不禁有些黯然,原来天家父子相猜相忌若斯,真的不是传言。
  唉,真想念在安南的日子啊……
第0582章
受命
  王贤在殿外又立了一会儿,就见太子殿下在两个小太监的搀扶下姗姗来迟。说起来,这还是大半年来,王贤第一次和太子见面,之前朱高炽被父皇勒令闭门读书,两人虽然一直通过秘密途径联系,这才终于见了面。
  只是面对面时,两人更要装作不熟,王贤赶忙大礼参拜太子殿下。
  “王卿家请起。”朱高炽温声道:“如今你不在东宫,要好好为皇上办差,不可三心二意。”
  “臣谨遵太子教诲。”王贤自然满口应下。
  “那孤先进去了。”朱高炽朝他点点头,便由两个太监扶着蹒跚的他进了金殿。
  “殿下请!”
  太子来到大殿上,只见朱棣面无表情端坐在龙椅上,御阶下的绣墩上坐着英国公张辅。看见太子进来,张辅忙站起身来。
  “儿臣拜见父皇……”朱高炽一见到朱棣,激动得腮帮子直颤,挣开小太监的搀扶,颤巍巍跪倒在地,“半年没向父皇请安,父皇龙体可一向安好?”
  朱棣一见到朱高炽那身肥肉,似乎比半年前更肥了,心下就是一阵不快,但听了太子的话,皇帝又有些感慨,再不济那也是自己的儿子,半年不见确实有些狠心了,便放缓语气道:“朕能吃能睡,身子好得很,倒是你,又胖了。”
  “儿臣也没办法……”提起这事儿,朱高炽就郁闷,他自然知道父皇这种强势的军人,最不喜欢就是自己痴肥的模样。可这事儿实在没处说理去,别人怎么吃都不胖,他却喝凉水都长肉,腿脚又不利便没法活动,只能任由身体横向发展怎么办?按下伤心事,太子忙问道:“不知父皇传儿臣前来有何训示,是不是儿臣又有什么不端之处?”
  “你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朱棣冷眼看着太子道。
  “儿臣一直闭门读书,对外界无从所知。”朱高炽忙道。
  朱棣当然知道,太子府上大门一直是紧闭的,半年来确实没有访客出入,但不代表没有人出入,更不代表没有消息出入,他才不相信朱高炽会真那么听话,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那样的蠢货也不配当大明的储君!
  不过朱棣这会儿没心情敲打他,只哼了一声,没有当面戳穿太子,而是低声道:“你二弟遇刺了,至今生死不明……”
  “什么?”朱高炽那张胖脸一下煞白,竟从跪姿改为跌坐,半晌说不出话来。
  朱棣面无表情地盯着朱高炽,想看看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张辅既然领了圣谕,自然也要定定观察太子,以他那阅人无数的目光来看,太子应该是没有心理准备,整个人都在震惊中。只是不知道在外头的王贤为何不提个醒?难道那小子为达到这样毫无表演的效果,故意向太子保密?如果这样的话,那这个小年轻就太可怕了。
  张辅虽然奉旨观察太子,但他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太子身上,他已经位极人臣、世袭罔替,连子孙后代都升无可升,所以张辅没有一丁点掺和天家事务的兴趣。比起太子来,他更感兴趣的是那飞速蹿升的王贤。这个新近蹿红的小子是他回京后才听说的,但似乎已经成了影响朝局的关键点。
  更重要的是,他那个不成器但还算有些眼光的弟弟,对这小子推崇备至,在山西就已经卖好于王贤,回京后更是极力想跟王贤交好。张辅是不想让弟弟跟这种打着太子烙印的人走得太近的,但张輗却跟吃错药了一样,非说现在和王贤结好,那叫雪中送炭、患难之交,一旦等太子坐稳了位子再交好他,那交情就不值钱了。
  张辅知道自己弟弟打得小九九,虽然皇上对他们兄弟很垂爱,但世袭罔替的公爵只有一个,他两个弟弟张輗和张軏没有爵位可袭,只封了指挥使的虚职。加之父母去得早,他又常年带兵在外,两个弟弟在京中无人管教,都养成无法无天、不务正业的纨绔性格。直到二三十岁,当初分家时得的家产快败光了,两人这才着了急。
  不过身为张玉的儿子、张辅的弟弟,想找个发家致富的肥差还是很轻松的,张軏年前谋得了天策卫的指挥使一职,有道是穷文富武,有了这个官职,张軏家的日子自然不成问题。但张輗却不屑于去求那些人,他要自己找一条发达的道路。
  前不久,张辅把张輗叫到府里,训斥他在山西花天酒地、荒淫无度,把父亲的脸都丢光了,张輗却浑不在意说,自己在山西找到一张长期饭票,后半辈子的荣华富贵有保证了!
  张輗所谓的长期饭票自然是指太孙,这小子一等一地会玩,自然跟太孙很是投缘,若非张辅催得紧,他肯定要在山西陪朱瞻基到底的。通过和朱瞻基的接触,张輗彻底意识到了王贤在太孙心里的分量,那是无可动摇的。再想想王贤的手段,张輗分明看到一位势倾天下的权臣将在未来崛起。张輗没兴趣也没本事取代王贤在太孙心中的地位,他的法子是投资在王贤身上,将来的回报肯定会是十倍百倍。
  平心而论,张辅真不想让弟弟在嫡位之争中站队,但兄弟毕竟不是父子,弟弟们真想做什么,他这个当哥哥的也拦不住。张輗能先跟自己说一声,已经比一声不吭就接受汉王馈赠的老三要好得多了。只是现在老三张軏已经成了汉王的人,再让老二再和王贤搅和到一起,这两个弟弟还不反目成仇?真是让人伤脑筋啊!
  “文弼,你怎么看?”朱棣终于将视线从太子身上挪开,虽然之前说得轻松,但他最不愿看到的,还是兄弟手足相残,好在观察朱高炽的表情,确实是一脸意外,基本可以排除掉他的嫌疑。又见太子泪如泉涌、一脸担忧,朱棣的心情才好了一些……心说看来几个孽子平时你争我夺下绊子,但真出了事还是兄弟连心的。
  皇帝的一声唤,也让张辅回过神来,轻声道:“太子殿下不要过度悲伤,您是长兄,这时候应该担负起长兄的责任来,让汉王殿下得到最好的救治,及早将凶手绳之于法。”
  “英国公说的是。”朱高炽擦擦眼角的泪,朝皇帝磕头道:“儿臣恳请父皇恩准,让儿臣去迎一迎弟弟。”
  “去吧,有什么情况第一时间回报。”朱棣挥挥衣袖,朱高炽便磕头谢恩,竟不待小太监上殿搀扶,便自己爬起来,一瘸一拐往外走去。
  待太子的身影消失在仪天殿外,朱棣的脸色渐渐阴沉下来道:“你说,是谁这么大胆子,敢行刺汉王?”
  “这个臣真不敢妄言。”张辅苦笑道:“臣在交趾时间太长,对京里的事情已经很模糊了。”
  “模糊点好,这会儿就需要你这样,跟他们都没瓜葛的人。”朱棣沉声道:“此案就交给你来查明了,务必要查个水落石出,不管真相如何,都要让朕明白无误地知道!”
  “是,臣遵旨。”张辅心下无奈,但还是毫不迟疑地接下差事,又有些迟疑道:“只是臣从未接触过刑名,恐怕误了皇上的大事。”
  “这你不必担心,朕给你准备了帮手。”朱棣这才让人宣王贤进殿,待王贤行礼后,皇帝对张辅道:“这个是北镇抚司的镇抚使王贤,你家张輗和他在山西共事过,可提起过他?”
  “赞不绝口。”张辅心中苦笑道,我弟弟已经恨不能天天捧他的臭脚了。
  “嗯。”朱棣点点头道:“别看这小子年轻,办案的本事还是有的,朝中大臣谈之变色的山西弊案,到他手里也不过三下五除二。”说着又给王贤贴金道:“他是姚少师的高徒。”
  “原来如此。”张辅恍然道:“既然是姚少师的学生,自然不能以常理而论。”
  虽然知道皇帝是怕张辅瞧不上自己,但听堂堂永乐皇帝这样夸自己,王贤还是觉得一阵阵开心不好意思。
  “他现在是北镇抚司镇抚,专门奉朕的旨意办案。”朱棣对张辅道:“就让他当你的副手吧,一定把这个案子查清楚。”说着又冷声对王贤道:“你要是敢把个人感情带到案子里,就提头来见朕吧!”
  “臣谨遵圣谕,定然秉公办案。”王贤忙沉声应道:“还皇上一个真相。”
  “嗯。”朱棣这才点点头,挥挥手示意两人可以退下了。
  两人便一齐向皇上行礼,然后王贤跟在英国公身后退下了。
  两人默不作声地离开了仪天殿,走出一段距离,张辅才开口道:“虽说这案子以本公为主,但我不懂刑名,还得仰仗王镇抚出主意。”
  “公爷还是唤下官仲德吧。”王贤在张辅面前可不敢托大,忙回话道:“皇上既然任命下官为公爷的副手,大主意自然还是公爷来拿,下官从旁补充就是了。”
  “仲德不要客气,我跟你说的是认真的。”张辅虽然是国公爷,但面上没有一点骄矜之色,而是很温和道:“我这些年不在京城,对京里的事情两眼一抹黑,必须要仰仗仲德多提点,切不可藏着掖着。”
  “下官从命就是了。”王贤见张辅说的真诚,也只好应下。
第0583章
汉王府
  “我们先去探视下汉王吧。”张辅虽然说让王贤帮着拿主意,但真到了做决定的时候,这位惯于统率千军万马的公爷,却干脆利索地下达了命令。
  “是。”王贤对张辅还是很尊敬的,就算为了朱瞻基,也得好好哄着这位第一军人。
  两人便离开北苑,骑马往位于京城正中的汉王府而去。汉王府规模十分宏大,不过朱高煦并非其第一任主人。国初时,太祖皇帝招抚劲敌陈友谅旧部,在此为陈友谅之子陈理建造了这座汉王府。等到了朱棣继位,便把这处王府连带封号一并封给了朱高煦,又大兴土木为他扩建造园,把这座王府修得美轮美奂,比太子东宫还要富丽堂皇。也是皇帝为不能立他为太子的一种补偿。
  当王贤跟着张辅来到汉王府近前时,便见这里如临大敌,王府门前布满了全副武装、黑衣黑甲黑着脸的卫士,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周围的风吹草动,但凡靠近王府的人马车辆都遭到了严密的盘查,那一丝不苟的架势、择人而噬的气势,甚至比锦衣卫还要强上一分。王贤不禁暗暗心惊,往日里看着汉王府上下一副鼻孔朝天、大大咧咧的松懈模样,一旦遇到情况竟显出如此强横的一面,这么说平日里汉王府上下的差劲表现,都是假装出来麻痹人的……
  更让他心惊的是府门前的车水马龙,汉王上午耀武扬威出城,下午却被仓皇抬回来,这一幕不知多少百姓看到了,自然也被那些王公大臣知晓,这会儿那些勋贵们不管是不是汉王一系的,都纷纷前来探望,却统统都被挡驾。不过他们并不离去,而是在王府前静等朱高煦消息。
  身为北镇抚司镇抚,自然能将京城的王公贵族和他们的车驾认个八九不离十,王贤发现满眼都是那些侯爷、伯爷、都督、都指挥使的身影,少说也有一二百位。这么多举足轻重的军方大佬一起跺跺脚,大明朝都要抖三抖。但此刻他们都在王府外安静地等候,没人敢摆臭架子。
  王贤暗暗震惊,想不到汉王在勋贵武将中如此得人心。他却不知道靖难时的朱高煦,和现在的汉王简直判若两人,那时候朱高煦骁勇善战、一往无前,他统帅的朵颜铁骑是朱棣手中最强大的骑兵,凡战百余场未尝一败,在那些上过靖难战场的将军心中,朱高煦就像天神一般,地位之高超乎想象。再说他们从洪武朝便跟着朱棣远征大漠辽东,那份深挚的袍泽之情,又岂是王贤这个后辈外人能了解?
  不过英国公显然是个例外,他这些日子隔三岔五便会来王府做客,是以那些王府护卫都认得他。原先仿佛老娘被强暴了的王府卫士,一见到来的是张辅,眼神一下就变得炽烈起来,二话不说马上放行。张辅在马上和众勋贵点点头,便带着王贤直趋正门。
  在王府门前领队值守的,竟是天策左护卫的指挥使王武,一见到张辅便单膝下跪,带着哭腔道:“公爷,你可要替我们王爷做主啊!”
  “快起来说话。”张辅被这家伙的动作吓一跳,道:“汉王的伤势如何?”
  “很重,这会儿还没醒呢。”王武擦泪道:“太医正在给诊治呢,太子和赵王也在里头,公爷里头请。”说着起身牵过张辅的马缰。
  “快带我过去。”张辅翻身下马,也不用马凳,两脚便稳稳落在地上。王贤也跟着下马,这会儿他很知趣地把自己定位为英国公的跟班,一声不吭跟着张辅进了汉王府的朱漆金钉的大门。
  王贤是见过世面的,紫禁城、北苑、太子东宫、还有山西的晋王府他都曾进出过,但走入这座恢弘的汉王府,他还是忍不住暗暗啐一口,所谓天下万民之主,果然是以万民膏血供养一家啊!这金碧辉煌的王府不仅宽阔宏大,画栋雕梁,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层檐连绵、壮观雄伟,而且建筑也是最高规制。在王贤看来与皇宫的唯一区别,就是皇宫的大殿都是黄琉璃瓦,庑殿顶,九个屋脊兽。而这王府的殿瓦是绿琉璃瓦,歇山顶,七个屋脊兽。那一重重殿门,一道道回廊,能走得人两腿发酸,似乎不这样不足以体现亲王的威严。
  原先英国公来做客时,汉王都让人用抬舆把他送进来,但这次当着王贤的面,张辅却不太好意思坐轿子,便和他一起快步往寝宫走去。
  走到半路上,有两个身穿王服的青年闻讯出迎,为首的是汉王的嫡三子朱瞻坦,跟在后头的是庶五子朱瞻域。两人自然不是来迎接他,人家直接就把他个北镇抚司镇抚无视了,两双目光全集中在张辅身上,朱瞻坦朝张辅深深一揖,一开口就哽咽不能成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1/9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