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官人(精校)第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901

  既然水面开始下降,雨势也小了很多,断不会再有决堤的危险,魏知县便撤下大部分民夫,只留了一些人监视江面,自己也回衙准备洗个澡,好生歇一歇。
  谁知道刚回去,司马求便迎上来道:“杭州急递!”
  魏知县只好强打精神,也不换衣裳,便满身是泥的去见信使。
  信使从竹筒中掏出公文,双手递给他。魏知县接过来一看,竟是布政司衙门的公函。这种越过府衙直接向县里下令的情形极其罕见,只有在万分紧急、不容耽搁的时候才会出现。
  魏知县赶紧验看关防,拆开信封,掏出信瓤一看,是布政司命富阳县准备接受三万名灾民的命令,他的目光登时凝重起来。寻思片刻,魏知县问那送信的吏员道:“杭州遭灾很厉害么?”
  “从没见过那么大的风潮。”那吏员心有余悸道:“淫雨烈风、江潮滔天,浪头高达数丈,钱塘、仁和两个县全淹了。后来又接报说温州、宁波、嘉兴也都遭灾严重……”顿一下道:“整个浙东这次是遭了大殃,最少几十万人田庐尽毁,是以布政司命没遭灾的州县接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吧。”
  “……”魏知县闻言默然,良久方道:“你先去吃饭,本官这就给藩司写回信。”
  “是。”吏员恭声应道,跟着长随下去吃饭了。
  魏知县便将司马求找来,两人斟酌出一封回信,无非就是说本县也遭了灾,多么多么困难,但布政司有命,多大困难也会克服。同时又说富阳不产粮,无法供养那么多人,请布政司下令调粮草周济云云。
  写好信,打发走了那吏员,魏知县又找来王贤,与他商量接纳灾民的细节。两人从中午一直商量到午夜,才将细节一一敲定。
  魏知县伸个懒腰,虽然已经倦极了,但精神仍很亢奋道:“仲德,你是为师的恩人!”他说的是永丰仓里的粮食,要是王贤去年没及时发现,并及时更换,今年魏知县拿什么救灾?那可不是乌纱不保,而是人头不保了!
  魏知县恨不得把闺女嫁给王贤,虽然他闺女才九岁……否则无以表达他此刻的庆幸与感激。魏源伸出大拇指道:“未雨绸缪、神机妙算,真神人也!”
  “老师这是哪里话。”王贤苦笑道:“谁也没有前后眼,但世上事就这么寸,你若一直准备着,可能一直用不着,但一旦失了准备,麻烦就来了。”
  “嗯。”魏知县起身拍着王贤的肩膀道:“仲德,你下面的任务很艰巨,咬咬牙,挺过这一关,我一定为你向省里请功!”
  “学生敢不效死力……”王贤恭声道。
  翌日排衙。
  “诸位,有布政司文移。”魏知县目光扫过众官吏,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他心里一叹,沉声道:“浙东海潮,沿海十余州县被淹,百姓被迫转移,布政司要求我们做好接收工作。”
  此言一出,堂下大哗,众官吏毫不掩饰抵触之情。让他们给自己县里抗洪救灾还行,谁愿意给别的县当奶妈?
  “这是布政司的命令,不是商量。”魏知县沉声道:“分巡道、分守道不日便会来视察,若是准备不利,哪怕是本县,也要就地撤职查办!”
  “救灾如救火。”魏知县威严的目光扫过众人:“谁若是推诿塞责,本县自将严惩不贷!听明白了么?”
  “是。”众官吏只好齐声应下。
  “现在宣布分工!”魏知县沉声道。
第0096章
盘库
  富阳县永丰仓外,里外三层地围着看热闹的百姓。
  但他们都没法靠近永丰仓,因为仓库大门口,站满了浙江督粮道、分巡道、分守道的兵丁。
  三道同至一县的情况极为罕见,但今天早晨,三艘大官船同时抵达富阳县。其中一艘挂着浙江布政使左参政、浙江督粮道的旗帜;一艘挂着浙江按察副使、浙东分巡道的旗帜;还有一艘规格稍低点的,挂着浙江布政使左参议、杭嘉湖分守道的旗帜。
  老百姓哪见过这么多大官,知道肯定有热闹看了,竟都放下手头的活计,一心一意地围观起来。
  更让人惊奇的是,魏知县竟然不比老百姓知道的早,当他带着一干属下赶到码头时,三位身穿绯袍的高官,已经下船了。
  魏知县赶紧大礼参拜道:“下官有失远迎,请三位道台赎罪……”
  三人为首的督粮道笑道:“情况紧急,来不及通知贵县,倒是我们唐突了。”
  魏知县忙道:“哪里哪里”。
  “我等奉三总宪之命,至各县巡察赈灾准备情况。富阳县是第一站。”分守道笑道:“还请魏知县配合。”
  魏知县忙道:“一定一定”。
  “闲言少叙,”分巡道却冷言冷语道:“我们还要去别处。”
  “请三位道台到衙门歇息,下官也好汇报情况。”魏知县殷切道。
  “不必了。”分巡道冷声道:“径直前往预备仓验库!”
  “这么急?”魏知县吃惊道。
  “大灾之时,粮食比黄金还重要。”督粮道温声安慰他道,“还请魏知县担待。”
  “是……”魏知县暗暗苦笑,我不答应又能怎样?
  永丰仓内,杜子腾打开锁头,两名斗级将沉重的舱门推开。便见里头一摞摞粮袋码放得整整齐齐、巍然如山,到处纤尘不染,井井有条。
  杜子腾躬身让到一边,几位大人面无表情地进去,跟在身后的督粮道属吏捧着账册,一边唱着存粮数,一边点着仓存米袋,让三位道台过目。
  奇怪的是对于库粮,分巡道竟比督粮道还上心。他命人从库里随便抽取了三四十袋粮食,然后全都打开,倒在地上。
  稻米倾泻而下,不掺任何杂质,亦没有陈腐之粮。
  督粮道是行家,他随机检查了五个仓库,个个都是这样,便知道永丰仓的状况出奇得好。好到令人难以想象……
  赞许地望一眼因为劳累而身材瘦削,颧骨高耸的魏知县,督粮道齐政问道:“魏知县是怎样做到的?”
  “下官只是照章办事。”魏知县恭声道:“并没有特别的地方。”他虽然语气淡淡的,但心里爽得不能自已。装逼的感觉,只有试过才知道……
  “本官是说……”齐道台解释道:“一些粮仓里常见的陋规,在你这儿没看见。”
  “既然是陋规,自然没有存在的必要。”魏知县继续装逼道。气得分巡道孙道台七窍生烟,却偏偏挑不出毛病来。半天时间,他已经清点了一半的粮库,发现里头的存粮,比规定数还多得多,让人怎么找麻烦?
  “魏知县,所存库粮为何远超限额?”孙道台冷着脸道:“全天下的粮库里,你这是独一份吧。”
  “回禀道台,因为富阳的耕地稀少,百姓大都不种粮食,全靠购买。”魏知县解释道:“一旦出现粮荒,富阳百姓就面临断粮的危险,故而本县不得不多贮粮草,以备不时之需。”
  “唔,有这传统么?”齐道台奇怪道:“本官怎么没听说过?”
  “这是县老爷新立的规矩……”杜子腾小声道:“之前也是没有的。”
  “很好,魏知县少年老成,可谓能吏。”齐道台看看另两位道,“我对永丰仓的情况很满意。”
  “下官也一样看法。”那分守道也点头道:“一般知县对常平仓的态度是保仓。其实能把保仓做好,就已是很不错的了。但魏知县追求的却是盈仓,可见魏知县之实心任事。”
  “不错。”齐道台点头道:“只有常平仓充盈起来,一旦这样的逢上灾年,方可确保赈灾之急用。”
  “看看别处再说吧!”孙道台却闷声道:“灾民们住的地方都准备好了么?”
  “基本就绪了,”魏知县答道:“请诸位大人随下官来。”
  “请。”三位道台结束了对粮仓的检查,跟随魏知县离开永丰仓。
  见众大人离开,杜子腾赶紧对王贤深深施礼道:“恩公,你是我全家的救命恩人啊。”原先虽然被王贤整得服服帖帖,杜子腾却不能不产生怨怼,但这下只剩下满满的感激了。
  “杜大人此番出了大彩,高升指日可待,实在可喜可贺。”王贤淡淡笑道。
  “都是恩公的功劳。”杜子腾诚心诚意道:“今后恩公但有差遣,子腾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不用你赴汤蹈火。”王贤正色道:“一是把永丰仓看好,二是知会那些粮商,让他们赶紧去长沙运粮,有多少买多少。”过年时,周洋给王贤拜年,提过已经和长沙的粮商建立联系,随时都可以买粮了。
  “可是他们都没钱了。”杜子腾苦笑道:“钱全都买了粮食,赔给官府了。”
  “向钱庄、向盐商借贷,能借多少借多少,县里可以作保,”王贤沉声道:“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次就能全赚回来,我要不是身在衙门,肯定砸锅卖铁也要去贩粮。”
  “恩公的意思我明白了,多谢恩公指点。”杜子腾重重点头道:“将来真赚了钱,绝对少不了恩公的一份。”
  “那倒不必。”王贤道:“我是为了避免本县出现粮荒。”
  “是啊,”杜子腾深有同感道:“让这场大风潮害得,各县估计粮食都短缺,肯定不放粮食外流的。”
  这对一般的县来说问题不大,但对富阳这种高度依赖买粮的县来说,粮价上涨肯定是别的县的几倍,而且依然会出现短缺的局面。为了避免粮荒发生,王贤和魏知县商量着,从远处购粮以补不足。
  “让他们三个千万把这个差事办好。”王贤吩咐道:“受用无穷、功德无量,这种好事千载难逢。”
  “是。”杜子腾恭声应道。
第0097章
安置
  兵荒马乱之外,水旱蝗灾造成的荒年,对百姓生活影响最大。很容易造成社会动荡,流民盗贼四起,伤了国家的元气。故而荒政水平如何,是检验地方官能力的重要标尺。
  荒政的核心是对灾民的救济,有三大要点,第一是得食,第二是有居,第三是得归。其中‘得归’是救灾后期的事情,也不需要接纳流民的县里考虑,各县只需要做好前两项,‘得食’和‘有居’就足矣了。
  是以检查完了粮库,道台们又去检查为灾民准备的住处。
  这次孙道台终于找到发作的机会了……他看到富阳县并没有专门为灾民划出居住区域,亦没有建造席棚之类的容身之处。自以为抓到魏知县抗命的把柄,冷笑道:“富阳县粮食倒是不少,可看起来是不打算给外人吃啊。”
  “大人何出此言?”魏知县不解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9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