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官人(精校)第7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9/901

  看着戴华离去的身影,王贤叹了口气,王贵妃并非他的仇人,但既然选择了和他的仇人结成同党,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戴华将密信封入蜡丸,一名侍卫提过一个笼子,掀开罩着笼子的黑布,里面竟是一只黄鼠狼,这是王贤他们当初带进来的。
  戴华将黄鼠狼从笼中提出,捏开它的嘴,将蜡丸送入其腹中,然后抖手送入院中。
  那黄鼠狼落在地上,起先有些迷茫,但很快便辨明方向,倏地一声,钻入墙角一个排水的小洞,转眼无影无踪。
  外院中,森严戒备的东厂番子只觉眼前一花,有什么东西从院子里窜出来,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黄鼠狼。那黄鼠狼快如闪电,待看清的同时,便已消失在番子们的视线中。
  众番子也不以为意,更没有人想去追打,毕竟这货在民间传说中,可是黄大仙啊!
  那黄鼠狼便一路畅通无阻,从院子的下水道中跑了出去,然后穿街过户,回到了自己的老巢——一个制作十分精美的笼子。
第1101章
无人不沾泥
  封后的旨意一下,礼部鸿胪寺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通常来讲,封后大典起码要筹备半年之久,但因为是给皇帝冲喜,加之国用匮乏,一切都只能从快从简。官员们担心的是,万一要是准备太过冗长,皇帝提前驾崩了,可就罪过了……
  “钦天监已经看了日子,三月十七,黄道吉日。”金幼孜为二位大学士带回了最新的消息。
  “还有六天……”杨荣眉头紧皱,看看杨士奇道:“王贤那边,还没有消息?”
  杨士奇忧虑地摇摇头。
  “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金幼孜向来不认为王贤有那么大本事,“他被东厂的人严防死守,恐怕到现在还没得到信儿!”
  杨士奇叹了口气,刚要说话,这时中书舍人送公文来了,三人便打住话头。
  中书舍人将一摞奏章放在杨士奇面前,然后抱起已经看完的,躬身退出。
  待中书舍人退下,杨士奇拿起最上面一本奏章,对金幼孜道:“再等等吧,我相信他不会误事……”说完便看起了奏章,他虽然心里长草,但公务依然不能耽误。
  “哎……”见杨士奇都无话可说,金幼孜一阵灰心丧气,一屁股坐下端起茶盏,也不管茶水已经凉透,一口气便灌下去。
  这时却见杨士奇‘咦’了一声,从奏章中拿起一张纸片,在那里愣住了,脸色渐渐苍白起来。
  “怎么了?”金幼孜放下茶盅,看向杨士奇。杨荣也看向杨士奇,不知什么事,让这位泰山崩于前不变色的宰相之才,脸色变得这么难看。
  “王贤回话了。”杨士奇将那张纸片递给一旁的杨荣,杨荣看了也是一脸凝重,然后又递给了金幼孜。
  金幼孜定睛一看,只见上面只有两行简单的小字,第一行是两个菜名‘海蟹’、‘大枣’,一个药名‘麻黄细辛附子汤’,一共这十一个字。
  金幼孜反复看这十一个字,怎么也看不明白,只好抬头问道:“这是什么意思?莫非是字谜不成?”
  “不是……”杨荣精通养生,对医道也有涉猎,轻声说道:“海蟹与大枣同食,会引发寒热病。而‘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医圣的《伤寒论》,主治伤寒少阴病。”顿一顿,一阵寒意涌上杨荣心头道:“而这两种病的症状,几乎一模一样,医生稍有不察就会张冠李戴,一旦用错了药,病人凶多吉少……”
  “王贤这是在指点我们,该如何解决王贵妃这个大麻烦……”听了杨荣的话,杨士奇愈发肯定自己的判断道:“这十一个字,应该是可以要了王贵妃的命。”
  金幼孜一惊,然后下意识道:“他为什么不自己动手?”说完,见二杨用怪异的眼神看着自己,他咽了口唾沫道:“我们真要如此?”
  “还有别的办法吗?”杨士奇神情凝重道。
  “王贤这是要拖我们下水……”杨荣幽幽一叹道:“我等双手不可避免要沾上鲜血了……”
  二杨皆是心志坚定、多谋善断之辈,想明白其中的关窍,便知道此事不可避免。他们原本还抱有幻想,指望王贤能把这份脏活揽过去。但现在看来,这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对方只肯指一条路,告诉他们该怎么办,但绝对不会插手。只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了。
  “真要如此?”金幼孜又重复一句,此事与他的理念实在太过违背,让他难以接受。“王贤明明不过是举手之劳,干嘛非要我们去做?”
  “他这是要我们献投名状。”杨士奇神情恹恹道:“杀了王贵妃,我们就只能和他合作,再想对付他,就要小心自己先身败名裂了。”
  “既然如此,我们更不能干!”金幼孜咬牙道:“一旦干了这件事,我们和他还有什么区别?莫非真要沆瀣一气下去?”
  “可是不做的话,我们就要出局了……”杨荣站起身来,走到门口,看看略显逼仄的内阁小院道:“诸君,为了我们的理想,我认为可以做……”
  “我们的理想……”金幼孜一时有些痴了。
  三人的理想,是内阁所有大学士的理想,也是全体文官的共同理想。
  熟读历史者都知道,中国自古就是君与士大夫共天下。但这个士大夫的含义,却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变化,在春秋战国时,是依附于天子诸侯的士人阶层,到了两汉两晋南北朝,是世袭的贵族地主阶层。隋朝开科举后,士大夫便渐渐成了通过科举考试脱颖而出的庶族地主的专利。
  到了宋朝,国家政权更是为这些庶族士大夫所把持,皇帝则几乎不直接处理国政,而是交由士大夫的领袖——宰相来代为处理。这给了庶族士大夫们莫大的荣耀,极高的地位,以及伴之而来的无数财富……当然,饱读诗书,以圣人子弟自居的士大夫们,是不会这样认为的,他们心中洋溢着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积极参与政治的强烈责任感!
  然而,到了本朝,权力欲望极其强烈的朱家皇帝,却绝不同意以‘人肉图章’自居,开国皇帝朱元璋废除宰相,大权独揽,将百官视为奴仆,把士大夫踩在脚底。这自然引起了士大夫们强烈的反弹,但对朱元璋这位铁血皇帝来说,解决的办法十分简单,无非就是——杀!杀!杀!
  胡惟庸案、空印案,几乎杀光天下官员,彼时因为官员奇缺,甚至出现堂下的囚犯戴枷受审,堂上的官员戴枷问案的千古奇景。但朱元璋再强横,也没法一个人处理全国的政务,到了晚年,只能设立内阁,选一些官职低微的文学之臣充当秘书,辅助自己处理国政。
  朱元璋过世以后,朱棣因为常年征战在外,又不信任太子,不得不将国政交由内阁处理,内阁的地位和重要性登时暴涨,让士大夫们看到了重新恢复权力的希望。
  恢复宋朝时士大夫的地位和荣光,是全体文官的梦想。重获宰辅地位,更是历任大学士心中的渴望,然而这条路注定极为艰难,一来,朱棣的权力欲并不亚于朱元璋,二来朱棣更信任和他一起夺天下的勋贵武将,三来,有‘后世子孙不得立宰相’的祖训镇压,四来内阁大学士官职低微,难以统帅文官集团,所以若不行些非常手段,指望水到渠成,无异于痴人说梦。
  二杨对严峻的现状认识得十分清醒,他们早就明白,在朱棣朝是不可能有任何作为,只能指望新君登基后,会有另一番局面。而太子殿下素来亲近文官,是二杨心目中不二的新君之选。其实他们俩早就与太子暗通款曲,暗中帮了太子许多忙,也早就各自表了忠心。只是他们手段高超,一直无人察觉罢了……
  但这还远远不够,他们要想将大学士变成实际上的宰相,必须要在太子登基的道路上,立下不世之功,才有资本在未来得到想要的权位——眼下太子太孙被发配在外,赵王一旦有一个皇后做帮手,太子和太孙将面临不可预料的结局。如果能避免这一局面出现,那就是不世之功,不择手段又如何?
  本来几位大学士想的是,利用王贤对太子的忠心,借他的手来完成这件事,这样可以既达到目的,又不用沾染因果。但显然王贤看穿了他们的意图,根本不上钩,只是告诉他们该怎么做,让他们亲自动手!
  既然如此,那也只能亲自动手了……
  三位大学士很快达成一致,杨士奇沉声道:“要办成这件事,得分两步走,先在她的膳食中动手脚,然后待其发病,再让太医开那个方子。”说着看看杨荣和金幼孜道:“太医院那边交给老夫,至于椒园和御膳房那边,就拜托二位了……”
  椒园是皇帝寝宫之后的一处园林,原名五雷殿,王贵妃随皇帝搬过来之后,嫌原来的名字刺耳,便改称椒园。
  “椒园那边……”杨荣看看金幼孜,先说道:“我倒有个同乡,可以信任……”
  “御膳房就交给我吧……”金幼孜咬牙道。
  内阁乃皇帝的秘书机构,向来设在宫中,三人都是多年的大学士,又都刻意经营,在宫里的人脉深厚,却不是一般外臣可以比拟的……
  “好!”见两人痛快地领了任务,杨士奇重重点头道:“我们这就分头行动,记住,千万要做得隐秘,不要留下把柄……”
  虽然王贤给的法子可谓杀人于无形,就算最后王贵妃死掉,也几乎没法查证。但这种事情,一切还是小心为妙,一个不慎,就是身败名裂,满门抄斩啊!
  “想不到……”金幼孜嘿然道:“咱们竟然也要做这种损阴德的事了……”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杨荣是信佛的,此刻却做金刚怒目状道:“我们是为了大明的国本,为了江山社稷,怎么会损阴德呢?”
  “也是……”听了杨荣的话,金幼孜心里舒服多了,点点头道:“那就干吧!”
第1102章
病从口入
  西苑。
  与愁云惨淡的寝宫迥异,椒园中却是喜气洋洋。太监宫女们脸上,都挂满了发自肺腑的喜色,进进出出一片欢声笑语。往常御下严厉的管事牌子马公公,也只是随便呵斥几句,可他自己尚且满面春风,怎么能镇住下面人?
  这一点都不难理解,因为还有三天,贵妃娘娘就要册封为皇后了!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宫里上上下下全都要跟着沾光了!尤其是马公公,本来一直担心,皇上这要是一去,贵妃娘娘变成没人理会的太妃,自己要么陪着她一起守寒窑,要么就得出宫另寻生路。
  虽说这些年贵妃娘娘主理后宫,他着实捞了好些油水,出宫也不怕饿着。可大半辈子已经习惯了在宫里的生活,一想到出宫之后,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马公公就觉着十分恐怖。
  这下可好了,娘娘当上皇后,回头就是太后。马公公作为太后最信任的大太监,到时候虽然比不了新皇帝身边的心腹太监,可也是宫里排名前几,没人敢得罪的实权派。那地位又是现在不能比拟的了。
  想一想美妙的前景,马公公就浑身燥得慌,对贵妃娘娘的侍奉,自然比往常殷勤百倍。
  这几日,贵妃娘娘也是格外忙碌,除了要去寝宫侍奉皇帝,又要接见鸿胪寺官员,听取封后大典的相关安排,还得抽空接受一大堆后妃的恭维讨好,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虽说贵妃娘娘甘之若饴,但累还是要喊的……
  这天忙活完了,已经是过午时分,贵妃娘娘疲惫地坐在榻上,让宫女摘下自己的头饰,对正给自己捶腿的马公公道:“真是累死个人啊,本宫是头晕眼花……”
  “老奴已经吩咐御膳房,马上就给娘娘排膳。”马公公忙轻声道。
  “算了,不早不晚的,吃了难受。”贵妃娘娘手肘支在榻几上,手指轻轻揉着太阳穴,慵懒道:“随便吃点甜品吧。”
  “也成,娘娘先点心一下。”马公公讨好笑道:“回头老奴吩咐御膳房,把晚膳弄得好一点。”
  虽说是随便吃点甜品,但不一会儿,榻几便被精致的小瓷碟摆满了,里头各式各样的精致宫廷点心,每一道都色香诱人,等待贵妃娘娘品尝。
  贵妃娘娘看着琳琅满目的点心,一时都有些挑花了眼,最后还是那红彤彤惹人爱的夹心枣,最先得到贵妃娘娘的欢心。
  顺着贵妃娘娘的目光,宫女赶忙将那盘点心送到她的面前。贵妃娘娘信手捻起一枚夹心枣。此乃用贡品和田枣去核,内里藏着各种精致的果品,但里头是什么,只有咬开才知道。
  贵妃娘娘一边优雅地吃着点心,一边对马公公抱怨道:“礼部鸿胪寺那帮官员忒不像话,见本宫好说话,竟然又想将大典用度再削减一块。”
  “那不能忍啊!”马公公气愤道:“娘娘不方便说,老奴找他们去,问问他们历朝历代,有这么寒酸的封后大典吗?”
  “不用去了,本宫也不过只是和你说说。”贵妃娘娘发现,夹心枣里竟然是乳酪,口感外甜内香,十分诱人。她平素最喜欢乳酪的味道,只是注意身材,不敢多吃,此刻正好饿了,心说多吃几个也无妨。“赵王说的对,如今皇上这个样子,仪式越是从简越是能得到百官和老百姓的好评。等将来当太后的时候,他会加倍补偿本宫。到时候是他一片孝心,旁人却也说不得什么……”
  “原来如此,倒是老奴见识短浅了……”马公公明知道赵王这是怕准备的时间久了,夜长梦多,但也只能装着糊涂道:“关键还是娘娘体恤天下子民,这就叫母仪天下啊!”
  听到‘母仪天下’四个字,王贵妃感觉浑身三万六千个毛孔,没一个不舒坦,连带着胃口也好了很多,接连吃了七八枚枣子,感到有些腹胀才意识到,自个儿别的点心一点儿没动,端起茶盏喝了口茶,吩咐宫女将盘子撤下。
  两名宫女将小碟子放在托盘中,端出了暖阁。这些点心自然不会再端回来给娘娘,按规矩,便由宫里的宫女太监享用。
  两名宫女先问过几名管事的姑姑,几人挑了几样中意的点心,便让二人将剩下的拿到后院房中,往桌上一搁,十几个小太监小宫女围上来,欢快地一边吃着点心一边叽叽喳喳地聊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9/9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