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官人(精校)第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901

  “你俩不是本县的?”书办接过来,扫一眼道:“宁波人氏,跑我们富阳来作甚?”
  “这位押司请了,”那书生生得长身玉立,剑眉星目,端的是万里挑一的美男子,便听他彬彬有礼道:“在下在家乡时,听闻贵县出了位‘咬定青山不放松’、‘春到人间人似玉’的大诗人,心中仰慕不已,这次是特来拜访。”说着苦笑道:“因贪看富春江的美景,在下在江畔漫步,稀里糊涂就被抓来了……”
  “那你可够倒霉的。”书办的态度登时好了许多:“还打算见那位大诗人么?”
  “当然要的。”书生毫不犹豫道:“岂能因噎废食!”
  “呵呵……”书办无比自豪道:“那便是我家司户!”向来被读书人瞧不起的胥吏中,出了王贤这么个大诗人,他们所有人都与有荣焉。
  “在下韦无缺,字云卿!”一看见王贤,那书生便忙不迭抱拳道:“冒昧前来,请王兄莫怪。”举手投足行云流水,端的是意态风流。
  “呃……”王贤心中无奈,自己勉强也算帅哥一枚,可在这韦无缺面前一站,那简直是对不起观众了。“韦兄何出此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可惜在下来得不是时候。”那韦无缺挂起一丝苦笑,让男人们都看呆了,心中狂骂道,你丫长这么帅干啥!
  “呵呵。”王贤笑笑道:“韦兄不妨先到值房稍坐,待晚上散衙,在下请你吃酒。”
  “能见王兄一面,在下便满足了。”韦无缺笑道:“待过去这阵子,在下再来拜访吧,就不给王兄添乱了。”
  “多谢韦兄体谅。”王贤抱拳道:“后会有期。”人怕出名猪怕壮,自从杭州西湖元宵诗会后,慕名而来的书生便络绎不绝,让他不胜其扰,能客气送客已经很有修养了。
  “后会有期!”韦无缺抱拳回礼,便领着书童往外走去。
  望着他的背影,王贤若有所思,突然开口道:“对了韦兄,宁波的天一阁,还是外姓人不得入阁么?”
  “呃……”韦无缺一愣,道:“在下孤陋寡闻,未曾听说过这家阁。是干什么的?”
  “藏书的……”王贤意兴阑珊道。天一阁其实是一百多年后才建起来的,王贤故意这么说,是想诈一下那韦无缺,无奈对方并没有露马脚……
  望着他的身影消失在衙门口,吴为小声问道:“怎么,这人有问题?”
  “不晓得。”王贤摇摇头道:“只是有些奇怪,大老远来见我,却只说了句话就走,这不合常理啊。”按照他的了解,不是应该坐下来谈诗论道一番,然后佐以美酒美女,才能乘兴而归么?
  “莫名其妙被关了一夜,换了谁都会没兴致的。”吴为撇撇嘴道。
  “也许吧……”王贤点点头,收回了探究的目光,心说也许人家看到偶像竟是个胥吏,一下感觉不会再爱了也说不定呢……
  书生和书童离开县衙,便直奔码头而去。码头上,有他们的乌篷船在等着。
  四十多岁,一身精赤肌肉的船夫,一看到两人便惊喜道:“公子,这边!”
  书生快步走过去,到了岸边脚尖一点,便纹丝不晃地立在甲板上。
  “公子终于回来了,可担心死我了。”那船夫一脸后怕道:“要不是公子事先有令,小的早就回去求援了。”
  “少废话,快开船。”书童却冷声道,眉目中竟也带着上位者的味道。
  船夫赶紧将乌篷船驶离了码头,望着越来越远的富阳县城,那书生韦无缺的一张玉面,阴沉得能滴下水来……这是他头一次独自行事,本想一炮打响,谁知预备劫法场的三十名手下,悉数赔了进去不说,在富阳县的教徒也被连根拔起!
  自己宝贵的第一次,就这样栽在了这个不起眼的小县城,这让长辈们如何看待?韦无缺的心情恶劣极了。
  “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无限愤懑化为迅猛绝伦的一拳,重重击在舱壁上,竟将那一寸厚的木头舱壁,打出一个洞来!
  “恭喜公子,内劲又进一层!”书童大赞道。
  “哼……”韦无缺将右手缓缓收入袖中,暗暗叫道:‘好痛好痛……’
  待手不那么痛了,他才开口道:“之前我就反对,把宝贵的力量用在愚夫愚妇上,这些人太好煽动,根本不用急着到处开香堂。”
  “本来就不是为了我明教的发展壮大,是他们急着抢地盘罢了,”书童讥笑道:“别看他们信誓旦旦要反明复宋,可谁都不是真心的,都为自己打算!”说到后来,书童已经出离愤怒了。
  “唉,也不怨他们没信心,”那船夫小声道:“四十多年来,咱们发动了多少次起义,可声势一次比一次小……”
  “咳咳……”书童忙咳嗽两声,狠狠瞪那船夫一眼,你当着公子的面这么说,不是自找麻烦么?
  没想到的是,韦无缺竟然没生气,而是很冷静道:“朱重八窃国者王,但三十多年来把老百姓哄得都拥护他,是以咱们才会处处被动。”说着冷笑一声道:“但如今这个朱棣,乃弑君篡位的乱臣贼子,却仍不思收敛,反而大兴土木,营建陪都,穷兵黩武,南征北战,还不惜耗资亿万,派太监下西洋。现在大江南北,无不怨声载道,恨不得灭此朝食,他就是第二个隋炀帝!要推翻他并不是难事,只要我们是道义一方……”
  “他是皇上我们是反贼,道义永远站在他那边。”书童叹气道。
  “恰恰相反,得国不正,是他最大的隐患,”韦无缺神秘地一笑道:“只要我们找到那个人,一切都会逆转过来……”感觉自己有些说多了,哪怕是对着最心腹的属下,便话锋一转道:“查一查,这次谁是主谋,我要他的命!”
  “是。”书童毫不犹豫地应下,比起劫法场,他还是搞暗杀更在行。
  当天中午,臬司衙门的官军,带着一干抓获的明教教徒返回杭州,周臬台要亲自审讯他们。
  马典史也应邀前往杭州参与审讯,同僚们都说,他这是要高升的前奏,马典史虽然嘴上说不可能,心里却早乐开了花。不过他显然没有魏知县那样的节操,竟绝口不提王贤的贡献,就像怕被他抢了功似的。
  对此王贤倒是无所谓,这次他乐得当幕后英雄。因为一旦让明教这样可怕的秘密社团盯上,怕是一辈子都要寝食难安。
  马典史和臬司衙门的人一走,富阳县又恢复了正常。魏知县带着民夫们继续在山上开梯田,知县夫人则领着妇孺继续到处挖野菜。在江南这样富饶的地方,能吃的东西实在太多,只要足够勤快,就算没有粮食也饿不死。
  当然粮食才是重中之重,今年的春耕更是要紧。蒋县丞和王贤亲自下乡,一村村地劝农种粮。种粮之外,王贤还要求乡下家家都种菜园子,要保证瓜菜自给自足,瓜菜能顶半年粮,再尽量多种点粮食少种点桑,这样等到夏收,乡下人就不用再买粮食吃了,对减轻县里的负担大有好处,当然是从长期看。
  王贤尽心尽力地劝农劝耕,半个月不曾歇脚,腿肚子都跑细了,人也晒得黝黑黝黑。
  但他最关心的还是司马求和周洋那边,从长沙买的粮食,按说昨天该到了!
  “前天接到司马先生来信说,第一批三千石粮食已经发运,看日期已经是半个月前了。”吴为忧心忡忡道:“按说应该已经到了,怎么连个船影都没有?”
  “再耐心等两天吧。”王贤虽然也有些着急,但不愿让属下看出来,徒乱人意。
  “属下能等,但只怕永丰仓等不得。”吴为低声道:“永丰仓最多还能供粮十天,十天一过,要是还没补充,大伙就要开始饿肚子了!”
  “是十二天,”王贤纠正道:“每人领的是两天的口粮。”
  “区别不大吧……”吴为苦笑道:“不能光指望粮船及时抵达了,大人,咱们也要想办法筹集粮食,多撑一天是一天了!”
  “你说的有道理。”王贤望着他道:“但是怎么筹?”
第0103章
粮荒
  “还能怎么筹,借粮呗。”吴为叹息一声道。
  “问谁借?”王贤沉声问。
  “大户呗。”吴为道。
  “大户有粮么?”王贤瞥他一眼。
  “当然有。”吴为点头。
  “杯水车薪吧。”王贤淡淡道。
  “不是。”吴为摇头道:“大户们有的是粮食,越是灾年,大户家里的粮食就越多。”
  “他们哪来那么多粮食?”王贤道:“又没有多少粮田。”
  “从上月开始,每天都有粮船抵达本县,多的时候一天十几条。”吴为道:“虽然各县现在都不许粮食外流,但他们官宦人家,有在外头做官的,总能想办法弄到粮食。这些粮食都运进深宅大院里,十年也吃不完。”顿一下,难掩鄙夷道:“就这样,他们的家人还每日到粮店排队买粮……”
  “一点便宜都不放过啊。”王贤冷笑道:“果然是为富不仁。”
  “为富不仁是对的,但说一点便宜都要占是不对的。”吴为恨声道:“他们不在乎自己多得那点粮食,他们在乎的是,让老百姓少得一些粮食!”
  “为什么?”王贤的脸阴沉下来。
  “不闹饥荒,他们怎么从百姓手里低价买地?”吴为切齿道:“他们就等着老百姓断了炊,向他们借贷了。到时候,平时二十两银子一亩的茶园,他们能用一石粮食换回来!这跟明抢有什么区别!却还顶着善人的名头!”
  “无耻,无耻之尤!”王贤其实早已知情,他本是要试探一下吴为,看看他屁股到底坐在哪边。但听了还是气不打一处来,大明朝的士大夫实在是太无耻了!不禁怒声道:“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么?整天挂在嘴上‘仁者爱人’,就是这么爱的么!”
  “大人消消气。”吴为给王贤端杯茶道:“这关口,再恨也不能露出来,咱们还得求着向他们借粮呢……”
  “不能借,一借百姓就知道仓里没粮了。”王贤却断然道:“到时候恐慌一起,反而害了百姓。”
  “不用借的怎么办,硬抢?”吴为苦着脸道。
  “硬抢也比用借的强。”王贤冷声道,“实在不行,让那些个明教徒攀咬一通,给他们安个通匪的帽子,看他们不乖乖纳粮消灾!”
  “够狠……”吴为擦擦额头的汗道:“那样一来咱也不用在富阳混了。”
  “你不用管了,让杜子腾照常放粮,不要减量。”王贤说着起身。
  “大人要去哪?”
  “去梯田看看……”王贤丢下一句,便出门去了。
  号子声中,十六根儿臂粗的麻绳,像一把张开的大伞,将沉重的石墩子高高拽起,又重重地落在地上,将地面夯实夯平。
  在富阳城外的龙门山上,到处是垒石筑坝、打夯压台的民夫,热火朝天的场面,令观者热血贲张,恨不得也卷起袖子参与进去。
  开垦梯田是件耗时耗力的大工程,需要数代人合举族之力才能完成,不是你想开就能开的。是以富阳县虽然有修造梯田的悠久历史,却仍有数不清的丘陵未曾开垦。在惯修梯田的老农指导下,官府选定了合适的丘陵,然后令民夫们从下而上,根据山势走向先开出沟来,再用石块、黏土填垫、夯打拍捶,使田埂平整牢固,不漏水,不溃决,保水又保土。田埂建成后,再平整土壤,使其成为水平梯田。一块梯田建成了,再向上开垦第二块梯田……
  若非靠着灾民无所事事,又别无所依,富阳县根本无法开展这样的大工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9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