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日月(校对)第1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5/267

  所以,娑葛不来攻打碎叶,张潜暂时也没有力气去攻打叶支。双方在都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不得不暂时做了“邻居”。
  原本不共戴天的仇敌,忽然变成了“近邻”。让将士们,很不习惯。而根本就没管理过任何城市,先前也没做长期驻守碎叶打算的张潜,更是手忙脚乱。好在上一战缴获甚丰,而娑葛在春天时拿下碎叶之后,一直将此地当做老巢来经营。因此,城中的粮食足以供唐军上下坚持大半年。
  有了粮食,将士们心中就能够安稳许多。而碎叶城内,娑葛本族长老又个个富得流油。将他们储备的木柴,草料、金银等物收缴充公之后,也足够唐军不干任何杂活,就顺利熬过这个寒冬。
  “突骑施人与突厥相类似,打仗输不起。娑葛这么拖下去,对他自己其实没任何好处。”当笑声渐渐平息,王之涣向张潜身边走了几步,继续低声提醒,“按道理,速战速决,才符合他的利益。如果不能速战速决,他弃了碎叶,向西迁徙才是上策。西边无论俱兰,怛罗斯还是白水城,都没有人能挡得住他!而大唐的兵马,如果追到那边却,就得冒与大食人开战的风险。”
  “那边的小国,的确他见一个灭一个。靠抢劫,就能让自己重新富得流油!但是,他未必敢去,他手下那些人,也未必支持他往西走。”张潜皱着眉头,一边努力避免自己滑倒,一边低声回应,“哪怕拿不下碎叶,最后被咱们和牛、郭两位总管率领人马团团包围,只要突骑施人及时投降,死最多是娑葛本人和他的老婆孩子。而去了白水城那边,惹怒了大食人,他和他手下的喽啰,恐怕一个都活不了!”
  “你是说,娑葛听命于大食人?”王之涣楞了楞,眉头皱得紧紧。两排冰碴,立刻从他的眉毛之间缓缓滑落。
  “不能完全算听命,至少大食人是他的金主之一!”张潜抬手预防性地抹了自己的脸一把,攥着满手霜末儿,笑着摇头。“否则,碎叶城和姑墨城的仓库里,不会有那么多大食金币、弯刀和猛火油。”
  这个答案,让骆怀祖勃然大怒。随即,又不屑地摇头,“郭元振真是个废物,亏得李显如此信任他。那李显也是,派一头废物来西域坐镇还不够,还又派了周以悌这个莽夫!”
  “郭元振未必是废物,他本人是文官出身,手中全部兵马加在一起也只有两万出头,当然轻易不愿意跟周遭任何势力交恶。而西域这么广阔,却没有多少汉人。今天打掉了突厥,明天就会崛起铁勒。只要不将大食人的东扩野心打掉,西域就很难得到真正的安宁。”张潜叹了口气,回答声有些沉重。
  当生存危机解除之后,回过头来再仔细琢磨,他就发现了很多以前不曾注意到的问题。郭元振的应对之策很消极,却并非毫无理由。西域的汉人实在太少了,少到只能集中于几个重要城市里。而这些重要城市之间的广袤土地上,则生活着数以百计的部落。
  这些部落逐水草而居,今年居住于疏勒附近,明年可能就去了于阗。大唐官府,根本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统治。只能通过扶植起几个大部落的酋长,代替官府进行羁縻。而大部落的酋长们,依靠大唐官府的支持,竖立起自己的威望之后,野心就会迅速膨胀。
  在大食人没有大举东进之前,西域各部酋长野心虽然膨胀,却找不到外部支援,很难翻起大的风浪。而大食人大举东进之后,却立刻解决了酋长们的后援问题。
  西域各部族缺乏优质的兵器,大食人不缺!并且大食在吞并波斯之后,还完整地获取了地炉钢的制造技术,以及古波斯地区优质的铁矿。随便让商队偷偷运几批刀剑过来,就能让某个酋长麾下的勇士如虎添翼。
  西域各部族缺乏钱财鼓励士气,大食人不缺!抢遍了古波斯,并且已经将前锋杀入天竺的他们,随便搜刮几座土王的皇宫,就能装满东去的骆驼队,然后让酋长的胆子壮大一倍。
  西域各部族缺乏组建军队,训练兵卒和指挥作战的技巧,大食人照样能够为他们提供。从四十年前进入波斯都督府开始,一路向东扩张到葱岭。大食人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对于如何利用酋长们野心煽动叛乱,也是轻车熟路。
  酋长们想建立自己的汗国,大食人想要向东扩张却忌惮唐军的武力。两家的目标在某个方向出现了一致,彼此勾结就成了必然。而大唐如果改变不了目前对西域各部的控制方式,剿灭一个野心勃勃的酋长之后,赢来的安稳期根本不会超过三年。几乎眨眼工夫,就又有新的酋长站出来,重演上一轮崛起、膨胀、叛乱、覆灭的流程!
  “少监,土硝已经按照您教的方法熬出来了,第一锅出了三斤七两。今天大概还能熬二十锅出来!”任五带七八名白发苍苍的工匠兴冲冲走到马道旁,仰起头,故意汇报的非常大声。
  “好!所有工匠,每人发二十个钱,不要钱的,直接给两斗米。算是奖赏,这几天的工钱照旧发!”张潜立刻顾不上再考虑大唐西域政策的得失,笑着宣布嘉奖。
  “多谢少监!”任五高声致谢,随即,冲着身后的工匠们用力挥手,“走,跟我找郭校尉领赏去。老子先前就跟你们说过,少监跟别人不一样,绝不会说了不算,你们还不信!这回,先让你们落袋为安!”
  “多谢少监!”
  “多谢少监!”
  “少监大老爷大富大贵!”
  ……
  工匠们有的生着灰眼睛,有的生着蓝眼睛,有的生着和唐军一样的黑眼睛。此时此刻,表现却没多大分别。一个个明显如释重负,或者拱手,或者手扶胸口躬身,乱哄哄地谢恩,然后跟在任五背后,一溜小跑直奔官衙。仿佛自己去得晚了,奖赏就会不翼而飞一般。
  而正在城墙下清理积雪的一群力夫,则停下扫帚,满脸羡慕地看着工匠们兴冲冲地去远,然后一个个垂头丧气。
  “别看了,谁让当初你们选了油炒面而不是刀子?!”带队的工头立刻瞪圆了眼睛,高声呵斥,冻得发红的脸上写满了不屑。“好歹你们每天还有两文工钱,如果不好好干,就两文钱都没有了,自己去做乞丐要饭!”
  力夫们有老有壮,全都讪讪地拿起扫除,继续卖力地清理积雪,谁也没脸说出半句抱怨的话来。
  他们和那些负责熬硝的工匠,原本都是冻城的囚徒。而在别人选择跟张少监一起攻打碎叶之时,他们却选择了二十斤油炒面儿。虽然听闻碎叶城被唐军轻易收复之后,他们立刻后悔了,并且冒着被冻死的风险绕路赶过来投奔。他们依旧失去了为唐军效力的机会,只能留在城里做力工。
  在张少监麾下,做正兵,每天军饷是一百文。做新兵,则是五十文。哪怕做新兵没有通过考核,被涮了下来,还可以做随军工匠,每天也有二十文钱能拿。而做力工,每天却只有两文钱!
  “如果谁心里不服,下次征兵之时,就去报名。只要能通过考核,立刻去拿五十文,还管吃管穿!”发现张潜就在附近,工头抖擞精神,呵斥的愈发卖力。
  力工们中间,几个年龄小一些的,干活动作顿时变得利索了许多。娑葛就在叶支,早晚还会打过来。那时,他们就可以去投军了。已经错过了一次机会,下次机会来临,他们一定会好好把握。
  “大唐官府但凡对汉人好一点儿,西域的汉人也不会越来越少!”骆怀祖忽然有了感悟,再度提起先前的话头。“汉人多了,朝廷自然就不用哄着那些部落酋长了。而郭元振所为,纯粹是舍本逐末!”
  这次,张潜没有反驳他。而是笑了笑,沿着刚刚清理出来的街道,默默朝府衙走去。
  碎叶城中居民很少,此时走在街上的,大部分都是轮换休息的老兵和新兵。弟兄们每战必胜,且口袋里有了钱,因此一个个走路之时都将胸脯挺得笔直。而唐军收复碎叶之后,经过审核没犯下什么罪行,被准许留在城里的商贩们,则卖力地从窗口探出脑袋,将手里的货物拼命向老兵新兵们兜售。
  看到张潜,老兵们立刻停住脚步,毕恭毕敬地行礼。在冻城才入伍的新兵们,则紧张地手和脚都不知道往哪放,一个个目光中充满了崇拜。
  “等开春之后,你写一封信,让你那两个师弟,招揽点人手过来吧。哪怕是二十文一天的工匠,应该也有不少人愿意来。”骆怀祖跟上几步,再度低声提议。
  黑火药的完整配方,他已经拿到了。并且亲眼看着,张潜将硫磺、硝石和木炭粉按照配方混合在一起,装进铁罐子里制造出了手雷。然而,他却再也没提去找李显报仇的事情,仿佛自己从没说过那些话一般。
  “那能招募得到多少?来了之后,如果换了郭元振这种人做碎叶的镇守,大汉估计最后还得失望而去。”王翰摇摇头,对骆怀祖的提议深表怀疑。
  “只要将汉人和部族的人区别对待,这个麻烦就永远解决不了!”王之涣也摇了摇头,年轻的脸上写满了担忧。
  跟张潜一路走来,边走边看,他们都不再是以往那个热血上头的书生。他们能看到大唐在西域的很多弊政,然而,如何去纠偏,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答案。
  “我在想,当年那么多诸侯国,为何大伙后来全成汉人!”张潜忽然停住脚步,非常认真地说道。
  骆怀祖楞了楞,不知道该如何回应。而王翰和王之涣两人的眼睛,却同时眼睛一亮。扭头四顾,快速扫过街道上的老兵、新兵、商贩、力夫,忽然觉得雪后的碎叶城好生美丽。
第四十四章
碎叶
  战国七雄中,秦与楚,都曾经被视为蛮夷。而自汉代之后,从中原到荆楚的百姓,却全都以汉人自居,彼此之间的分别渐渐消失,纵使某人族谱写着是齐王、楚王之后,心中却也生不出恢复故国的念头,为何?
  这个问题很复杂,至少对于张潜、王翰、王之涣和骆怀祖是这样。他们一时半会儿都想不出确切答案。
  然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却是解决西域困局的方向。否则,光凭着从中原远道而来的府兵,永远无法让西域保护安定。而万一大唐出现内乱,大食和吐蕃又趁机入侵或者煽动,西域就会像当年的波斯、大宛、安息一样,彻底从大唐脱离。日后大唐恢复强盛之时再想将其收回,代价将是目前的百倍。
  王翰、王之涣和骆怀祖三个,只是隐约能感觉到这个危险结果。而张潜,历史学得再不好,也不会忘记,安史之乱后,大唐西部边境瞬间缩到了距离长安不到六百里的泾州。
  当西域丢失之后,吐蕃、回纥就将长安城当做了提款机,缺钱花时就来上一趟。而被困在瓜沙二州的安西军后人,却苦苦东望百余年,直到柴荣建立后周,依旧心怀不甘!
  刚到大唐那会儿,张潜只是个看客,他当然只想着“斗鸡走马过一生,天地兴亡两不知”,而现在,他已经把根扎在了大唐,他所爱的人,他的朋友,他的子孙后代都将在大唐生存,繁衍,他当然不能容忍另一个时空曾经发生的悲剧再度出现!(注:斗鸡走马过一生,是古人的诗,形容出生于开元年间的富贵子弟,按照古人平均寿命,大部分在安史之乱前就去世了。一辈子幸福安逸。)
  “秦一统六国之后,书同文,车同轨,算是为汉奠定了基础。”一路议论着走回了碎叶城的州衙,王之涣连皮裘就顾不上脱,就继续慷慨陈词,“而眼下朝廷在西域的政令,却是纵容,甚至鼓励各部族与汉人相异!”
  “关键是各部族居无定所,也不识字,书无法同文。至于车,他们连路都不肯修,哪来的轨?”王翰耸了耸肩,一边在亲兵的帮助下,解自己的兜鍪,一边笑着点出王之涣的一厢情愿。“更何况,秦二世而斩。可见书同文,车同轨,并未让六国百姓归心于大秦。”
  兜鍪表面温度极低,与屋内的热气接触,表面立刻凝结了一层白霜。亲兵一不小心没抓牢,就掉在了地上,发出“咣”的一声巨响。
  王之涣愣了愣,无言以对。坐而论道总是简单,真正实施,面临的问题往往却复杂百倍。
  “要我说,简单办法,就是告诉各族百姓,大唐官府是为他们做主,一起对付那些酋长,长老而来。酋长和长老,是双方共同的敌人。干翻酋长和长老,他们就可以平分其财,官府不取一文!”骆怀祖将身上的铁背心接下来,放在椅子上,冷笑着在旁边提议。
  话音刚落,他就听见张潜低声咳嗽。随即,自己也笑了起来,讪讪摇头。
  这一招他是偷师于张潜给他的那部无名经书,其实未必无效,但是,眼下根本没有实施的可能。首先,此举会激起所有部落酋长们的反抗,西域必将大乱。其次,以目前大唐朝廷的执行能力,根本无法将这个政令,传递到各部百姓耳朵中。即便传到了,各部百姓也习惯听酋长、祭司和长老的,未必肯信。最后,大唐朝廷,也不可能下这样一道政令。因为万一控制不住,就会引火烧身。
  甚至在碎叶,他这个提议都得不到任何支持。王之涣和王翰都出自太原王氏,肯定不支持百姓吃大户。张潜倒是孤家寡人一个,可张潜手里的钱,恐怕比眼下大多数官员几十年积蓄都多。谁想均贫富,张潜第一个不干。
  “不指望朝廷对来西域的汉人有什么优待,至少应该做到一视同仁!”讪笑过之后,骆怀祖想了想,终于又说了一条现实点的提议。
  “在碎叶城,咱们能做到。”不想让骆怀祖感觉太尴尬,张潜笑着接过话头。“其他地方,我目前可管不着。特别是郭元振那边,还不知有多恨我呢。我插手他地盘上的事情,他肯定跟我拧着来。”
  “那倒未必,你虽然在他脖子上划了一刀,把他给吓了半死。但是龟兹解围之功,至少也让他分走了一小半儿。”王翰笑着接过话头,低声分析,“顺势,你还帮他儿子郭鸿扬了名。细算下来,其实姓郭的占了大便宜!我要是他,此刻心中对你的感激绝对超过恼恨!”
  “那可未必,如果用昭不逼他借兵,他即便坐视龟兹失陷,朝廷怕彻底失去对西域的掌控,也不敢拿他怎么着!甚至会接受他的提议,尽数满足娑葛的要求!”对郭元振半点儿好印象都没有,王之涣冷笑着摇头。“如此,以后西域这块,基本上就成了他和娑葛两人的地盘。只要他们俩勾兑好了,朝廷再想派任何将领过来,都得先看他愿意不愿意答应!”
  “有这种可能,并且很大!”王翰楞了楞,随即果断承认自己刚才把郭元振想得太善良。
  “恐怕可能性在九成之上!”骆怀祖向来不忌惮从最坏的角度推测人性,在旁边冷笑着撇嘴。“朝廷习惯得过且过,粉饰太平。这一仗若是被娑葛打赢了,恐怕朝廷捏着鼻子,也得封此人为十四姓可汗。那郭元振是唯一可以在朝廷和娑葛之间穿针引线之人,他手下的金山军也成了大唐留在西域的最后力量,重要性瞬间上升十倍。”
  话音落下,屋子中所有人脸色是一变,旋即,每个人心中都涌起一阵后怕。
  如果当初没能从郭元振手中“借”出兵来,即便郭元振将大伙连同那两百五十多亲兵一道给灭了口,然后毕恭毕敬的礼送遮孥回家。娑葛拿下龟兹之后,朝廷为了顾全“大局”,也不会给郭元振半点儿责罚,甚至还会将其加官进爵!
  如此,大伙就全都白死了,并且还可能背负身后骂名。与周以悌,阿始那忠节和牛师奖一道,成为破坏西域“安宁”的罪人。
  这就是历史学得不好的坏处。如果张潜历史学得好,他早就应该想起来,在另一个时空的八世纪初,郭元振的确坐视牛师奖战死,阿始那忠节被杀,大唐派往西域的使者吕守素被娑葛千刀万剐,却按兵不动!而大唐朝廷,过后竟然果断接受了郭元振的提议,加封娑葛为十四姓可汗,将周以悌撤职流放白州!然后,郭元振因公,官拜安西大都护,同中书门下三品,顺利达成了出将入相的美梦,风光一时无两!
  “好在遮孥是个软骨头,在路上就把郭元振给卖了。而大伙,不得不做出了两手准备!”后怕过后,大伙心中,又暗自庆幸。
  从蒲昌海一路向西,大伙几乎每天都走在刀刃上,直到现在,才终于感觉到了一丝安全。而安全的日子,能持续多久,大伙却全都不清楚!碎叶城内和周围,没多少汉人,这是事实!各部族百姓只知道有长老和酋长,不知道有大唐,也是事实!
  眼下娑葛的仆从兵马虽然已经散去了大半儿,其嫡系损失却不大,仍有一战之力。而不尽快解决掉娑葛,明年开春之后,此人就有可能在大食人和突厥人的支持下,恢复实力,兵临碎叶城下。
  届时,大伙的实力增长有限,粮草却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如果牛师奖不能及时率部来援,大伙能不能守得住碎叶,还很难说!
  屋子里的气氛迅速变得沉闷。先前被张潜无意间岔开的话题,迅速又跳回了原点。
  西域的汉人,或者说唐人太少了。从长远上看,没有足够的唐人,则大伙这次的所有胜利,都将是昙花一现。而从近处看,没有足够的唐人,就无法扩军,大伙的安全就没有保障。碎叶城也可能再度被娑葛夺走。
  “其实情况也没这么坏,很多部落酋长和勇士,还是心向大唐的。契苾何力曾经为大唐立下战功无数。而当年谁敢说黑赤常不是唐人,他会拔出刀子来跟你拼命!”四人之中,王之涣年龄最小,思维也最为活跃。忽然笑了笑,低声说道。
  “那是因为彼时大唐国力鼎盛,而他们投奔大唐之后,都有许多好处可拿!”骆怀祖翻了翻眼皮,悻然说道。
  话音落下,所有人全都一愣,旋即,眼睛立刻闪闪发亮。
  六国百姓之所以全都忘了故国,以汉人自居,甚至连匈奴人也刘渊也立国号为汉,不仅仅是书同文,车同轨之功,也不仅仅是因为大汉武力强盛。还因为,成为汉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给大伙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好处。
  成为汉国人,意味着更安稳的生活,更低的赋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5/2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