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校对)第1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767

  同样是在徐光启得到重用之后,徐光启向朱由校举荐了沈庭筠,朱由校也任用了他。
  沈庭筠现在的官职是国子监博士,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员,只是游离在权力中枢之外。
  除了这三个巨头之外,还有其他的人也在,包括和徐光启一起入教的王徵、李天经,甚至李贽的学生陈可道也在。
  可以说这一次是他们所有人员的大聚会了,这是准备大干一场的架势。
  徐光启现在是内阁次辅,也的确需要人支持。
  要知道在这里庆祝的只是他们在京城的人,在地方上他们还有更多的同一学派的人。除此之外,还有心学其他学派的学子们。
  要知道心学那些人现在虽然和徐光启他们没什么勾连,但是这些年也是备受打压。
  一旦徐光启他们干出点什么事情来,肯定会有人选择加入他们。大家都是心学门人,做起这样的事情来更是毫无顾忌。
  所以徐光启他们前途远大,只要得到了朱由校的支持,这些人就是汉代的董仲舒,就是那个时候的儒家。
  他们会快速的攫取权力,将很多人直接打躺在地上。
  因为人比较多,徐光启的家又比较小,所以大家只能将就着在院子里面摆几张桌子,摆了些小食和瓜果。
  喝酒是不可能了,大家喝着茶聊聊天,一个个都很兴奋,畅谈着理想,规划着未来。
  等到闲聊进行的差不多了,徐光启放下手中的茶杯,一脸郑重的开口说道:“陛下让我拟定一份名单,我想从我们这中挑一些人。有些话我要说在前面,咱们之中的人,有些人比较适合进入户部,但是有些人不行。”
  “大家也都知道我的性格,我们之间共事也不是猜来猜去的,所以我就直说了,不适合进入户部的,我也不会向陛下举荐。陛下用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不能辜负陛下的信任。”
  “所以大家也不要因此有什么怨恨,以后有了其他机会之后,我依旧会向陛下举荐你们。”
  众人全都笑着点头。
  这个时候他们还比较纯粹,算不上一个太大的利益团体,所以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隔阂。
  要知道在他们之中,讲究的就是一个能力为重、分工合作,谁擅长什么谁就做什么。
  就像沈庭筠,他知道自己不擅长政事,也不擅长天文立法,所以他就不掺和这个事情,只是坐在一边笑着喝茶。
  但是李之藻他比较擅长进入户部,所以一个户部侍郎是少不了的。
  在拟定了一个大名单之后,徐光启舒了一口气,笑着说道:“那就这样了。”
  不过沈庭筠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心,有些迟疑的开口说道:“我们这样做,陛下会不会不满?”
  要知道他们现在的行为,完全符合结党营私这个定义的。
  前一段时间陛下刚干掉一个这样的团伙,现在他们又来。
  这要是让陛下猜忌了,那一切都完蛋了。
  
第一六一章
推销天主教
  沈庭筠的这句话出来之后,现场瞬间就安静了下来,良久没有人说话。大家都看到了那些东林党是什么样的下场。
  李之藻在一边尴尬地笑了笑,摸了摸鼻子,有些迟疑的说道:“我们这个,应该不算吧?”
  没有人开口,大家他看他,他看看他。
  在场的人谁都知道,沈庭筠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结党营私这种事情不是说自己这些人说算或者不算的事情,而是朝廷中有没有人看你不顺眼要搞你的问题,更是陛下怎么看你的问题。
  几个人互相看了一眼,都有些迟疑了,最后把目光全都集中到了徐光启的身上。
  在场所有人里,徐光启是大佬,是内阁次辅,最先得到陛下的重用,现在也是陛下非常看重的人。
  所以大家都想知道徐光启对这件事情是怎么看的。
  见到大家的目光都望过来,徐光启喝了一口茶,放下手中的茶杯,笑了笑说道:“陛下让我去户部,还让我自己挑选人手,你们觉得呢?”
  几个人还是有一些迟疑,不过都不是笨的,倒也是明白了徐光启话里面的意思。
  我挑你们这就是陛下的意思,如果我们不这么干,反而就不合适了;如果陛下真的担心,那么就不会让我们这么干。
  “我回头进宫一趟。”徐光启似是为了宽慰众人,笑着说道。
  众人点了点头,算是认同了徐光启的说法。
  这件事情必然是要顾及的,不然反而会弄巧成拙。先问一问陛下的意思,也是好的。
  紫禁城,乾清宫。
  朱由校看着陈洪递上来的名单,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此事不用去管,随他们去吧!”
  自己重用徐光启,还放权给他们,目的不就是这个?
  现在还不是压制和削弱徐光启他们的时候,现在自己要做的就是扶持他们。
  徐光启他们还很弱小,虽然人数也不少,但距离自己想要的程度还差得远呢。至少这些人不迷信孔孟之道。他们相信自然科学,这对自己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让徐光启这些人掌握权力,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至于一些其他的问题可以放到一边,等到自己的目的达成了,那么该收拾的还是要收拾,但是不是现在。
  伸手将旁边的一份题本拿出来,朱由校的目光就比较严肃了。这个题本才是自己现在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本题本是徐光启上来的,而且是私密上来的,就是刚刚徐光启见朱由校的时候亲自交给他的。
  这题本里面的内容才是大问题,其他的事情朱由校不在乎。
  虽然大家嘴上都不说,但是你自己上了高位之后,提拔的肯定都是自己的人。这一点无论怎么弄都是不可避免的,
  无论这个人出于公心还是私心。
  即便是出于公心,想把事情做成也要提拔得力的人手,最重要是和自己想法一样的人手,其他的人肯定不行。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没人会提拔一个反对派的人上来。姑且不说这个反派做不做事情,整天在自己这捣乱,就受不了。
  将题本再一次看了一遍,朱由校的脸上蓦地严肃了起来。
  这一份题本的内容很简单,那就是徐光启在向自己这个皇帝推销天主教,说白了就是在传教。
  当然了,徐光启的初衷并不是单纯的传教,而是他觉得这样可以救大明。
  在这一份题本里面,徐光启详细的剖析了自己这些年的心路历程,可以说对自己这个皇帝坦诚相待。
  徐光启说自个儿“空有愿治之心,恨无必治之术”。但是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天主教,在经过详细的了解之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他认为耶稣会“所传天学之事,真可以补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者也”。
  于是他向皇帝敬献了三条治国良策:
  其一,让传教士把西学的书翻译出来,然后请天下的儒生来研究。如果这些书是旁门左道,自己甘愿受罚;
  其二,让传教士和中国寺院的大师、道观的天师们论战,如果传教士“言无可采,理屈词穷”,立即将他们赶走,自己也情愿受罚;
  其三,在信天主教的地方作一个调查,三年中看犯罪的人里有没有教徒,这样就可知天主教究竟是好是坏。
  看了这一份题本之后,朱由校既放下题本,轻轻叹了一口气,觉得欣慰,又觉得悲哀。
  自己感到欣慰是因为徐光启他看到了大明现在思想的混乱。
  事实上知识分子一直在求变,资本主义萌芽带来的是一种需要全新思想指导的社会,但是这种思想却迟迟没有出现。
  即便这种思想出现了,比如泰州学派的限制君权,以民权代替君权,这是很进步的思想,是符合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
  但是事实上在这个士大夫把持的国家,它是行不通的。也可以说这种思想太超前了,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是不合时宜的,所以直接就被掐灭在了萌芽里面。
  原本旧有的思想体系,已经不符合当下时代的发展。大明需要一个全新的思想体系去指导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个进步的趋势,在朱由校看来这是好事情。
  大明朝灭亡了以后,清朝统一了天下,那真的就是彻彻底底的退步了。
  在这种认识下,徐光启这样的实干之人,他希望找到一条救国图存的道路,于是徐光启把目光投向了耶稣会。通过一些了解之后,徐光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可朱由校是后世来的,完全知道这些玩意是怎么回事。传教士嘴上说的漂亮,背后的龌龊事情更多,当时西方的问题绝不比中国少。
  但徐光启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又无法去欧洲实地考察,所以传教士所介绍的西方成了他心中的乌托邦。
  这就是你不能听人说,你要听人做。
  朱由校觉得自己要扭转这种趋势,徐光启等人是他要培养的革新一派,这种人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思想认识。
  学天主教是不行的,那帮家伙整天想着建立穆斯林的国家。大明不允许比自己更牛逼的人存在,况且教会在欧洲现在都已经是颓势了,想到自己这里来寻求辉煌?
  朱由校只能送给他们一个字,那就是,滚。
  你们的自然科学知识我们可以学一些。但是你们的思想就不要了。
  如果说谁知道今后的思想世界是什么样的,谁知道这个国家应该走向何方,朱由校觉得自己最合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7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