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校对)第3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7/767

  “没有了吗?”朱由校看着陈四海,缓缓的问道。
  陈四海听了朱由校这句话,连忙说道:“回陛下,还有。地方上的军户与当地的士绅勾结,共同瓜分公田,情节很严重。”
  “同时让军户帮士绅种地,那些军户种出来的粮食,就由将领们和士绅们分了。”
  “雇佣军户种地,比一般的佃户给的粮食还要少。即便如此,这些粮食也到不了军户的手里面。全都入了那些将领的手。”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缓缓的坐起了身子,笑着说道:“这真的是把我们大明的军户当成奴隶了,干的好啊!”
  虽然陛下在笑,语气也颇为感慨,可是陈四海还是听出了阴冷,不过这也正是陈四海希望的。
  在看到手下递上来的报告之后,陈四海整个人都气得发抖了!
  这些人简直就是在挖大明朝的根!
  朱由校看着陈四海,笑着说道:“儒家讲究中庸、凡事不可操之过急,要徐徐图之。”
  “改革也是如此,不能操之过急,要进行微调。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不知道大明朝这个江山还能缝缝补补几年?”
  听了朱由校这句话,陈四海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说道:“陛下,不能再缝缝补补了!总有一天缝缝补补没有效果了,那个时候就晚了!”
  “臣请陛下让臣彻查。”说着,陈四海以头触地。
  “你会丢了命的。”朱由校看着陈四海,目光灼灼的说道:“你可知道这里面牵扯了多少人?真闹起来,恐怕朕都吃不消。”
  “有人和朕说过,反腐不能操之过急。不反腐,或者还能够坚持一些年;可是如果反腐了,那可能会亡国。你觉得这个决心朕应不应该下?”
  “陛下,大明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不可再等了。”陈四海再一次说道。
  “是啊,不能再等了。”朱由校看着陈四海。笑着问道:“不怕死?”
  “前有海刚峰,后有陈四海。”陈四海说道,语气坚定。
  “那朕也不能让你去送死。”朱由校走到陈四海的面前,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跟朕出去走一走吧。”
  陈四海不知道朱由校要做什么,不过还是跟着朱由校向外走了。
  两个人走出宫殿的门口。
  朱由校看着陈四海,笑着说道:“这大明朝的天下,两百多年了。仔细算算,两百四十多年了。”
  “纵观各代王朝,能有三百年的已经算是长的了吧?汉朝四百多年,算是长的了吧?而且还分前汉和后汉。大明到了今时今日,也已经是病入膏肓,缠绵病榻,时日无多。”
  “陛下。”听了朱由校这句话,陈四海连忙开口。
  朱由校摆了摆手打断了他,说道:“朕都明白,这些话没有人敢和朕说,也没有人会和朕说。一般也就说说喜事,唱唱喜歌,谁敢说这样的话?”
  “陈四海,回去好好查,把东西都准备好。朕想荡平天下,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为大明再造一个盛世!”
  “虽然前路漫漫,颇多坎坷,可是朕并不畏惧。如果因为这个有人造反,或者因此亡了国,那也是大明的气数。”
  “大明有陛下,必当兴盛!中兴大明,指日可待!”陈四海连忙说道:“陛下但有差遣,臣不惜此命,臣愿为晁错!”
  朱由校看了一眼陈四海,然后就笑了。
  晁错死的挺惨,陈四海在这里引用了晁错,意思十分的明显,那就是他去做这件事情,最后愿意用他自个儿的人头平息众怒,等到把事情办完了,自己可以一刀杀了他。
  朱由校看了一眼陈四海,笑着说道:“你不是晁错,朕也不是汉景帝,那些人也不配让朕斩自己的忠臣。”
  
第三一零章
科举开始了
  听了朱由校的话,陈四海虽然心里面感动,但是更多的却是担心。
  陈四海不知道陛下要怎么做,生怕陛下弄出什么不可收拾的事情,于是向前走了一步,轻声的说道:“陛下,还是要从长计议。”
  “虽然那些人都该死了,可是也不能操之过急,不然还是会出乱子的。真到了那个时候,就不好收拾了。”
  朱由校看了一眼陈四海,见他一脸的担心,便笑着说道:“朕不会鲁莽行事的,你放心吧。回去好好准备,别到了用你的时候出不上力。”
  “陛下放心,臣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陈四海连忙答应了一声。
  轻轻的点了点头,朱由校说道:“参谋处很快就成立了,朕会在参谋处下面设立一个军法处,这个衙门朕想交给你负责,用来专门查处军方将领的,这件事情你要把握好。”
  听了朱由校的话,陈四海顿时就激动了起来,连忙躬身说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这个军法处的设想已经很久了,朱由校一直想设立,只不过一直没有什么机会。
  这一次趁着设立参谋处的机会,尽快把军法处给设立起来,专门用来查军方的案子。如此一来,可以把军方和文官集团剥离开,最主要的是不让军方那么的受制文官集团。
  事实上,很多人都没弄明白一件事情,所谓文武分治,并不是把文人和武将分开。而是军方的事情归军方,政府的事情归政府。
  在军方之中也可以有读书人,在政府之中也可以有军人,双方是不犯冲突的。所谓的军政分离,其实是两个行政体系的分离。
  现在大明的官场就没有这个条例,“以文御武”把武将彻底踩到了泥里面。
  文官集团的利益可不是和国家的利益一致的,他们掌握着军人的升迁,掌握着军人的刑法,这对军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
  这种权力会被滥用,同时也会让军人对文官集团更加的俯首帖耳。在这样的政治生态下,文官贪污了,武官也不敢说,因为承受不起。
  可是如果把这两项权利剥离出来,那么就会大大的削弱文官集团对武将的控制力。
  把这两项权力转移到参谋处,也就是转移到了皇帝的手里面。
  军法处,行军法,参谋处却不涉及地方事务,但是能够像内阁一样调遣地方官府,实现双重管辖。
  军方不再接受地方官府的管辖,而是直属于参谋处;参谋处只对皇帝负责,可以说大大的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所以设立军法处这个衙门势在必行。
  至于负责人,朱由校早就选定了陈四海,现在和他说,也不过是通知他一声罢了。
  见到陈四海答应了,朱由校便笑着说道:“事情还没有对外公布,所以你不要到处去炫耀。”
  “陛下放心,臣不是那种人。”陈四海连忙说道。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就笑了,说道:“朕就是随意说的,你不用在意。”
  陈四海满头的冷汗。
  您是随意说了,可是谁敢不在意呀?
  “行了,你去吧,”说着,朱由校摆了摆手,示意陈四海退下。
  陈四海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躬身说道:“那臣告退。”
  说完这句话之后,陈四海便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等到陈四海走了之后,朱由校轻轻的舒了一口气。
  这么久了,自己终于把朝政理出了一个头绪,一团乱麻似的关系也终于摆到了一个合理的地步,暂时可以不用大动干戈了。
  内阁之中,几个人相互制约,暂时平稳。
  锦衣卫和东厂的权利也没有被削弱。通政司和军法处都要用锦衣卫;至于东厂,以后可以给他们转换一下工作方向。
  新军编练的也差不多了,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暂时还算够用。
  至于钱财上面,内务府那边已经有收益了,年前一直在做准备,年后就开始在全国铺开渠道了。勋贵们的庄田纳税,暂时能让自己缓一口气。
  在思想方面,皇家书院也准备的差不多了,趁着这一次科举正好铺开。
  山东等地发生了地震,自己也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收拾一下。
  整个朝朝,基本上已经理出了头绪,剩下的就是微调,暂时没有办法大动干戈了。
  因为自己要转移方向了,如果后续有什么动作的话,估计也要等一些年了。
  现在自己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的等待。等待时机成熟之后,开始下一步的大动作。
  皇宫里面消停了,但是外面却没消停。
  关于参谋处的事情,所有人都在忙碌着走门路,不过名单没有确定下来之前,谁也不知道事情会发生什么样的转折。
  时间却在一天天的走,科举终于到了。
  期盼着这一天的学子们,终于迎来了决定人生的考试。
  这一场考试被称为会试。所谓会试者,共会一处,比试科艺。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
  会试在北京内城东南方的贡院举行,会试的主考官2人称总载。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会试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第一场在初九日,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在十五日,亦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
  三场所试项目,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以及策问,与乡试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7/7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