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校对)第3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6/767

  赵彦听出来了,陈四海这是在给自己警告。不过赵彦心里面也并不是很担心,他虽然是山东的巡抚,可是这件事情他介入的并不深,因为他来的比较晚,很多事情他都不知道,还没有被孔家腐蚀和拉拢。
  这一次赈灾的事情,粮食到了,赵彦也只是下发给了布政使衙门。
  至于布政使具体是怎么处置赈灾粮食的,赵彦不是很清楚。当然了,这也是失职,事后肯定会调查他,对他的处罚也肯定会有。
  不过赵彦也清楚,自己到山东来其实是为了巩固后方,说白了自己是为了军事来的。所以自从上任以来,赵彦的精力一直都在这方面,打造战船、整修军备,准备支援蓟州和辽东。
  在军事方面自己没有出过什么差错,只不过是在政事方面自己管的并不多,所以即便被处置也不会太严重。
  不过陈四海的态度赵彦也明白,也知道现在不是较真的时候。
  于是赵彦连忙说道:“陈大人尽管放心,山东上上下下的大小官员一定会尽力配合,绝对不会出任何差错。本官回去之后会严令他们,不会让陈大人有任何掣肘的地方。”
  “希望如此吧。”陈四海点了点头说道。
  赵彦这个巡抚,陈四海没有办法动,不过不代表陈四海害怕他。如果赵彦在这个时候搞出了什么事情,那自己正好趁机搞了他,这一点陈四海还是有信心的。
  至于抓了布政使和提刑使,陈四海压根就没有放在心上。
  根据锦衣卫的调查以及这一段时间的种种迹象,全都可以表明这一次的案子赵奎和周福生两人涉入最深,甚至可以说是主谋之一。
  抓了赵奎两人才方便调查,如果还把他们两个放在原来的位置上,调查起来的难度会很大。有的人不敢,有的人有侥幸心理,所以会变得很麻烦。
  先把赵奎两人抓起来,再去调查的难度就小多了。这一点陈四海都没和陛下说,陛下就已经让他去做了。
  在这件事情上,朱由校看的明白,也想得清楚。
  这就像后世的双规一样,先把人抓起来,不让他们在外面毁灭证据搞事情,然后再继续调查。
  相信那个时候会有很多人落井下石,正所谓墙倒众人推,想查清楚他们的事情就简单的多了。
  看了一眼赵彦,陈四海说道:“不过有一件事情还是要大人帮忙。”
  “不知道是什么事情。”赵彦连忙问道。
  “也没什么,就是大人需要戒严济南城,我们要抓几个人。”陈四海语气随意的说道。
  当然了,也仅仅是说的时候语气随意,真抓人的时候可就没有这么随意了。陈四海这一次要动手抓的是孔家的人,同时还要抓闻香教的人,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能出差错,否则事情就会变得很麻烦。
  对于这一点,陈四海心里面很清楚,所以他会让赵彦配合,却绝对不会信任他们。
  即便赵彦是可信的,赵彦的手下可就不一定了。现在济南城恐怕也是危机四伏,自己也不可能乱来。
  如果自己乱来的话,搞乱了济南城,恐怕陛下都不会放过自己。所以陈四海是小心、小心再小心。
  听了这话之后,赵彦倒是没有说什么,直接点头说道:“陈大人放心,有什么事情尽管说,山东巡抚衙门一定尽力配合。”
  陈四海只是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这样的话谁都会说,但即便是说了出来,真正会怎么做谁都不知道。自己如果真的死心塌地的相信赵彦,估计最后会死的很惨。
  “事情已经办完了,那咱们进城吧。”陈四海笑着说道。
  “好。陈大人这边请。”赵彦在旁边笑着说道。
  这两个人是走了,但是济南官场上却是一片哗然。
  谁也没想到,钦差到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布政使和提刑使给抓了,这绝对是一个很吓人的操作。
  这两位大佬被抓的时候,其他的人还能好得了吗?
  有很多人心虚,如果事情一旦翻腾起来,他们肯定会受到牵连;也有人心中喜庆,这两个家伙终于倒了,他们不倒自己就根本没有上位的机会;更有人觉得山东拨云见日了,这个在山东百姓头上的贪官污吏终于被抓起来了。
  一时之间,济南官场上人心惶惶。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陈四海开始了自己在济南城的反贪之旅。
  与此同时,济宁城之中。
  朱由校站在台阶上晒着太阳,轻轻的伸了一个懒腰,然后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又一次斜靠在摇椅上。
  说起来,好些日子没有这么清闲了。
  自从来到山东之后,自己一直都在忙着,糟心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现在终于有一些空闲了,赈灾的粮食也足够了,说不定还会有富裕。各种银钱也被聚集了起来,自己短时间内又够花用一些时日的了。
  这让朱由校的心情很好。
  鲁王府贡献了很多的钱,又把耕地给朱由校一部分,让朱由校用来安置灾民。
  至于说打击土地兼并、全面均摊土地,朱由校本身就没想过。
  在这个时代,土地兼并是大趋势,是不可逆的。除非彻底来一场自下而上的革命,搞一次土地改革。如果是那样的话,自己这个皇帝就是天下最大的地主,直接把自己推入尘埃里埋葬了。
  大明的问题也不是土地兼并,而是不纳税;是底层百姓生活困苦,被压榨的太厉害;是生产力低下;是粮食产量低;是百姓除了种地没有其他的活路。
  单纯地均田地并不会起太大的作用,一场天灾、一场人祸,甚至是家里有人生一场大病,分到土地的百姓就会再一次重新沦为佃农。
  无非就是周而复始的重复罢了。
  
第三五六章
孔胤植会不会心怀愧疚?
  即便自己能够解决一时的问题,也不能够解决一世的问题。到最后,所有的问题还会全部回到原点,根本就没有意义。
  何况自己能够解决孔家、能够解决鲁王,但是不能够解决天下的士绅。所有的读书人都在这么干,而且没有人觉得这么干不对。
  甚至底层被压着的百姓都这么想,他们想通过读书翻身,不会想着推翻压榨他们的那些人,只会想着成为压榨别人的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自己强制去推行全面均摊土地,没有人会支持自己。顶层的权贵不会支持自己,中层的士绅不会支持自己,甚至连底层的百姓也不会支持自己。
  在所有人都不支持自己的情况下,均田这件事情根本就干不成,最后只能是把自己给烧死。
  对于大明的底层百姓来说,投献甚至是一种好事情。一个村子或者一个家族里面出了一个不用纳税的人,这个村子或者这个家族的人都会把自己的钱交给这个不需要纳税的人,算是投献给他,然后再把这些地租回来。
  这样一来,这些土地不用纳税,士绅们只收取地租,地租要比交给朝廷的税低的多,是一个双方都得利的事情。
  只不过一旦有了天灾或者人祸,朝廷没钱救灾,士绅也不会帮助百姓,百姓就会成为流民,会死得很惨。
  为什么很多士绅在地方上的名声非常的好?
  因为这些人修桥补路、照顾鳏寡孤独、扶助残疾老幼,所以他们的名声非常的好。可事实上,他们确实在挖国家的根。
  当整个国家所有阶层都在做这件事情,没有人可以打破这个利益链条。哪怕朱由校身为皇帝,也不可以。
  除非来一次敢叫日月换新天,否则根本就什么都做不了。
  即便是清代,也要稳住这些人,稳住这样的利益。雍正皇帝的改革,无非也就是全民纳税罢了。
  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用这样的政策来增加朝廷的收入,但是底层百姓会活得更苦。因为他们除了交纳田租之外,还要缴纳朝廷的赋税。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姓根本没有活路。
  之所以清朝能够存活下去,是因为高产作物的推广。土豆、玉米、地瓜,还有东北的土地开发,使更少的土地可以承载更多的百姓。
  你可以把百姓迁移到东北去,朱由校也可以这么做。但是这需要很长时间的推广,暂时还不行。
  土豆已经开始种植了,但是想要铺满整个北方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至于东北,暂时拿不下来,自己也没有精力在东北和草原开战。
  重要的是不想这些。现在朱由校做的事情,就只是吃几个大户,完成自己的原始积累,是皇帝的原始积累,而不是这个国家的原始积累。
  真正要完成国家的原始积累,还需要更多的投入,山东的事情也只能做到现在这个程度了。大明的问题不是山东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的问题。
  朱由校活动了一下身子,端起茶水喝了一口之后,整理了一下脑中的思绪,转头看了一眼陈洪说道:“有什么紧急的奏报没有?”
  这几天所有人都在展开行动,朱由校虽然看起来很悠闲,但心里面一直都是提着的。
  这一次这么大的动作,朱由校其实也担心出问题。如果闹出太大的乱子,反而麻烦了。
  毕竟山东这边的情况比较复杂,什么人都有,浑水摸鱼的人更多。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
  “回皇爷,没有什么紧急的奏报。”陈洪连忙说道:“许显纯许大人那边,锦衣卫四下出击抓人,各地的锦衣卫全都动了起来。徐阁老坐镇济宁,黄阁老则是带着人去查处各方的官员,一切进展都很顺利。”
  朱由校看了一眼陈洪,轻轻的点了点头说道:“那就继续等着吧。”
  与此同时,锦衣卫的牢房里面。
  徐光启正在审问孔胤植。
  说是审问,其实就是在谈话。
  过了这么几天的时间,孔胤植的精神状态也已经恢复了过来。
  看着自己面前的徐光启,孔胤植苦笑。
  “徐阁老,事情就没有转机了吗?”孔胤植看着徐光启,语气之中带着几分哀求的说道:“何至于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6/7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