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校对)第4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2/767

  不过这是皇帝的恩赐,你不但要接受,而且要很高兴的接受。
  朱由校没有去看孔尚乾,而是继续说道:“在孔庙的东侧,朕会建一座书院,这座书院将会是大明现在最大的书院。”
  “除此之外,这一侧是皇家子弟书院,旁边是武学院。至于另外的这一侧,也要会新建一座书院。”
  “等到这新城建设完毕,这里将会成为大明的文教中心。衍圣公掌管天下书院,其中责任之重,朕就不用多说了。到时候爱卿也就明白了。”
  “朕把这件事情交给爱卿来做,希望爱卿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孔尚乾已经被朱由校的计划震惊了。
  陛下原来要搞这么大的事情?这需要用多大的人力和物力?需要用多少钱?
  真是大手笔!
  孔尚乾连忙说道:“陛下放心,臣一定尽心竭力!”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如此,就最好不过了。你的家人进京之后,已经给你们安排了一座宅院。虽然不是很大,想来已经够用了。你们先住着吧。等到衍圣公府建造完成,你们再住进去也不迟。”
  “是,陛下。”孔尚乾连忙答应道。
  “行了,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退下吧。回去之后,好好的安顿家里,有什么事情可以提出来,朕都会一一帮你们解决。”朱由校看着孔尚乾,语气温和、笑容灿烂的说道。
  对于孔尚乾,朱由校还是很看重的,这是他接下来一段时间非常需要重用的一个人。
  书院的改革正在推行,各地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多,甚至弹劾的题本也不少。
  其中暗自索贿、侵占土地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官商勾结、暗中牟利这样的事情也不少;甚至有官员和读书人暗中朝皇家书院伸手,暗中拉帮结派,想要维持以前的书院体系。
  这种事情一直都有,朱由校也一直都能收到秘报,他却没有管。
  原因很简单,朱由校在等这件事情完成。书院改革完成之后,才是他动手的时候。事后的清算先不提,如何调整方向,还须要孔尚乾来。
  现在孔尚乾已经进了京城,朱由校下一步计划也能够提上日程了。
  转头看向陈洪,朱由校说道:“前几天毕懋康是不是要觐见?”
  这位大明百工院的实际掌握人,在朝廷当中也算得上有名,只不过离位高权重还差很远。
  但是在朱由校的心里面,毕懋康是他真真正正非常看重的人才。所以在毕懋康要觐见的时候,朱由校第一时间便知道了。
  只不过这两天有些不太方便,在得知没有什么太急切的事情之后,朱由校就没见毕懋康。
  不过这一次不一样,孔尚乾已经进了京城,朱由校的新城计划也可以提上日期了,也是时候见一见毕懋康。
  朱由校说道:“你安排一下吧,明天见见他。”
  “是,皇爷。”陈洪连忙恭敬的答应道。
  随着孔尚乾进宫见了朱由校,关于新城的事情便流传了出去。
  一时之间,整个京城上下传得沸沸扬扬,所有人都在议论这件事情。
  读书人觉得这是一件盛事。大明文教圣地,这样的地方谁不想见证?
  当今陛下弘扬文教之心,当真是旷古烁今。
  那些反对书院改革的、在书院改革之中乱跳的,当真是心怀叵测,这样的人就应该抓住打死。
  这样的舆论环境很快就形成了,主要是这里面有不少水军在上蹿下跳。这些水军自然就是朱由校安排的人。
  现在这些水军的日子可以说的上是如鱼得水,与后世的水军不同。后世的水军还要与人掐架,现在这个时候的他们根本就不用和人掐架。
  如果有谁的言语表现得很激烈,或者做出了什么过激的行为,不好意思,东厂一日游。
  游进去之后,解释清楚还可以;解释不清楚,那就要治罪了,搞不好都要脱一层皮。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水军很快就掌控了上游,舆论方向也有了改变。
  双管齐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不过比起这些人来说,勋贵们还有商人们盯上了新城的土地。
  说白了,那里将会是一个发家致富的好地方。不说其他的,单单是书院的学子、五湖四海汇聚到这里的读书人,那都是有钱人。
  新城必然会是做生意的好地方。
  
第四二二章
火药是一切的基础
  京城各种纷纷扰,但日子还是要一天一天的过。
  虽然消息出来很久了,但是朝堂之上一直没有动静。天气越来越凉,整个京城的节奏反而慢了下来。
  前段时间一直在忙着秋收,一直在忙着搞粮食,大家的精神头也都集中在这上面。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朝中忙碌的时候。虽然都已经习惯了,却依旧不敢怠慢。
  不过今年的情况反而好了不少,虽然忙着累,效果却比往年强很多。毕竟今年土豆种植的面积不是很大,但是收成很好。
  朱由校在皇宫里面溜达,他已经接到了下面的汇报,今天土豆收的很好,至少今年的冬粮没有问题。很多百姓即便是靠着吃土豆,冬天也能够吃个肚儿饱。
  要知道,在现在的大明,冬天还是很难熬的。天气冷就不用说了,百姓没有什么事情做、没钱赚,想要吃饱饭都不容易。砍柴、打猎,也闲不下来,通常也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现在有了土豆,能让他们过一个好年。
  看了一眼陈洪,朱由校说道:“毕懋康来了吗?”
  “回皇爷,人已经在外面了。”陈洪连忙答应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那就让他进来吧。”
  时间不长,毕懋康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对于朝廷中的人来说,毕懋康算得上是一个后起之秀,官职已经做到了工部侍郎,现在掌管着百工院。
  很多人都曾经预言过,下一任的工部尚书,很可能就是毕懋康。
  毕懋康精心打扮过,却还是风尘仆仆的样子。在百工院那个地方,每天忙来忙去的,也没个休息的时候。
  此时的毕懋康看起来有一些狼狈,虽然已经强打精神,可看起来还是很疲倦的样子。
  等到毕懋康行过礼之后,朱由校摆了摆手,笑着说道:“行了,不用费这个力气了。坐下说吧。”
  一边的陈洪拿过来一个锦墩,直接放到毕懋康的身后。
  等到毕懋康坐下之后,朱由校才继续说道:“要建新城的事情,你听说了吧?”
  “回陛下,已经听说了。”毕懋康连忙答应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朕一直想和你谈一谈,关于砖和水泥的事情,进行得怎么样了?”
  在建造新城的时候,朱由校想采用的就是砖和水泥。这个砖,是红砖,而不是大明使用的青砖。
  青砖的质量更好,但是造价太高了,不符合朱由校的期待。
  后世很多人都说过古代的房子好看、镶嵌式结构多么的高明。可那都是王公贵族家的房子,可以不计成本的去建造。在这个时代的百姓家是什么房子?
  大多都是泥房子、茅草屋顶,他们连普通的瓦片都用不上,更别说什么琉璃金瓦了。
  水泥的出现大大的降低了工程难度和工程成本,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建造的效率。
  如果按照现在大明的工艺来建造,无论是石头,或者是木材,那都是很难搞的东西。不但采伐成本高,而且运输的成本一点都不合算。
  新的建筑材料取代旧有的建筑材料,这是成本决定的,是大势所趋。
  这一次朱由校搞这个新城,除了推行教育事业以外,就是为了赚一笔钱。而这笔钱,自然是越多越好。
  降低了建筑成本,钱不就来了吗?
  听到朱由校的问题,毕懋康连忙说道:“陛下,砖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之前也解决了耐火砖的事情。水泥的烧制也已经初步定下,只要投入钱,就可以量产了。”
  听到毕懋康这话,朱由校满意地点了点头。
  如此一来,自然最好。新城的建筑风格自然不会采用后世的写字楼或者是公共建筑那样的风格。
  首先,不可能盖得太高,那需要钢筋混凝土。大明可没有那么多的钢筋,建筑高度不可能有那么高。
  其次,必须是大明的宫殿建筑风格,平面肯定要严谨对称,主次分明。主体建筑使用砖石和混凝土,其他的次建筑体还是用砖墙木梁架结构,只不过木材用料会少很多。至于如何建造,朱由校相信大明的工匠比他有发言权。
  从古至今,天朝的工匠们就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使得飞檐、斗拱、藻井和雕梁画栋等形成大明特有的建筑风格。
  朱由校点点头说道:“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和工部来吧。尽快拿出一个方案出来,做一个预算。最好做一个新城的规划,朕要好好看看。”
  听了朱由校的话,毕懋康连忙点头说道:“是,陛下。”
  “前几天你递了题本说要见朕,有什么事情吗?”朱由校看着毕懋康问道。
  他的事情说完了,现在轮到毕懋康来说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2/7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