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校对)第5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7/767

  河堤决口,要么就是天灾过于严重,要么就是人祸。而且这种事情很通常的情况下,里面都有贪腐。
  派钦差去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去查一查。毕竟朝廷赈灾也需要钱粮,当地有一些富商大贾,还有当地的官员很可能会相互勾连,在受灾之后搞事情。
  朝廷派了钦差去,查一查当地官员商贾是不是有贪污,如果有的话,可以抄他们家来赈灾。
  也不知道是不是尝到了甜头,现在朝廷上下对于查贪污抄家这种事情,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尤其是朱由校的几个忠心的臣子,显然是捞好处捞习惯了。像徐光启这种人,更是觉得有大事抄抄家就挺好的。
  就拿今年这几次的灾祸来说,如果不是朱由校抄家弄了那么多钱,朝廷都快扛不过去了。
  而且自从陛下登基之后,就一直让人在各地建粮仓买粮食,这件事情就从来没停过。如果不是如此的话,朝廷哪来的资本去辽东打仗?光是赈灾就已经让朝堂上受不了了。
  可是这么花也不行,这次陛下虽然在张家口弄到了一些钱,但是钱这种东西嘛,自然是越多越好。
  反正黄河在徐州决口了,那就看看吧。
  看着下面那些大臣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还有人附和,朱由校的神情有些苦。
  他突然意识到了一个事情,那就是自己手下的这些大臣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他做事的风格,而且通过他来彼此相互勾连,相互排除异己、更换人选。
  现在朝党上这些人已经都是他们的心腹了。
  有句话叫做道不同不相为谋,可是在朝堂之上、在官场之上,不光是这么样。只有支持自己这个皇帝的人才会被提拔。
  朱由校只是提拔了徐光启等人,而他们悄无声息的发展出了一个党派。朱由校发现一件事情,最近自己做事情反对的声音小了很多,也就是说这些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党派。
  自己居然都没有发现,难道是太迟钝了?还是他们做的悄无声息?又或者是因为他们和自己意见一致的原因?
  现在的情况就像是严嵩当政一样,朝堂之上只要是嘉靖皇帝说的话、要办的事,那就没有办不成的、不会有人反对。
  至于说那些出来跳的人,有人会把他们弄下去。
  嘉靖皇帝被弹劾是因为他干的事情太过了。
  朱由校就不一样了,辽东刚刚打了胜仗,每天都勤俭节约,还总派人替他这个皇帝吹牛逼,这名声就好了。
  可是朱由校总觉得哪里怪怪的,怎么感觉自己有些不适应?
  
第四八二章
筹备大明海军
  派钦差这事达成一致之后,朱由校有一些失落。原本他以为这次的事情会闹腾一下,结果发现大家都默认了。
  看来大家已经习惯了他的做法。在这样的情况下,朱由校反而有点不习惯。
  不过接下来的日子,朝堂之上也不能再有什么其他的事情了,大家要做的事情就是好好地把灾情的事情梳理一下,不然的话事情就会变得很麻烦。
  原本朱由校是这么想的,可有些事情不是像你想的那样。
  看着走进来的兵部尚书崔景荣,朱由校的脸色变得不是很好看。
  大明这个天下想太平怎么就那么难呢?什么时候才能够崛起?
  这次又出事了,不过不是西边,也不是北边,而是南边。
  看了一眼崔景荣,朱由校直接问道:“消息已经确定了吗?”
  “回陛下,已经确定了。”崔景荣答应道,同时恭敬地将一份题本呈递给朱由校,然后乖乖地站到了一边。
  这份题本是朱由校让崔景荣去准备的。起因是之前福建那边送来的一份题本。
  题本里写道:大明的南疆又闹倭寇,厦门被攻击了。
  虽然巡抚商周祚的人打退了来犯者,这件事情也传到了朱由校的面前。
  只是这事到了朱由校这里之后,直接就引起了朱由校的关注。
  原因很简单,除了一些零星的倭寇之外,这一次主要是荷兰人在捣乱。
  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朱由校就让崔景荣去查一查究竟是什么情况,看看荷兰人究竟弄到了什么程度。
  这对朱由校来说很重要。
  说起来,在北方没有弄完之前,朱由校实在是不想往南方去。那些倭寇之类的,他也暂时不想搭理。
  至于说其他的人,朱由校就更没什么兴趣了。荷兰人也好,英国人也好,西班牙人也好,葡萄牙人也好,朱由校都没什么兴趣。
  朱由校现在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什么没什么。国内都还没理顺,到海外掺一下实在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要出海,那也要做好准备了再说。
  可是这帮人老捣乱,就让人很受不了。情况还是要先搞清楚。
  将手中的题本放下,朱由校说道:“朕就不看了,你给朕说一说吧。”
  说完这句话,朱由校斜靠在龙椅上,等着崔景荣说话。
  崔景容也明白,这是陛下在考验他
  对于崔景荣来说,自从做了兵部尚书之后,他才发现自己这个兵部尚书实际权利并没有那么大。
  朝廷的实际军队是皇帝新建立的天子亲军。
  各地的军队虽然也有日常事务,可是权利已经被参谋处分出去不少。自从孙承宗调任参谋处之后,兵部就一直群龙无首。被拆分得很厉害。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想要拿回权力是不可能了。所以现在崔景荣这个兵部尚书的地位可以说是一落千丈。
  这一次如果不是因为有这样的题本送来,陛下恐怕也没有心思听崔景荣说什么。
  为了解决自己的困境,崔景荣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
  事实上,存钱的时候有两种说法,一种叫做开源,一种叫做截流。
  对于做官的官员来说,获取权力也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抢,从别人的手里把权力抢过来。而参谋处就是这么干的,兵部就是被抢的衙门。
  而崔景荣想要把权力抢回来,短时间内不可能。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那么只有另外一种办法,那就是扩充权力,放在赋税上就是开源。
  崔景荣只要找到新的权力来源,自然能够提升自己的权力,这一点在官场上很常见。
  平常的时候,订立各种各样的事情、各种各样的规矩,还不是为了权力?
  明明只需要一道手续,却要每个衙门都走一遍,就因为每个衙门都需要权力需要彰显它们的作用。
  我要什么作用都没有、什么都不干,那我不是可以被裁撤了吗?
  只不过崔景荣不会干那种小气的事情,他可是兵部尚书。
  何况当今的陛下也不是什么愚蠢之辈,陛下圣明无比,在陛下面前耍小心思没有用。
  在看到福建送来题本的时候,崔景荣就有了一些想法。在得到陛下让他详细调查的口谕之后,崔景荣就更有想法了。
  “是,陛下。”崔景荣连忙答应道。
  事实上,海边的事情由来已久。
  万历三十三年七月,这些荷兰人侵占澎湖,伐木建房,为久居计;并借商人李锦、潘李、郭震致书大明。
  福建巡抚徐学聚禁商民下海,断其接济。荷兰人无所得食,乃于十月末离去。
  后又侵夺台湾地,筑室耕田,久留不去。接着又出据澎湖,筑城设守,以求通商。
  守臣说以毁城远徙,即可通商。荷兰人乃于天启三年毁城移舟离去。
  巡抚商周祚以遵谕远徙上闻,但荷兰人仍旧占据着台湾,既而复筑城澎湖。
  “前些日子,这些荷兰人出兵攻打了厦门,被巡抚商周祚打退了。不过在臣看来,这些荷兰人是不会死心的。虽然他们被打败了之后上书求和,可这些人贼心不死。”
  朱由校看着崔景荣直接问道:“那你觉得他们能够成事吗?”
  “一些宵小罢了,自然不能成事。”崔景荣直接说道:“他们能够把事情闹腾起来,无非就是有人在背后支持罢了。”
  “支持的是谁?”朱由校看着崔景荣再一次问道。
  “回陛下,乃是海外的巨寇李旦。此人盘踞沿海众多岛屿,甚至在倭国也有基地。他是海外最大的倭寇,与这些洋人相互勾结,不断劫掠大明。如果没有他的帮助,这些荷兰人绝对不至如此。”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有道理。”
  事实就是这么回事,现在李旦和荷兰人双方还处于合作期,想要一起打开大明的国门,让大明跟他们谈贸易。
  不过后来他们也翻脸了,那个时候已经是郑家人在当家,也就是郑成功的老爹郑芝龙。
  郑芝龙投靠大明之后,开始和荷兰人翻脸,不过更多的则是养兵自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7/7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