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校对)第5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2/767

  户部那边拨款兴修水利、整修河区、兴建码头,同时开拓商路、整修道路。
  这几年,在商业上朝廷赚了不少钱,所以投入也比较舍得。更何况,现在朝廷各家之中都有做生意的,这样的政策一直在被积极推动着。
  只不过朝廷没有钱,事情也被朱由校压着。现在有钱了,自然就提上日程了,朱由校也没有继续压,他需要这些人把事情做起来,来解决国内的一些矛盾。
  比如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把更多的农民转移到工作上来,用这样的办法来提高佃户的待遇,减少以后推行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的阻力。
  所以这一次朱由校大笔一挥,直接就把钱拨下去了。
  除此之外,一大笔钱流向了百工院,新的炼钢厂准备开始,山西和陕西那边甚至都准备动工了。那里是朱由校准备打造的第二个煤炭和钢铁基地。
  原因也很简单,提供就业啊。山西和陕西的天灾马上就要来了,而且是非常惨的那种。
  这两年已经有趋势了,旱灾和减产都非常严重,朝廷每年都要调拨一大批粮食过去,运费很高。
  朱由校准备为山西和陕西那边的人提供工作,同时大力展开对西面草原的贸易,让他们有一条活路——走西口,去做生意吧。
  当然了,走私生意是不能做的。
  同时朱由校也让内务府从那边大量雇佣工人和劳动力,至少让他们在大旱的年间有一个能活下去的工作。
  至于粮食,土豆生长期短,煮土豆吧。还有就是地瓜,反正就是怎么够用怎么活。
  等到地都旱得厉害、什么都种不了的时候,那就没有办法了,去草原上过活吧;要不然就到京城,到工坊去做工吧。
  反正朱由校在尽一切的可能做准备,以现在的运输条件,想要运粮食到山西和陕西养活那里的人基本不现实。
  即便有粮食都不行,运输的损失太大了,根本就供不起。所以朱由校要让山西和陕西的人习惯去外面做工。
  一旦没办法在当地活下去,他们可以去北面、可以去草原上,也可以到京城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钱财流落到百工院的武器研发部门。
  朝廷下了一大笔订单,或者说朱由校下了一大笔订单,让百工院快速制造新式的武器,采购材料马上就投入生产。
  毕竟战争就要开打了,武器还没到位呢。这怎么打?
  以前是钱不够,现在钱已经有了,那就开足马力生产,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朱由校相信很快就会凑足亲军的装备。
  除此之外,就是囤积粮食,顺便在京城和辽东沿线建立粮食仓库,一路上都可以吃用。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后勤补给很困难,鉴于此情,朱由校采用了笨办法,像蚂蚁搬家一样,在京城和辽东之间修筑了一条补给线。
  在这一些补给沿线上,有很多类似于驿站的机构,里面都存储着粮食,而且在大明的国内也不担心被袭击,粮食都会提前运上去。一旦开战,不会出现粮食短缺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两个点之间都是短途运输,可以由当地的衙门来承运,这样就不会出现问题。甚至可以找商人来承运,给他们一些钱就行了。
  虽然没有对外公布,但是大明的一个机器已经开起来了。
  整个国家都在为战争做准备,盔甲、兵器、粮食、人手,一项一项的都在进行着。
  京城瞬间就安静了下来,朝堂上的官员们也不再去说这些事情。
  所有人都知道要打仗了,因为国家在疯狂地备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口就不是明智的选择,大家都在私底下抓紧布置。
  勋贵和亲戚家里面的人都在找机会,看看有没有机会上战场。所有人都知道这将是一次大胜利,上战场之后就会立下功劳。
  这是一个飞黄腾达的好机会,他们怎么可能放过?
  他们都在抓紧时间沟通关系。
  另外一方面,这些人在抓紧时间布局商业,甚至有很多人在囤货。
  在他们看来,辽东和蒙古那都是好地方,这次如果能够把建奴灭掉,那里就归大明了!
  无论是山中的野山参,还是饲养出来的辽东山羊,那可都是好东西,羊绒的价格早就已经贵上天了。
  而且除了这些之外,据说那里还有更好的东西。比如各种各样的矿石,铁矿、煤矿。
  还可以从那里运货到朝鲜,将自己生产的东西倾销出去。
  这几年在内务府的带动下,很多人都已经有了倾销这个概念,把自己这边生产的一些东西以相对低点的价格卖出去。
  当然了,只是相对低一点,事实上还是非常的暴力。然后用钱再低价从其他的地方购买物资,比如朝鲜的各种各样的东西,贩卖回来卖,还能大赚一笔。
  这几年,大宁城的生意非常火爆,与蒙古人的贸易进行得非常好。
  大宁城已经成了新的贸易基地,无数的大明商人往北地。除了蒙古人就是建奴,把他们全都干掉,手上就有自己的草场了。
  这些人都准备大捞一笔。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之间就入秋了。
  今年入秋比较早,毕竟马上就进入冰川期了,天气很早就冷了。
  树叶枯黄,冷风直吹,呼呼的北风吹得人浑身发冷。
  朱由校裹着一件熊皮袄子,头顶上带着一个狗皮帽,从车上钻了下来。
  说起来,这个还是朱由校弄出来的,而且是准备装备给亲军的,最近也弄了一些棉花。当然了,主要是用来做棉衣的,而不是用来织布和纺线的。
  边军已经配上了新的棉衣棉裤,搭配上棉帽子。那种盖耳朵的棉帽很是能够抵挡寒冷。
  以后在辽东,大明要长期驻军,所以火炕、铁炉得这些东西全都已经有了配套的措施。到时候就可以在辽东挖煤,然后烧了,还可以烧木柴,让边军不至于冷,
  这个时代的东北还没有开放,遍地都是傻狍子。虽然说不上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但也差不多,在东北的生活会好一些,除了保暖,没有其他的问题。
  天越来越冷,说不定在京城就能够吃到东北的冷冻肉,一路运过来都不开化。
  很快,长江以北都会下大雪,整个长江以北都会被大雪覆盖。
  山海关内都会冷到这种程度,很难想象东北会冷到什么程度。这也是后世的人不能够体会,这种寒冷上厕所需要带棍吗?
  赶走了自己的胡思乱想之后,朱由校下了马车,看了一眼在不远跪得笔直的毕懋康说道:“行了,大冷天的就不用跪了,快起来吧。”
  说完,朱由校直接往前走,一边走一边继续说道:“有什么事情进去说吧。”
  “是,陛下。”毕懋康连忙答应道,赶忙在朱由校的身后跟上。
  
第五四四章
试枪
  一行人很快就进入了百工院。
  经过了几次扩建之后,百工院的规模扩大了不少。除了科研人员之外,这里还招募了不少技艺精湛的工匠。
  这些工匠的作用很简单,就是把研究出来的东西变成实物。比起设计和科研的人来说,这些工匠的作用非常关键,毕竟他们有很多技艺是别人不曾掌握的,而且在制作的时候,他们的想法也很重要。
  走进百工院的时候,朱由校不时的四下看一看。
  说起来,朱由校也有日子没到这里来了。除了给钱之外,他对这里的过问程度还真的是很低。现在这里已经让他觉得有一些陌生了。
  朱由校看了一眼毕懋康,温和的笑着说道:“带着朕四下看一看。”
  “是,陛下。”毕懋康连忙答应,在前面引路走了几步,突然想到什么似的又说道:“陛下,前方这里我们可以走过去,但是远一点的地方可能就要坐马车了。”
  百工院实在是太大了,以前可以走着去,但是现在不行。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好啊,不着急。今天朕有的是空闲。”
  “是,陛下。”毕懋康再一次答应了一声,转身在前面引路,介绍道:“这里是制作炮弹的地方。”
  “在定型之后,这里主要制作两种炮弹。一种是迫击炮的炮弹,另外一种就是山炮的炮弹。”
  朱由校轻轻地点了点头。
  这个他知道,大明现在定型的火炮只有两种,不是他不想拓展,而是条件有限,只能先生产两种。而且在朱由校看来,这两种就足够用。
  其中一种就是迫击炮,作用就不用说了,重量轻,用于短距离攻击。
  第二种就是山炮,采用的火炮形态是法国小姐,也就是意大利炮。
  除了这两种火炮之外,还有一种海炮研发成功了,但还没有进行制造。
  这种火炮是装在军舰上,现在已经把炮装上去进行试验了,如果合适,便会量产。水师那边开始搭建生产基地,得到了第一手数据之后,就会进行修改和开始建设。
  朱由校在毕懋康的带领下,进去参观了一番,主要看的是铜造的炮弹。
  说起来,这个玩意大明还是很亏的,容易开采的铜矿并不多。大明需要更多的铜,就只能想办法从外面掠夺。朝鲜和日本都在掠夺的范围之内。
  除此之外,还有南边,那里的铜矿比较多。朱由校收拾完了北方这儿,自然会向南边伸手,到时候大明就会有充足的炮弹可以使用。
  从火炮制造出来之后,一行人便上了马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2/7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